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概念和本质

道德是古老的,又是常新的社会现象。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已产生,对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道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从社会来说,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高全体成员的道德水平,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从个人角度,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是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重大人生课题。因此,需要对道德的一系列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1、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道德?道,原指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德,即得,指人在实行道的过程中内心有所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能“内得于天,外施于人”,便是德。

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经过统治阶级强化推行的、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为内容的、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等实施的、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与法律、宗教、比赛规则、学生守则、组织章程等一样,都是一种行为规范、规矩。但是,道德与它们又有许多不同。道德有自己的特点。

道德的特征是:

第一、道德是自发形成并经过统治阶级强化推行的行为规范。

与法律、宗教、比赛规则、学生守则、组织章程等不同,道德不是人为制定的,而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发的、约定俗成的。比法律等要早的多。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每一个个体都要生存,也都希望生活得好一些,因此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追求个人利益没有错,前提是不能损害他人利益,至少,你在谋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也应该顾及他人的利益。西方劳动人民归结为一句俗话:“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规矩、规范,如孝敬老人、爱护幼小、不偷盗、保护环境等,不成文的道德就自然而然产生了。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各人行为的准则。阶级社会到来后,统治阶级为了加强统治,道德就成了各阶级内部协调关系和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手段。必然要强力推行有利于其统治的道德,于是在全社会就出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民间道德的分离。例如: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把“三纲五常”视为合乎道德的,并且提倡“存天理,去人欲”;“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而被统治者则认为“均贫富,等贵贱”是合乎道德的。各阶级对于善与恶往往有各自的标准与看法,除了公德外,道德从总体上说也就有了阶级性。

第二、道德是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道德的内涵是什么呢?道德与法律不同,法律的内容就是权利与义务,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或者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处罚。而道德的内容是人们关于一种行为是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凡是善的、公正的、诚实的,就是道德的或者说有道德行为;凡是恶的、自私自利的、虚伪的,就是不道德的或者是缺德的行为。道德的本义就是一种评价标准。在这个基础上,便有了道德观念、道德心理、道德情感等概念。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评价世界,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价值评价,从而也使人们有效地认识和规范自己的人生,即把道德评价转化为自己内心的道德命令,扬善抑恶,达到完善自身的

人格。当然,人们的立场、目的、观念不同,其评价标准也不同。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利益有着根本的冲突,评价标准甚至是相反的,一种行为是否道德,结论完全不同。[案例1] 我国在解放初期,解放军一个排长带着战士们上大兴安岭,到一个少数民族集居地,看到一副场景:全体部族的人集中在一块大空地上,一个青年被绑在木桩上,木桩旁边烧着一大锅滚滚的开水,有一个人在磨刀霍霍,族长领着大家,大家都怒容满面地看着被绑在树桩上的青年。排长一看要杀人了就上前了解情况。原来这个青年打了一只鹿,却私藏起来,不拿出来分给大家,违犯了食物平均分配的族规,所以要杀他。

第三、道德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实施的行为规范。

道德与法律等行为规范的不同,还表现在实施方式是不同的。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强制推行的,有很大的威慑力量。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社会舆论分为正式舆论和非正式的舆论。“唾沫星子淹死人”、“口碑”。传统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代相沿习以为常的习俗和惯例。道德评价的关键因素是良心。内心信念可以是错误的或正确的,错误的内心信念是昧良心,正确的内心信念是良心。良心是在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影响下,形成的内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个人行为的内在“道德法庭”,对人的行为起到了正确评价和选择的作用。在行为前,良心对行为的动机和结果起着审查和指令的作用;在行为进行中,良心对行为起着调整和监督的作用;在行为后,良心对行为的后果和影响有评价和反省的作用。

[案例2] 4万“巨款”10年折磨

新华网(2006年5月23日):一对来自吉林省延吉市郊农村的夫妇,将捡来的4万元钱交给了延吉市公安局,请求公安局为他们找到失主。

49岁的苏大友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妻子毕天淑没有工作,还是一个重症肝硬化病人。他们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

