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8课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7课时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不具备的特点是()A.调节较缓慢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答案] C[解析]体液调节的调节物主要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但也有一些化学物质如CO2等,不是由腺体产生的。
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答案] C[解析]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比较持久。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知识点二人体体温调节3.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到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增加[答案] A[解析]人所处的环境温度降低,冷觉感受器兴奋,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耗氧量增加。
在寒冷环境中,排汗减少,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减少。
4.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答案] D[解析]温度由15 ℃突升至40 ℃,相当于炎热刺激,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散热的主要途径是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舒张,毛细血管舒张会使血流量增加。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有解析1.以下都属于体液调理的是()①血液中CO2浓度降低,呼吸加快、增强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影响尿量③看到酸梅,唾液腺分泌唾液增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选A看到酸梅,唾液腺分泌唾液增多属于神经—体液调理。
2.安康人处于高温环境中感到冷,此时,人体最能够发作的是()A.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B.皮肤发生冷觉C.肝脏产热增加D.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答案:选A人体感到冷,冷觉感受器曾经兴奋,人体曾经在大脑皮层发生冷觉,人体的变化是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添加。
3.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饮水缺乏,抗利尿激素添加会招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的pH主要靠蛋白质和无机盐调理C.细胞内外Na+、K+散布不平均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只需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动摇,人就不会患病答案:选C饮水缺乏,抗利尿激素添加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内环境的pH主要靠缓冲物质调理,B错误;细胞内外Na+、K+散布不平均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C正确;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动摇时,人也能够会患病,如遗传病,D错误。
4.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理进程的表示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该调理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普遍B.假设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靶细胞一定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C.假设分泌物是胰岛素,那么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D.假设靶细胞为性腺细胞,那么分泌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答案:选B该调理方式为体液调理,速度慢、作用范围广;假设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靶细胞不一定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假设分泌物是胰岛素,那么靶细胞为肝细胞、肌细胞、其他组织细胞等;假设靶细胞为性腺细胞,那么分泌物能够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
5.哺乳植物因长时间未饮水招致机体脱水时,会发作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浸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添加C.下丘脑浸透压感受器遭到的抚慰削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削弱答案:选B当植物长时间未饮水招致机体脱水时,血浆浸透压降低,下丘脑浸透压感受器遭到的抚慰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添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故B正确,A、C、D错误。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D.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相互影响,共同调节生命活动答案 A解析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因此部分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生命活动的进行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同时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又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答案 C解析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除了各种激素外,还有CO2等物质。
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该调节方式的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B.体温调节可能涉及这种调节方式C.若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一定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D.该调节方式的信息传递需经过体液运送,并存在反馈调节答案 C解析图示表示的是体液调节方式,该调节方式的信息传递需经过体液运送,并存在反馈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但作用范围较广泛;人体体温相对恒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若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其靶细胞可能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甲状腺细胞、性腺细胞等。
4.正常人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饮食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下丘脑感受这种刺激后( )。
A.下丘脑产生渴感,并调节对水的摄入B.调节垂体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C.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下丘脑合成和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加答案 C解析下丘脑感受刺激后,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来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使其正常。
课时作业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解析】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范围广,速度慢,所以B选项错误。
【答案】 B2.健康的人一次摄入了大量的水之后,会引起()A.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B.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尿量减少【解析】当人体饮水过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A正确;当人体饮水过多,不能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错误;当人体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C错误;当人体饮水过多,尿量增加,D错误。
【答案】 A3.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胰岛素必须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缺乏该受体,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速度变慢,导致血糖浓度过高,A项正确,B、C、D项错误。
【答案】 A4.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C.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温度感觉的中枢D.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可以进行反馈调节,A 项正确;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B项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而温度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C项错误;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D项正确。
德钝市安静阳光实验学校【成才之路】高中生物 2-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D.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答案] D[解析] 的形成应由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
2.人在15℃环境中和5℃环境中穿的衣服一样多时,体温是恒定的,而且在这两种环境中既不出汗也不寒战,这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 ) A.增减产热量B.调节皮肤血管口径C.立毛肌收缩或舒张D.拱肩缩背以保温或伸展肢体以散热[答案] B[解析] 题设情景下,体温主要是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口径来进行体温平衡的。
3.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出现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现象,这时( )A.温觉感受器兴奋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D.皮肤血流量增加[答案] B[解析] 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平衡。
冷觉感觉器兴奋,冲动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产生以下活动:一是分泌促肾上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抗寒能力增强;二是经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答案] C[解析] 长时间运动后导致失水(流汗)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而产生渴觉。
5.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B→C→E途径表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C.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都在下丘脑D.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答案] C[解析] B为感受器,C为神经中枢,此处为神经调节。
word课时作业5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靠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细胞呼吸解析:产热和散热过程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错误;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相对恒定,B正确;人处在炎热环境中,主要依靠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C正确;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的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热量,D正确。
