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3
外科换药标准操作评分标准一、目的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一)换药前准备(25分)1.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1分)、洗手(2分)、戴口罩(1分)、帽子(1分)。
2.病人准备:核对并评估患者(2分),查看伤口(2分),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2分)。
3.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分)4.洗手(2分)、物品准备: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碘伏棉球、生理盐水棉球、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用物缺一扣1分,共10分,扣完为止)(二)操作步骤(55分)1.在稳妥处正确打开换药包(2分)2.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换药棉球(2分)3.安置患者于合适体位(2分)4.揭开敷料,暴露创面(10分)(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2分),使用血管钳揭去内层敷料(2分),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2分)。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2分)(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分)5.观察伤口(现场提问2题,每题3分)(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6.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7分)(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换药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5分)(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镊子夹取棉球,递至右手血管钳中,两者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镊子要高于血管钳水平。
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外科换药操作流程一、目得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得治疗与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得繁殖与分泌物对局部组织得刺激。
3、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4、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二、适应证1、无菌手术及污染性手术术后3-4天检查刀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3、从位于肢体得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胀痛。
皮肤颜色青紫。
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4、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
5、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与异物者。
6、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得作用者。
7、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8、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9、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10、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11、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
三、准备工作1、病人得准备:了解病人得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得目得与意义,消除病人得心理恐惧。
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镊子个、酒精棉球树个、盐水棉球树个、分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数快,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弯盘、胶布或绷带,铺好橡胶单、治疗巾,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尔纱条等。
四、操作方法1、除去外层辅料:外层绷带与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得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得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2、冲洗2、1原则:无菌技术2、2物品准备:无菌冲洗包;无菌手套;医嘱规定得冲洗液或生理盐水;无菌18或19号针头与7号头皮针;无菌棉纱敷料(填充用);无菌4×4纱布;普通手套;纸胶布;垃圾袋;护肤液(安息香酊等);无菌30ml或50ml注射器。
外科换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序号:得分:项目总分评分细则分值扣分准备质量标准25分1、操作前洗手(七步洗手:口述)2、戴口罩帽子(不露头发1、塑造鼻夹1、罩住口鼻下巴1、松紧适宜1)。
3、检查换药包是否合格(包布是否干燥、物品是否齐全、灭菌日期、有效期、指示带)4、按无菌原则打开换药包,取出换药器械,盖好油膏罐,包布处理正确,指示卡。
5、检查敷料包装是否完整,有效期。
6、用物放置在换药车上层7、核对患者床号、姓名8、向患者解释,嘱陪客在门外等候25操作流程质量标准45分1、污物盘放置正确,无菌盘摆放合理,便于操作2、充分暴露换药部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3、正确揭去外层敷料,用无菌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引流条放入弯盘内.4、严格执行两把镊子法(违反一次全扣)5、消毒伤口皮肤3次,消毒顺序正确,范围5cm以上。
6、若内层敷料与创面粘连较紧时,应以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去敷料。
7、观察伤口情况,以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剪去过度生长的肉芽8、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外用药品种(指盐水、凡士林、抗生素或Eusol溶液等)。
9、用消毒敷料覆盖伤口(边缘至少超过伤口3cm),剩余敷料少于2块,胶布固定牢靠。
10、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11、污物放置换药车下层45终末质量标准20分1、有无跨越无菌区(跨越一次全扣)2、换药程序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特殊伤口顺序进行3、动作轻柔、敏捷、细致4、操作过程中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有爱伤观念5、能正确处理污物(锐器盒使用、弯盆保湿、污染敷料放置)6、擦洗换药车7、换药后洗手20提问5分1、2、5时间5分30分钟,每超过1分钟扣0.5分,扣完为止5合计100。
