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示意图
- 格式:pdf
- 大小:255.70 KB
- 文档页数:1
万方数据上海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设计胡立成等外皮清洗线l条、存车线8条、普速客车整备线8条,远期预留检修库线6条、存车线27条。
3合理规划上海南站站区上海南站站区北靠沪闵路,南抵石龙路,东自柳州路,西至桂林南路,总规划面积约60.3hm2。
其中,北广场12.9hm2、南广场12hm2、南站客运车场13.8hm2、居住小区用地13.6hm2、周边道路8hm2,如图l所示。
3.1站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宗旨,努力将上海南站建设成为与城市布局相适应,整体完美,满足功能需求和安全、舒适、快捷有序,体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一流客运站;充分展示上海南站作为上海市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和市内换乘枢纽的特点,解决好地铁、轻轨、城市公交等与上海南站之间的联系,使其相互有机联系、融为一体;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其他功能分区的协调统一。
3.2站区规划的特点(1)针对上海南站站区用地较为方整,而铁路斜穿基地,难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矛盾,采取了圆形站房和放射形布置的处理方式。
(2)为合理疏导密集的人流、车流,结合上海南站第3燃目n-qK●,■矗第3l卷第7期■■站区设有沪闵高架快速路、地铁和轻轨等设施,采用高架层、地面层、地下层3层立体交通组织体系。
(3)采用有利于铁路客流组织管理的简捷、有序,南北开口、高架候车的布局形式。
3.3站区功能布局为满足设计年度站区交通流量集疏的要求,并适应铁路、地铁及轻轨的布置要求,上海南站广场设计以北广场为主、南广场为辅。
根据总体构思,在北广场东侧布置公交汽车站和自行车停车场,中部设置下沉式广场、绿化广场和人行广场,西侧设置出租车停车场和大型社会车辆停车场、行包中心和行包广场。
南广场中部设置下沉式广场和绿化广场,并在广场的东侧结合主要道路进出口,设置出租车及大型社会车辆停车场、公交汽车站、近郊汽车站、长途汽车站、邮政转运站。
按照城市规划要求,结合人防工程在上海南站南、北广场地区分设两处地下停车场(社会车辆停车场)。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投资额:474亿元以上工程期限:2008年——2010年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俯瞰,集机场、高速铁路、磁悬浮、地铁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站于一体,总面积相当于200个足球场。
2008年7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的上海虹桥铁路枢纽总投资将超过474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站房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设高速和城际普速两个车场,共16站台30股道,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杭磁悬浮,沪杭甬客运高铁专线和京沪铁路,沪昆铁路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建成后的虹桥枢纽也是集铁路,浦东磁悬浮,航空,地铁,轻轨,公交,客运站和出租车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中心,火车站远期年发送旅客超过8000万人次,用钢量在8万吨左右,虹桥铁路枢纽站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前投入使用。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民用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整个交通枢纽集散客流量为48万人次/日。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场。
在既有的虹桥国际机场跑道的西侧将新建一条长3300米的跑道和一座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新航站楼以及一系列公用设施,项目总投资达153亿元,整个机场用地约占7.47平方公里,规划旅客吞吐量为3000万人次/年(日均为8万人次)。
2020年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规模约为4000万人次/年(日均为12万人次)。
(2)铁路客站。
虹桥站北端引接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南端与沪昆铁路、沪杭甬客运专线、沪杭城际铁路接轨。
站场规模按照30股道设计,站场占地约43公顷,保留现状铁路外环线作为货运通道的功能,实行客货分流。
铁路设施用地(包括站场与线路)约90公顷。
高速铁路客运规模为年发送量达6000万人次旅客,日均16万人次。
(3)长途巴士客站。
布局于铁路客站与机场之间,发车能力为800班次/日,远期年旅客发送量达500万人次,日均2.5万人次,高峰日达3.6万人次/日,占地约9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