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下册政治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政治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政治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政治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政治教案【三篇】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准备了高一下册政治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

1.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使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水平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升辩证分析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较大的抽象性,学

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材料、数

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

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

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

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实行新课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

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

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从历看,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

的产生、存有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实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

对抗,统治阶级为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

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

相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

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能够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

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特点在于占人口绝绝大部分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所以。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6页,看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哪里?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有(略)。

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

亿人下降到2003年的2900万人。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上升到71.4岁。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

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

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教师活动: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除了对人民实行民主的职

能外,还具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职能。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保

留专政职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民主与专政

(1)民主及其阶级性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民主的含义,思考:应该怎样理解民

主的含义及其阶级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专制独裁制度相对立的。其次,民主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的,只能是适

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

暴力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教师活动:同学们能够看课本P7页,思考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并使用这个道理评析观点一、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这个点上,一切民主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绝大部分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页,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现阶段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增强民主制度建设。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相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

泛性和真实性,是真正的绝大部分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不准确地是()

A.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B.国家是为社会谋利益的工具

C.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D.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

答案:B

[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宪法的这个规定直接表明了我

国的:(1)国体(2)国家性质

(3)民主的广泛性(4)民主的真实性()

A.(2) B.(3) C.(1)(2) D.(3)(4)

答案:C

[例3]下列对民主与专政关系的理解不准确地是()

A.对一定阶级既有民主又有专政 B.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

的保障

C.民主与专政互为前提 D.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答案:A

[例4]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

A.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的民主权利

B.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都是国家的主人

C.对社会的绝大部分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D.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使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答案 D

★课余作业

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分析我国政权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异同。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国家的相关知识,要紧紧抓住国家的本质和鲜明的阶级性质这个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能够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相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政治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使用实例说明如何准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水平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升辩证分析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实行新课

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

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

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水准、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

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

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

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

治自由才是准确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

法律允许的范围。所以,观点一错误,观点二准确。

(4)监督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

失职行为,有向相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实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10页,看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教师活动:大家能够看课本P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

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准确

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相关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

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

法律的特权。

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绝对的平均。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

务相对应而存有,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

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

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

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

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对应权利。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

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

准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

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

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略)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准确行使权利、履行

义务的相关常识,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遵循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四)实例探究

[例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水准、财产状况、居

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除外。”这说明()

A.我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我国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不能放弃的 D.我国全民民主的国家

答案:B

[例2]下列对政治自由的理解准确地是()

A.法律约束下的自由不是真正的民主 B.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C.自由以法律为前提,超越法律无自由 D.自由是绝对的,不受限制

答案:C

[例3]在我国,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这表明()

A.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有的 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C.公民在法律上具有同样的权利义务 D.要先履行义务再享有权利

答案:A

[例4]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社会

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表明:(1)权利和义务是统

一的(2)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3)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

治权利(4)既要享有权利,又要履行义务()

E.(1)(2) B.(1)(2)(3) C.(1)(2)(4) D.(1)(2)(3)(4)

答案 C

★课余作业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应该如何准确地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

治义务?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相关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相关生活现象中的政治道理,

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1.3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准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

3、使用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二)水平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升辩证分析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难点

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建议教师多采用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为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等问题。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政治生活呢?

(二)实行新课

三、自觉置身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2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中学生以热情的态度,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就要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学习政治知识提升政治素质,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13页内容,说明当代中国人的政

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从个人生活的内容来看,我们具备参与政治生活的条件。宪法赋予了

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规定了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国家

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所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应该成为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从社会公共管理来看,我国有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等基层自

治组织及管理制度,有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服务。政府工作的改进,决

策的完善,政风的廉洁,效率的提升,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和监督。所以,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重要的政

治生活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参加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

构成部分。

4、注重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应对着严

峻的挑战。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利益,注重我国的国际

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三、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

民民主的实现水准,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

生活。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学习相关政治知识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提升辨别是非水平,坚持准确政治方向;有助于

紧扣时代脉搏,开阔眼界;有助于树立国家观点,维护国家利益;有

助于增强民主法制观点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提升参与政治生活的水平。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教师活动:同学们参加过什么政治活动?你还知道有哪些能够参与的

政治活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方式,重要的是参与,在实践中才能才能持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水平。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

方式、途径,这对我们今后提升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

水平等,证明了奋斗方向。

(四)实例探究

[例1]很多地区和部门在推行政务公开活动中,创造出公开监督、执行公示、公民评议等一些较好的办法。这些办法()

