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八章-酶的人工模拟或模拟酶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12
第八章酶与辅酶2. 1 酶催化作用特点:(一)酶是催化剂:降低酶促反应活化能。
(二)酶是生物催化剂:(1)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中性PH,酶易失活。
(2)酶具有很高催化效率,比非催化反应一般可提高108~1020倍。
(3)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反应专一性: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
底物专一性:只作用一种或一类物质。
(4)酶活性受调节控制:1.调节酶的浓度:诱导或抑制酶的合成,如消化乳糖的三种酶的产生受乳糖操纵子控制。
2.激素调节:激素通过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受体相结合而调节酶的活性。
如乳糖合成酶是由两个亚基组成,一个催化亚基,一个调节亚基,催化半乳糖和葡萄糖生成乳糖。
平时催化亚基单独存在,只催化半乳糖与蛋白质反应合成糖蛋白;但当动物分娩后,激素急剧增加,调节亚基大量产生,与催化亚基一起构成二聚体的乳糖合成酶,改变催化亚基专一性,催化半乳糖和葡萄糖反应生成乳糖。
3.反馈抑制调节:许多物质合成是由一连串反应组成的,催化此物质生成的第一步的酶可为它们的终端产物所抑制。
如由Thr合成Ile经过5步,当终产物Ile浓度达足够水平,催化第1步反应的苏氨酸脱氨酶被抑制;当Ile浓度下降后,酶的抑制解除。
4.抑制剂、激活剂调节:酶的抑制剂、激活剂的研究是药物研究的基础。
磺胺药可抑制四氢叶酸合成所需酶,进而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故可杀菌。
5.酶原的激活:凝血酶、消化酶等酶先以一个无活性的前体形式(酶原)被合成,然后在一个生理上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被活化成酶,才具有催化活性。
6.共价修饰:酶被共价修饰后,活性被调节,如在激酶催化下酶被磷酸化而表现出催化活性;磷酸基团水解,活性又可逆转。
7.别构调控:别构酶通过效应物来对酶活性进行调控。
2. 2 酶的化学本质及其组成:(一)酶是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为氨基酸,并具有蛋白质各种性质。
(二)酶的分类:由化学组成不同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缀合蛋白质。
缀合蛋白质除蛋白质外还要结合一些非蛋白质小分子或金属离子才表现出酶的活性,由蛋白质部分(称为脱辅酶或酶蛋白)和非蛋白部分(称为辅因子或辅助因子)两部分组成,两者结合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一、名词解释:5T*21 Kcat:酶转换数。
又称分子活性或摩尔催化活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中每个活性中心或每个分子酶所能转化的底物分子数,单位为min-,是酶催化效率的一个指标。
2溶解氧:溶解在培养基中的氧气,提供给在培养基中的产酶细胞使用。
3临界氧浓度: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的不影响其正常代谢的最低要求。
4氧载体:与水不互溶,对微生物无害,具有较高溶氧能力的有机物。
5通气量:单位时间内流经培养液的气体量6溶氧速率/传氧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液溶氧浓度的改变耗氧速率:单位时间内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7酶的化学修饰:在较温和的条件下,以可控制的方式使酶同某些化学试剂发生特异反应,从而引起单个氨基酸残基或其功能基团发生共价的化学改变。
8模拟酶/人工酶:根据酶作用的原理,模拟酶的活性中心及催化机理,用有机化学及生物学方法合成的具有专一催化功能的催化剂。
9肽酶:模拟天然酶的活性部位,人工合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多肽。
10抗体酶: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
11印记酶:利用分子印记技术(MIP,即制备对某一化合物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制备的人工模拟酶。
12融合酶:将两个或多个酶分子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融合蛋白。
13 SDM:定点突变技术。
指在基因的特定位点引入突变,即通过取代、插入或删除已知DNA序列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来改变酶蛋白结构中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氨基酸,以此来提高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强酶的专一性等。
14酶分子的定向进化:属于蛋白质的非合理设计,它不需要事先了解酶的空间结构和催化机制,人为地创造特殊的进化条件,模拟自然进化机制,在体外改造酶基因,并定向选择出所需性质的突变酶。
15固定化酶: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定位在限定的空间区域,并使其保持催化活性,可重复利用的酶16固定化酶的活力:是固定化酶催化某一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它所催化的某一反应的反应初速度来表示。
固定化酶的比活:每克干固定化酶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第八章酶的人工模拟hh教学目标了解抗体酶、印迹酶等人工酶(模拟酶)等新型酶的设计、原理和典型应用。
教学重点抗体酶的制备原理和应用;生物印迹酶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前布置学生自学和准备。
引入模拟酶就是根据酶的作用原理,模拟酶的活性中心和催化机制,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高效、高选择性、结构比天然酶简单、具有催化活性、稳定性较高的非蛋白质分子的一类新型催化剂,也称酶的合成类似物。
或者叫酶模型或者叫人工酶。
