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八景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汴京八景汴京八景简介汴京八景详解(图) 文章来源:“汴京”,即开封市,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700多年的历史。
北宋首都东京汴梁(今开封市),又称汴京,因汴河贯通京城而得名,也是我国四大京城中的东京。
汴京八景是当年著名的风景,由于黄河历次泛滥,把开封淹没,至今,汴京八景多已被埋没在地层。
下面为您讲解“汴京八景”的故事。
一、汴京八景简介开封号称七朝古都,先后有战国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朝末年的建都之地。
其中北宋在此建都168年,历经9代皇帝,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古都开封,名胜古迹众多,“汴京八景”是古都名胜的精华。
早在明代《明成化河南总志》一书中对“汴京八景”就有记载。
即:“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
”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人李濂又重新编写“汴京八景”:“相国霜钟、繁台春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风、隋堤烟柳。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撰修《祥符县志》时,把“汴京八景”中的“大河涛声”删去,增添了“梁园雪霁”,把“金池过雨”改为“金池夜雨”,把“汴水秋风”改为“汴水秋声”,把“繁台春晓”改为“繁台春色”,修改过的“汴京八景”一直流传至今。
二、汴京八景详解1、相国霜钟相国,即开封大相国寺,霜钟指的是寺院里的铜钟。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是开封市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大相国寺系北宋皇家寺院,寺内有钟楼两座,后毁于兵火水患,现已重新复建,现钟楼内悬铜铸大钟一口,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所铸。
高8尺,重5000多公斤。
钟上铸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16字铭文。
当时每日四更寺钟即鸣,人们闻钟声就纷纷起床上朝入市,投入一天新的生活。
虽经风、雨、霜、雪从不间断。
特别是每逢深秋菊黄霜落季节,猛叩铜钟,钟楼上便传出阵阵雄浑洪亮的钟声,声震全城。
故有“相国霜钟”之称。
2、繁台春色繁(读:pó)台,位于开封城东南,禹王台公园的西侧。
浅谈杞县八大景——2012年6月应杞县电视台邀请讲杞县八大景张俊昌观众同志们,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杞县的历史文化八大景。
八大景起源于北宋时期,当时,东京汴梁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宋迪,把汴京城最美好的景观,画了八幅画,号称八大景。
从宋朝以后下至县郡,上至京城,纷纷效仿,各地一般都有八大景。
汴京城的八大景繁台春色、铁塔行云、金池夜雨、州桥明月、梁园雪霁、汴水秋声、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在明朝时候,我们杞县文人墨客也组织了八大景,我们杞县的八大景原先是组织的十四景,在十四景的基础上罗列出了八大景,咱杞县的十四景是外黄牧笛、伊庙灵桑、圉镇谯歌、葛店帘飞、杞县钟声、汴河春渔、芹宫铎韵、观音胜景、富岗鹤唳、黄河远眺、禹祠瑞草、神井甘泉、二郦并墓、上宋联芳。
在这十四景的基础上,后来经过筛选升华,有组织了八大景。
咱们杞县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人文景观,所以这八大景,县城里有四景,县城外边有四景,县城里面的四景是辰楼春霁、西岗挺翠、南溪流云、河桥官柳,县城外空桑夜雨、圉城夜月、高阳晚渡、双塔秋风。
下面对八大景逐一介绍。
第一景辰楼春霁八大景之首就是辰楼春霁。
辰楼,就是“抚辰楼”,就是现在的县政府大门。
抚辰楼建于元朝时候,杞县的知县孙柟栋以五万缗楮币购买县民史某‘岑楼’一座,五万缗楮币在元朝时候,“缗”就是穿铜钱的绳,古代时候钱的单位有一串、一贯、一吊,五万缗也就是五万串。
当时孙知县买回来“岑楼”,当时不叫抚辰楼。
在楼上高悬两个字“齐政”,叫“齐政楼”,就是齐心协力的“奇”,政权的“政”。
到了明朝杞县的知县朱尚文加以扩修,又将“钟”和“鼓”置在楼之上,又叫钟鼓楼。
杞县的文人墨客在春天雨过天晴登上这座楼,吟诗作对,把酒当月,举目欣赏四周的景色。
抚辰楼,“抚”是抚摸的意思,“辰”是星辰。
就是登上这座楼用手就可以抚摸到天上的星辰,形容这座楼极高,在现在看来抚辰楼看上去并不算高,因为周围的楼房比它还高,但是在古代周围的参照物都是低矮破旧的茅草屋,所以抚辰楼显得高大雄伟了,抚辰楼楼顶是宫殿形式,砖瓦木质结构,飞檐枓栱,四角挂铃,歇山明柱,拱门座中,门楣上方刻着“杞县人民政府”六个大字,这几个大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杞县第二任县长曲书城亲笔书写,在在七十年代楼上高悬着四个字:“杞人胜天”。
