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书信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22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研读——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基石。
在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中,论述了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纠正人们对唯物史观的错误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当时现实社会都起到了深远影响。
以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了经济基础的作用,而且是“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
标签:恩格斯;书信;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理解,给他们做出了细致明了的解释。
对误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人们进行严厉抨击。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一、恩格斯书信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6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德国出现了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把矛头指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
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出现了以巴伐利亚社会民主党首领福尔马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以“青年派”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公开鼓吹经济唯物主义,否认政治、思想的能动作用。
并从不同的方面割裂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的统一,号召暴力行动崇拜个人主义。
二、恩格斯晚年书信的主要内容(一)上层建筑具有能动作用恩格斯晚年在相继给康·施米特、约·布洛赫、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在原来的基础上丰富了唯物史观。
在给施密特的信中,恩格斯强调了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基础一直都起到了决定作用,但是这一作用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力量,上层建筑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例如经济运动是一切政治斗争的基础,政治运动的根源毫无例外地在于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它必须受经济的制约。
恩格斯还说明了上层建筑并不是完全依附于经济基础存在,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理解为意识形态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
意识形态的发展一般都会受到它前人的思想领域的影响,具有历史继承性。
《恩格斯晚年五篇历史唯物主义书信》读书报告摘要:恩格斯晚年书信集中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独特贡献。
这些书信在坚持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同时,着重论述了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提出了“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的概念,阐明了其原因和表现;强调经济基础的作用是“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历史的发展是经济必然性基础上相互作用的过程;阐明了人们怎样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论述了历史发展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套语而是研究工作的指南,不能把唯物史观当作研究历史的借口,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
关键词:恩格斯;书信;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向他请教,书信成为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恩格斯写下的大量书信中,1890年8月5 日和10 月27日致康·施米特的信,1890年9月21—22日致约·布洛赫的信,1893年7月14日致弗·梅林的信和1894年1月25日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集中阐释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是我们学习唯物主义历史观不能不认真研读的著作。
一、恩格斯晚年科学阐释和捍卫、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斗争19世纪90年代,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是来自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
其代表人物保尔·巴尔特(1858—1922 年)是德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莱比锡大学的教授。
他在1890年出版的《黑格尔和包括马克思及哈特曼在内的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一书中,把马克思的理论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贬斥为“技术经济史观”、“社会静力学”,批评马克思把经济发展当成了在历史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否定一切观念的力量。
恩格斯指出,巴尔特对马克思的批评,是“把某些不正确的东西强加给了马克思”,所以他“简直是跟风车作斗争了”。
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对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关于《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对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恩格斯在其晚年的五封书信中深刻地剖析了教条主义者的错误及其危害,阐明要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唯物史观;坚持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统一,阐明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论述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坚持理论的与时俱进,提出并阐释了历史发展的“意志合力论”和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有机统一的思想。
这些思想对我们坚持和完善唯物史观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恩格斯书信;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志合力论[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0)04-0100-06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自19世纪40年代始,指导了全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同时,在学术研究领域成为指引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但是,19世纪9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德国出现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唯物史观遭受到来自那些所谓马克思主义“拥护者”的种种诘难、歪曲,有人教条地把历史唯物主义当做“标签”或“套语”,庸俗地到处滥用,把它歪曲为“经济决定论”、“经济唯物主义”、“机械决定论”或“社会宿命论”。
