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87 MB
- 文档页数:25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周 昌 松 日本是我国的东方近邻。
据文献记载,从公元前一世纪的汉朝时侯起,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两千多年以来,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但是在古代,基本上是中国文化影响了日本。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学西方,欧美文化影响日本社会,日本文化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
日本的语言文字、文学、宗教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无不深深打着中国文化的烙印。
日本语言文字的构成,除少部分外来语以外,主要是汉字和利用汉字创造的假名。
本来汉字也应该属于外来语,但是由于汉字使用的年代久远,日本人民已经不把汉字看作外来语,而是日语的组成部分了。
中国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母体,传入扶桑后,被日本民族吸收、扬弃和发展,创造出了今日独特的日本文化。
在古代,孤立于大陆之外的日本列岛,社会的进步是极其缓慢的。
中国社会发展到秦汉时代,经济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了,日本列岛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
那时侯,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
到了西汉初期,通过朝鲜半岛渡海进入日本的中国人,带去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带去了汉字。
汉字的用法、词义及音韵之丰富,使当时的日本人感到惊异万分。
日本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不懈努力,吸收消化了汉字,把汉字的字音、字体、字训、用字法、表记法及词义与假名文字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日本的语言文字。
通过吸收中国的语言文化,使日语大大地丰富起来,从而使日本步入了文明社会。
在历史上,我国居民曾有五次大规模地迁往日本。
第一次是日本弥生文化初期,不仅带去了汉字,而且带去了农耕技术和铁器制造等;第二次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相当于日本古坟时代中期,日本曾出土了大量这一时期大陆文化的马具、陶器和锻刀等,养蚕、造船、金属工艺、土木建筑等技术和儒教,也是这个时期传去的;第三次是六世纪,中国移民带去了纺织和佛教、法律知识等,成为大化革新的动力;第四次是奈良时代,人数少于前三次,大部分为僧侣;第五次是镰仓时代末期,即我国南宋末和元朝初的历史时期,大批禅僧去日。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日两国文化在交流和互动中,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和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和改良,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直是日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中国的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等,被日本引入,对日本社会和民众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日本幕末时期,倒幕派的思想者们就认为,中国的封建思想和儒家伦理道德是妨碍日本现代化的主要原因,从而推动了日本的西化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艺术和文学影响深远。
中国的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古代就被传入日本,日本的文人墨客们经常模仿中国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日本的和歌就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含蓄的意境。
中国古代小说也对日本文学有重要的影响,如《红楼梦》和《水浒传》等作品在日本被广泛传播,激发了日本文学创作的灵感。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的社会制度和家庭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改良。
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主张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和孝道,这种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社会和家庭的价值观。
尽管日本的家庭观念和制度有其独特性,但儒家的孝道观念依然对日本的家庭成员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日本社会保持了一种较为稳定和和谐的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的礼仪和礼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改良。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严谨的礼仪制度,而日本则从中国传入了大量礼仪文化。
日本的茶道就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禅宗思想也在日本发展成为了独有的日本禅宗。
而日本的礼节之道,如鞠躬、握手等,也源自于中国的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在思想观念、艺术文学、社会制度和礼仪礼节等方面体现得深刻而广泛。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借鉴,为两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经验,使得中日两国在文化上能够相互启迪、共同发展。
要旨日中両国は昔から友好なとなりで、文化もお互いに浸透している。
服は日常生活の中に欠けなくて、その受けられた過程は文化が大衆に受け入れられた過程である。
多くの学者は日中交流史と文化史を研究するが、服を手掛かる人が尐ない。
この論文は、和服を中心として、中国文化が日本文化への影響などを論じてみたい。
それは主に和服の発展、漢服との比較、儒教、といった面に関して、いろいろな研究を行って、特に儒教文化が日本への影響である。
キーワード:和服;漢服;文化;儒教摘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文化就不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而服饰又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尐的部分,其接受与影响的过程也是文化在民众中传播的过程。