古代水利工程--汴水运河汴河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极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大运河的重要一段,而它的荣枯又与开封的盛衰紧密相连。
兴起--鸿沟的开凿与大梁的建都汴河的前身乃战国时的鸿沟。
鸿沟是战国时期陆续开凿成功的,是当时中原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公元前364年,梁惠王欲称霸诸侯,从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开封市)。
迁都后两次兴工开凿运河:公元前360年,魏国曾在黄河圃田(今中牟县西)间开凿一条大沟,引黄河水入圃田,又从圃田开凿运河用于农田灌溉;公元前339年,魏国又从大梁城的北部开凿大沟引圃田水灌溉农田,这就是鸿沟最早开凿的一段。
鸿沟的主干,以魏都大梁为中心,从今荥阳县以北,和济水一起分黄河水东流,经过魏都大梁,折向东南再经过陈的旧都(今淮阳县),在今商丘附近注入颍水,而颍水下流注入淮河。
另有丹水成为鸿沟的分支,从大梁东流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注入泗水;睢水从大梁以南自鸿沟分出东流,经过宋都睢阳(今商丘市东),经安徽宿县,江苏睢宁县以北,注入泗水;■(此字是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岁字)水也在大梁以南从鸿沟分出向东南流,经过蕲(今安徽宿县南)而流入淮水。
这样以大梁为中心,就构成了济、汝、淮、泗之间的水运交通网。
大梁凭借优越的水利交通条件,初步显露出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诸侯辐辏”的魏国国都。
魏国灭亡后,鸿沟不断遭到毁弃,秦汉南北朝之际,这里先后出现过沙水、蔡水、汴水、官渡水、莨荡渠等名称的河流,尽管这些河流并不是一个河床,可走向都是自开封附近或南或东,大体上都是东南走向,流入淮河。
开封可以说是黄河、淮河两大水系的一个联结点。
地位--汴河的沿革及历史地位《禹贡半月刊》载《隋运河考》指出:“《史记.秦本记》中记载,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
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河南通志.河防考二》:“河沟者,鸿沟也。
《水经注》:阴沟本莨荡渠,在浚仪县(开封市)北,自王贲断故渠引水东南以灌大梁,谓之梁沟,于是水出县南,而不经其北,遂自梁沟为莨荡渠,亦曰鸿沟。
[键入文字]
北宋东京汴梁不夜城:盛大而欢愉的城池
北宋给人冲击最大的不是宋词,那仅是继唐诗以后新的诗歌式样。
真正令宋人兴奋的是他们的城市生活,那是一种商业化城市生活,一种快活、享乐、放纵的农耕文明的城市生活。
汴梁不夜城
一切都开始于北宋的东京——又名汴梁城,其位置在今天的河南开封。
它大约成规模于后周,在公元1127 年为金国占领。
从今天复原的地图上看:汴梁城是一座矩形城,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相套,非常整齐,甚至超过唐长安城。
宫城即皇城,南北长900 米,东西宽200 米;内城即旧城,南北长2900 米,东西宽2600 米;外城,即新城,南北长5800 米,东西宽4800 米。
整座城池如同一个硕大无朋三重相套的方盒子,一个车龙马水人来人往的巨大的容器。
这个巨大的容器的出现,是中国城池史上的一个大转折,因为它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城市,是中国第一座文艺复兴的不夜城。
南渡后的宋人,是很怀念北宋东京汴梁城的。
原因不是别的,正是这座城市唤起了他们的城市意识。
以至于后来,他们不在乎江山是谁家的,只要城市是他们的。
北宋初期,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 年)重新确立户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区别开来,将城市居民列为坊郭户;并在全国范围内按城市(镇
市)居民财产状况分为十等。
而在之前的隋、唐,坊和市是分别设置的。
坊是居民区,市是商品交易区,二者不能夹杂,不遵守这样的城市居住管理的则要受到处罚。
北宋时期打破里坊制,这种城市商业化进程的推进逐渐形成了城市的时尚生活方式与市民的消
费观念。
开封八景领略大宋时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开封八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名胜之一,位于河南省的开封市。
这些景点承载着大宋时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繁荣与美丽。
以下将以描绘每个景点的方式,为您带来开封八景的真实风貌。
1. 清明上河图-江上钓叟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绘画之一,描绘了北宋时期开封城中繁忙的市井生活。
其中的一个场景是“江上钓叟”,展现了一位老人默默钓鱼的情景。
这幅图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开封城的湖泊与自然风光。
2. 花鸟市场-花鸟鱼虫开封的花鸟市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花卉、鸟类及其他小动物。