199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苏大友的出租车上来了一男一女两位乘客。两人离开不久,苏大友发现车后座上有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大堆钱,有50元的,有10元的,整整4万元!苏大友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想想自己把所有家当卖了也不到1万元,他突然感到很害怕。他把钱放到了朋友那里。妻子毕天淑治病需要一大笔钱,曾经几次住院,向亲戚朋友借钱都借遍了,她也没敢动用一分那笔捡来的钱。10年里,苏大友夫妇一直经受着道德良心的折磨。意外之财没带来任何欢乐,相反使他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苏大友原来开朗活泼此后却变得沉默了,毕天淑的病情也日益加重。最后,他们决定通过警察将钱交给失主。男主人说,“我们做了一件错事,不能一错再错了!现在我们只想做回一个诚实的人。”

毕天淑说:“我们做了错事,没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法跟朋友说,没法跟亲戚讲,压力太大了。”

第四、道德是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影响范围非常广的行为规范。

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道德的作用无处不在,人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思想、文化等等各种社会关系,以及恋爱、婚姻、家庭、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无不受着道德的规范和约束,人们随时随地的受着道德规范的指导和评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有些不道德行为,虽不至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却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例如,对朋友不讲信义、不肯赡养老人、虐待老人、遗弃子女、喜新厌旧、婚外情等行为,即使没有发展到犯罪的地步,也必然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但法律管不了那么多,那么细,也不可能把人类的所有行为都规范为法律条文。法律鞭长莫及之处,则恰恰可以由道德来弥补,道德起更基础、更深厚的调节作用。另外,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就需要有调整人与入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因而,道德规范与人类共存亡,它贯穿于人类的各个社会形态。

2、道德的本质

导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比喻为大厦。

道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别是阶级的或社会的利益决定的。但是,道德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第一、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一种意识形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以往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4页。)在人类社会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又决定了不同的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道德。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一切社会道德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是与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相联系的,当旧的经济关系被新的经济关系代替后,旧的道德体系或迟或早也要被新的道德体系所代替。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过程,因而新的道德体系代替旧的道德体系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发展变化过程。例如,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把经商取利看成是低贱的,统治者提出“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更是被士大夫阶层所不齿,商人社会地位低下。这种情况到了今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成熟发展,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商办企业,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古代那种只言义不言利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追求利润是道德的。

由于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所以任何道德原则和规范都是从一定社会或阶级所要求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各个阶级的利益不同,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也就不同。

同时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决定着各阶级的共同道德观念。任何阶级社会,各个阶级的群体都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中人们的共同利益是各个阶级共有的。为了维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稳定社会公共秩序,防止威胁公共生活中共同利益的各种捣乱行为,因而各个阶级又存在着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最普遍的道德行为准则,即“社会公德”。比如“勿偷盗”、不能打人、不破坏他人财物、不能抢劫,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讲究卫生、遵守秩序等等。

第二、道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道德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旦形成之后,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切美好的、高尚的道德,能够世代相传,经久不衰,这就是道德的继承性和稳定性。例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尊长爱幼、礼貌待人等道德规范早在中国古代就产生了,经过数千年的历史,不但没有湮灭,而且在今日还被人们继续提倡并发扬光大。同时,各种与之对立的腐朽的东西,也一同流传下来,如“枪打出头鸟”,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父慈子孝”、“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至今还在我国广大乡村,仍然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道德之所以具有继承性,是由道德本身的功能所决定的。道德能够规范和调节人们的行为,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那些高尚的行为,能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给社会带来祥和,这也是那些高尚道德世代相传的根本原因。道德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但道德一经形成,就会对社会经济基础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也就是说,一定的道德总是为产生它的经济基础服务。如勤劳致富,诚实经营,公平竞争,自由买卖等道德观念对市场经济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但是道德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有消极落后的,表现为道德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什么延安时期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高;今天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下降了?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于是,一些落后的、腐朽的道德仍然起作用,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对个人)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表现为人通过掌握道德和不道德的界限,在社会生活中按照道德规范去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他人的社会行为作出评价。道德实现其认识功能,往往更直接地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以至其认识过程往往就是整个社会、每个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成员的实际生活过程本身。

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指的是用道德规范去调节人的行为,并通过调节人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告诉人们“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在社会生活中,道德的调节虽然是广泛的、重要的,但不是万能的。道德所能调节的社会关系,主要是社会的非对抗性的矛盾和对抗性矛盾中的非对抗性行为。

除了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对社会)