许多学者研究了并研究着中日交流史与文化史,而选择从服饰角度入手的还比较尐。
这篇论文通过对和服发展的历程的研究,汉服与和服的比较,特别是对儒教文化的分析,试论服饰文化和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论文详细地报告了和服几千年来的流变,并重点考察了汉服的传播如何导致了这些变化,从中发掘出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借鉴,并对此进行了独到的研究。
关键词:和服;汉服;文化;儒教中国文化が日本文化への影響-和服と漢服を手掛かりに-1.はじめに中国と日本は昔から密接な関係し、長い交流史の中で、お互いに影響を与えた。
特に文化と思想方面の変化である。
どんな思想は大衆に受け入れられたかは和服と漢服を手掛かりに論じてみよう。
2.和服の発展和服の発展階段は六つに分けられる。
紀元3世紀までは石器時代で、服は簡単で、3世紀から9世紀までは服制が成立された。
12世紀から17世紀までは幕府時代で、步装に伸展した。
17世紀から1868年までの江戸時代で現代和服の原形が現った。
1868年から洋風を摂取し、現代の和服を形成した。
2.1紀元3世紀まで縄文文化の時代に、日本人は下半身の腰を覆うものや上半身の衣や顔面の覆うものがあった。
樹皮をうちくだいたタパのような繊維製品もあったのかも知れないし、魚皮、獣皮も用いられたかもしれない。
中国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代佛教对日本的影响唐朝建国以后,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来到中国。
使团的规模由开始时的两艘遣唐使船,后来增至四艘,乃成定制,总人数由一次二百多人增至五百人以上。
除正式遣唐使以外,还有许多留学生和学问僧随同来到中国,唐朝也有道睿、鉴真等名僧东渡日本传播佛法。
通过中日频繁的交往,佛教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
日本僧人道昭先从玄奘学法相宗义,后又到相州隆化寺随慧满学禅宗。
日僧灵仙精通梵语和汉语,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来到长安,曾与僧人般若共同翻译佛教经典。
在浙江天台山学法,带回日本国佛教典籍230部,为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
圣德太子派遣使者来中国时,学习佛法是主要目的之一,强调“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
现已在唐长安城遗址中发掘出两处与日本入唐名僧关系密切的寺院遗址。
日本平安时代入唐求法的“学问僧”“请益僧”往来长安者日益增多,空海是“入唐八大家”之一。
他于贞元二十年到达长安,在青龙寺从慧果学习密宗,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回国后传播密宗,成为开创“东密”之大师。
近年来,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唐代名僧的墓葬。
1984年,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唐代宝应寺遗址,发现禅宗名僧菏泽神会的坟墓。
神会师于禅宗六祖慧能,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兵部侍郎宋鼎请他入东都洛阳行法,对南宗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从其墓中出土的鎏金青铜柄香炉、鎏金塔形合子、黑漆钵等器物在传世的日本奈良时代的佛具中都有,由此可以看出,奈良时代的铜制佛具正是受到唐代佛教文化的影响而制造的。
唐代汉字对日语形成之影响唐代的汉字对日语的形成也起到了不小的影响。
汉字东传之前,日本“无文字,唯刻木、结绳”。
5世纪时,在移居日本的汉人帮助下,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已经能够准确使用汉语了。
他们称汉语为“真名”,最古老的日本书籍都是用这种“真名”写成的,学问僧空海曾编成日本史上第一部“真名”字典――《纂录万象名义》30卷。
元正天皇养老四年下诏,要求遵照唐朝僧人道荣和学问僧盛晓等的发音,强调“不得自出方法,妄作别音”。
浅谈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在亚洲大陆的最东边,有一串大大小小的岛屿,人们称它为“八大洲岛”,岛上居住着一个身材矮小的民族,他们自豪的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早迎接太阳的人,于是将他们脚下的土地命名为“日之国”,又称“大和国”。
公元654年,大和国孝德天皇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大业,定国名为“日本”。
然而这时,一水之隔的华夏民族早已历尽数千年风云变幻,经历了辉煌的汉代文化,又正在享受着盛唐的繁荣,并将非凡的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新生的日本天皇对此艳羡不已。
此后,各朝天皇先后十几次派遣唐使、留学生、僧侣前往中原学习。
下面我按时间顺序历数一下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中国与日本的正式联系首先应该追溯到徐福东渡。
中国学者卫挺生博士,确实证明了神武天皇就是徐福。
当时日本文化的程度,停留在绳文文化时代,并没有任何冲击,能使日本忽然飞跃到青铜的弥生文化,必然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卫博士肯定地说,神武必然是徐福。
徐福到了日本之后,为了避免秦始皇的追踪,甚至于讨伐,他利用了语言的隔阂来保持他的秘密。
那时其手下还有几千名由齐楚各地征调而来的童男女,他不授以中国文化,反而让他们倭化。
大局已平定的时候,他这批青年战友,一个个也已长大成人,便让他们和当地土著男女婚配,创立家业,断绝他们思乡的念头。
他为了示范,娶了原始居民木族中的贺茂氏的女儿──媛蹈鞴五十铃媛为正妃,翌年并立她为皇后。
他自己在辛酉年即位于橿原宫,称帝了。
以上是卫博士根据《神武纪》,同时考证了我国各书类中有关徐福的记载而推断的,合情合理。
我们都知道盛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很是频繁,但是我查资料时才发现,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航海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文化已经开始传入日本。
日本史学家认为中国早期文化曾以原始的交通工具通过日本海自然航路传入日本。
日本学者推断,在公元3世纪,中国的《论语》和《千字文》等已传入日本,人们开始学习书写汉字,阅读中国古代典籍。
到了7世纪,写作汉诗的风气开始盛行起来。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历史背景1、中国文化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其周边和更远处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基础。
2、日本的文化,起源于汉字,是与中国形影不离的。
二、文学影响1、汉字在日本的使用主要借鉴中国文字。
日本语文中,大量使用汉字,而且发音接近普通话,具有许多与汉语相斥的书面表达。
2、在章回小说中,日本把中国宋元时期的传奇故事重新诠释,影响到日本的传统文化,如千叶的七夕、勿忘我等。