这些奇妙的生物为开封的城市景观增添了浓厚的自然氛围。
3. 龙亭风景区-双塔照影龙亭是开封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一处能够将大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地方。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双塔照影的美景,两座高耸的塔在平静的池水中倒映出虚实交错的景象,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
4. 云梯山-四面森翠云梯山是开封的一座名山,也是八景之一。
观云梯山最美的景点便是四面森翠,山势雄伟,树木葱茏,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登上山顶,远眺开封城区,更能感受到大宋时代的壮丽景色。
5. 大相国寺-西岳显圣大相国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也是大宋时期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便是“西岳显圣”。
这座寺庙旁的巨大岩石上有着颇具特色的雕刻,展现了佛教的精神内涵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6. 天坛-祈年殿天坛是一座古老的祭祀建筑,位于开封城郊的祭天园内。
其中最重要的景点是祈年殿,以供奉“祭天祈年”的仪式而建。
站在祈年殿前,您可以深刻感受到大宋时代人们虔诚向天祈愿的场面,以及周围的悠然自得的自然风光。
7. 滑稽人-全真掌门滑稽人是一种古老的戏曲表演形式,属于大宋时期的民间艺术。
开封的滑稽人非常有名,尤其是那位被誉为“全真掌门”的角色。
观看滑稽人的表演,您可以欣赏到大宋时期的人文风情,感受到人们对戏剧的极度热爱。
开封汴梁八景景点介绍
开封汴梁八景是古城开封的八大名胜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闻名。
以下是对这些景点的简要介绍:
1. 天下第一会:位于开封城东门外,是北宋皇室举办宴会的地方。
这里的建筑宏伟壮丽,堪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
2. 万里长江横渡:这是一座横跨千年的古桥,位于开封城内潢河上。
桥身雄伟壮观,桥下的河水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十分美丽。
3. 战国七雄:这是位于开封城南的一座园林景区,以描绘了中国战国时期历史场景的景点而闻名。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博大精深。
4. 针砭之地:这是位于开封城西部的一座名胜区,以其古老的医学文化而著名。
游客可以参观到许多古代针灸医书和器械。
5. 义本理一庭:这是位于开封城内的一座庭院,是宋代学者程颢、程颐的居所。
庭院内有古树参天,环境幽雅,是品味古代文化的好地方。
6. 西湖渔歌:这是位于开封城西的一处湖泊风景区,湖上有许多渔船,同时也有美丽的荷花和绿树。
7. 田横九曲:这是位于开封城东的一条曲径,径途中有许多稻田和村庄,犹如一副中国乡村景象的画卷。
8. 吕洞宾问礼:这是位于开封城北的一座庙宇,是供奉中国道教传说中的吕洞宾的地方。
庙宇内有吕洞宾的塑像和祭祀仪式。
以上就是开封汴梁八景的简要介绍,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适合游客欣赏。
精心整理1.翻译《斯干》其中的5句,中国古代建筑原则。
见翻译。
原则:坚固,实用,美观,环境起兴,生生不息,向天法地。
1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2 独特的单体造型 3 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4 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5 写意的山水园景2.说文解字“城”“市”,并解释在现代城市中的发展(引申?)这个记得不是很清楚。
城市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
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
3.是常考的《考工记》那几句的翻译,并画示意图。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 商朝的三个城市。
填空4.给了8个大概的地图,写城市名称。
(下面给了可供选择的城市名称)今天的有,燕下都、淹城、唐朝洛阳、山东临淄、鲁国曲阜、邺南城、平江府、南宋?(这个不记得了) 1、燕下都2、赵邯郸内城(城)外城(廓) 燕下都3、齐临淄(山东淄城)4、曲阜鲁城5、郑朝故城(河南新郑)6、淹城(江苏常州)7、楚都郢(荆州)纪南城唐朝洛阳邺南城平江府/城 5、画出唐长安、宋汴梁的简图,并简单介绍,叙述两者之间的差异。
唐长安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整齐划一,严格东西对称。
①皇城紧附宫成之南,承天门大街(亦称天街)把皇城分为东西两半,所有建筑物也以它为中心东西对称布设。