恩格斯晚年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撰写了大量唯物史观的书信,其中五封应该被重点关注:《致康?施米特》(1890年8月5日)、《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日)、《致保?恩斯特》(1890年6月15日)、《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致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
在信中,恩格斯深刻地剖析教条主义者的错误及危害,对唯物史观的许多重大问题有诸多精辟论述,对唯物史观得以形成完整的、更加丰富而明晰的科学体系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下面撮其要进行论析。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书信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毕生理论创作中,不仅有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这样的不朽巨著,还有很多他们之间,和他们与其他理论家进行思想交流的书信。
这些书信探讨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论问题,这些思想都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讨论的,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发展脉络。
在关于唯物史观的书信中,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新经验,概括了与错误思想进行斗争的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唯物史观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书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一)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决不能。
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commerce]和消费形式。
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
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相应的政治国家。
这就是蒲鲁东先生永远不会了解的东西,因为,当他从诉诸国家转而诉诸社会,即从诉诸社会的正式表现转而诉诸正式社会的时候,他竟认为他是在完成一桩伟业。
”(《马克思致安年科夫》)(二)生产力具有客观性、历史性,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生产力的客观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既得力量;二是它是由客观的物质的要素构成的,而且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每一代人都在继承前一代人的创造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连续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之根据,在于劳动过程的连续性。
“这里不必再补充说,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
可见,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色与时代价值张 茂 钰提 要: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新的历史特征,历史唯物主义也遭到种种歪曲和误解,这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为此,恩格斯在晚年写下了大量书信,尤其在代表性的“五封书信”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难题展开分析与总结,对各种思潮展开争论与批判,进一步澄清、捍卫、丰富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在现时代重温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对我们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新征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恩格斯 恩格斯晚年书信 历史唯物主义 时代价值作者张茂钰,女,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博士(上海 200092)。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性前提。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在马克思逝世之后,作为“第二小提琴手”的恩格斯承担起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一方面同各国工人运动领导人密切联系,探讨和指导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不断深入理论问题,捍卫并发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在革命实践和理论论战的过程中创作了一系列著作和书信。
对此,列宁曾高度肯定了恩格斯的工作,指出“不了解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全面的阐述马克思主义”①。
可以说,学习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就不能脱离对恩格斯著作的深入研读。
在恩格斯的全部著作中,其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著作特别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② 恩格斯晚年所著的大量书信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成仿吾先生所选的八封①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页。
② 恩格斯在世时便考虑到他和马克思书信的历史意义,嘱托倍倍尔和伯恩斯坦编辑了马恩通信集,收录书信1300余封并出版了四卷本。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紧随着社会实践前进的步伐,始终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光辉范例和深刻启示,也再次确证了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重要地位。
本文仅就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作一些讨论。
一、坚持把经济关系看做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确认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历史观中实现的根本变革。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些根本观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时,把重点放在从基本经济事实中引出政治、法和意识形态观念,而对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能动方面则不是始终有时间、地点和机会给予充分的阐明。
所以恩格斯晚年通信中论述的侧重点,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
正因如此,此时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重申经济对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最终决定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时时提醒人们不忘经济的最终决定作用,绝非多此一举,它有效防范了对新观点的误解和曲解,显示了以丰富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理论上的高度成熟。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多次使用多种相互关联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如“物质存在条件”、“物质存在方式”、“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经济条件”、“经济运动”、“经济发展”、“经济状况”、“经济关系”、“经济基础”等。
它们被分别运用于不同场合,其含义因语境及相对应的概念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的说来都是对应于上层建筑或其中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而言的,属于同一序列的概念,其中的关键词是“经济”和“生产”。