三、宗教文化1、儒家文化在日本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与传统的神道信仰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扎根日本。
2、佛教,佛家文化源于印度,但中国吸收发展了这种宗教思想,随后日本学习中国传统哲学,大量引入佛教,从而吸收智慧和思想。
四、艺术影响1、唐三彩:中国唐代是日本历史期间出现的非窑烧釉面彩器,它吸收了现今日本��目色彩,并成为日本地域艺术的典范。
2、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画家,给日本绘画技法带来了新的变化,融入传统的艺术特色,形成了特有的日本山水书法。
五、社会文化1、衣着文化:日本衣着文化大多数坎坷起源于中国,如和服、落著和日本立服等。
2、传统民俗:日本的传统民俗里也有许多源于中国的文化,比如:端午节、清明节、花灯节以及春节等。
六、科技文化1、中国发明了指南表,而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木制卫星钟,这一技术后来发展出了比普通表更加精准的和机。
2、中国医学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医,它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搭配各式各样的草药,日本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医药。
结论: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来看,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化,从历史上,到文学、宗教、艺术,乃至科技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存在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身影。
日本文化由此变得更加立体丰富,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日本人也知道,没有中国的文化熏陶,日本的文化想要触及今天的高度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一直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日本本土上进行了改良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涉及诸多领域,包括宗教、哲学、语言、文学、艺术和礼仪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宗教对日本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传入的佛教、道教和儒家三教以及其它各具特色的宗教教义,对日本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日本在借鉴中国的佛教、道教和儒教的也融合了本土的神道教,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
日本的神道教受到了儒教的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敬畏自然的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
佛教艺术和建筑艺术也对日本的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日本的寺庙和佛教雕塑等都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风格。
中国传统文学对日本文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论语》等,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万叶集》是日本古代最早的诗歌选集,其中就有大量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如《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也在形式和内容上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戏剧、小说等文学形式也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忠臣藏》、《义经》等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传统艺术对日本艺术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对日本的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日本的书法、绘画、园林、茶道等都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艺术风格。
尤其是中国的水墨画艺术对日本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日本的山水画、花鸟画等都能够看到中国水墨画的影子。
中国传统礼仪对日本社会生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对日本的礼仪习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日本在汉代和唐代学习中国礼仪,形成了独特的礼仪文化。
日本的古代宫廷文化、武士道精神等都受到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社会文化。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日本文化的创新一、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过去我们常说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是同文同种,一衣带水,从文化的表面和地理概念上来讲,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我们想通过这一点就理解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或者说是看待日本那么有一点肤浅和简单了。
日本从雏形到现在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本先是大量引进中国文化,进而又吸收欧美文化,那么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个日本文化中啊,有中华文明的基因,也有欧美文化的皮囊,但他既不是中华文明的延续也不是欧美文化的翻版,他是一个吸收和借鉴了中华文明和欧美文化在岛国生长起来的文化奇葩,或者说是一个怪胎。
日本传统文化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馨香。
例如:(1)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宋朝时日本僧侣带回了茶叶的种子以及饮茶器具,著书介绍我国种茶、制茶技术以及茶的效用。
茶叶开始在日本栽培并被人们广泛饮用,逐渐形成了今天日本文化的代表———茶道。
(2)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具有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在日本资本主义思想产生之前。