A.表明政府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B.表明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

C.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

问题

答案:B

[例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依法治国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答案:D

[例3]有人说:“政治是政府的事,与我无关,参与不参与无所谓。”对这个观点的理解不准确地是()

A.错误,政治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B.错误,这样必然损害全体

人民的利益

C.错误,这是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的表现 D.准确,因为公民有自己的

自由

答案:D

[例4]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有助于:(1)坚持准确的政治方向(2)提升参与政治生活的水平(3)维护国家利益(4)增强民主法制观点,培养公民意识()

A.(1)(2)(3) B.(2)(3)(4) C.(1)(2)(4)D.(1)(2)(3)(4)

答案 D

★课余作业

讨论中学生能够通过哪些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相关知识,涉及的学生实际生活内容较多,教学内容以学

生自读、思考、讨论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相关生活现象中明白相关

道理。

高中思想政治沪教版(新)高一下册第六课《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沪教版(新)高一下册第六课《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懂得现阶段在公有制内部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使学生理解在现阶段既不能实行按需分配,更不可实行平均分配的原因。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全面理解按劳分配中“劳”的内含。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认同与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制度,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树立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信念。 2学情分析 从班级家长所在单位所有制形式和家庭收入来源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我们的家长有在公 有经济组织工作的,也有在非公经济组织工作的;他们的收入来源也呈现出多样性,这种多样 性其实也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的多样性。很多同学对家庭的财产性收入不甚了解:股票收入、储蓄收入、房租收入等等。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其中,分配是经济循环的中间环节,是联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的分配制度是否合理也会对消费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显得十分重要。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 3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 2、按劳分配的地位 4教学过程 4.1【课题】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板书) 说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

高一政治《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案1沪教版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第一节社会财富增长之源 第一框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些与我们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基础知识:生活过程中的关系,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将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学生之间讨论相结合,理解“社会生产”与“社会存在”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能够在这基础上就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与解读。同时领悟“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回顾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同时树立学生立足现实,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教学:1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案例1新闻背景:空客A380的奥运行 [学生进行介绍,老师补充] 全机最高载客量为840人,舒适载客量为555人,投入商业运营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客机。 师:人类社会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享受突飞猛进的科技带来的物质产品,基础的是什么活动? 生:略 师: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PPT]案例25?12汶川大地震回顾 师:5?12汶川大地震过去几个月了,几个月以来灾区人民的生活始终让我们牵挂,期间我们全体国人以空前的爱国热忱投入到了与灾区人们共同努力的抗震救灾工作与灾后重建工作,期间我们也接受了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国际援助。你能简单回顾一下在各个阶段期间我们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生:略 师:食品、饮用水、服装、药品等是最急需的物品。缺少这些,会危及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灾区人民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援助,许多物质产品运往灾区,请问这能否解决灾区的根本问题? 生:略 师:要从根本上帮助灾区人民,必须重视灾后重建工作,要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能力。由此可见,社会生产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各种物质资料,没有社会生产,人类社会本身将不复存在,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PPT]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设想一下: 如果离开了生产活动,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生:略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精品文档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我国的小河流; 非负奇数; 1 / 3 精品文档 方程x210的解; 某校2007级新生; 血压很高的人; 著名的数学家;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 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 “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A,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 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2 / 3 精品文档 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例题讲解: 例1(用“?”或“”符号填空: ; ; Z; 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A,美国,印度A, 英国 A。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1,m,m23m3, 若3?P且-1P,求实数m的值。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新教材政治生活 [教案]政治生活-前言 前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政治活动,正确区分政治现象。 (2)正确理解政治的科学含义,从政治与经济、与阶级、与国家政权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3)简单了解本课程的主要框架内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事例说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能够运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理论分析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3)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获得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的,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促进学生了解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政治的科学含义。 (2)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3)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设问:同学们寒假“政治”作业做完没有啊?(答略)我们这里说的政治作业是不是我们这学期所要学到的政治模块呢?(引起学生思考,重点理解政治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等都包含“政治”二字,这学期我们要学习政治生活这模块,首先也要弄明白什么是“政治”?可是,“政治”二字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要从多方面来理解。 『讲授新课』 一、政治的科学含义(重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