答案:A2.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D.体液调节可以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解析: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因此部分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生命活动的进行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同时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又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答案:A3.如图是人体内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表示神经调节过程B.④⑤表示体液调节过程C.A表示垂体D.渴觉是在下丘脑产生的解析:图中A是垂体,B是大脑皮层,渴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
答案:D4.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X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X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解析: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X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缓慢,作用X围广泛,作用时间比较持久;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自主学习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神经调节过程是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以的方式传导的,所以神经调节的速度而且,维持的时间。
(2)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完成的。
因为激素通常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距离较远的部位起作用,因而称为体液调节。
因为各种激素的功能各不相同,并且运送距离又远,所以体液调节的速度较,作用时间。
(3)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的调节。
体液调节又成了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相当于反射弧上传出神经纤维的延长部分。
这种情况,又称为调节。
2、体温调节(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
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由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来完成。
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仅由来完成。
(2)人的体温调节有和双重调节机制,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
(3)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少。
产热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散热,则体温降低。
3、水盐调节水盐的来源及排出: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
调节过程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叙述是 ( )A. 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与神经系统的控制无关B.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 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D. 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直接关系B. 体液调节在某种情况下可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 神经调节在某种情况下可看成是体液调节的一个环节D. 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只受神经或体液的调节3、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③肾上腺素分泌量④汗腺的分泌量A.②③B. ①④C. ②④D. ①③4、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身体变化的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血流量③汗液分泌增多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⑥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⑦骨骼肌战栗⑧代谢活动增强⑨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A. ①④⑤⑥⑦⑧B. ①②③⑤⑥⑦C. ④⑤⑥⑦⑨D. ①②③⑦⑧5、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 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6、当一个人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C. 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D. 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7、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范围广④作用部位准确⑤作用时间短⑥作用时间比较长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③⑥D. ①④⑤8、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关于植物体内神经调理与激素调理之间关系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大局部外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用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理,同时也受激素的调理D.性行为的构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2.正常人处于冰冷环境中时A.肾上腺素分泌量添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增加B.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削弱,皮肤血流量添加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添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添加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削弱,皮肤血流量增加3.以下图区分表示一段时间内一次饮1L生理盐水和饮1L清水后的排尿率变化〔箭头表示饮水时间〕。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曲线a状况下,血浆浸透压先降低后降低B.曲线a状况下,抗利尿激素继续分泌C.曲线b状况下,肾小管的水通道蛋白封锁D.曲线b状况下,大脑皮层继续发生渴感4.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经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胰岛素主要经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C.内环境中也可以发作丙酮酸氧化分解的进程D.饮水缺乏会惹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5.同窗们在篮球场上打篮球,运动进程中体内不会发作的是A.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维持血糖平衡B.抗利尿激素分泌添加,添加水分的重吸收C.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瞄准篮筐并投篮D.视神经末梢发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双向传递6.当环境温度从25 ℃降到5 ℃时,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耗氧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状况区分为A.添加不变增加B.添加添加不变C.增加添加不变D.添加增加不变7.人是恒温植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动摇。
假设正常集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以下关于体温调理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体温调理中枢在下丘脑,冷的觉得是在大脑皮层构成的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经过添加产热,增加散热以维持体温动摇,因此a1>a2、b1<b2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会添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添加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后,人体内调理自身的产热和散热是神经—体液调理的结果8.对篮球竞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用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短时间猛烈奔跑时细胞经过无氧呼吸发生酒精和CO2B.少量出汗招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球员迅速完成投篮举措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理D.在大脑皮层体温调理中枢的调控下球员体温一直相对动摇9.以下图为水盐平衡调理机制图,据图判别a、b、c依次是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集合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肾小管、集合管、抗利尿激素10.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理的表示图,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当遭到冰冷抚慰时,激素a、b、c、d的分泌均会添加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理的特点C.下丘脑是觉得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构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激素c、d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添加11.如图是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机体散热质变化曲线图。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3.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4.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一、体液调节______等化学物质,通过________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思考:学习时间久了,就会不由自主地打“哈欠”,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吸入大量的氧气。
这种生理过程是怎样调节的?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1)体内大多数________都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此时,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________的发育和功能。
3.意义使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________稳态得以维持,细胞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机体______环境的不断变化。
三、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肝脏和骨骼肌产热为多)。
2.体温恒定:______和______达到动态平衡。
3.调节中枢:下丘脑。
4.调节方式:__________调节。
5.效应器:皮肤血管、立毛肌、______、骨骼肌、肝脏和肾上腺等。
6.意义:维持________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四、人体水盐平衡调节1.调节中枢:________。
2.调节方式:________调节。
3.意义:维持________稳态。
答案:一、激素体液传送思考提示: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时间久了,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含量增多,刺激脑干呼吸反射中枢,引起呼吸反射。
二氧化碳的作用属于体液调节,呼吸反射属于神经调节。
二、1.反射弧较缓慢局限长2.(1)内分泌腺(2)神经系统3.内环境适应三、2.产热散热4.神经—体液5.汗腺6.内环境四、1.下丘脑2.神经—体液3.内环境一、水的稳态及失水时的表现1.水的稳态是指体内水相对含量的相对稳定,这个相对含量是以渗透压为衡量标志的。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解析:选C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除了各种激素外,还有CO2等物质。
2.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解析:选A 通过皮肤散热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体温感受器,能感受体温变化。
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D.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解析:选D 动物体内激素的分泌大都受神经系统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