儒学传入日本大约是在公元五世纪以前。
据《古世纪》记载,百济的阿直歧,王仁是最早来到日本的儒学者,并且带来《论语》和《千字集》等儒学典籍并且在日本传授儒家学说。
继体天皇时期(507—531)曾要求百济国王定期向日本派遣五经博士,传授儒家思想,于是儒家迅速发展。
圣德太子制定的“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主要体现了儒家思想,甚至所用的词汇和资料亦大多是取自儒家典籍。
在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化革新,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而发生的。
但是日本人对于中国儒家思想的吸收也是又选择性的,他们在学习和吸收儒学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儒学。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曾说:在中国儒学中,“仁”被成为驾临在一切之上的德。
而在日本“仁”被彻底排斥在日本的伦理体系之外;在中国儒学中“忠”是有条件的,而在日本,对主君的“忠”则是对天皇无条件的遵从。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日本的民族文化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秦国。
而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最广泛的,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上都吸收了唐文化,而在逐步的发展。
唐对日本的文化影响真是广泛,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
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学会唐朝制茶方法,后发扬光大,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阳节登高,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装改进而来,他们还向唐朝学会了制豆腐、酱油、榨糖、缝纫等工艺,围棋也于此时传入日本。
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一位汉学家内藤湖南所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了。
这深刻地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大--它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日文化的比较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唐与日本交往中所显示的强盛,同时还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先进文化学习的民族,这种好学精神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鉴真大师的东渡为日本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仅对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建筑、雕刻、医学、文学、印刷等方面的建树和影响也极为显著,尤其是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展览,我们将全面了解、学习鉴真精神,大力弘扬鉴真精神,进一步促进扬州与日本在经济、文化、学术等各方面的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攻坚克难,加快崛起,为实现“两个率先”的伟大目标而奋发有为。
在文化的本源上,日本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是相近的或相通的。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在汉字传来前没有自己的固有文字等等,说明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现在我们经常说中国和日本的关系过去是说同文同种,现在我们还老说我们两个是友好邻邦,一衣带水,从文化的表面和地理概念上来讲,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我们想通过这一点就理解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或者说是看待日本那么有一点肤浅和简单了,日本从出现多个小国家雏形到现在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本先是大量引进中国文化,进而又吸收欧美文化,那么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个日本文化中啊,有中华文明的基因,也有欧美文化的皮囊,但他既不是中华文明的延续也不是欧美文化的翻版,他是一个吸收和借鉴了中华文明和欧美文化在岛国生长起来的文化奇葩,我这样说可能有点过分夸奖了,但是我最后要说一点或者说是一个文化怪胎,看你怎么理解。
因此呢,我们真正了解日本民族,了解日本人,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客观的分析和研究其文化的成因,那么呢,今天我想的是从历史上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或者说呢,日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吸收这一角度着手,对日本文化进行一个宏观的探讨。
那么第一部分,我跟大家汇报一下,隋唐以前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那么根据日本他的对外交流史的特点,我以明治维新为界把这个日本对外交流史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明治维新以前主要是吸收中国文化,日本人把这个叫什么呢?叫作崇华,就是崇拜中华,这是日本人提出的,崇拜中华,然后呢,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主要是吸收欧美文化,在二战之前他主要是欧洲文化,到了这个二战之后主要是美国文化,日本人又把这个叫作什么呢,崇洋,崇拜西洋,也就是说崇拜欧美。
那么我们中华文国什么时候开始传入日本,并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呢?到了公元6世纪左右,包括儒教,那么这里面有五经博士还有屹立一博士这是儒教,还有佛教,佛教是在6世纪中叶左右,还有道教,中国的儒、佛、道,当然佛教不是中国产生的,但是也是经过中国先后流入到日本。
所以说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日本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这么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影响日本的初始阶段,我这么定义把他定为一个初始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改良。