一、模拟酶的概念1、模拟酶的酶学基础酶的作用机制:过渡态理论对简化的人工体系中识别、结合和催化的研究2、超分子化学主-客体化学:主体和客体在结合部位的空间及电子排列的互补超分子:该分子形成源于底物和受体的结合,这种结合基于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当接受体与络合离子或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具有稳定结构和性质的实体,形成超分子。
功能:分子识别、催化、选择性输出二、模拟酶的分类和制备根据Kirby分类法:单纯酶模型:化学方法通过天然酶活性的模拟来重建和改造酶活性。
机理酶模型:通过对酶作用机制诸如识别、结合和过渡态稳定化的认识,来指导酶模型的设计和合成。
单纯合成的酶样化合物:化学合成的具有酶样催化活性的简单分子。
按照模拟酶的属性:❑主-客体酶模型❑胶束酶模型❑肽酶❑半合成酶❑抗体酶❑分子印迹酶模型2.1 主-客体模型 2.2.1 环糊精模拟酶环糊精由淀粉通过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降解制得;是由D-吡喃葡萄糖单元以α-1,4-糖苷键相互结合成互为椅式构象的环状低聚糖,其分子通常含有6~12个吡喃葡萄糖单元。
有实用意义的是含6、7、8个吡喃葡萄糖单元的α、β、γ-环糊精,但α-环糊精空腔较小,γ-环糊精价格昂贵,常用的是β-环糊精。
①水解酶的模拟Bender 等人将实现了电荷中继系统的酰基酶催化部位引入CD 的第二面,成功地制备出人工酶β-Benzyme 。
催化对叔丁基苯基醋酸酯(p-NPAc)的水解比天然酶快一倍以上;kcat/K m 也与天然酶相当。
第一章:(一)酶工程的概念•是将酶、细胞或细胞器等置于特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一、酶的分类• 1.氧化还原酶:2.转移酶:3.水解酶:4.裂合酶:5.异构酶 6.连接酶,7. 核酶(一)酶的组成形式1.单体酶( monomeric enzyme) :由一条或多条肽链组成,肽链间以共价键结合的酶。
2 .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 :由若干相同或不相同的亚基以非共价键结合而组成,亚基一般没有活性,必须相互结合后才有活性。
3.多酶复合体(multienzyme system) :由2个或2个以上功能相关的酶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能进行连续反应的体系就是多酶复合体。
(二)酶的结构特点(holoenzyme) (apoenzyme) (cofactor)全酶 = 酶蛋白 + 辅因子(金属离子、辅酶、辅基)金属离子无机离子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辅酶、辅基⏹辅酶(coenzyme) :指与酶蛋白结合比较松弛的小分子有机物质,通过透析方法可以除去。
例如硫胺素、焦磷酸。
⏹辅基(prosthetic group) :是以共价键和酶蛋白结合,结合的较紧密,不能通过透析法除去,需要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才能与酶蛋白分开。
四、酶的作用机制(一)酶的结构组成及活性中心调控基团中心外必需基团酶的结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结合部位中心内必需基团催化部位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其它部分1、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是指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2、结合部位: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使底物与酶的一定构象形成复合物的基团。
酶的结合基团决定酶反应的专一性。
3、催化部位:酶分子中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其转变为产物的基团。
4、 4、调控基团:酶分子中一些可与其他分子发生某种程度的结合并引起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变化,对酶起激活或抑制作用的基团催化基团决定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同时也是决定反应的高效性。
模拟酶的概念和认识第八章酶的人工模拟hh教学目标了解抗体酶、印迹酶等人工酶(模拟酶)等新型酶的设计、原理和典型应用。
教学重点抗体酶的制备原理和应用;生物印迹酶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前布置学生自学和准备。
引入模拟酶就是根据酶的作用原理,模拟酶的活性中心和催化机制,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高效、高选择性、结构比天然酶简单、具有催化活性、稳定性较高的非蛋白质分子的一类新型催化剂,也称酶的合成类似物。
或者叫酶模型或者叫人工酶。
一、模拟酶的概念1、模拟酶的酶学基础酶的作用机制:过渡态理论对简化的人工体系中识别、结合和催化的研究2、超分子化学主-客体化学:主体和客体在结合部位的空间及电子排列的互补超分子:该分子形成源于底物和受体的结合,这种结合基于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当接受体与络合离子或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具有稳定结构和性质的实体,形成超分子。
功能:分子识别、催化、选择性输出二、模拟酶的分类和制备根据Kirby分类法:单纯酶模型:化学方法通过天然酶活性的模拟来重建和改造酶活性。
机理酶模型:通过对酶作用机制诸如识别、结合和过渡态稳定化的认识,来指导酶模型的设计和合成。
单纯合成的酶样化合物:化学合成的具有酶样催化活性的简单分子。
按照模拟酶的属性:主-客体酶模型胶束酶模型肽酶半合成酶抗体酶分子印迹酶模型2.1 主-客体模型 2.2.1 环糊精模拟酶环糊精由淀粉通过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降解制得;是由D-吡喃葡萄糖单元以α-1,4-糖苷键相互结合成互为椅式构象的环状低聚糖,其分子通常含有6~12个吡喃葡萄糖单元。
有实用意义的是含6、7、8个吡喃葡萄糖单元的α、β、γ-环糊精,但α-环糊精空腔较小,γ-环糊精价格昂贵,常用的是β-环糊精。
①水解酶的模拟Bender 等人将实现了电荷中继系统的酰基酶催化部位引入CD 的第二面,成功地制备出人工酶β-Benzyme 。
催化对叔丁基苯基醋酸酯(p-NPAc)的水解比天然酶快一倍以上;kcat/K m 也与天然酶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