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课后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81.00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新授课【教学设计】课题:中国的气候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表学会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2、能在图中找出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比较冬夏季风的区别3、理解夏季风与降水的关系4、初步尝试对我国气候特征做简单评价,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关系重点难点通过读图、表学会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理解夏季风与降水的关系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导人新课】:直接导入【出示目标】:大屏幕展示课题、课标及目标,教师分析【讲授新课】:过渡:请大家看几幅图片,说出两幅图片中自然景观的不同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引出中国气候的第一个特征:气候复杂多样(活动一):“填一填”大屏幕出示中国气候资料图,学生一起填一填。
师:中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中国气候类型A B C D E 季风区内不同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独特的高山气候气候复杂多样学生回答,教师分析总结。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填图,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说的不错,你已经做到了我们目标所要求的,会看图了。
地图是我们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你们要学会从地图中提炼有效的地理信息。
设疑:中国的气候为什么复杂多样?有哪些影响因素呢?同学们考虑一下。
(活动二)“做一做”:以“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形式完成问题。
合作探究一 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的成因是?过渡:请大家读一首王之涣的《凉州词》,词中的春风指的是什么风?为什么不度玉门关呢?大屏幕展示冬季风和夏季风形成示意图,讨论它们的不同,填入表格内。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地图理解季风的成因,通过练习训练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知识与技能】1.依据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
2.结合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了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3.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季风气候的形成和特征,初步了解分析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1.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我国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新课导入】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南部海滨风光、北方林海雪原、西北的大漠戈壁的图片):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这些图片反映的是当地什么气候特征。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气候的特征,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38、P39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图2.24,说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
__答案:在我国东部季风区有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由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在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明显;西北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__2.结合我国东部的气候类型,总结我国的气候特征。
__答案: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__(教师点拨)(探究活动)认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讨论交流)对照图2.24,说出图2.27中四个地方的气候类型名称,并参照漠河气候特点的表述,归纳其他三地的气候特点,并填在图2.27中的横线上。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教师点拨)知识点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40、P41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教材P40文段,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__答案: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教案:中国的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2-P45。
主要包含“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等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2.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熟悉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资料说明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气温和降水两个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为线索,重点介绍了其分布的特点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概况总结。
教材内容包括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候鸟老人从东北飞往海南过冬的现象,引出气候对动植物迁徙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1.展示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及其原因。
2.讲解温度带的概念及其分布,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种植区域),让学生理解温度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降水的分布特点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逐月分配图,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
2.讨论降水对农业生产、河流水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强调降水不均匀性带来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1.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理解情况。
例如:2.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3.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四、归纳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基于此,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第三个框题。
教材首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并呈现了横断山去植被带的垂直变化,并以我国气候类型特点为活动,深入得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紧接着又以中国冬夏季风示意图为依托,明确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又通过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以南的对比分析,深化季风对我国气候影响的理解。
教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强调了地形、气候、季风活动间的关系。
本节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能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更好的感受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
二、说学情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传道授业。
八年级学生对于世界地理已有初步印象,对中国地理部分充满好奇。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框题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但认识较浅,缺少归纳概括的能力,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突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除此之外,学生逻辑思维在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我将采用形象生动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能准确表述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说出我国气候类型的特点、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初步感知气候的不同特征带来影响。
2.通过读图析图,能分析我国气候的分布及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提高判读地图的能力。
3.逐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四、说重难点基于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难点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课后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题一: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主要得益于哪种气候()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题二: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原因是()
A. 气候复杂多样
B.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C. 夏季长
D. 大陆性强
题三:我国气候大陆性较强,主要表现在( )
A.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
B. 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C.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D. 7月一般为气温的最高月
题四:洞庭湖畔的贝贝家附近,有一座高大的烟囱,经过长期观察,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北方向,冬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南方向。
这种现象与我国气候的哪一特征相关()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大陆性特征明显
C. 季风气候显著
D. 多特殊天气
题五:“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其中“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我国气候特征中的()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海洋性特征显著
D. 大陆性特征显著
题六:读“冬季风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冬季风①盛行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2. 图中冬季风②吹向()
A. 印度洋
B. 北冰洋
C. 大西洋
D. 太平洋
题七:我国东部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其原因是()
A. 纬度位置的影响
B. 海陆位置的影响
C. 地形复杂多样
D. 地势西高东低
题八:《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一种重要食材—蜂蜜,抚州有很多蜂农为了赶上油菜花花期,他们
3月份在江西南部驻留一个月后,4月份又迁往安徽一带放养蜜蜂,采集花蜜。
导致两地油菜花花期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海陆因素
D. 季风因素
题九:下面图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平均分配图,图乙中与此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城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题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为。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在一线。
(3)图中北京月份降水最多,北京的年降水量比吐鲁番的(多、少),造成两地降水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题一:B
解析: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
题二:B
解析: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影响极大,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我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
题三:A
解析:我国气候大陆性较强,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较大。
题四:C
解析:洞庭湖畔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题五:A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明显的地区,影响我国的季风有冬季风和夏季风,其中冬季风风向有西北风和东北风,夏季风有东南风和西南风。
题六:1.A 2.D
解析:风向为风吹来的方向,图示冬季风①为东北风;图中冬季风②为西北季风,主要吹向太平洋。
题七:B
解析: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我国东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题八:A
解析: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的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不同,太阳辐射的强度也随着发生变化。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我国南部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导致我国的油菜花从南向北推迟开放。
题九:B
解析:从甲图可以判断,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图中①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②为温带季风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为热带季风气候。
题十:(1)亚热带季风气候(2)秦岭—淮河(3)8 多海陆位置
解析:(1)图中A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根据图中气候标注判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根据两种气候分布的区域可知,分界线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
(3)根据北京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北京8月份降水最多,与左图吐鲁番年降水量相比,北京的年降水量多,北京距海较近,吐鲁番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海陆位置是造成两地降水差异最的主要因素。
22510 57EE 埮 1
,30462 76FE 盾22871 5957 套mt35820 8BEC 诬34842 881A 蠚24742 60A6 悦24296 5EE8 廨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