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之间就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包括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在艺术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绘画、书法、雕刻和陶瓷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构图和题材等都被日本艺术家所借鉴和改良,使其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风格。
日本的书法也受到了中国书法的强烈影响,不仅传承了书法的基本功,还发展出了许多独特的书体。
中国的雕刻艺术和陶瓷工艺也对日本的工艺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日本的艺术表现力。
在文学方面,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古以来,日本的文人学士就以中国的文学作品为榜样和典范,学习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中国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形式都经过日本的消化和吸收,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学。
日本古代的连歌和和歌就是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基础上形成的。
日本的歌舞伎、能剧和京剧等戏曲形式也受到了中国戏曲的影响,在表演形式、故事情节和音乐伴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借鉴。
在哲学和宗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儒家思想对日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有着直接的影响,使日本社会形成了强调家庭、尊重长辈和忠诚的价值观。
道家思想则为日本的美学和人生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培养了日本人崇尚自然、追求和谐与平衡的精神。
佛教则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日本的寺庙、佛塔和禅宗等都是由中国佛教传来的。
在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的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都为日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模仿对象,促进了日本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的传统礼仪和社交方式也深深影响了日本的社会风俗和人际关系,使日本社会形成了尊重他人、注重礼仪和谦逊谨慎的特点。
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
正是在“中国文明的巨大影响下,到公元4至5世纪就渡过了野蛮阶段,进入了文明阶段”3世纪末,百济博士王仁把中国儒家典籍《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传至日本。
5世纪,日本贵族已经能够较好的运用汉字了。
继体天皇7年(513年),建立五经(易、诗、书、礼、春秋)博士交待制度,要求百济定期向日本派遣谙熟儒家典籍的汉学家,以后又增加医博士、历博士、天文、地理和阴阳五行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
到圣德太子时代(593-621年),直接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全面摄取中国文明制度,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日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汉字作音符来书写日本语言,著名的《万叶集》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因而成为“万叶假名”。
用汉字作音符,书写很不方便。
8世纪,留学生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偏旁创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
后来,留唐求法僧空海(弘法)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
8世纪中叶,年逾花甲、双目失明的中国高僧鉴真和他的弟子,经过许多周折,历尽艰辛,东渡日本。
他不仅带去了佛教各宗经典和汉学文化知识,还创立律宗佛教,为日本文化和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日本人民对鉴真的贡献给与极高的评价:“禅光耀百倍,戒月照千乡”。
大化改新以后,律令制国家全力吸收中国文化,在历次遣唐使中都有不少的学问僧随行,例如第二次遣使随行学问僧多达20余人,创建日本佛教真言宗(密宗)的弘法大师(空海)和创建天台宗(法华宗)的最澄等高僧都是随遣唐使入唐求法的日僧。
为了更好地扶持和奖励佛教,天皇政府将佛教纳入国家事务之中,设立专门的佛教统制机构,任命僧侣首领,规定寺院制度,佛教成为官方宗教。
8世纪初,日本先后编成两部历史巨著,一为《古事记》,一为《日本书纪》。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作为东亚两大文明古国,中国和日本之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史。
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日本文化进行了影响,还带来了一系列的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和改良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宗教、文学、艺术、建筑、饮食、礼仪等诸多方面。
在宗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佛教和道教两个方面。
佛教是最早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之一,佛教的传入不仅改变了日本的宗教信仰,也对日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传入后,使得日本的雕塑艺术蓬勃发展,雕刻出了许多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
佛教寺院和建筑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日本的佛教寺院经常借鉴中国的建筑风格,例如日式庭园的布局就借鉴了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
道教则影响了日本的神道信仰,许多日本的神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道教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两个方面。
中国的文学作品在日本古代很受欢迎,中国的诗词、文学、史书传入,使得日本的文学艺术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日本的万叶集就受到了中国的诗词的影响,作品中体现了不少中国文学的风格和思想。
