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酶人工酶
- 格式:pptx
- 大小:7.43 MB
- 文档页数:70
模拟酶的分类摘要:模拟酶又称人工合成酶,是一类利用有机化学方法合成的比天然蛋白酶分子简单的非蛋白质分子。
酶是一类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它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
酶容易受到多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而失活,所以不能用酶广泛取代工业催化剂。
研究模拟酶主要是为了解决酶的以上缺点。
模拟酶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仿生学一个重要内容。
1、根据Kirby分类法1.1 单纯酶模型:化学方法通过天然酶活性的模拟来重建和改造酶活性1.2 机理酶模型:通过对酶作用机制诸如识别、结合和过渡态稳定化的认识,来指导酶模型的设计和合成1.3 单纯合成的酶样化合物:化学合成的具有酶样催化活性的简单分子2、按照模拟酶的属性2.1 主-客体酶模型2.1.1环状糊精酶模型环状糊精(简称CD)是由多个D-葡萄糖以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一类环状低聚糖。
根据还原糖数量的不同,可分为六个,七个及八个环状糊精三种,他们均是略呈锥形的圆筒,其伯羟基和仲羟基分别位于圆筒较小和较大的开口端。
这样CD分子外侧是亲水的,其羟基可与多种客体形成氢键,其内侧C上的氢原子和糖苷氧原子组成的空腔,故具有疏水性,因而能包容多种客体分子,很类似酶对底物的识别。
作为人工酶模型的主体分子虽有若干种,但环状糊精是迄今应用最广泛且较优越的主体分子。
环状糊精酶模型又可分为水解酶的模拟,转氨酶的模拟,核糖核酸酶的模拟,桥联环状糊精模拟酶模型。
2.1.2 合成的主-客体酶模型主客体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酶催化的认识,同时也为构建新的模拟酶创造了条件。
除天然存在的宿主酶模型,人们合成了冠醚、穴醚、环番、环芳烃等大环多齿配体用来构筑酶模型。
2.2 胶束模拟酶胶束在水溶液中提供了疏水微环境,可以对底物进行束缚。
如果将催化基团如硫醇基、羟基和一些辅酶共价或非共价的链接或吸附在胶束上,就有可能提供活性中心部位,使胶束具有成为酶活力的胶束模拟酶。
就是根据酶的作用原理,利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设计和合成一些比天然酶以这些分子作为模型来模拟酶对其作用底物的结合和催抗体酶又称催化抗体,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定点突变(sited-directed mutagenesis, SDM):是指在基因的特定位点引入突变,即通过取代、插入或删除已知DNA序列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来改变酶蛋白结构中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氨基酸,以此来提高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强酶的专一性等.核酶:是一类具有酶特性的RNA分子,它通过催化靶位点R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破坏mRNA的状态,从而阻断该基因的表达。
酶定向进化: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如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在体外进行酶基因的人工随机突变,建立突变基因文库,在人工控制条件的特殊坏境下,定向选择得到具有优良催化特性的酶的突变体的技术过程。
生物传感器:利用一种能与换能元件在空间上直接接触的生物识别元件提供特殊的定量或半定量的分析信息的完整综合装置。
等密度梯度离心:当欲分离的不同颗粒的密度范围处于离心介质的密度范围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同浮力密度的颗粒在沉降或者漂浮时,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久可以移动到与它们各自的浮力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形成区带,这种方法叫做等密度梯度离心。
酶工程:是将酶、细胞或细胞器等置于特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
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是指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酶活力:也称酶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其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它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来表示,两者呈线性关系。
所以测定酶的活力就是测定酶的反应速率。
酶的比活力:代表酶的纯度,用每mg蛋白质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表示,对同一酶来说,比活力愈大,表示酶的纯度愈高。
第29卷第2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29, No.22009年 4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Apr.2009收稿日期:2008-12-12作者简介:邢锦娟(1980-),女,山西原平人,助理实验师。
人工模拟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邢锦娟,刘 琳(渤海大学 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 锦州 121003)摘 要:人工模拟酶是为了顺应克服传统酶对热敏感、稳定性差、来源有限以及催化条件局限性等缺点的需要,而研制和开发的一种新型催化剂。
简要地概述模拟酶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分别从小分子仿酶体系,大分子仿酶体系,以及当今的研究热点抗体酶等几个方面对人工模拟酶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模拟酶;主-客体化学;超分子化学理论;分子印迹;催化抗体中图分类号:O62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61(2009)02-0125-04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Enzyme TechnologyXING Jin-juan ,LIU Lin(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Applied Chemistry,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3, China )Key words: enzyme; main-object chemistry;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molecular imprinting;catalytic antibodiesAbstract: Artificial enzyme was a new type of catalyst developed and researched, which overcame the shortcomings such as the traditional heat-sensitive, poor stability, the limited sources, as well a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onditions. Theoretical basis in research was briefly outlined, respectively from the aspects of small molecules, large molecules like-enzyme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esent burning points in antibody enzyme researc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rtificial enzyme model was briefly described.酶是自然界经过长期进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具有催化效率高、作用专一性强和反应条件温和等显著特点。
名词解释:化学酶工程:指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及化学人工酶的研究和应用生物酶工程是酶学和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包括3个方面: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酶(克隆酶);修饰酶基因产生遗传修饰酶(突变酶);设计新的酶基因合成自然界不曾有的新酶蛋白质的四个结构水平:一级结构、α—螺旋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1.固定化酶: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使用。
2.固定化细胞:细胞受到物理化学等因素约束或限制在—定的空间界限内,但细胞仍保留催化活性并具有能被反复或连续使用的活力。
固定化酶(细胞)的活力:即是固定化酶(细胞)催化某一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它所催化的某一反应的反应初速度来表示。
活力回收:是指固定化后固定化酶(或细胞)所显示的活力占被固定的等当量游离酶(细胞)总活力的百分数。
偶联率=(加入蛋白活力—上清液蛋白活力)/加入蛋白活力×100%活力回收=固定化酶总活力/加入酶的总活力×100%相对活力=固定化酶总活力/(加入酶的总活力—上清液中未偶联酶活力) ×100%固定化酶(细胞)的半衰期:是指在连续测定条件下,固定化酶(细胞)的活力下降为最初活力一半所经历的连续工作时间,以t1/2表示。
酶的化学修饰是指用化学手段将某些原子或化学基团结合到酶分子上,或将酶分子中某基团改变,从而达到改变酶的催化性质及一些生理生化性质的目的。
交联剂:是具有两个反应活性部位的双功能基团,可以在相隔较近的两个氨基酸残基之间,或酶与其他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反应。
交联剂分为:◆同型双功能试剂、◆异型双功能试剂◆可被光活化试剂3种类型,每类中又分;◆为可裂解型◆不可裂解型。
交联修饰:使用双功能基团试剂如戊二醛、PEG等将酶蛋白分子之间、亚基之间或分子内不同肽链部分间进行共价交联,可使酶分子活性结构加固,并可提高其稳定性,增加了酶在非水溶液中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