②外郭城是一大长方形,周长36.7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完全采取棋盘式对称布局。
城内东西 14条大街,南北 11条大街,把全城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里坊,“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描绘 ③唐长安城内经济活动的淄河系 水 齐临淄郑韩故都赵邯郸中心就是东西两市,也完全按照东西对称的格局布设。
开封龙亭景区“汴京八景”微缩景观旅游规划说明书————汴京八景在龙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开封旅游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特别是近年来,开封市委、市政府确立旅游带动战略之后,旅游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开封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而龙亭景区以其不可替代性,占据了开封最优势的旅游资源。
龙亭作为全国唯一北宋皇宫遗址,景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
对此,我们应如何确定扩容的方向、内容、层次、深度,以达到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在扩容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一、“汴京八景”的资源及环境分析古都开封,名胜古迹众多,“汴京八景”是古都名胜的精华。
汴京八景全称最早见于《明成化河南总志》。
即:“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
”明人李濂重新组织的汴京八景是“繁台春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到了乾隆年间撰修《祥符县志》时,删去“大河涛声”,增添“梁园雪霁”;并改“金池过雨”为“金池夜雨”,改“繁台春晓”为“繁台春色”;改“汴水秋风”为“汴水秋声”。
但是,开封由于长时间的战争破坏及黄河冲淤,地貌发生变化较大,原有水系已荡然无存,绝大部分的历史遗址及遗物,深埋地下。
历经沧桑,现在,汴京八景已经所剩无几,其中金池夜雨、州桥明月、汴水秋声、隋堤烟柳已不复存在,仅存有繁台春色、铁塔行云、梁园雪霁(禹王台公园)、相国霜钟四处景观。
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实现“郑汴一体化”、开封面临巨大历史机遇的情况下,整合开封文化旅游资源,抓住“宋都古城”复兴规划的机遇,在开封着力打造“汴京八景在龙亭”,将龙亭建设成为“开封历史文化体验之都”,让游客体验和感受开封“文化旅游名城”的魅力。
二、特色旅游在龙亭,“汴京八景”在龙亭旅游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眼球经济”,游客正是观赏景区某一特定物才不远万里、不怕车马劳顿赶来旅游的。
汴梁旅游景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汴梁旅游景点的文案:
1. 龙亭公园那可是汴梁的标志性景点啊!你想想,站在那高高的龙亭大殿上,俯瞰着整个开封城,那感觉,啧啧,就像是自己成了这片土地的主宰一样!就好比你站在山顶俯瞰群山,霸气吧!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呢!
2. 大相国寺哟,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走进去,扑面而来的庄重感让人肃然起敬。
那里面的佛像多壮观啊,难道你不想去感受一下那种神圣的氛围吗?很多人去那里祈福许愿,说不定真的能实现呢!
3. 清明上河园啊,简直就是把《清明上河图》给搬到了现实中啊!你在里面逛,就好像穿越回了宋朝。
看着那些穿着古装的演员们走来走去,这不比看古装剧有意思多了!哇,你真该去体验体验!
4. 天波杨府谁不知道哇!那可是杨家将的府邸呀!一进去,仿佛就能感受到杨家将们的英勇无畏。
你说,要是咱也能有那么一身武艺和豪情该多好,那在里面逛起来得多带劲呢!
5. 铁塔公园,那座铁塔可太有名啦!它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风雨还屹立不倒,多厉害呀!你难道不想去亲眼看看这座坚强的铁塔吗?说不定能给你带来力量呢!
6. 翰园碑林,那是书法艺术的天堂呀!里面的石碑上刻着各种精美的书法作品。
你喜欢书法不?去那里走一走,欣赏欣赏,哇,那简直是一种享受呀!
7. 延庆观可不要小瞧呀!那建筑风格独特又精美。
在那里,你会感叹古代人的智慧和技艺。
真的,不去看看会后悔的哦!
我觉得汴梁的这些旅游景点都各有特色,非常值得一去,能让你领略到这座古城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七绝·明代版本“汴京⼋景”(⼋⾸)
七绝·明代版本“汴京⼋景”
(汇编,藏头,⼋⾸)
⼀、⾉岳晴云
⾉为龙脉⼦孙谋,岳冠京城动九州。
晴⽇登⾼歌胜地,云出⼭没怨⽯头!
附记:⾉岳晴云乃明代版本“汴京⼋景”之⼀,咏⾉岳景观。
⼆、⼤河春浪
⼤哉东去⽔连天,河伯临涛⾃畅然。
春暖鱼肥杨柳渡,浪花翻卷好撑船。
附记:⼤河春浪乃明代版本“汴京⼋景”之⼆,咏黄河景观。
三、开宝晨钟
开元谁不盼新晴?宝寺经年⽟漏鸣。
晨雾朦胧花影动,钟声催我⼜登程!
