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简介及贡献
- 格式:ppt
- 大小:183.00 KB
- 文档页数:21
牛顿简介一、生平简介牛顿(1643—172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牛顿诞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镇乌尔斯索普的一个自耕农家庭。
12岁进入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
牛顿于1661年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665~1666年伦敦大疫。
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停课。
牛顿于1665年6月回故乡乌尔斯索普。
1667年牛顿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被选为正院侣。
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
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
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牛顿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
1705年受封为爵士。
牛顿晚年患有膀胱结石、风湿等多种疾病,于1727年3月30日深夜在伦敦去世,葬在威斯特教堂,终年84岁。
人们为了纪念牛顿,特地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简称“牛”。
二、科学成就牛顿一生对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遍及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
1.牛顿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从而光成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2. 对于光学,牛顿致力于光的颜色和光的本性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3. 牛顿在数学方面,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工作,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
4. 在天文学方面,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且用它初步观察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牛顿在17世纪70年代设计的望远镜。
它一般被称为反射望远镜,效果远优于伽利略所设计的著名的折射望远镜。
三、趣闻轶事1.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
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
科学家牛顿的科学贡献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被誉为“物理学之父”。
他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从牛顿的生平、科学贡献和影响等方面来介绍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一、生平牛顿于1642年出生在英国林肯郡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境贫寒。
他的父亲死于他出生前三个月,母亲再婚后将他送到亲戚家寄养。
牛顿的学业非常出色,13岁时就被送到剑桥大学学习。
在大学期间,他对数学和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研究力学和光学等领域。
1672年,牛顿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成为该学会最年轻的会员。
二、科学贡献1. 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最著名的成就之一就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他发现,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与物体间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例关系。
这个定律不仅解释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也揭示了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2. 光的分光学牛顿还在光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发现,当光通过一个三棱镜时,会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他还发现,白光其实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个发现对于后来的光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3. 微积分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几乎同时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学。
微积分学是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它在解决曲线和曲面的面积、体积、速度、加速度等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4. 力学牛顿的力学理论对于解释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的三大定律揭示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并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三、影响牛顿的发现对于后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理论,为现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他的分光学发现,推动了光学和光谱学的发展。
他的微积分学理论,为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牛顿的发现和理论,不仅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也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发现和理论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人物小传-牛顿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年-1727年)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17世纪科学革命的创始人之一,并在数学、物理、天文、光学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牛顿1643年出生在英格兰的一位农民家庭。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表现出了卓越的天赋,特别是在数学和物理方面。