高中政治《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案5(沪教版高一)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第一节社会财富增长之源 第一框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基本理解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懂得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通过调查结果交流,培养学生比较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认识到社会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尊重劳动成果,尊重普通劳动者,确立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 二.课前准备 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当我们都是学生时——我和父母财富大比拼》的小调查活动,并要求各组做好调查结果交流准备工作。 2.邀请四位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教学活动。 3.教师搜集案例、图片,多媒体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下列是我们熟悉的各种社会活动: 【图片展示各种社会活动】 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体育运动文艺活动宗教活动政治活动等一组图片 师:人类社会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奠定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的是什么活动? 生:略 师: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多媒体资料演示】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海啸回顾 师:对于大家来说最熟悉的大海啸应该是2004年的东南亚地震海啸,可以说对遭受海啸得地震灾区而言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国际社会也纷纷进行援助。对于灾区的人民而言,海啸之后最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 生:略 师:食品、饮用水、服装、药品等是最急需的物品。缺少这些,会危及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灾区人民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援助,许多物质产品运往灾区,请问这能否解决灾区的根本问题? 生:略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发布:佚名时间:2009-9-21 9:01:00来源:京翰教育中心录入:malajia人 气:600 【文字:】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 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 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2.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要了解几种消费心理,辨析消费观念 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特别提出:要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 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要重视主张“量入为出,理性 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3.分析新课标: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 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养育。新 课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充 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既要针对学生与教材特点,设计丰富的有时代感的学生活动,又要不流于形式,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人性养育。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消费观及正确的消费原则。(2)能力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3)情感态度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其中第三个目标是主导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三维目标相结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导,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2.地位: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重点、落脚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完整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政治科组:冯小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 2、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一节课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简单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旧内容)。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要揭开这层面纱。 (二)讲授新课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材料导入、启发: 材料一:《功夫熊猫2》在继《功夫熊猫1》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推出的,今年暑假也就是刚过去的暑假上映。《功夫熊猫2》创下了北美票房1.6亿美元,全球票房5.98亿美元。《功夫熊猫》成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最佳载体。 材料二:《喜羊羊与灰太狼》,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流传开来,这只“羊”的市场价值超过了10个亿,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 材料三: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整天载歌载舞,却无法看电视、玩电脑,为什么呢?这种

政治学1-6课+拓展部分(沪教版高中政治)

第一课人民政权人民当家 1.国家政权的含义A 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 2.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核心A 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而实现了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关键在于掌握国家政权。我们政治生活的核心是政权。 3.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3)人民民主专政的首要标志是工人阶级的领导,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B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关系: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统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享有民主和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有机结合。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5.我国的基本国家职能C (1)含义:国家职能是国家政权在实现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国家职能体现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国家的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2)国家职能和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是密切相关的,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3)我国的国家政权的对内对外职能: A.对内职能:【1】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有效加强经济的管理,完善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组织领导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3】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依法采取措施,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兼顾各种利益和要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4】组织社会公共服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必须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产,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完善各种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B.对外职能:【1】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协调我国和他国的关系。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的政权的对内和对外职能,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人民民

沪教版高中政治复习

政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 一、国家 1、本质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最大特点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三、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3)监督权 ★ 2、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原则 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高一政治生活全套教案

第一章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国家入手,分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揭示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让学生懂得人们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同时履行义务。作为公民,要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本章可分为3个框题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三、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新课程学习 1.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教学重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doc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一) 1、运动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

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二)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三)

高一下册政治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政治教案【三篇】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准备了高一下册政治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 1.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使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水平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升辩证分析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较大的抽象性,学 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材料、数 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 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 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 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实行新课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 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 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mjt-命题》教案(1)(沪教版高一上)