1、为巩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任何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都是维护这个社会上的经济制度的。封建社会倡导“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借以巩固封建制度。资产阶级兴起后,则抨击了封建道德压抑人性,不合理性,而大力倡导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道德规范,也是着眼于巩固公有制经济基础的。

2、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正确化解这些矛盾,社会才能协调发展。每个人都是处在矛盾之中,面临很多矛盾关系。如同学之间,6人同处一室,各人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矛盾在所难免。如果大家都能相互体谅,互相尊重,以诚相待,矛盾冲突就会减少;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凡事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关系就很难处理,就会矛盾丛生。推而广之,班级、学校、社会都是一样的道理。道德在维系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人们愿意牺牲一时的自身利益,遵从道德的规范,其最终个人也能从中得益,因为个人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例如,公交车排队上车,如果第一个人都遵守公德,井然有序地上车,既减少了碰撞挤压,又节约了上车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一个社会是不是自觉养成排队的习惯,是衡量这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指标之一。

3、教育和培养一代新人

道德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不管是现实生活中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的言行,还是文艺创作中的那些典型,我们看后都会受到极大的感染,它教育我们正确认识各种关系,正确地选择各种行为,成长为有德之人。德在人们的全面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人才成长的动力和导向。道德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它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法是外部的带有强制性的。而个人是非常独到的,讲慎独的目的,就是要求自我道德的约束,如果没有自我道德的约束力,慎独必然成为一句空话。只有在社会绝大多数人“慎独”的基础上,使道德规范成为社会的“稳定器”,并由此促进社会每一个成员自觉自愿地按照道德的约定俗成去做,使尊道贵德蔚然成风。遵守道德的社会成本较低,对个人而言显然却要付出代价,而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一般是以其愿意付出代价的高低为尺度的,付出的代价越高,说明履行道德所承担的义务越多、代价也越大。这样的人越多,社会文明的程度越高。相反,如果社会缺乏公共

道德的服务,社会人缺乏起码的关爱和温暖,搞得人人自危,随时随地都要小心翼翼、精神紧张,甚至于明争暗斗、水火不容,这将成为社会的祸害,必然影响社会的文明进步。可以说,富有高尚道德风范的国民素质是强国之基,此并非虚言,而是很切合客观实际。

[案例3] 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首都巴黎聚会,这些被称为“诺贝尔们”的大科学家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首次研讨。与会期间,有人问一位科学家:“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外,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案例4] 我国的一个留学生在德国留学时,每天都要乘地铁,慢慢地他发现德国的地铁售票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没有检票口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他在一次乘车时没有买票,结果没有任何人找他麻烦,他暗自庆幸。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又有几次没有买票,在几年的留学生活中,他一共因逃票被抓过3次。他以各科全A的成绩毕业后,向许多德国跨国公司投了自己的资料,虽然这些公司都在积极地开发亚太市场,可他都被拒绝了。他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条件,可是仍不被聘用。一次次的失败,使他愤怒。他认定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中国人。最后一次,他冲进了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他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在他一再的质问下,对方只好说出:“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因为公司一直在开发中国市场,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来协助我们完成这个工作。所以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从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那为什么要拒绝我?”“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3次乘公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我们不能录用你。”

中国学者还说:“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几率是万分之三。这位高才生居然被抓住三次逃票,在严肃的德国人看来,大概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请用所学理论谈谈对此的看法。

当前大学生思想活跃、志向远大,却对身边的一些所谓小事视若无睹:教室脏得没法进入,课间黑板没人擦,宿舍的水龙头开着无人关,扫帚倒在地上无人捡起。在某高校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现象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对此,你怎么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思修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 规范的总和。P89 A.真假 B. 善恶 C. 是非 D. 美丑 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人的自我意识)p91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B. 人的自我意识 C.社会分工的不同 D. 社会关系 3、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社会关系)。P90 A.社会关系 B. 人的自我意识 C.生产实践 D. 人类的自我进化 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P90 A.劳动 B. 自然 C.宗教 D. 合作 5、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到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p91 A.社会经济关系 B. 在法律上的反映 C.全体人民的意愿 D. 统治阶级的意志 6、(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 关系的功效与能力。P93