由于家庭贫困,牛顿在剑桥大学期间困境重重,但他依然努力学习并关注着自然世界的奥秘。
1665年牛顿收到了一次伟大的启示,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和微积分学的基础原理。
牛顿的发现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并在今天仍然被广泛应用。
他还通过研究光学,发现了光的成分和色彩,为光学研究开创了新的时代。
牛顿还在数学、光学、机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669年,他当选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并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导师。
晚年时,牛顿在英国国会担任了一段时间的议员,他也成为了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虽然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他生活也有着许多阴影。
他有时表现得孤僻和情绪波动,以及对其他的竞争对手表现出了不信任和敌对。
晚年时,他也因过度工作而患上了许多身体和精神健康问题。
牛顿以其对现代科学做出的杰出贡献、天才思维和发现力以及对自然世界的清晰观察和理解被普遍赞誉和敬仰。
牛顿的学术和思想遗产继续影响着今天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并成为人们才能探索自然世界的灵感和鼓舞。
牛顿简介※牛顿始终是英国最重要的科学圣地的最高领导※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是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牛顿出生在英国离伦敦不远的一个农民家中。
幼年的牛顿学习成绩并不出众,但很爱好动手制作机械玩具,他制作了风车模型、时钟、风筝,等等。
他还设计了极其精巧的日圭仪,用它来给村里的人们指示时间。
1661年5月牛顿以“减资生”身份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
1667年进三一学院当研究生,次年获硕士学位。
1672年11月牛顿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成为英国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
1696年他受聘担任造币厂监督。
1703年起牛顿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直到去世,他始终是英国最重要的科学圣地的最高领导。
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这部书总结了牛顿一生中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物体运动的定律。
牛顿在其晚年特别崇拜“上帝”,是一个机械唯物主义者,因此而对一些理论做了错误地解释。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
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牛顿的简介
艾伦·牛顿(1642年-1727年),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和哲
学家。
他是17世纪奠定现代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基础的科学家。
牛顿生於1642年3月4日,出生于纳克里斯蒂夫附近一座名叫玛里堂的兰开斯特的
农场主家庭。
家庭经济情况拮据,15岁时父亲去世,事业由母亲接管;17岁时他进入牛
津大学,通过优异的表现,年青时就获得研究助学金和学士文凭。
牛顿的成就和贡献主要包括:他发明了漂亮而结实的按他的名字命名的牛顿管,也称
为加农砲;他发现并发展出“质量,加速度和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有名的“牛顿力学”;他创建了微积分学,影响力比解析几何更大,最重要的是,他提出“引力"的概念,并且给出著名的“牛顿第二定律",使他成为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18世纪以后,几乎所有物理学家均称其为“牛顿”,尊称其“大拿”,历史上称其为“物理学之父”。
英国把币制定为“牛顿",而且於1997年把他的出生地改名为“艾
伦·牛顿村”;英国议会决定把牛顿近期出版的《诗篇》记入国家藏书(“英国国家藏书”);2005年出版的著名物理学家传记中列为第一位;2011年,他因发明“加农砲”,被国际专利标准委员会提名为“最前卫的发明者”。
牛顿在英国学术界一度是无可争议的大腕,他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科学家,他的头脑中
蕴含着深远而又极其量子的智慧,他凭借着天赋异禀、勤学不辍的勤奋以及超前的本事引
领了物理学的进步,牢牢占据领先的地位。
他的贡献不仅使现代物理学得到彰显,而且还
为现代的数学、哲学、技术和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影响和根本性的决策,成为中世
纪后科学的开拓者之一。
牛顿在科学史上的贡献及影响一、牛顿简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从而消除了对太阳中心说的最后一丝疑虑,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之原理。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
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牛顿被认为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
二、牛顿在物理学及天文学上的贡献人们一提起牛顿首先就会想到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
这其中包括了力学、光学,热学等。
以及他在天文学上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精辟地阐述了着名的运动三定律。
定律一:每个物体继续保持其静止或沿一直线作等速运动的状态, 除非有力加于其上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定律二:运动的改变和所加的动力成正比, 并且发生在所加的力的那个直线方向上。
定律三:每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和它相对抗, 或者说, 两物体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永远相等, 并且各指其对方。
牛顿三定律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发现的, 已被公认为宏观自然规律, 并成为数学演绎的基础。
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笛卡儿关于惯性定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对当今的物理学家来说, 它几乎自然地成了力学的基础。
数学家牛顿简介牛顿(Isacc Newton,1642—1727)是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1642年12月25日出生于英国北部林肯郡的偏僻农村——伍尔索朴的一个农民家里,出生前2个月,牛顿的父亲就去世了。
他的父亲名叫伊萨克,可他的母亲仍把儿子的名字叫做伊萨克,牛顿出生时才3磅,接生婆甚至没料到他能活下来,更没有料到他竟活到85岁高龄,而且是世界上出类拔萃的科学家。
牛顿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名叫巴顿的牧师,从此牛顿就由外祖母抚养。