附记:开宝晨钟乃明代版本“汴京⼋景”之三,咏开宝寺景观。
四、夷⼭⼣照
夷顶登临上翠薇,⼭⾼云淡野花肥。
⼣阳漫步黄昏⾥,照见归林鸟奋飞。
附记:夷⼭⼣照乃明代版本“汴京⼋景”之四,咏夷⼭景观。
五、⾦梁晓⽉
⾦桂飘⾹不夜城,梁园秋⽔荡秋声。
晓来放眼桥头⽴,⽉照京都⽉下明。
附记:⾦梁晓⽉乃明代版本“汴京⼋景”之五,咏⾦梁桥景观。
六、资圣薰风。
明清“郑州八景”(附图)明清“郑州八景”:“古塔晴云、凤台荷香、圃田春草、汴河新柳、龙岗雪霁、梅峰远眺、卦台仙境、海寺晨钟”,形成于明清,毁坏于近现代。
古塔晴云,遗迹在今市第一人民医院附近,塔名开元寺舍利塔。
清知州张钺诗曰:“擎天一柱映斜日,高造浮屠上入云。
伊孰当年藏舍利,烟岚雨后色平分。
”此塔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炸毁。
圃田春草,遗迹在今管城圃田。
张钺诗曰:“薮泽平铺嫩带烟,偶经酥雨倍芊绵。
年年占得春风早,怀古重吟甫草篇。
”梅峰远眺,遗迹在今郑州西南30多里梅山。
张钺诗曰:“远近群瞻卓笔欣,无心出岫忽升腾。
鸽王离怖梵天近,五色蒸霞绕上层。
”汴河新柳,遗迹位于郑州北郊。
汴河即今贾鲁河,又名小黄河。
张钺曾作诗咏赞,诗曰:“一鞭青不断,爱尔碧参差。
”凤台荷香,遗迹在今凤凰台村。
张钺诗曰:“台荒不见凤来翔,路转回塘得小凉。
十里熏风三尺水,红云擎出翠云乡。
”龙岗雪霁,遗迹在今郑州南郊。
张钺诗曰:“六出飞花一夜翻,朝来玉蟒卧微暾。
琼瑶满眼丰年瑞,尤爱空明画里村。
”海寺晨钟,遗迹在今黄河路与南阳路交叉口附近海滩寺。
张钺诗曰:“明灭残星漏已沉,数声清响振祗林。
邯郸丰枕擎回梦,输与枯禅定慧深。
”卦台仙境,遗迹在今管城区圃田。
张钺诗曰:“辞粟遗荣善自全,冷然一语寄真诠。
西游也在人世间,赢得千秋强号仙。
”古塔晴云:郑州开元寺舍利塔上世纪十年代法国出版的明信片,原先在郑州老城东大街北侧,有一座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建的开元寺,寺内有一古塔名叫舍利塔。
原寺建筑早已无存。
据《管城纪年》中载:“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西京太宫寺僧助缘,在开元寺内建一座高大雄伟的舍利塔,又叫开元寺塔。
”《郑州文物志》中记载:开元寺舍利塔,塔高50多米,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后毁为十一层。
原先每层均有棚板和木梯,人可盘旋登塔观景。
四周风景幽雅,古柏参天,晴日遥望蓝天,浮云掠塔而过,历史上素有“古塔晴云”之称,是郑州著名的八景之一。
清朝时,郑州开元寺舍利塔曾屡次遭受毁坏,又多次修葺。
汴梁小宋城简介1. 引言汴梁小宋城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是一座以宋朝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
该景区通过复原历史场景、重建建筑、展示文化传统等多种手段,让游客仿佛回到宋朝的时代。
汴梁小宋城是一座富有历史韵味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宋朝文化的魅力。
2. 建筑与景点2.1 建筑风格汴梁小宋城的建筑风格以宋朝的建筑为主,主要包括宫殿、寺庙、官署、民居等建筑。
这些建筑都按照当时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进行复原,具有很高的历史还原度。
游客在参观时,可以近距离欣赏宋朝建筑的独特风格,感受到当时的建筑艺术和文化氛围。
2.2 景点介绍2.2.1 南城门南城门是汴梁小宋城的主要入口,也是许多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站。
南城门的建筑造型庄重古朴,门楼上有木质的吊角,门楼两侧的砖雕也是非常精致,展示了宋朝建筑的独特魅力。
2.2.2 宫殿群汴梁小宋城的宫殿群是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
宫殿群按照宋朝皇宫的布局进行复原,有皇宫、后宫、太和殿等建筑。
游客可以参观宫殿内的展览,了解宋朝的宫廷文化和历史。
2.2.3 官署区官署区主要包括文官署和武官署两部分,展示了宋朝的政治和行政机构。
文官署内有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物,游客可以了解宋朝时期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2.2.4 寺庙区寺庙区是景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大小不同的佛寺和道观。
寺庙区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尤其是佛寺内的佛像和壁画更是精美绝伦,吸引了许多信徒和游客。
2.2.5 民居区民居区是景区中展示宋朝民居风貌的地方。
这里有宋朝时期的民居建筑、家具、器皿等,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宋朝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3. 文化表演汴梁小宋城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表演,让游客更加亲近宋朝的文化。
在景区内,有各种各样的表演活动,如皇家宴会、杂技表演、舞蹈表演等,让游客感受到宋朝的生活氛围。