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性别姓名科室得分外科换药操作流程一、目的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3.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4.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二、适应证1.无菌手术及污染性手术术后3-4天检查刀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3.从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胀痛。
皮肤颜色青紫。
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4.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
5.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
6.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者。
7.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8.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9.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10.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11.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
三、准备工作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
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镊子个、酒精棉球树个、盐水棉球树个、分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数快,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弯盘、胶布或绷带,铺好橡胶单、治疗巾,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尔纱条等。
四、操作方法1.除去外层辅料: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换药术是外科临床上常用的基本操作之一,对于伤口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换药术的操作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特制定以下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一、准备工作(20 分)1、操作者准备(10 分)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洗手(5 分)。
如有一处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熟悉患者病情,了解伤口情况(5 分)。
未了解病情扣 3 分,不熟悉伤口情况扣 2 分。
2、物品准备(10 分)换药车或换药盘,内盛无菌治疗碗 2 个(分别盛无菌敷料、消毒棉球)、镊子 2 把、剪刀 1 把、弯盘 1 个、胶布、纱布、棉签等(5 分)。
每缺一项扣 1 分。
75%酒精、碘伏、生理盐水等消毒剂(3 分)。
缺一种扣 1 分。
必要时备绷带、引流物等(2 分)。
未准备酌情扣分。
二、操作流程(60 分)1、核对患者信息(5 分)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伤口部位等信息(3 分)。
未核对扣 3 分。
向患者解释换药目的及过程,取得患者配合(2 分)。
未解释扣 2 分。
2、暴露伤口(5 分)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伤口,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3 分)。
体位不适当扣 1 分,未注意保暖或保护隐私扣 1 分。
伤口敷料外层用手取下,内层用镊子取下,动作轻柔(2 分)。
操作粗暴扣 1 分。
3、伤口评估(10 分)观察伤口的部位、大小、形状、深度、有无渗血、渗液、感染等情况(5 分)。
观察不仔细扣 2 分。
用手轻轻按压伤口周围皮肤,检查有无疼痛、波动感等(3 分)。
未检查扣 2 分。
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换药方法和所需物品(2 分)。
判断错误扣 1 分。
4、消毒伤口(15 分)用碘伏或 75%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由内向外消毒,范围至少距伤口边缘 5cm 以上(5 分)。
消毒范围不足扣 2 分。
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伤口,去除伤口内的分泌物、异物等(5 分)。
清洗不彻底扣 2 分。
外科手术更换药物操作及考核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
1. 术前准备
* 根据药物更换方案,准备需要更换的药品及其剂量,并标注清楚;
* 确认患者身份及手术部位,并让患者知晓。
2. 停药时间掌握
* 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确定停药时间;
* 与麻醉医师沟通手术开始时间。
3. 更换药品操作
* 平稳地停掉当前的药品输注;
* 根据需要,冲洗输注管路;
* 开始输注新的药品,确保药品与当前病情相符;
* 开始输注新药后,逐渐停掉前一种药品。
4. 术后处理
* 根据医嘱进行术后处理;
* 观察患者反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考核评分标准
1. 术前准备(10分)
* 药物更换方案准确无误并标注清楚(5分);* 患者身份核对正确(5分)。
2. 更换药品操作(60分)
* 药物停止输注平稳无误(10分);
* 药品输注量掌握正确(10分);
* 输注管路冲洗无误(10分);
* 新药品输注操作无误(20分);
* 逐渐停掉前一种药品无误(10分)。
3. 术后处理(30分)
* 根据医嘱进行术后处理(10分);
* 观察患者反应(10分);
* 做出必要调整(10分)。
备注: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操作越规范,医疗质量越高。
同时,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及较高的操作技能。
临床医师换药术考核评分标准
学号:姓名:性别:
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
总分: 100 分
评分标准满分扣分得分
一、准备16
1、洗手2
2、伤口情况的了解2
3、敷料及器械准备(换药包)2
4、持物钳的使用2
5、换药器材及敷料放置2
6、换药器具在病床前的放置2
7、伤口的显露2
8、外层伤口敷料(无菌、污染、感染伤口)移除2
二、消毒14
1、换药器械的正确使用4
2、两把换药镊的功能4
3、消毒液的选择2
4、消毒顺序及范围(部位、无菌伤口、化脓伤口4
有何不同)
三、更换敷料20
1、内层敷料的取除5
2、伤口检查、清洗、引流物等的处理5
3、敷料、引流物的适当选择5
4、外层敷料覆盖、粘贴、固定、包扎5
四、污染、化脓敷料、器械的处理方法10
1、各种敷料的处理5
2、各类器械的处理5
五、洗手、伤口情况的描述、记录5
六、人文关怀(术前、术中、术后)10
评分标准满分扣分得分七、提问25 分(提问 2~ 5 个问题)25
问题 1:
问题 2:
问题 3:
问题 4:
问题 5:
(包括:操作顺序、熟练程度、无菌观念、回答问题、人文关怀等)
考
核
评
语
主考老师(签名)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