在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的,但是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神经系统调控。
4.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解析:选D 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中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内脏器官产热增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
5.人体内环境中水、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可以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 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 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2. (改编)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
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3.(改编)电信号传递到突触前膜,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由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所识别,再转化为电信号继续传递。
右图表示几个神经元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B.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
则A、B释放的递质性质依次是抑制性、兴奋性C. 若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D. 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4 (改编)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A. 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B. 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C.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5.(改编)某人因为交通事故导致脊髓胸部折断、大脑皮层语言中枢H区受损,下列现象会出现的是( )A. 听觉丧失而听不懂他人讲话B. 不能发生膝跳反射C. 刺激下肢有感觉但不能运动D. 大小便失禁6. 人在睡眠状态时也能搔痒,这说明( )①人在睡眠时仍存在着与清醒时一样的各种感觉②脊髓也能形成某些感觉③大脑皮层处于睡眠状态时,也能完成一些简单反射④脊髓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7.下面几种生理过程调节,在正常人体内属于正反馈的是 ( )A. 血液中血糖浓度的稳定B. 体液中pH的稳定C. 受精卵分裂过程的启动D. 人体的体温的调节8. 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2.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B.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D.肾上腺和下丘脑3.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温度由40℃降到37 ℃的过程中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有冷觉和温觉感受器B.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少于夏天D.汗腺活动加强都与体温调节有关4.(全国丙卷)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5.下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种调节的特点是有较强的准确性和局限性B.如果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则分泌物是胰岛素C.如果分泌物是抗利尿激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肾小管上皮细胞D.如果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垂体6.冬泳运动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
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如图曲线变化趋势相符的是()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变化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④汗液的分泌量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7.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8.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都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B.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C.神经调节反应迅速、持续时间短暂,但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因为激素可作用于各种组织细胞D.激素与靶细胞受体作用后会被灭活,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9.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的结果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少于散热量10.下面为鸟类繁殖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面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B.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C.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D.丙进入血液后,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14分)观察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①]________,促进[②③]的________作用,调节水盐平衡,这样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题组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下列选项中,属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的是()①CO2②胰岛素③性激素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⑤H+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 D[解析]体液调节含有激素和其他化学调节因子(如CO2和H+等)。
2.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运送[答案] C[解析]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除了各种激素外,还有CO2等物质。
3.(2018·临沂一中高二期中)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高等动物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D.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答案] A[解析]很多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同时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又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A项错误,B、D项正确;动物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项正确。
题组二体温调节4.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 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B时刻,室内温度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答案] D[解析]在A时刻,外界环境温度升高,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单位时间血流量变大,A错误;在AB段时间内,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内酶活性不变,B、C错误;在BC段时间内,外界环境温度低,人体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人体代谢,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D正确。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2. 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3. 通过作业,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概念理解a. 什么是神经调节?请举出至少三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b. 什么是体液调节?请列举至少两个动物或植物中存在的体液调节实例;c. 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点。
2. 互动讨论a. 小组讨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何相互作用?请举例说明;b. 分享讨论结果:在小组内分享讨论结果,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评论。
3. 案例分析a. 阅读课本相关案例,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人体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b. 根据案例,尝试总结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对生物个体和环境的影响。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基础概念理解部分,但可以参考课本和其他相关资料;2. 积极参与互动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其他小组的观点;3. 提交案例分析部分的答案,需详细阐述分析过程和结论。
四、作业评价:1. 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基础概念理解和掌握程度;2. 根据小组讨论的发言和案例分析的答案,评估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对有改进空间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作业反馈:1.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并提供改正建议;2. 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3.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物学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深入理解和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2. 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3.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生物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理解;2. 深化学生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关系的理解;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机制,以及二者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通过本次作业,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点,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阅读课本章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并做好笔记,整理出关键知识点。
2. 完成一个思维导图,描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关系及作用过程。
学生需以个人或小组形式,通过使用颜色、图标等元素,使思维导图清晰易懂。
3. 观看教师提供的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短视频,并完成视频后的相关问题及讨论。
4. 结合生活实例,撰写一篇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人体内的作用”的短文,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且逻辑清晰、举例生动。
5. 设计并绘制一幅反映“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在人体中工作机制的简图,并在图下标明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除团队讨论外,所有作业内容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
2. 时间安排:本作业应在课后一周内完成,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准备。
3. 格式规范:思维导图应使用专业的思维导图软件制作,并转换为图片格式上传;短文需逻辑清晰、结构完整,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简图需用绘图软件绘制,并标明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4. 提交方式:所有作业均需通过班级学习平台或指定邮箱提交。