A.道德的认识功能 B. 道德的规范功能 C.道德的调节功能 D. 道德的导向功能 7、在道德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多种历史类型,其中出现最早的是(原始社会的道德)。P95 A.原始社会的道德 B. 奴隶社会的道德 C.封建社会的道德 D. 资本主义的道德 8、《诗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两 者都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视整体利益)的基本精神。P97 A.重视整体利益, 强调责任奉献 B.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C.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9、孔子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体现的是中 华传统美德中(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P97 A.重视整体利益 . 强调责任奉献 B.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C.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道德的发展历史

原始社会的道德 原始社会道德在原始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第一个历史类型。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由此就决定了原始社会道德。它的基本特征:首先,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其次,共同劳动、相互关心以及维护氏族内部的平等,是原始社会的重要道德规范。再次,在同自然的顽强斗争中,原始人在个人品性上也形成了诸如勇敢、刚毅、诚实等美德。对原始社会的道德,既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粗野的、残暴的,也不能无限美好的,而应进行历史的具体 的分析。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公有,没有剥削和压迫,形 成了维护共同利益、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和平等民主的高 尚美德和风尚;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刚 刚脱离动物界,文明尚未发展,在道德上也有它消极的方 面,最突出的就是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奴隶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道德在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第一个包含阶级对抗的道德类型。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不仅占有土地、牲畜、工具等生产资料,而且占有生产者——奴隶及其全部劳动成果。这就决定了奴隶主阶级的道德是奴隶社会的道德,也决定了其道德的基本特征。首先,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身依附关系,这是奴隶主道德的基本原则,因而把奴隶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而不当人,买卖奴隶,处死奴隶,用奴隶殉葬等都被认为是合乎道德的。其次,鄙视劳动和劳动者,男尊女卑,忠君爱国等是奴隶主阶级的重要道德规范。另外,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奴隶主阶级道德还要求全体自由公民绝对忠诚奴隶制国家及其法律,要他们鄙视奴隶、警惕奴隶造反,在战斗中果敢英勇等等。奴隶主道德对原始道德,从总体上看是一个进步,因为它消除了群婚、食人、杀死俘虏等陋习;但在有些方面也是对原始公有制道德的一个退步,如自私自利,奴隶主穷奢极欲,残暴野蛮等等,而这又是人类社会进步必经的阶段和必然付出的代价。奴隶社会道德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它相继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道德规范、道德命题和道德观点,创立了比较系统的道德思想体系。道德的社会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试题第一章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项题 1、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是:() A、思想道德 B、理想信念 C、爱国主义 D、人生价值 2、从理想的()上划分,可以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 A、性质和层次 B、时序 C、对象 D、内容 3、()是人们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 A、理想 B、道德 C、思想 D、信念 4、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是() A、道德 B、信念 C、需要 D、自我价值 5、()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A、信仰 B、理想 C、信心 D、崇拜 6、“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强调的是( )的作用 A、信仰 B、理想 C、意志 D、信心 7、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的远大理想是() A、实现自我价值 B、实现国家昌盛 C、实现民族振兴 D、实现共产主义 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表明() A、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B、马克思主义注重实践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D、马克思主义注重创新 9、理想通往现实的桥梁是() A、实践 B、奋斗 C、信心 D、信念 10、“志不强者智不达”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11、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A、正确理解理想的含义 B、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C、正确区分各种理想的异同 D、正确对待实现理想的艰巨性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作者是() A、管仲 B、王阳明 C、孟子 D、苏东坡 1、单选题BADBA CDBAC BD 二、多选题 1、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可以分为() A、社会政治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个人理想 2、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 A、个人理想 B、社会理想 C、一般理想 D、崇高理想 E、生活理想 3、关于理想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有() A、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B、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 C、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理想高于并脱离现实 E、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4、心灵信念能发挥作用的方面有() A、人生价值实现 B、人生目标选择 C、发展方向设定 D、生活态度形成 E、面对挫折态度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https://www.doczj.com/doc/1714684343.html, 1月17【生平】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 1927.10.25- 1987.01.1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布隆维尔市(Bronxville)的一个富商家庭,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他在安度瓦的菲律普中学上学,高中毕业后不顾家庭反对自愿当一名商船机务士,从事协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犹太难民通过英国海防偷渡到以色列的工作。这次经历让科尔伯格对一个问题产生了终生的兴趣,即:在什么时候,一个人不服从法律和法定权威时,从道德上是有道理的,这为他日后研究道德发展奠下了基础。这次经历还给他带来了终身的疾病:他被抓住过,并在塞浦路丝的一个军营里关押过一阵子,他虽逃脱了,但却没能逃过一次寄生性肠胃感染,从此以后,这个毛病时不时地烦他,终生未愈。1948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芝加哥大学,2 年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不久又获硕士学问。大学期间,心理学和哲学(特别是道德学)是他最喜欢的两门课程,他很喜欢J.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修读博士学位时本拟专攻临床心理学,但因受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改而研究道德认知发展。他的博士论文题为《10-16 岁学童道德思维与判断方式之发展》,是研究儿童在面对道德的两难情况时所做的推理,