4. 传统手工艺品在汴梁小宋城内,游客可以购买到各种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包括工艺品、纪念品、服饰、饰品等,都具有浓厚的宋朝风格,非常适合游客作为纪念品或送礼品。
汴梁古诗词
汴梁的古诗词有8首,这8首古诗词如下:
1.明月夜深接佛阁,看来不比汴梁时。
出自宋代赵善傅的《寓居等慈寺感怀》
2.百年花鸟春风梦,不是钱塘是汴梁。
出自宋代仇远的《题赵松云迷禽竹石图》
3.汴梁凯旋并门师,代州之郭天下知。
出自宋代方回的《送医工郭耕道》
4.忠襄何人汴梁客,只手徒思拯沉溺。
出自明代顾禄的《汴城(有序)》
5.半山非不尔,僻学汴梁亡。
出自宋代方回的《后秋思五言五首》
6.禄养于南兮云胡不善,汴梁言还兮昼锦乐只。
出自宋代方回的《皇甫巨川父
年八十八母年八十四歌》
7.汴梁三月正繁华。
行路见双娃。
遍体一身明锦,遮尘满面乌纱。
出自元代杜
仁杰的《朝中措以上二首见元草堂诗余卷上》
8.打虎儿,乃在汴梁之禹州,禹州城外朱家楼。
出自清代毛奇龄的《打虎儿行》
1/ 1。
开封诗歌典故开封诗歌典故如下:1、汴梁杂诗四首(其二)金-李汾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
衣冠繁会文昌府,旌戟森罗部曲侯。
美酒名讴陈广座,凝笳咽鼓送华辀。
秦川王粲何为者,憔悴嚣尘坐白头。
2、《东京梦华录序》宋孟元老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
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
时节相次,各有观赏。
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3、《破阵乐·露花倒影》宋柳永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
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
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
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
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4、《寄韩持国》宋代王安石渌绕宫城漫漫流,鹅黄小蝶弄春柔。
问知公子朝陵去,归得花时却自愁。
4、《题汴城八景总图》明于谦天风吹我来中州,光阴荏苒春复秋。
民安物阜公事简,目前景物随冥搜。
梁园花月四时好,日落夷山映芳草。
大河涛涛涌地来,腾波起浪如奔雷。
隋堤烟柳翠如织,铁塔摩空数千尺。
阴晴晦明各异态,对此令人感今昔。
开封八景品味北宋文化的瑰宝开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作为北宋时期的首都,开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地。
而开封八景,则是品味北宋文化瑰宝的最佳途径之一。
下面将带您一同品味开封八景,感受北宋文化的魅力。
第一景:大观南亭大观南亭位于开封城区,是北宋时期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这里汇聚了北宋文人雅士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南亭内湖山错落,假山水波粼粼,垂柳依依;亭中园林精致,小桥流水人家,恰似诗仙杜牧笔下的江南景致。
游览大观南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当年文人雅士们的生活气息。
第二景:玉堂春玉堂春是开封八景中一首名诗,描绘了北宋宫廷的盛景。
北宋时期,玉堂春是帝王行宫内的花园。
它以繁花似锦的景色而闻名,花香四溢、百花齐放,春日里的瑰丽景观令人陶醉。
通过阅读这首名诗,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皇宫里盛开的各种花卉,感受北宋宫廷的繁华。
第三景:滦河春雪滦河春雪是北宋时期开封八景之一。
滦河,一名洛阳河,是开封的母亲河。
每逢春末夏初,当冰雪融化之际,滦河上空飘洒下一片洁白的雪花,如柳絮飘飘,美不胜收。
这一景象被文人雅士们称为“滦河春雪”,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欣赏滦河春雪,不仅可以感受自然之美,也可以体味北宋时期生活的怀旧情怀。
第四景:夕照红楼夕照红楼是开封城内一座古老的楼阁,也是开封八景之一。
夕照红楼位于开封城墙内,面向大河,坐拥壮丽的夕照景色。
每当夕阳西下,夕照映照在红楼上,整个景色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夕照红楼见证了北宋时期的繁荣岁月,也是品味北宋文化的绝佳之地。
第五景:铁塔烟雨铁塔烟雨是开封八景之一,描绘了北宋时期黄河上空的壮美景色。
在北宋时期,开封有一座高大的铁塔,每当秋天的黄河上升时,塔身被烟雨所笼罩,如梦如幻,令人陶醉。
铁塔烟雨景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观,也让人们感受到北宋时期人们面对自然变迁的豁达和胸怀。
第六景:龙亭晓月龙亭晓月位于开封附近的龙湖之畔,是一座古老的庙宇。
在北宋时期,文人雅士们曾经在此观赏月亮,借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愿景。
开封名胜“汴京八景”“汴京”,即河南省开封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700多年的历史。