5. 抄袭惩罚:一旦发现抄袭现象,将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方面进行: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作业完成的独立性、内容表达的清晰度、图表的绘制质量等。
评价方式将采用教师评阅、小组互评及线上讨论等方式进行。
五、作业反馈1. 教师评阅: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详细评阅,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小组互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阅作业,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3. 线上讨论:在班级学习平台上开设讨论区,学生可就作业内容进行线上讨论,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8课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目标导航】1.概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3.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其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
2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1.体温调节(1)热量来源: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①产热途径:以肝脏和骨骼肌产热为主。
②散热途径—⎪⎪⎪ —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呼气、排尿和排便等(3)调节过程①②炎热―→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 (4)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2.水盐调节(1)水盐的来源及排出: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
(2)调节过程:(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为例)(3)调节方式及主要激素: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参与的主要激素为抗利尿激素。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及意义1.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知识点一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下列对动物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②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④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激素在动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动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的调控作用启动较慢,持续时间长,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
2.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D.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节答案 D解析动物体内激素的分泌大都受神经系统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在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的,但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性行为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知识点二体温调节的过程3.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就是指皮肤的温度D.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答案 C解析人的体温是指人体的内部温度。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主要来自细胞呼吸。
4.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恒定答案 C解析寒冷的环境中,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机体产热增加。
在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产热减少。
在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还应采取人为的辅助方法来散热,毕竟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知识点三水盐平衡及调节5.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尿量减少答案 C解析大量饮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6.如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 L 清水及饮1 L 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饮清水后约1.5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答案 D解析饮清水后0.5 h,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生成量增多并大量排出,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饮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尿液生成量不会迅速增加;3 h以后,通过尿量的调节,血浆渗透压及血浆总量最终恢复到初始值,尿量的曲线将交叉或重叠。
基础落实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范围广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传送的答案 C解析体液调节的物质(如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在血液中的浓度相对比较稳定,并且远距离运送,所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有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调节作用,所以说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
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因子是指各种激素,除此之外,CO2等化学物质也可以起相应的调节作用。
激素调节的物质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的物质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使靶器官、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2.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依靠神经调节B.只依靠体液调节C.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答案 C解析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主要通过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增加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的生成来实现;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则尿量增加,故C项正确,D项错误。
上述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故A、B两项错误。
3.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存在于(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D.肾上腺和下丘脑答案 B解析在水平衡调节中,产生渴感的感受器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4.当一个人突然遇到很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答案 C解析人体处于危险情况下,神经系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通过下丘脑使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支配皮肤、各内脏器官及内分泌腺,从而使人体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系列活动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5.冬季课后,小李从教室走出,这时他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B.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C.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D.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答案 C解析室外温度低,此时应该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所以体表大部分血管收缩。
另外还要通过加强代谢过程增加体内产热量,因此需要大量的氧气,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能力提升6.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答案 C解析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均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均会失去活性,否则调节就会出现异常。
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突触间隙内是组织液。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7.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C.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释放的D.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答案 C解析水盐平衡调节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当渗透压升高时,可通过减少尿量、增加摄水量来维持渗透压平衡;当渗透压降低时,通过增加尿量的方式使渗透压升高。
所以,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
感受渗透压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中。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再由垂体释放的。
8.下图所示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答案 C解析血浆渗透压升高后,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以降低渗透压,而渴觉的产生发生在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
9.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图中B→C→E途径表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C.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都在下丘脑D.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答案 C解析B为感受器,C为神经中枢,此处为神经调节。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作用于甲状腺,此为体液调节过程。
产热器官有骨骼肌和肝脏,两者都是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热量的,人体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冷觉和热觉的形成都是在大脑皮层,高级中枢会控制低级中枢。
10.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试分析回答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的问题:(1)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2)人大量饮水后,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________,尿量会________。
(3)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轴突末梢传到下丘脑,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________________,最终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调节。
(4)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2)垂体减少增多(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反馈(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解析(1)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下维持的。
(2)人大量饮水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3)下丘脑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它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