他假设道德的困境会使他们经由一个固定的顺序发展出更 多更具弹性的道德推理。由于他的论文题目搜集资料比较困难,所以一直到1958 年才完成论文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创下9 年读完博士的记录。完成博士学位之前,1953 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副研究员,1955 年任职于波士顿儿童医护中心。获博士学位后,1959 年应耶鲁大学之聘担任心理学副教授兼高级行为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61 年出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1968 年改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学院教授。科尔伯格的学术生涯和皮亚杰颇为相似,终其一生专注于研究道德认知发展问题。因此他被誉为皮亚杰之外对道德发展研究贡献最大的人。晚年时,他的慢性寄生虫性肠炎不断发作,使他常常忍受胃肠疼痛。在接近60 岁的时候,科尔伯格极度压抑。他曾与一位亲密朋友谈过自杀的道德两难问题。他对这位朋友说,如果一个人对其他人有很大的责任,则这个人应该坚持下去。可是,与病魔的争斗太痛苦了。1987 年他在住院的时候失踪,1月17日,他的车被发现停在波士顿港一处潮水汹涌的湿地里,3个月后,他的尸体被冲到洛根机场附近。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过世的,不过一般猜测他是自杀而死。【理论】科尔伯格是皮亚杰道德认识发展理论的追随者,一生奉献于道德认知发展研究。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

最新精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期末测试题(测试)

大学期末思修考试 2019最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反映了鲁迅先生的精神是(B) A B C D 2.理想的类型有() A、社会理想 B、生活理想 C、职业理想 D、道德理想 3.道德的本质是由()决定的。ABC A.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 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 C.阶级关系 D.人们对道德的认识与把握 4.下面属于传统的国家安全的是(A)。 A政治安全B经济安全C文化安全D生态安全 5.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 )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党的。 A 认识路线 B 思想路线 C 组织路线 D 政治路线 7.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是 A政治安全与国防安全 B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 C文化安全与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8.关于依法执政的正确说法是()。 A、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一种基本方式

B、它不需要党的领导 C、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D、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E、国家机关可以不依法行使职权 9.下列权利不能质押的是( C )。 A B C D 二、单选题 10.信念是理想的根据和前提,理想则是实现信念的重要保障。()((标准答案:错) 11.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就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其中,“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指的是(A) A.道德品质 B.道德行为 C.道德理想 D.道德规范 12.“熟人社会”所赖以生成并维系的关键是什么机制?() A、言谈 B、辩论 C、协商 D、意会 13.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三、多选题 14.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劳动合同无效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正确答案:BC)) A: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则整个劳动合同无效 B: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C: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D:劳动合同无效,不影响合同继续履行 15.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______。(正确答案:ABCD)

第四章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问题探索:什么是道德?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东汉时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意思是说,“得”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许慎对“德”的解释是:“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这也就是说,“德”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已”;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也就是“外得于人”。这说明,一方面“德”是一种行为活动,一种力量;另一方面,“德”是一种得益行为,使利益有所得为德,使利益有所损为非德或缺德。德,为力,为得,为内而行于外。 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殊方式。 我们可以给道德以定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人生在世,谁都想拥有一个幸福、美满、有价值的人生,这不仅需要人们对人生有正确的观念、对价值有正确的评判,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生存智慧。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同时又不得不受到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为了使人真正成为人,社会成为真正的理性社会,就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规范。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重要手段,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定共同构成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皆见,人人都知道道德,可并非人人都说得清道德是怎么回事。比如说:道德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有什么用?讲道德有什么好处?不讲道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有些行为的善恶为什么人们众说纷纭?有些时候为什么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学们可能有着许多的疑问,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来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吧。)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首先,道德萌发于人类早期的劳动和简单交往。 其次,道德形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要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一定会产生道德,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发展又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 (二)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