到了学龄期,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12岁时进中学,寄宿在一家药铺里。
在学校里,他读书成绩开始并不突出。
他沉思默想,喜欢动手制作小玩具。
例如读小学时,就制成了令人惊讶的精巧的小水车,在读中学时,自制了一个小水钟。
黎明,水会自动滴到他脸上,催他起床。
后来,巴顿病故,母亲领了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回到了家。
母亲希望牛顿放牧耕种,14岁的牛顿就辍学在家。
牛顿充满理想,虽停学在家,还是一心想着各种学习问题。
他在自家石墙上雕刻了一个太阳钟,争分夺秒地学习,母亲要他放牧,他牵马上山,边走边想着天上的太阳,待走到山顶想骑马,可是马跑得不见了,自己手里只剩下一条缰绳。
叫他放羊,他独自在树下看书,以致羊群走散,糟塌了庄稼。
舅父叫佣人陪他一道上市场熟悉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可是牛顿却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躲在树丛后看书。
有一次,他在暴风雨中测风速,浑身湿透。
母亲简直惊呆了,怕他发疯,只好让他回到中学读书。
牛顿如痴似疯地学习,一生闹了许多笑话。
一次,他边读书边煮鸡蛋,待他揭开锅子想吃蛋时,锅子里竟是一块怀表,还有一次,他请一位朋友吃饭,菜已摆在桌上,可是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独自进了内室,很久还不出来。
朋友等得不耐烦了,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吃了,骨头留在盘里,不告而别。
隔一会儿,牛顿走了出来,看到盘子里的骨头,自言自语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没有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
”传说牛顿在其重要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后的一天,强迫自己到剑桥大学附近的一个幽静的旅馆里去休息一下,但他怎么也静不下来。
牛顿简介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英国当时炼金术热衷者。
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
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
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
【牛顿的成就】力学方面的贡献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①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通常可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③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直线上。
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进,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第二定律的内容。
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
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
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
牛顿没有回信,但采用了胡克的见解。
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他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
牛顿的贡献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神学、自然哲学和炼金术。
牛顿的主要贡献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设计并实际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等等,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为了纪念牛顿在经典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牛顿”后来成为衡量力的大小的物理单位。
在物理学方面,牛顿取得了巨大成就。
牛顿运动定律是牛顿提出了物理学的三个运动定律的总称,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它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及提出了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第—运动定律是伽利略发现的。
这个定律阐明,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作恒速直线运动,那么只要没有外力作用,它就仍将保持静止或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也称惯性定律,它描述了力的一种性质: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和由运动到静止,也可以使物体由一种运动形式变化为另一种形式。
力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物体在类似情况下如何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了这个问题;该定律被看作是古典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描述了力能使物体的运动产生变化。
它说明速度的时间变化率(即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而与物体的质量里成反比,即a=F/m或F=ma;力越大,加速度也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小。
力与加速度都既有量值又有方向。
加速度由力引起,方向与力相同;如果有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就由合力产生加速度,第二定律是最重要的,动力的所有基本方程都可由它通过微积分推导出来。
牛顿根据这两个定律制定出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总是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对于两个直接接触的物体,这个定律比较易于理解。
书本对子桌子向下的压力等于桌子对书本的向上的托力,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
引力也是如此,飞行中的飞机向上拉地球的力在数值上等于地球向下拉飞机的力。
牛顿一生的科学研究
艾萨克·牛顿(1643-1727)是英国的著名科学家,他的科学研
究范围涉及物理、数学、天文学和化学等。
他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三大贡献:
一、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是牛顿最著名的成就,他通过探究力学原理,建立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他的主要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物体
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其加速度”,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其加速度”,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来的状态”。
