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操作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
外科刷手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洗手时应控制水流,以防水溅湿洗手衣;
2、刷洗后的手、臂、肘部不可触及其他部位,如误触其他部位应视为污染,必须重新刷手;
3、手消毒后应双手合拢置于胸前,肘部抬高外展,远离身体,迅速进入手术间,以免污染。
外科换药操作评分标准
目的:
清除坏死组织,保持、促进肉芽生长,防止创面裸露及覆盖裸露创面,促进伤口愈合。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外科技术,换药者应戴口罩、工作帽。
如手已接触感染创伤的绷带和辅料,不应再接触
换药车,需要物品时由护士供给或洗手后再取,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内取出后,不得再放回原容器内,污染的敷料立即放在弯盘或敷料桶内,不得随意乱丢。
2、感染创伤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外科刷手操作培训外科换药操作培训现场评分表现场评分表
评委编号:得分:被评分者:科别:评委编号:得分:被评分者:科别:
手术铺巾操作培训 手术区消毒操作培训
现场评分表 现场评分表
评委编号: 得分: 被评分者: 科别:
评委编号: 得分: 被评分者: 科别:。
外科换药标准操作评分标准一、目的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一)换药前准备(25分)1.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1分)、洗手(2分)、戴口罩(1分)、帽子(1分)。
2.病人准备:核对并评估患者(2分),查看伤口(2分),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2分)。
3.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分)4.洗手(2分)、物品准备: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碘伏棉球、生理盐水棉球、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用物缺一扣1分,共10分,扣完为止)(二)操作步骤(55分)1.在稳妥处正确打开换药包(2分)2.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换药棉球(2分)3.安置患者于合适体位(2分)4.揭开敷料,暴露创面(10分)(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2分),使用血管钳揭去内层敷料(2分),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2分)。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2分)(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分)5.观察伤口(现场提问2题,每题3分)(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6.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7分)(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换药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5分)(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镊子夹取棉球,递至右手血管钳中,两者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镊子要高于血管钳水平。
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性别姓名科室得分外科换药操作流程一、目的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3.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4.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二、适应证1.无菌手术及污染性手术术后3-4天检查刀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3.从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胀痛。
皮肤颜色青紫。
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4.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
5.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
6.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者。
7.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8.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9.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10.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11.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
三、准备工作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
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镊子个、酒精棉球树个、盐水棉球树个、分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数快,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弯盘、胶布或绷带,铺好橡胶单、治疗巾,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尔纱条等。
四、操作方法1.除去外层辅料: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换药术是外科临床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对于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换药术的操作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特制定以下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一、准备工作(20 分)1、操作者准备(10 分)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洗手并消毒(5 分)。
如有一处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熟悉患者病情及伤口情况(5 分)。
未了解病情及伤口情况不得分。
2、物品准备(10 分)换药包(内有弯盘 2 个、镊子 2 把、剪刀 1 把)、无菌敷料、碘伏棉球、酒精棉球、生理盐水、胶布等(5 分)。
每缺一项扣 1 分。
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及包装完整性(5 分)。
未检查不得分。
二、操作流程(60 分)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信息(5 分)。
未核对患者信息不得分。
2、向患者解释换药目的及过程,取得患者配合(5 分)。
未解释不得分。
3、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伤口(5 分)。
体位不合适扣 3 分,伤口暴露不充分扣 2 分。
4、去除原有敷料(10 分)先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5 分)。
操作顺序错误扣 3 分。
若敷料与伤口粘连,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轻轻揭开(5 分)。
未浸湿强行揭开扣 3 分。
5、观察伤口情况(10 分)观察伤口的颜色、渗液、气味等(5 分)。
未观察不得分,观察不全面扣 2 分。
如有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5 分)。
未记录或报告不得分。
6、消毒伤口(10 分)用碘伏棉球从伤口中心向外消毒,范围至少 5cm(5 分)。
消毒顺序错误或范围不够扣 3 分。
对于感染伤口,先用酒精棉球消毒周围皮肤(5 分)。
未消毒周围皮肤扣 3 分。
7、覆盖敷料(10 分)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5 分)。
选择不当扣 3 分。
敷料覆盖伤口,胶布固定(5 分)。
固定不牢固扣 2 分。
三、注意事项(20 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10 分)。
如有违反无菌原则的操作,一处扣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