思修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1.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锤炼高尚品格的重要途径。 2.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蔽性;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3.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5.社会道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要求,体现这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助人为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 );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7.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功德: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8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9.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0.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11.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2.如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13.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14.(1)婚姻:只有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家庭: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15.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出 16.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所在。 17.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概念和本质 道德是古老的,又是常新的社会现象。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已产生,对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道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从社会来说,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高全体成员的道德水平,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从个人角度,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是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重大人生课题。因此,需要对道德的一系列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1、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道德?道,原指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德,即得,指人在实行道的过程中内心有所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能“内得于天,外施于人”,便是德。 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经过统治阶级强化推行的、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为内容的、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等实施的、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与法律、宗教、比赛规则、学生守则、组织章程等一样,都是一种行为规范、规矩。但是,道德与它们又有许多不同。道德有自己的特点。 道德的特征是: 第一、道德是自发形成并经过统治阶级强化推行的行为规范。 与法律、宗教、比赛规则、学生守则、组织章程等不同,道德不是人为制定的,而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发的、约定俗成的。比法律等要早的多。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每一个个体都要生存,也都希望生活得好一些,因此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追求个人利益没有错,前提是不能损害他人利益,至少,你在谋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也应该顾及他人的利益。西方劳动人民归结为一句俗话:“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规矩、规范,如孝敬老人、爱护幼小、不偷盗、保护环境等,不成文的道德就自然而然产生了。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各人行为的准则。阶级社会到来后,统治阶级为了加强统治,道德就成了各阶级内部协调关系和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手段。必然要强力推行有利于其统治的道德,于是在全社会就出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民间道德的分离。例如: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把“三纲五常”视为合乎道德的,并且提倡“存天理,去人欲”;“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而被统治者则认为“均贫富,等贵贱”是合乎道德的。各阶级对于善与恶往往有各自的标准与看法,除了公德外,道德从总体上说也就有了阶级性。 第二、道德是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道德的内涵是什么呢?道德与法律不同,法律的内容就是权利与义务,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或者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处罚。而道德的内容是人们关于一种行为是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凡是善的、公正的、诚实的,就是道德的或者说有道德行为;凡是恶的、自私自利的、虚伪的,就是不道德的或者是缺德的行为。道德的本义就是一种评价标准。在这个基础上,便有了道德观念、道德心理、道德情感等概念。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评价世界,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价值评价,从而也使人们有效地认识和规范自己的人生,即把道德评价转化为自己内心的道德命令,扬善抑恶,达到完善自身的

思修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修第5xx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公共生活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xx 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

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丰富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主要的两种力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法律中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有法律内容。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为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思修】选择题重点

2014-2015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重点、要点 (选择题部分) 一、考试形式:闭卷 二、试卷题型及分数分布: 1、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4题,共28分) 2、简答题:(每题8分,3题,共24分) 3、论述题:(每题16分,2题,共32分) 4、材料题(400字以上):(每题16分,1题,共16分) 绪论 教学要点: 1、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P7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P10 第一章 教学要点: 1,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勇于实践,艰苦奋斗P37 2,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P16 3,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P16 4、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P29 5、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P29 6、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P15 7、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p35 8、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P38 第二章 教学要点: 1、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主体。P45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P49

3、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是爱国行为P55 4、爱国主义的基础是爱国情感P55 5、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P61 6、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p52 第三章 教学要点: 1、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P65 2、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是人生态度。P67 3,拜金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P73 4、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p74 5、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P75 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P75 第四章 教学要点: 1、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劳动P90 2、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P91 3、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P104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P102 5、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P109 6、关于“大学生与诚信道德”P110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7、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P114 第七章 教学要点: 1、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遵纪守法P174 2、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P173 1、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P180