二、牛顿光学。
牛顿认为光是由许多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而不是按传统认知的波动,他还发现光线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和紫七种颜色,这一发现推动了色彩技术的发展。
三、牛顿热学。
牛顿在热学方面有重大贡献,他提出了著名的牛顿冷却定律,即物体的温度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的差距越大,物体的冷却速度就越快。
这一定律为热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简介: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
牛顿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诞生于英格兰东部小镇乌尔斯索普一个自耕农家庭。
出生前八九个月父死于肺炎。
自小瘦弱,孤僻而倔强。
3岁时母亲改嫁,由外祖母抚养。
11岁时继父去世,母亲又带3个弟妹回家务农。
在不幸的家庭生活中,牛顿小学时成绩较差,“除设计机械外没显出才华”。
牛顿的成就:1、力学贡献:以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建立牛顿力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天文学贡献:建立行星定律理论的基础。
3、光学贡献:致力於三菱镜色散之研究并发明反射式望远镜。
4、数学贡献:发现数学的二项式定理及微积分法等。
5、热学贡献:近代原子理论的起源。
6、哲学贡献:牛顿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不可避免地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不彻底性,这是科学处于幼年时代的最高成就。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在他家的花园里的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首先想到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而落到地呢?如果苹果树长得非常高,苹果是否也会下落?他认为苹果都会落回地面,与高度无关.他接着想到,苹果如果长在月亮那么高处,也会落回地面,但是,月亮为什么不落回地面呢?月亮不是很像一个大苹果吗?他又想到在山顶上把一个炮弹发射出去,炮弹将以曲线轨道落到地面,发射速度越大,炮弹落得越远,如果发射速度足够大,炮弹就会绕地球旋转,永远不落回地面.接着,他想到,以足够大的速度绕地球旋转的炮弹多么像月亮,可是又为什么不飞离地球呢?一定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力.正是这种作用力,使炮弹、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地球、水星、金星等围绕太阳旋转,这样就基本形成了万有引力思想.最后他发挥自己的数学才能,终于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述.牛顿的名言:1、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
2、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牛顿简介∙牛顿,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
1661年,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
1669年,年仅27岁,就担任剑桥的数学教授。
167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685~1687年,在天文学家哈雷的鼓励和赞助下,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发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7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不仅对于力学,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贡献。
在数学方面,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牛顿小故事∙牛顿小时候的故事》正文开始>> 牛顿从小就喜欢读书,非常勤奋,还特别喜欢手工,家里给他的零用钱,他都用来购买木工工具。
他做了许多精巧的风车、风筝、日晷、漏壶等实用器械。
少年时代的牛顿并没有显露出过人的天赋。
所不同的是动手能力相当强。
他每做一件东西,总是一声不吭地埋头苦干。
如果做得不合适就拆了重做,绝不马虎。
牛顿非常勤奋,他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特别是数学的差距更大。
牛顿并不气馁,就像他少年时代喜欢思考问题一样,踏踏实实地学习,直到透彻地理解为止。
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有时一连六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直到把实验做完为止。
牛顿虽然是位伟大的科学家,却从来没有骄傲自满过,他谦虚地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一块美丽的石子。
至于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呢!牛顿就是这样谦虚,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的!牛顿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父亲早就病逝,牛顿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苦的生活。
十四岁那年,因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牛顿中途退学了。
退学以后,他的心思仍然停留在数学书上。
一天,母亲叫他骑马到山里办事。
他扛着马鞍到马棚去牵马,这时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当他把马牵出来后,突然想起了解题的一种方法,他未牵着马,却扛着马鞍一边跑一边思考。
牛顿在科学史上的贡献及影响一、牛顿简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从而消除了对太阳中心说的最后一丝疑虑,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之原理。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
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牛顿被认为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
二、牛顿在物理学及天文学上的贡献人们一提起牛顿首先就会想到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
这其中包括了力学、光学,热学等。
以及他在天文学上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
2.1牛顿精辟地阐述了著名的运动三定律。
定律一:每个物体继续保持其静止或沿一直线作等速运动的状态, 除非有力加于其上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定律二:运动的改变和所加的动力成正比, 并且发生在所加的力的那个直线方向上。