中国的文学思想也对日本的文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
日本的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出儒家的风范和思想,同时也受到了中国历史文学的影响,许多古代日本历史故事的创作都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学的痕迹。
在艺术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
中国的书画艺术、音乐艺术等在日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日本的艺术作品都借鉴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唐代的中国画风格对日本的绘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绢画技法也在日本传承发展,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多改良和创新。
中国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例如日本的雅乐就受到了中国雅乐的影响,日本的舞蹈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的舞蹈形式。
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渊源流长。
两千年来,两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由于古代日本列岛的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国,所以在长期的中日交往中,汉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虽然提倡欧化,努力向西方学习,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已扎根于日本民族的土壤,即使在日本文学中,也不难找出中国文化的印迹。
由于在近代之后,日本随着国力增强,而与此相对的中国国力消减,处于被殖民的地位,此时文学之间的影响也处于互换的位置,所以在此,我们所谈到的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只限于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古代文学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学方面最为被外国所称颂的恐怕要数唐诗了,同样在日本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唐诗曾经一度被传诵于日本社会各个阶层,而日本文人也皆已能作唐诗而自豪。
此外,还有一种文学也对日本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那就是中国的古代神话。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中国古文学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中国古代神话与日本古代创世神话中国的神话有文字记载的著作始于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和三国时期徐整所著的《三五历记》。
其中《三五历记》为最早完整记载盘古开天传说的一部著作。
据考证,日本的神话基本上形成于4世纪以前,然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对于日本神话的记载,主要来自成书于8世纪初的两部日本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记」。
「古事记」(こうじき)由稗田阿札(ひえだのあれ)据「帝记」(ていき)和「旧辞」(きゅうじ)讲述,太安万侣(おほのやすまろ)记录而成。
「日本书记」 (にほんしょうき)成书稍晚于「古事记」,是由许多人集体编纂的官修正史,体裁模仿中国史书。
这两部书都是在天武天皇(?一686年)召集下编纂的。
当时的日本已基本完成统一,迫切需要在意识形态上确立天皇的统治秩序,以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
天武天皇下诏日:“诸家之所赍帝记及本辞,既违正实,多加虚伪。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文字,汉字作为众多文字中的一种,它有着独特的笔画和形状,而纵观众多文字,我们会发现,还有一种语言――日文中也有部分文字与中国汉字相类似。
回望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汉字也受到汉字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日中两国进行了各方面的交流。
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语言。
在古代日本,只有语言,没有单词。
据说在隋唐时期,当大量汉字被引入日本时,日本开始系统地使用汉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
起初,汉字被用作音标,也就是说,当日语中有几个音节时,使用几个汉字。
这些字符逐渐演变成笔名。
“假”表示“借”,而“名”则表示“字”。
它只借用汉字的音形而没有意义,因此被称为“笔名”。
那些直接跟在音、形、义后面的汉字叫做真名。
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影响了日本汉字的形成。
在日本,和服是民族服饰,人们会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穿上端庄的和服。
和服给人一种庄重、宁静、安稳、美观的感觉,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近50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
可是,殊不知,原来和服的形成也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日本飞鸟和奈良时代,中国对日本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最为重大,这时,中国古代吴越地区的宽袖、叠襟式长衫流传到了日本,成为上流社会正式场合的礼服,特别是朝廷的正规制服。
在此后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和服不断得改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和服的基本要素始终没有脱离吴服的定格。
而且,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服饰的纹样,服饰的设计,服饰的用途以及穿法等,都能在和服上找到与我们中国唐代服饰相类似的地方,而我们中国的唐代正是与日本交往较为频繁的一个时期。
所以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和服也有着相当的影响。
日本的茶文化也起源于中国。
据说中国茶是在秦朝传入日本的。
自唐朝以来,中国的饮茶习俗被引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