理论的完善和理论领域的斗争都需要对这些概念和思想加以整合,对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经济条件作出综合性的概括。
这一任务正是恩格斯在晚年书信中完成的。
二、建立“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的范畴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的范畴,是由恩格斯在晚年书信中明确提出并给予论证的,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编为十卷,精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个时期写的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
文集的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法学、史学、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军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收的著作按编年和重要专著单独设卷相结合的方式编排:第一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3年至1848年期间的著作;第二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至1859年期间的著作;第三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64年至1883年期间的著作;第四卷收入恩格斯在1884年至1895年期间的著作;第五、六、七卷为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二、三卷;第八卷为《资本论》手稿选编;第九卷收入恩格斯的两部专著《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第十卷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选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收著作的译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和第二版以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
为了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课题组根据最权威、最可靠的外文版本对全部译文重新作了审核和修订。
校订所依据的外文版本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马怂级鞲袼谷 返挛陌?柏林)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莫斯科、伦敦、纽约)。
部分文献还参照了国外有关机构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手稿编辑出版的专题文集和单行本。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各卷均附有注释、人名索引、文献索引和名目索引,第十卷还附有《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大事年表》。
课题组对原有的各类资料作了审核和修订,力求资料更翔实、考证更严谨。
在注释部分,重新编写了全部著作的题注,增加了对各篇著作主要理论观点的介绍,以便读者把握这些著作的要义。
在对各篇著作的写作和出版流传情况的介绍中,增加了对重要著作中译本出版情况的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和研究这些著作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第一卷说明第一卷选收马克思和恩格斯1843-1848年的著作,系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
2018年第2期 学习与探索No.2,2018 (总第 271 期)Study &Exploration Serial.No.271•当代哲学问题探索•《资本论》中三个崭新的因素—马克思对《资本论》的自我解读王庆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长春130012)摘要: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书信中指出《资本论》具有三个崭新的因素:剩余价值、劳动和工资。
古典 政治经济学研究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而马克思则首先研究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古典政 治经济学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马克思则认为劳动具有二重性,把“劳动力”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古典政治 经济学认为工资就是购买劳动这一商品的价格,马克思则通过“相对工资”的分析,把工资看作是“一种关系 的不合理表现形式”,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表现形式。
思考马克思关于《资本论》中三个崭新因素的论述,不仅有助于我们澄清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的本质性区别,更加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资本论》作为“无产阶级科学”的革命性质。
关键词:剩余价值;劳动力;相对工资;《资本论》;马克思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18) 02-0045-08马克思在1868年1月8日致恩格斯的书信中谈到杜林时,指明了《资本论》这部著作具有“三个薪新的因素”。
马克思指出:“我相信,杜林是由于恼恨罗雪尔才来评论这部书的。
他害怕自己也陷入罗雪尔的处境的那种心情的确是十分明显的。
奇怪的是,这个家伙并没有觉察到这部书中的三个薪新的因素。
”[1]249我们知道,杜林作为凯里的信徒,他是直接反对自由贸易派的。
同凯里一样,罗雪尔也是一位庸俗经济学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麦克劳德和罗雪尔的庸俗经济学观点给予了毁灭性的批判。
杜林为了避免陷人同罗雪尔同样的处境,才来评论马克思《资本论》的。
但是,在马克思看来,杜林并没有觉察到《资本论》这部书中的三个崭新的因素:剩余价值、劳动和工资。
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封信马克思只是在临死的时候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他自己也不相信共产主义会实现的。
只是一部分人才是下贱的吧很多人不是这样的是啊这不正是人的恩格斯给施密特的一封信或许,你指的是,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1895年,马克思的好朋友恩格斯,写封信给施米特说,马克思亲口告诉他,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不止一次说过这样的话。
其原意是批评一些人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其实并不是他的思想,决不是马克思自己都不信马克思主义。
首先让我们引证恩格斯的原话。
恩格斯在写给拉法格的这封信中是这样说的:“近两三年来,许多大学生、文学家和其他没落的年轻资产者纷纷涌入党内。
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思主义,然而他们属于10年前你在法国就很熟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6页)。
请注意:海涅的话的含义。
再请注意马克思转送海涅的话给那些“马克思主义者”的含义。
什么是“10年前你在法国就很熟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者”呢那是指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的“马克思派”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所阐述的“社会主义理论”,他们的是假马克思主义,同时,他们之间也存在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
对此,马克思才说:“我只知道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怎样形容他们的友谊马克思:在恩格斯长期的无私的支持下,马克思全身心投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创作出了他一生中最具分量的巨著《资本论》。
在《资本论》第一卷校对完成的当天深夜,马克思回想这一切,激动地写信给恩格斯说:“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作的牺牲,我是绝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