定律三:每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和它相对抗, 或者说, 两物体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永远相等, 并且各指其对方。
牛顿三定律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发现的, 已被公认为宏观自然规律, 并成为数学演绎的基础。
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笛卡儿关于惯性定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对当今的物理学家来说, 它几乎自然地成了力学的基础。
牛顿简短小故事30字
摘要:
1.牛顿简介
2.牛顿的成就
3.牛顿的遗产
4.牛顿的名言
正文:
牛顿(1643-1727)是一位英国科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对科学的贡献无法估量。
他的成就是如此丰硕,以至于他被誉为“自然科学之父”。
牛顿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领域。
他在物理学领域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运动定律,被称为牛顿运动定律。
这些定律解释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如何运动,并为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数学领域,牛顿发明了微积分,这是一种数学工具,可以用于描述和分析连续变化的现象。
在天文学领域,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地球上的重力和天体间的引力。
牛顿的遗产超越了科学领域。
他的成就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创新。
牛顿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现代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如交通工具的运行、通信技术的进步等。
牛顿的名言之一是:“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句话表达了他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并非孤立完成的,而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这句名言鼓励后来者要谦虚、勇于探索,继续拓展科学领域的发展。
总之,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成就和遗产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名字成为了力量的象征,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科学真理。
正如牛顿所说:“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怎样看,不过,我自己觉得,我不过像一个孩子在海边玩耍,不时发现一块漂亮的小石子或一颗美丽的贝壳而已。
[精品]牛顿的生平及贡献艾萨克·牛顿,英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新物理学的创始人。
1642年1月4日出生于英国诺桑比亚,18他逝世,享年84岁。
牛顿是一位可以与伟大的科学家达芬奇相媲美的天才科学家,他凭借自己伟大的科学思想影响了新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理论的基础,并成为科学思想发展史上不朽的传奇人物。
牛顿出身于农奴家庭,并于1661年考入剑桥大学,从而开始了他聪明才智的历史。
1667年,牛顿由自己发展出数学学科——几何学,并得到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赞扬,同时他也发明了符号技术,给几何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669年,牛顿正式成为诺桑比亚的伯爵的讲员,在此之后,他又接受了大量的授课和科研工作,并成为全国最杰出的学者。
牛顿的科学思想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在于他的思想大爆炸理论。
1687年,他出版了科学界箴言“牛顿第一定律”,以此提出物体若排斥外力,或者遇不到外力就不会移动,受外力就会匀速直线运动。
1687年这一年,牛顿受到欧洲最著名的科学家斯拉塞斯的令人惊奇的启发而写出另外两个定律,即地心引力定律和普朗克第三定律。
牛顿的思想爆炸理论为物理学建立了最基础的框架,使新物理学得以发展。
牛顿也曾涉及天文学领域。
他认为,即使多个行星同时受到太阳的引力,也可以采用数学方法解决,并计算出它们都受几何中心点的引力而做出来的移动轨迹。
他精确地推算出了双日环绕太阳运行的轨迹,从而精确地推算出其他行星与太阳的运动轨迹,这标志着他极大的贡献。
牛顿在学术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大爆炸理论为物理学、数学学科发展基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发展出几何学,推算出多个行星的运动轨迹,从而给物体的可观测的运动提出了客观解释。
总之,牛顿在学术史上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英国化学家牛顿的理论发展及其影响力如今,包括引力、光学和微积分等成果,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些成就的背后是英国的著名科学家艾萨克·牛顿。
但是,所知道的可能只是科学界他的作品的常识一样的感性认识,而我们深入研究牛顿的成就及其影响时,可以惊叹于这位出色的化学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对牛顿的理论发展以及它对科学、技术和当今世界的重大影响进行探讨。
1. 牛顿的理论发展艾萨克·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
他在剑桥学院学习期间,对研究光学和机械学感兴趣。
在1665-1666年,牛顿根据自己的发现,将古代的哥白尼-托勒密体系拒之门外,提出了自己的存在两个假定的太阳下的体系。
牛顿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在太阳的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运动。
除此之外,牛顿也做出了微积分和极限理论的重大贡献。
他用微积分来解决当时间变化时,动力学中运动方程的问题,并发现δx/δt在σ为0时的极限值,证明了初步的微积分。
与此同时,牛顿的三个法则——惯性法则(质量的惯性)、动量守恒法则和相对运动原理——也是力学领域内的传奇。
他做出了令人惊叹的贡献,无论是从极微观的质点到宏观的星系,都尔虞我诈。
最后,牛顿的实证主义思想推动化学理论的发展。
他认为,除了实验以外,任何理论都不应被接受。
这种思想最终导致了化学的现代基础。
2. 牛顿的影响牛顿是科学界的传奇之一,在自然和应用科学的不同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牛顿的成就和他的贡献将在下文中详细讨论。
2.1 牛顿力学在宇宙学中的应用从小的微粒到大的星系,牛顿所发现的力学法则可以应用于宇宙学上。
他的三个力学法则使得我们能够研究星系是如何结构化的,并了解星系在宇宙中的-运动是如何发生的。
2.2 光学的重大发现牛顿的光学实验包括斯涅尔定理和干涉实验,解释了光线的行为和研究新光学现象的基础。
他发现光谱,这是他在观察一束白光穿过三棱镜时,发现的光谱分解现象。
牛顿认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我们可能对彩虹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