曾是战国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朝末年的建都之地,号称七朝古都。
其中北宋在此建都168年,历经9代皇帝,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古都开封,名胜古迹众多,“汴京八景”是古都名胜的精华。
1、繁台春色繁(读:婆)台,位于开封城东南,禹王台公园的西侧。
那里原是一座长约百米自然形成的宽阔高台,因附近原来居住姓繁的居民,故称为繁台。
早在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在此曾修建了一座寺院,叫天清寺。
元末毁于兵火。
清初重建,称为国相寺,于1927年废毁,现仅存一座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的繁塔,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
北宋时期,每当清明时节,繁台之上春来早,桃李争春,杨柳依依,晴云碧树,殿宇峥嵘,京城居民郊游踏青,担酒携食而来,饮酒赋诗,看舞听戏,赏花观草,烧香拜佛,人们尽情地享受春天的美景。
北宋诗人石曼卿春游时写诗云“台高地回出天半,了见皇都十里春”。
赞美在繁台春游时,还能欣赏北宋皇都春天的景色。
“繁台春色”也由此而得名。
2、铁塔行云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的一座铁色琉璃砖塔,俗称铁塔。
位于开封市城内东北隅,今日的旅游胜地铁塔公园。
铁塔原系北宋开宝寺内存放佛舍利的宝塔,塔身为等边八角十三层,高55.88米,通体遍砌铁色琉璃釉面砖,砖面图案有佛像、飞天、乐伎、降龙、麒麟、花卉等50多钟。
塔身挺拔、装饰华丽,犹如一根擎天柱,拔地刺空,风姿峻然。
白云轻轻擦顶而过,悬铃在空中叮当作响,站在塔下仰望塔顶,可见塔顶青天,腰缠白云,景致壮观。
塔身内砌旋梯登道,可拾阶盘旋而上,直登塔顶。
当登到第5层时,可以看到开封市内街景,登到第7层时看到郊外农田和护城大堤,登到第9层便可看到黄河如带,登到第12层直接云霄,顿觉祥云缠身,和风扑面,犹若步入太空幻境,故有“铁塔行云”之称。
3、金池夜雨金池即金明池,原系北宋时四大皇家园林之一,是水上游戏、演兵的场所。
又名西池、教池,位于宋代东京顺天门外,遗址在今开封市城西的南郑门口村西北、土城村西南和吕庄以东和西蔡屯东南一带。
金明池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原供演习水军之用。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幸其池,阅习水战。
政和年间,宋徽宗于池内建殿宇,为皇帝春游和观看水戏的地方。
金明池周长九里三十步,池形方整,四周有围墙,设门多座,西北角为进水口,池北后门外,即汴河西水门。
正南门为棂星门,南与琼林苑的宝津楼相对,门内彩楼对峙。
在其门内自南岸至池中心,有一巨型拱桥──仙桥,长数百步,桥面宽阔。
桥有三拱“朱漆栏盾,下排雁柱”,中央隆起,如飞虹状,称为“骆驼虹”。
桥尽处,建有一组殿堂,称为五殿,是皇帝游乐期间的起居处。
北岸遥对五殿,建有一“奥屋”,又名龙奥,是停放大龙舟处。
仙桥以北近东岸处,有面北的临水殿,是赐宴群臣的地方。
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开放,允许百姓进入游览。
沿岸“垂杨蘸水,烟草铺堤”,东岸临时搭盖彩棚,百姓在此看水戏。
西岸环境幽静,游人多临岸垂钓。
宋画《金明池夺标图》是描述当时在此赛船夺标的生动写照,描绘了宋汴梁皇家园林内赛船场景。
北宋诗人梅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等均有咏赞金明池的诗篇。
金明池园林风光明媚,建筑瑰丽,到明代还是“开封八景”之一,称为“金池过雨”。
明崇祯十五年(1642)大水后,池园湮没。
现在开封开发区金明大道广场西南侧重新复建。
4、州桥明月州桥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内横跨汴河、贯通皇城的一座石桥,遗址在今开封市中山路中段,大纸坊街东口至小纸坊街东口之间,明朝末年因水患桥被淤埋在现地平面以下6米处左右。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于大内御街。
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
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榫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牙、水兽、飞云之状。
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
”可见州桥是一座镌刻精美、构造坚固的石平桥,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
桥下汴水奔流,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两岸店铺酒楼繁荣,笙歌连成一片。
站在桥头南望朱雀门,北望皇宫宣德楼,中间是天街。
《水浒传》里杨志卖刀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州桥也是当时汴河上13座桥中最壮观的一座。
每当月明之夜,“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人群,纷至沓来,熙熙攘攘。
人们俯瞰河面,银月波泛泛,皎月沉底。
故被誉为“州桥明月”。
