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心理健康-19《学会整理》 北师大(16张PPT)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19
《学会整理》教学设计主题分析低年级是培养学生习惯的黄金时期,无数成功人士证明了习惯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把教育看作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一个好的习惯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现在有不少孩子做事情是没有条理的、随性的,这样做事情的效率就非常低。
古往今来做事情容易成功的人,一定是做事情有条理的人。
在本节课中我针对于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热点,通过游戏体验,让他们明白要有条理、有计划的做事情,并且要把事情分出轻重缓急,这样才会有条不紊,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在游戏体验中意识有条理做事情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感悟井然有序是和自己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
行为目标:能在生活中井然有序的安排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教学重点在生活中井然有序的安排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教学难点1、意识到生活中井然有序的重要性;2、学着自己井然有序的处理和安排事情。
教学方法:游戏感悟、心理暗示。
教学准备:拼图、杯子、沙子、石粒、石块、手环。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活动《我是快乐小火车》------做事情讲规律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那你们开过火车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起快乐的小火车。
1、把学生分成四组。
2、老师吹哨发出火车“呜”的声音,其它四个小组分别发出“轰隆-轰隆-,咔嚓-咔嚓”的声音出站,“咔嚓-咔嚓-轰隆-轰隆-呜”进站。
师:为什么刚才我们的火车开得这么好?(这个游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师:看来这个游戏要想玩的井然有序,就要讲究一定的规律。
师:小火车现在开进了我们的课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堂心理活动课。
(出示课题:井然有序主题摘要:讲规律。
)【设计意图:导入主题,在观察和体验中受到启发,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就可以让游戏玩得井然有序。
】二、玩转拼图------做事情有计划师:看来咱们班孩子很聪明,游戏玩得那么好,还想玩)游戏吗?(想)1、四人一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把凌乱的拼图拼好。
二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19《学会整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认识到整理对于生活和学习的作用。
2. 培养学生主动整理、分类归纳、合理安排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整理:衣物、书籍、文具、房间等。
2. 学习中的整理:笔记、作业、资料等。
3. 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分类、归纳、定期清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整理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去整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挂图等。
2. 学具:衣物、书籍、文具、房间等实物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整理前后的对比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整理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整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整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整理对于生活和学习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整理成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整理实践,如整理衣物、书籍、文具等。
5. 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整理经验和感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学会整理》3. 副整理让生活更美好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房间,记录整理过程和感悟。
2. 让学生制定一个整理计划,包括整理时间、整理内容和整理目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提高整理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详细规划,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到整理的重要性,并学会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导入环节的详细补充1. 导入视频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如杂乱的书桌、衣橱等,通过前后整理的对比,让学生产生共鸣。
第十九课《学会整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下册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次教学是北师大版心理健康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十九课《学会整理》。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和事务,如何合理且高效地处理和整合这些信息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整理信息和时间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整理的概念,掌握整理的方法;•掌握时间管理的基本方法;•了解整洁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不同的整理方法和时间管理技巧;•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能够整理自己的环境和物品,保持整洁有序。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规划、管理的意识,增强自觉性;•培养学生整齐、卫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整理的概念和方法;•时间管理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规划、管理的意识,增强自觉性。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第一节整理1.整理的概念和方法;2.整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整理的作用。
第二节时间管理1.时间管理的基本方法;2.时间管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制定时间管理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2. 教学步骤第一节整理1.导入:介绍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或讲解,让学生了解整理的概念和方法;3.步骤讲解:介绍整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整理技巧;4.举例演示: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理的作用;5.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整理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时间管理1.导入: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2.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或讲解,让学生了解时间管理的基本方法;3.步骤讲解:介绍时间管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时间管理技巧;4.练习:让学生制定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并与同桌进行交流和讨论;5.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教学目标和实际效果。
第十九课《学会整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学会整理”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内容包括:1. 引导学生认识整理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整理意识;2. 教授学生整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整理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整理意识;2. 教授学生整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整理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4.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整理意识;2. 教授学生整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整理能力;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学生分组讨论;3. 教师示范整理;4. 学生实际操作整理;5. 整理评价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杂乱无章的房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整理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整洁、舒适,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整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的必要性;2. 教授学生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分类整理、定期整理等;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4.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整理,学生观察并学习;2. 学生分组进行整理实践,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展示整理成果,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2. 学生分享自己的整理心得,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房间,拍照上传至班级群,进行分享和交流。
板书设计:第十九课《学会整理》一、导入观察杂乱无章的房间图片,分享感受二、新课内容1. 整理的重要性2. 整理方法和技巧3. 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整理2. 学生分组整理实践3. 展示整理成果,互相评价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分享整理心得3. 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房间,拍照上传至班级群,进行分享和交流;2. 写一篇关于整理的日记,记录自己在整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