课题:___命题___ 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

命题

一、选择: 1、a b a 是>≥成立的b ( A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给出如下的命题:①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面四边形是正方形;②00 =1;③如果x +y 是整数,那么x ,y 都是整数;④10<3或10>3.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D ) (A )3 (B )2 (C )1 (D )0 . 3、已知p 是r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s 是r 的必要条件,q 是s 的必要条件.那么p 是q 成立的:( A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一元二次方程2 210,(0)ax x a ++=≠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C ) (A )0a < (B )0a > (C )1a <- (D )1a > 二、填空: 5、写出“a,b 均不为零”的 (1)充分非必要条件是 1,2a b == (2)必要非充分条件是:_ 0a ≠ _ (3)充要条件是 0ab ≠ (4)非充分非必要条件是 ab =0 6、在以下空格内填入“充分非必要条件”,“必要非充分条件”,“充要条件”,“非充分 非必要条件” (1)“a>0且b >0”是“a+b>0且ab >0”的 充要条件 (2)“a>2且b >2”是“a+b>4且ab >4”的 充分非必要条件 (3)? ??<<<y x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____x >y >0___________ 8、指出下列各题中甲是乙的什么条件? (1)甲:a 、b 、c 成等比数列;乙:b 2 =ac______充分非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高一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一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为您编辑整理高一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高一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工作思路 顺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以《学科指导意见》为指导,贯彻落实学校“以人为本、科学自主”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因学定教、先学后导”,积极开展“生本课堂”的教学实践。以政治课的学习为平台,为促进学生德智能的综合发展助力。以高考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加强集体备课,互相学习,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改方向,优化课堂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质量。 二、学情分析 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

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和学科学习及应试能力等均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提高,这些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际充分反映了同一年级学生间存在的差距。其中创新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相对于励志班要较好一些,而同在创新班或励志班的学生也有差距,这些现象的存在为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3、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培养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在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性依然比较大,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4、本学期的《政治生活》虽也属于政治学科,但在内容上与上学期的《经济生活》没有直接的相关,对于学生来说它就是一门新的学科,因此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三、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分析 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和学校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备课组为单位,研究新课程要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等,打造科学自主高效政治课堂,提升学生学科

高中政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教案1(沪教版高二)

第三课国家机关以民为本 第二节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 第二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白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地方人大之间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的任务、职权、组成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上网和采访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有关家长等方式来近距离地认识我国地方政府的有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资源和课外资源关于地方人民政府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制作 2、学生进行个体采访、上网查询国家机关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举例说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学生:江苏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南汇区人民政府、惠南镇人民政府等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板书) 教师:国家权力机关和“一府两院”的关系? 学生:(略)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由同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并报告了作,受它监督。 教师:举例说明? 学生:如2007年1月28日在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韩正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任务 (1)贯彻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和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阅读与思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纲要》经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公布实施。《纲要》是“十一五”期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区县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教师: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执行上海市人大通过和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2)贯彻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的决定、决议 (3)贯彻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等。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上海市价格管理条例于1996年6月20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6年7月1日公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物价局是本市的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的价格平衡工作,统一组织实施本市的价格管理和监督工作。 (4)接受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并服从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明确了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例如,《基本法》第十二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基本法》第十五条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规定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1)执行本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 (2)领导和管理本级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 (3)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其他职权 (5)特定的人民政府还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学生展示案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例如:《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

最新(沪教版)高一历史复习归纳精华版

高一历史复习归纳精华版桃大侠出品 夏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折 商内外服制松散的方国联盟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公元前1046年,武王牧野之战建周朝镐“西周”封邦建国体制周公政绩:制定礼乐制度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际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在咸阳 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后,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朝初建,继承秦的中央集权体制,又形成郡国并行制 黄老思想文景帝时期: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文景之治” 汉武帝刘彻从“无为”到“有为”“内外朝制”刺史制度“推恩令” 刘秀于公元25年重建汉朝东汉,定都洛阳(长安东),史称光武帝地方豪强致使东汉灭亡220年,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定都建业,史称“孙吴” 三国之后,西晋实现短暂统一,南方又建东晋 鲜卑族拓拔部建魏,史称“北魏”,至439年统一北方,百年后,分裂成东西魏、北齐北周东晋420年被宋取代,其后,齐、梁、陈三朝相继更替。 1)冯太后时期: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制度改革。 2)①(政治上)“三长制”官吏俸禄制 ②(经济上)“均田制” 2)孝文帝时期:彻底革除旧俗,全面推行汉化。 北朝之后,北周灭北齐。581年杨坚篡周建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589年,隋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618年,隋炀帝被杨广杀,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为唐高祖,建都长安。 三省六部制:创于隋文帝时科举制 (先秦: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推举制(举荐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唐太宗的统治奠定唐朝繁荣的基础。经过武则天的承上启下,到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是唐朝最繁荣昌盛的时期。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外文明的中心之一。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随着工商业阶层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要求打破是主贵族独揽政权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联合平民,一起向氏族贵族展开夺权斗争。核心: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 ①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以财产的多寡划分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作为最高行政和司法机关,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②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按地域划分公民,五百人会议,五十人团,陶片放逐法。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③公元前5世纪以后,尤其是经过希波战争之后,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伯里克利时代”: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实行公职津贴制度。 意义:(1)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