5、梁园雪霁梁园,又称兔园,系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大梁,在吹台修筑亭苑,名曰梁园,位于开封城东南,明朝时建禹王庙,现已辟为旅游胜地禹王台公园。
梁孝王刘武喜好招揽文人谋士,如西汉时期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辞赋家枚乘等都经常跟梁孝王一起吟诗作赋,吹弹歌舞。
为了满足这些文人墨客游玩的喜爱,修建了梁园。
新建的梁园,殿廊亭楼,参差错落,珍禽怪石,典雅的建筑、名贵的花木,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
人们用“秀莫秀于梁园,奇莫奇于吹台”的俗语形容梁园。
尤其是到了冬天,白雪覆盖,万树着银,翠玉相映。
当风雪停、云雾散,太阳初升时,梁园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景色更加迷人。
故有“梁园雪霁”之称。
6、汴水秋声汴水,即汴河,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一段,是东西横穿东京城的一条主要河流,后被黄河水患淹没。
汴河遗址现被埋在市中心的街道、楼房之下了。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
”宋人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描绘了当年汴水壮丽迷人、火热繁忙的景象。
北宋时期汴河上舟船如织,日夜不停,是汇集京城的交通命脉。
汴河两岸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城镇林立。
每当深秋季节,汴水猛涨,碧波千顷,宛如银链,阵阵秋风吹来,波涌浪卷,芦花似雪,波击风鸣,水声清越。
水面上的波纹宛如银镜上的浮花,分外好看,给人以美的享受。
故有“汴水秋声”的美称。
7、隋堤烟柳隋堤,即汴河之堤。
因是隋炀帝时开通的运河,沿河筑堤故名隋堤。
明末水患河毁堤亡。
现从开封通往睢县、宁陵、商丘到永城去的公路路基就是当时的隋堤。
汴河隋堤不仅是贯穿全国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也是景色秀丽的游览胜地。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诗中写到:“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赞美汴河隋堤的胜景。
当年隋堤之上盛植杨柳,叠翠成行,风吹柳絮,腾起似烟。
每当清晨,登堤遥望,但见晓雾蒙蒙,翠柳被笼罩在淡淡烟雾之中,苍翠欲滴,仿佛半含烟雾半含愁,景致格外妩媚,是一幅绝妙的柳色迷离的风景画。
故而被誉为“隋堤烟柳”。
8、相国霜钟相国,即开封市大相国寺,霜钟指的是寺院里的铜钟。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是开封市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大相国寺系北宋皇家寺院,寺内有钟楼两座,后毁于兵火水患,现已重新复建,现钟楼内悬铜铸大钟一口,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所铸。
高8尺,重5000多公斤。
钟上铸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16字铭文。
当时每日四更寺钟即鸣,人们闻钟声就纷纷起床上朝入市,投入一天新的生活。
虽经风、雨、霜、雪从不间断。
特别是每逢深秋菊黄霜落季节,猛叩铜钟,钟楼上便传出阵阵雄浑洪亮的钟声,声震全城。
故有“相国霜钟”之称。
二、唐诗、宋词1、《登鹳雀楼》王焕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释: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
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此诗不仅刻画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写出了登高远望的襟怀。
向西远看,夕阳贴着高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向大海。
要想看到千里之远,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
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成为不朽的名句。
2、《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释: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
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
乡间小径与天空一片昏暗,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若隐若现,显得格外明亮。
待到天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2、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解释: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