马克思在1月18日信中说:“最近这几个星期我受尽了一切压抑,但是再也没有比担心我们的友谊发生裂痕的忧虑那样使我感到沉重。
【历史唯物主义人学观点】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书信中阐述了哪些基本观点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书信中阐述了哪些基本观点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书信中阐述了哪些基本观点?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一般包括五封。
一、《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在这封信中,恩格斯驳斥了巴尔特的歪曲,阐明了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指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对物质生活条件起反作用。
恩格斯批评“青年派”在辩论分配问题时不考虑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把社会主义及其分配方式看作是一成不变的。
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鼓励青年认真研究经济和历史。
这封信对唯物史观进行了全面、辩证的阐述和论证,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二、《恩格斯致约瑟夫·布洛赫》在这封信中,恩格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在历史发展中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论述这个问题时,恩格斯自始至终贯穿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从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客观规律和个人意志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合力论”思想。
这些论述,内容十分丰富,思想极为深刻,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恩格斯在信中还对如何正确地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宝贵指示。
三、《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在信中,恩格斯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前提下,着重强调了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
恩格斯的这封信,对于我们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研究历史,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克服唯心史观的干扰。
恩格斯的这些宝贵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国家权力、法,以及各种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恩格斯致弗兰茨·梅林》恩格斯在这封信中和其他几封信中所谈的这个问题,是极为重要的。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人们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像中国春秋时的管鲍之交,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段伟大的友谊差一点就毁于第一次接触,马克思冷淡地会见了这个资本家的儿子。
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出生于1820年11月28日,是巴门(即现在的伍伯塔尔)富有工业者一个大家庭的长子,巴门在离鲁尔不远的杜塞尔多夫的东面,有几英里的距离。
他的曾祖父建了一个经营花边的工厂,工厂的繁荣使得这个家庭拿到了象征自己地位的盾形徽章。
被过滤广告被过滤广告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与彼得·欧门合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投资,建立了更大的纺纱厂,基地在巴门和曼彻斯特。
恩格斯的母亲来自教师家庭,他们任职于荷兰语学校。
商业和教会是恩格斯一家的两个支柱,老恩格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把这两个支柱植入心灵。
年轻的恩格斯在小学是优秀的学生,尤其是在语言方面;但是他没毕业就离开了学校,为获得实践经验进入了父亲的工厂。
然而,他利用了一切空闲时间写了大量的(甚至超过马克思的)诗歌,到他为获得更多的商业经验1838年被派往巴门时,巴门城市的氛围已大大不同于充满了他普鲁士的家庭的顽固的、基督教《圣经》式的、清教徒色彩的样子了。
在巴门的三年,恩格斯努力摆脱他所接受的正统基督教的教育,尤其是命定论。
施特劳斯的《耶稣传》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由施莱尔马赫,他很快便转向了青年黑格尔派。
显而易见,柏林是适合他保持文学兴趣的地方,他愿意服兵役,在首都郊区的兵营中做了一名炮手。
在马克思离开几个月后,他到了那里。
他很快为“自由人”团体所吸引,写了一本引人注目的小册子反对谢林,并为《莱茵报》撰稿。
在军队的岁月结束后,他的父亲把他送到曼彻斯特分厂去工作。
在去往途中,他经过莱茵地区,与赫斯进行了长时间的会晤,因为这次会面,他作为“一流的革命者”崭露头角。
他还拜访了《莱茵报》的编辑;但是马克思“冷淡地”会见了他,把他看作“自由人”团体的成员,而当时恩格斯刚刚断绝了同自由人的一切关系。
作者简介:王志林(1963—),男,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刘金鹏(1977—),男,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社科课题“恩格斯经济思想再研究”(16BJL00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湖北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晚年恩格斯书信中的“恩格斯与马克思学术思想关系”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理论的创作活动中,不仅创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结下了“一切科学和革命的编年史”中“不平凡的友谊”。
然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这一伟大的学术思想关系,一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却提出了质疑,并且企图通过否定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这一伟大学术思想关系,达到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目的。
通过对恩格斯晚年给友人的书信的考察,对于勘实恩格斯是如何维护、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及其学说,并以此驳斥学界在马克思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问题上的谬论,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书信;学术思想关系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21)03-0005-11(1.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湖北武汉430074;2.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王志林1,2,刘金鹏1,2列宁说:“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
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这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这位严峻的战士和严正的思想家,具有一颗深情挚爱的心。
”[1](p95)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Samuelson Paul A )在其被誉为“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一书中也说:“在一切科学和革命的编年史中,不可能有比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之间还要更加不平凡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