完整版道德的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的道德:在原始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是人类道德 发展史上第一个历史类型。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由此就决定了原始社会道德。它的基本特征:首先,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其次,共同劳动、相互关心以及维护氏族内部的平等,是原始社会的重要道德规范。再次,在同自然的顽强斗争中,原始人在个人品性上也形成了诸如勇敢、刚毅、诚实等美德。自从旷野上古猿直立,原始的道德, 进而原始社会中的道德,源自人”这一物种的种内互助。 人是群居的一一相对于猛兽,人是脆弱的;相对于马、鹿、野牛等善奔跑的草食动物,人依旧是脆弱的。自然地,谋求生存,让脆弱的自我能存在下去,就是原始人原始社会中的人的第一要务。 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部落氏族中,生存和繁衍是作为种群与生俱来的本能追求。于是,脆弱的祖先们,必须协同劳动互相帮助。为此,他们经年累月,在部族内达成了一些共识”这便是道德的萌生。但由于那是出于本能、无意识”的行为。 一切为了生存,为的是部族的生存。 于是,分工合作更加明确:男性打猎、制作工具,女性采集、加工、哺育后代。道德的第一步,就是有意识地承认并践行自己的职责。 进而,尊重其他个体的劳动,对内部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分配绝对服从。显见,如果对分配表现出强烈的不满,那么整个部落大可表决”后把稀缺的产品分给其他成员。 另一方面,在生产活动对外交往中,每个成员都会把部族的整体利益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并在观念上、行动上都无条件地服从。 然而,这样的道德意识毕竟是自发的,其自觉程度也很有待提高。鉴于语言尚不发达,部族成员间的共识”往往只是感觉(感情)上、习惯上的把握。他们的一切观念,都归结为有利”与有害。而对人力不及的自然现象,往往也同样采取简单的二分法”予以判断。 道德的调节功能,也是不完备的。 首先是视野的狭隘。生存尚无保障,又如何推己及人,考虑到部族外的其他同类呢?其次,对道德本身缺乏理性认识。道德作为一种对行为的约束力量,被原始人神圣化,认为是上天(神)的赐予。于是对它的崇拜,也含入部族的其他崇拜中,不予以更多的思考。当然,这些对道德的发展而言,是其内在的阻力与必然。 值得注意的是,原始社会的道德仲裁主体是部族首领,它有着以后各社会形态中的道德无法相比的权威性。 部族首领往往为年长者或英雄式人物担任。他们有比一般成员更高的理性和更丰富的生 活经验,于是有着更高的威信。而道德调节,往往由于生活习惯、禁忌、甚至宗教”的调 节相融,就更增加了其权威性。 违反部族内部共识者,往往被驱逐出部族,进而自生自灭了。从而,以追求部族整体利益为目的的道德,就有了足够的力量调节部族成员的行为活动与相互关系。 由此,原始社会中人的无条件践行公共义务和正直、诚实、勇敢等品格,是值得一切后代赞扬的一一一方面,他们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恶劣;一方面,他们被冠以人类历 史上的黄金时代”一一那种古老质朴的社会观念,未必不及后世的繁复、多元的价值辉煌。

思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A 评价作用 B 教育作用 C 强制作用 D 指引作用 2 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务院职能范围的是 A 修改宪法 B 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C 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划分 D 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3 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各部、委、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诉或者检举。这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A **权利 B 监督权利 C 社会经济权利 D 人身自由权利 5 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 出生 B 10周岁 C 16周岁 D 18周岁 6 王某在实施盗窃时,因未撬开防盗门而最终放弃。王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7 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A 评价作用 B 教育作用 C 强制作用 D 指引作用 8 某司机自恃车技高超,经验丰富,无视他人劝阻强行超车,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在此次事故中,该司机的罪过形式为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的规定,服务者向消费者提供质低价高的服务,是对消费者 A 公平交易权的侵犯 B 人格尊严权的侵犯 C 损害求偿权的侵犯 D 选择服务自主权的侵犯 10、 杨某刚满16岁时进工厂当了工人,每月收入1700元。除交父母一部分生活费外,其余都积攒下来,一年时间已有5000多元积蓄。某日杨某未征得父母同意,自作主张花1200元买了一件艺术品。由于父母反对,杨某决定将该艺术品退还给商店,但商店不同意。根据法律规定,杨某购买艺术品的行为属于

