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微邓中翰:我的中国芯28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28
邓中翰带领中星微结束中国无芯历史
9月29日美国,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时拥有理、工、商三科学位的第一人;在中国,他和他的团队结束了中国信息产业的无芯历史。
他就是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
邓中翰1992年赴美留学,毕业后曾任IBM高级研究员,并在美国硅谷创立了市值上亿美元的芯片公司。
1999年,他毅然决定回国创业,带领中星微从中关村的一间仓库开始,最终用十年时间夺取全球电脑做中国第一颗芯片1999年10月1日是邓中翰人生轨迹的分水岭。
从那天起,他心中的美国梦彻底被一个崭新的中国梦所替代。
这一决定的做出,是在天安门广场,在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的一个瞬间。
那年我受邀作为海外留学生代表回国观摩国庆典礼。
当我站在观礼台上,看到一辆辆彩车过来,看到国家在工业、农业、国防、教育各方面取得可喜成绩,看到军人的英姿,感受到祖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快速踏上了现代化道路,此外还看到了一种洋溢在大家脸上、展现在游行队伍中、迸发在观礼台所有人眼睛里的一种进取精神。
邓中翰对记者说。
从海外回来的邓中翰,明显被这种精神感召了,忽然怅然若失。
可是站在观礼台上的我为国家做了什么呢?我什么也没做。
我在硅谷做的每块芯片都
是硅谷的,如果我回国做那就是属于中国的,每个专利、每一块芯片都属于我的祖国。
芯片(集成电路)的设计生产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
的标志。
曾几何时,从超级计算机到信息家电,中国每年数以亿计的微处理器芯片都依赖国外市场,空芯化成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切肤之痛。
对我来说,出国留学,在伯克利拿了三个学位,在硅谷创业成功,已经。
创新英雄邓中翰,“中国芯”凝聚爱国情2005年12月28日19时,“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饭店举行,十位最有影响力的企业领袖获此殊荣.而在他们中间,还有一人同时获得“年度经济人物大奖"——他就是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
这位年仅37岁的企业领袖,带领他的团队坚持自主创新,实施“星光中国芯工程",实现了七大核心技术突破,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多媒体芯片,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并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成为第一个在国际市场具有领先地位的“中国芯”。
他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利益,也为中国赢得了骄傲……毅然放弃美国公司,将学识回报祖国邓中翰自幼热爱学习,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尖子生,198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家乡江苏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
大学三年级开始尝试用量子理论解释地质问题,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科学通报》上发表,并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
1992年,邓中翰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在5年时间内取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和物理学硕士3个学位,是该校建校130多年来第一位在5年内获得3个学位的学生,而且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毕业后,邓中翰先后任职于美国SUN和IBM公司,1997年底,他辞职在硅谷创建PIXIM半导体公司,任董事长.1999年,他的公司市值已达1.5亿美元,事业蒸蒸日上,前景非常看好,如果继续做下去,必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可两个人的出现,使他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转折,1999年6月,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到伯克利访问,交谈之后,周光召对他特别欣赏,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把他推荐给当时也在美国访问、主持振兴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课题的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曲维枝副部长和邓中翰做了一席长谈,向他讲了中国要大力发展芯片产业的决策、计划和来来远景,希望他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邓中翰听得感慨万千、热血沸腾,他为祖国发展的宏大远景所震动,预感到了祖国高科技事业腾飞时代的来临.1999年9月底,邓中翰受国务院之邀回国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
中星微电子:我的中国“芯”作者:来源:《新经济导刊》2009年第10期中星微电子为中国IT产业在人才、资本、知识产权、市场领域树立了典范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行业巨头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才能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才能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
十年过去了,邓中翰依然记得第一次回国时的情景。
那是1999年的10月,邓中翰接受国家的邀请,参加50周年的国庆观礼,当他看到一列列承载着中国在国防、教育、军事、科技等领域取得成绩的方阵从眼睛经过,站在观礼台上的他,突然有种惭愧的感觉。
“作为客人,我突然感觉到,这是我的祖国,有这么多的成绩,这么多人在努力,可是我还没有为哺育我的祖国做出任何一件事。
”这是邓中翰的真情流露。
十年之后,当他再次接受国家邀请,观看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时,他和中星微电子已经满怀自豪。
因为,通过他与合作伙伴的努力,在多媒体用户芯片领域,已经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2008年11月19日,在“星光中国芯工程”成果发布会上,他宣告“星光移动”手机多媒体芯片全球销量突破一亿枚,占有国内手机音频、视频多媒体芯片80%的市场份额。
这是继2006年“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全球销量破亿后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星光十年1999年10月,中星微电子公司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邓中翰任董事长和首席科学家。
虽然,当时信息产业部为其提供了1000多万人民币的种子基金,然而,这对一家科技研发企业来说毕竟杯水车薪,而与硅谷动辄1000万美元的资金相比更是捉襟见肘。
当时,中关村办公室紧张,但费用却不低于硅谷。
为了控制成本,中星微电子将第一个办公地点设在北土城的一家企业仓库里。
即便如此,在开拓国际客户时,它却不惜任何代价。
“只有国际客户,才有对市场的控制力,可以带来最新的技术信息。
”邓中翰回忆说。
成立至今,中星微电子已经历了十年的风雨。
这十年,是中星微电子创新发展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