数学《同角三角比的关系与诱导公式》教案(沪教版高一)

5.3(2)同角三角比的关系与诱导公式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江海涛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掌握诱导公式的推导方法和记忆方法; 2.会运用这些公式求解任意角的三角比的值,会由三角比的值,求特殊角,并会化简单的三角比的关系式; 3.通过公式的探求与应用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诱导公式 难点:诱导公式的灵活应用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 设计 一、 复习引入 1.公式一: ααπsin )2sin(=+k ααπcos )2cos(=+k ααπtan )2tan(=+k 复习公式一引入 运用化归思想由公式三导出公式 四 根据三角比的定义 和单位圆公式二、三 例题分析,运用诱导公式求值、化简及给值求角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ααπcot )2cot(=+k (其中α∈k ) 用角度可写成:ααsin )360sin(=+??k ααcos )360cos(=+??k ααtan )360tan(=+??k ααcot )360cot(=+? k (其中Z ∈k ) 2 .讨论 公式一的作用:把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化为0o―360o之间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其方法是先在0o―360o内找出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再把它写成诱导公式一的形式,然后得出结果. 这组公式可以统一概括为)Z )(()2(∈=+k f f απαk 的形式,上述一组公式叫做任意角三角比的第一组诱导公式,其特征是:等号两边是同名三角比,且符号都为正. 说明]运用公式时,注意“弧度”与“角度”两种度量制不要混用,如写成?=+?80sin )280sin(πk , 3 cos )3603 cos( π π =??+k 是不对的. 二、学习新课 1.公式推导 公式二: αα-sin sin(=-) ααcos cos(=-) 它说明角-α与角α的正弦值互为相反数,而它们的余弦值相等.这是因为,若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 ,y),则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必为P ′(x ,-y)(如图1).由正弦、余弦三角比的定义,即可得 sin α=y , cos α=x, sin(-α)=-y, cos(-α)=x, 所以:sin(-α)= -sin α, cos(-α)= cos α 由三角比的商数关系,得:αα α αααtan cos sin )cos()sin()tan(-=-=--= - 即 ααtan tan(-=-) 类似可得ααcot )cot(-=- α α - x y P(x,y) P ’(x ,-y) O M

高一经济生活全套教案

高一经济生活全套教案 【篇一:(政治精品教案)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全套 教案】 第 1 页共 149 页 第 2 页共 149 页 第 3 页共 149 页 第 4 页共 149 页 第 5 页共 149 页 【篇二:经济生活全套教案】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内容标准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和货币的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物;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若不是一切商品,就不是货币,只是商品的等价物。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这样货币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的时候就是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第二种基本职能。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要懂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必须由国 家发行并且强制使用的。纸币与铸币相比较,它有自己的优点。国 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注意正确使用 纸币,对制造假币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信用工具 (1)信用卡 ①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 信用凭证。 ②信用卡的优点:信用卡及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约交易费用,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③信用卡的使用。 (2)支票 ①支票的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 机构见票是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汇票。 ①含义: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 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②分类: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③作用:汇票的使用,有利于汇款人的异地贸易,避免了长途携带 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2.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3)人民币外汇的牌价。 三、学法指导 (一)知识篇: 重点问题分析 1、货币的本质 准确理解货币的本质,是准确把握本课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连接 本课其他知识的纽带和关键。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财 富的象征。在人们眼里,货币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具有某种神秘的

高一政治 8.2.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教案1 沪教版

第八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二节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战略选择第二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 意义 第二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学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增强处理、分析信息及说明问题的能力;提高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加以归纳整理后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重要意义,自觉拥护我国的入世选择。 二、课前准备 1.教师联系好机房,确保每位同学有一台电脑,并能上网。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用了十几年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一阶段:搜集、处理材料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上网搜集资料。 问题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并就某一点具体阐述; 问题2:我们的经济生活面临哪些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查询和搜集相关资料,并作简要的归纳整理。 (时间:15分钟左右) 第二阶段:分析材料、解决问题 谈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并就某一点具体阐述(略)。 教师联系学生讨论结果作点评、总结“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国平等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活动,促进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更多地扩大出口。(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的吸引力,更好地利用外资。(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体制改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