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道德的历史类型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人类的道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历史类型。根据考古发现的现有材料证明,原始社会大约延续了200万年,分为原始群、原始部落。原始社会道德的发展,经历了早期、中期和末期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期,真正意义的道德尚未形成;末期,统一的原始道德已经开始分解,所以,我们着重从中期末期考察原始社会道德。 1、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准则 原始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均以氏族为单位进行的。由于自然环境的险恶,个体离开了群体便无法生存,既无力抵抗猛兽,也不能抵抗自然灾害,更无法对付其他氏族的袭击,因此,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恩格斯说:“部落始终是人们的界限,无论对别一部落的人来说或者对他自己来说都是如此。部落、氏族及其制度,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都是自然所赋予的最高权利,个人在感情、思想、行动上始终是无条件服从的”。甚至可以说原始人的思维特征就是集体性的。在原始人看来,没有什么比维护氏族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了。维护氏族的共同利益,个人服从集体,成为原始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2、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是原始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 在生产力极低的条件下从事劳动的原始人逐渐认识到,必须结成集体,共同劳动,团结互助才能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维持个人、氏族和部落的生存。因而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成为氏族成员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在原始社会中,无论男女,只要有劳动能力,都自觉地参加劳动,并与氏族、部落的其他成员团结一致,共同与大自然抗争和抵御外族侵略。氏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友爱还特别体现在氏族、部落之间的复仇中。在他们看来,一个成员流血就是每个成员流血,因此常常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相互帮助,氏族复仇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权利。 原始人之间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氏族成员的关系。平等在原始人的社会生活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分配事物是平等的。 3、尊重妇女是普遍的道德风尚 由于原始社会大部分时间处于母系社会时代,所以尊重妇女是普遍的道德风气。妇女不仅与男子处于平等地位,而且往往还处于更高的地位。摩尔根说,易洛魁人氏族中的妇女,在必要的时候会毫不迟疑地使酋长们遭到“折角”的命运,即把他们降为普通的士兵。而酋长选举的提名也往往操纵在妇女的手中。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具有两重性。对原始社会的道德,既不能简单的看成粗野的、残暴的,也不能笼统地说成是理想的,无限美好的,而要做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建立在氏族部落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淳朴的原始社会道德,分裂为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阶级道德。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奴隶主不仅占有生产资料和绝大部分生活资料。而且占有奴隶。奴隶不仅在经济上、政治上受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而且对奴隶主还有人身依附关系,成了奴隶主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剥削与成为

思修道德修养题库

思修答案,为开卷事留着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 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此,包括思 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 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 境界。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答: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 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首先,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作业第五章答案.doc

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大众秩序 1.当代社会大众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大众生活秩序?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大众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人们在大众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大众场所的任何人。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大众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随着大众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大众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主要的两种力量。 大众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大众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在大众生活中,道德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不仅深入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大众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2.大众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大众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大众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大众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有序的大众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大众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基本特征: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大众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等。 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大学生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使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大众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它指导人们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上网习惯。 6.谈谈法律规范在大众生活中的作用。 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后果。 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对其行为的评价标准就是合法与不合法。 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教育作用。法的教育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知识改变命运 1 / 1

大一思修选择题

1、人才素质的基础是(B ) A、德 B、智 C、体 D、美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 ) A、爱国主义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3、下面各项对“慎独”理解正确的有(D ) A、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严格要求自己 C、仍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D、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 4、人的本质属性是(B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地缘属性 D、业缘属性 5、下列各句不反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D ) A、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学礼,无以立 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6、使人们自觉遵循和践行道德原则规范的有效途径是(B ) A、一切道德传统 B、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C、随心所欲地选择道德行为 D、靠国家强制力来维护道德原则规范 7、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C)。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

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D )所有。 A刘母 B 刘父 C 幼儿园 D刘迪 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10、(C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1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12、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是 C A、性爱、理想和经济基础 B、性爱、理想和社会地位 C、性爱、理想和责任 D、性爱、理想和道德 13、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生前的合法债务( D)。 A.应当负责全额偿还 B.可以负责全额偿还 C.可以不负责偿还 D.应当在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负责清偿 14、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B )处罚。 A.可以免除 B.应当减轻 C.可以减轻 D.应当从轻 15、中学生某甲,1983年4月5日生。1998年3月28日,他故意把一同学打成重伤,某甲对于他的这一行为( A )。 A.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