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统编版)】《雨点儿》第二课时-3学习任务单
- 格式:docx
- 大小:155.20 KB
- 文档页数:2
统编版(2024)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雨点儿》是统编版(2024)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科学童话。
通过描述雨点儿的旅行,展现了雨的形成和作用,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课文语言生动,插图形象,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雨的形成,还能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数、彩”等 11 个生字,会写“问、有”等 5 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够理解雨点儿的形成过程和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2.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观察插图和实际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5 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2.理解雨点儿的形成过程和雨的作用。
3.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1.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感受雨点儿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2.让学生理解抽象的自然现象,如雨的形成。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但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
在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但对于理解课文内容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雨中,感受雨点儿的可爱和神奇。
8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目 录•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01本课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从雨点儿身上悟出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道理。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教材的地位本课是一篇童话,课文用拟人手法,通过对话的方式,讲述了雨点儿对大地、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材的编排思路课文生动有趣,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教材的编排特点教材的编排特点01020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雨点儿对大地和植物生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就有爱心、有进取心。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02重点词汇掌握“雨点儿、云彩、飘落、花草、喜欢”等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句型掌握“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和“我到泥土里。
”等句型,并能够运用这些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
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等词汇的深层含义和用法。
理解和掌握“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等句型的结构和用法。
教法与学法03通过展示雨点儿的图片、视频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本课时的内容。
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030201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雨点儿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等方式,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讨论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040102导入新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忆雨点的形状、大小、方向等特征。
讲授新课0102 03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形态的雨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课题《雨点儿》章节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数、彩、半、空”等12个生字和“彡”、“穴”、“刂”三个新偏旁,读准“数、长”这两个多音字,会写“问、有、半、从、你”这五个生字和横钩一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重点读准多音字“数、长”,会写“问、有”等五个生字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教学规划与流程图作业单(学习设计)教学预设(应对策略)诊学单学习活动一:观察今天课文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怎么才能读好?研判学习起点或思维障碍点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2分钟)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沙》,引言:孩子们,这首歌里面唱的主人公是谁呀?(小雨)2.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小雨有关的文章,大家一起齐读课题《雨点儿》3.指导读准儿化音,读出“雨点儿”的小俏皮导学单学习活动二: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试着将课件中的生字读正确。
突破关键问题或重难点二、初读感知,了解全文(10分钟)1.引言:那么,雨点儿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孩子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shǔ bùqīng yún cǎi bàn kōng数不清云彩半空wèn dádào nǎlǐdìfāng问答到哪里地方méi yǒu gèng hǎo lǜsèzhǎng chū没有更好绿色长学习活动三:(1)这些雨点儿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你能用上“从”练习说话吗?出指三名学生认读,多音字:强调“数”和“长”,给这两个字的另一种读音组词(数学,长短)开火车读3.出示打三角板的生字“彩、半、空、问、到”,问学生如何记住这些生字“彩”加一加:采+彡字旁,认识新偏旁“彡”,说说带有彡字旁的生字“半”用数笔画的方法记“空”加一加的方法:穴+工,认识新偏旁“穴”“问”加一加:门+口,换一换:问,闪,闻“到”加一加:至+刂,认识新偏旁刂全班齐读5.引言:学完了词语,孩子们想不想赶紧来读课文?我们叫几个同学来接读课文,那要请几个同学呢?大家快速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雨点》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雨点,学会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雨点》。
2. 了解雨点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雨点,学会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b. 学生分享对雨的感受和看法。
c. 引导学生关注雨点,导入新课。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b.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c. 朗读课文,感受雨点的美丽和神奇。
3. 理解课文a. 提问:课文中,雨点都落在了哪里?它们有什么变化?b.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c. 讨论雨点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朗读与表演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b. 学生表演课文,展示雨点的美丽和神奇。
5. 关爱自然,保护环境a. 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关爱自然,保护环境?b.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c.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6.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b.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雨点的知识?c.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感受雨点的美丽和神奇。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雨点的诗句、歌曲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雨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的美丽和神奇。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备课组时间:月日中心讲话人:语课题: 8、雨点儿第2 、 3 课时总计第节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读好适合的停留。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亲密的关系。
3.会写“从、你” 2 个字和横钩 1 个笔划。
教课重难点1.分角色朗诵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留。
2.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亲密关系。
3.会写“从、你” 2 个字和横钩 1 个笔划。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摘苹果游戏复习生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1.理解“数不清”。
a找一找,文中什么数不清。
b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2.理解“飘落”。
a出示“飘落”──这个词谁能读?(指慢慢、轻轻地落下来 )b做动作领会一下,拓展:你还可以谈谈什么“飘落”下来吗?出示课件句子训练(树叶、雪花 .....)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再来读读这句话吧,相信必定会读得更好,自己练一练吧!──我们一同来读读吧。
(自由读──齐读)三、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诵课文。
思虑:○1 文中写了谁?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它们说了什么话?○2.它们要去哪儿?2.学生反应:课文讲了大雨点儿和毛毛雨点儿的故事。
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毛毛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3.师:大雨点儿和毛毛雨点儿在去的路上还打过招呼呢,你能把他们说的话找出来吗? (用----画出毛毛雨点儿的话,用﹏﹏﹏画出大雨点儿的对话。
指引学生把句子画完整。
)师依据回答出示大雨点儿和毛毛雨点儿的对话。
读句子,读好问句。
a指名读,提示“方”在“地方”一词中读轻声──齐读)b 理解“你呢?” 创建情境,理解稳固“你呢?”4.师:请读这 3 句话,边读边想 (多种形式读好问句,一问一答):你愿意当谁啊!能谈谈原由吗?【设计企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该以教师的剖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经过创高及情境,引得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到的感觉、体验和理解。
供给学生时机,供给学生展现的舞台,让学生充足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建力,对课文进行二度制作。
《雨点儿》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雨点儿》是一部闻名的孩子文学作品,讲述了小雨点儿在大雨中的冒险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奥和力量,以及勇气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深入进修《雨点儿》,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作业目标1. 了解《雨点儿》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 探讨故事中传递的价值观念和主题;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4.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作业内容1. 阅读《雨点儿》,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念,并设计一份小组报告;3. 创作一幅插画,展现故事中的某一场景或角色;4. 小组合作,编写一段随笔或故事,展示故事的延续或衍生。
四、作业流程第一阶段:阅读《雨点儿》1. 学生独立阅读《雨点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第二阶段:小组讨论和设计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故事中的一个主题或价值观念;2. 每组设计一份小组报告,包括主题分析、观点阐述和讨论。
第三阶段:创作插画1.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场景或角色,创作一幅插画;2. 学生可以应用各种绘画材料和技巧,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阶段:小组合作1. 小组成员合作编写一段随笔或故事,展示故事的延续或衍生;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符合故事情节的作品。
五、作业评判1.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作业进行评判;2. 评判标准包括参与度、表现力、创意性和团队合作。
六、作业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雨点儿》的故事将会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次作业中收获知识和快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