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剩余系和欧拉函数共19页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19
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1 整除的概念·带余除法 1.证明定理3定理3 若12n a a a ,,,都是m 得倍数,12n q q q ,,,是任意n 个整数,则1122n n q a q a q a +++是m 得倍数.证明:12,,n a a a 都是m 的倍数。
∴ 存在n 个整数12,,n p p p 使 1122,,,n n a p m a p m a p m ===又12,,,n q q q 是任意n 个整数1122n nq a q a q a ∴+++1122n n q p m q p m q p m =+++1122()n n p q q p q p m =+++即1122n n q a q a q a +++是m 的整数2.证明 3|(1)(21)n n n ++ 证明(1)(21)(1)(21)n n n n n n n ++=+++-(1)(2)(1)(1)n n n n n n =+++-+ 又(1)(2)n n n ++,(1)(2)n n n -+是连续的三个整数故3|(1)(2),3|(1)(1)n n n n n n ++-+3|(1)(2)(1)(1)n n n n n n ∴+++-+从而可知3|(1)(21)n n n ++3.若00ax by +是形如ax by +(x ,y 是任意整数,a ,b 是两不全为零的整数)的数中最小整数,则00()|()ax by ax by ++.证:,a b 不全为0∴在整数集合{}|,S ax by x y Z =+∈中存在正整数,因而有形如ax by +的最小整数00ax by +,x y Z ∀∈,由带余除法有0000(),0ax by ax by q r r ax by +=++≤<+则00()()r x x q a y y q b S =-+-∈,由00ax by +是S 中的最小整数知0r =00|ax by ax by ∴++00|ax by ax by ++ (,x y 为任意整数) 0000|,|ax by a ax by b ∴++ 00|(,).ax by a b ∴+ 又有(,)|a b a ,(,)|a b b00(,)|a b ax by ∴+ 故00(,)ax by a b +=4.若a ,b 是任意二整数,且0b ≠,证明:存在两个整数s ,t 使得||,||2b a bs t t =+≤成立,并且当b 是奇数时,s ,t 是唯一存在的.当b 是偶数时结果如何? 证:作序列33,,,,0,,,,2222b b b b b b ---则a 必在此序列的某两项之间即存在一个整数q ,使122q q b a b +≤<成立 ()i 当q 为偶数时,若0.b >则令,22q qs t a bs a b ==-=-,则有 02222b q q qa bs t ab a b b t ≤-==-=-<∴<若0b < 则令,22q qs t a bs a b =-=-=+,则同样有2b t <()ii 当q 为奇数时,若0b >则令11,22q q s t a bs a b ++==-=-,则有若 0b <,则令11,22q q s t a bs a b ++=-=-=+,则同样有2b t ≤,综上所述,存在性得证.下证唯一性当b 为奇数时,设11a bs t bs t =+=+则11()t t b s s b -=-> 而111,22b bt t t t t t b ≤≤∴-≤+≤ 矛盾 故11,s s t t == 当b 为偶数时,,s t 不唯一,举例如下:此时2b为整数 11312(),,22222b b b b b b b t t ⋅=⋅+=⋅+-=≤§2 最大公因数与辗转相除法 1.证明推论4.1推论4.1 a ,b 的公因数与(a ,b )的因数相同. 证:设d '是a ,b 的任一公因数,∴d '|a ,d '|b 由带余除法111222111111,,,,,0n n n n n n n n n n a bq r b r q r r r q r r r q r r r r b---++-=+=+=+==≤<<<<∴(,)n a b r =∴d '|1a bq -1r =, d '|122b r q r -=,┄, d '|21(,)n n n n r r q r a b --=+=,即d '是(,)a b 的因数。
初 等 数 论 (16)(第二章 同余 第七节 简化剩余系(2))一、复习二、例题例2 什么样的正整数满足ϕ (2x ) = ϕ (3x )解 设x =2a 3b y ,其中ab 为非负整数,y |6/。
若b > 0,(a 、b 大于或等于0)则ϕ (2x ) =ϕ (2a +1) ϕ (3b ) ϕ (y ) =2a ×3b -1×(3-1)ϕ (y )ϕ (3x ) =ϕ (2a ) ϕ (3b +1) ϕ (y ) =2a -1×3b ×(3-1)ϕ (y )这时ϕ (2x )和ϕ (3x )不会相等。
所以在ϕ (2x ) =ϕ (3x )时,b = 0,x =2a y 。
这时,ϕ (2x ) =2a ×ϕ (y ),ϕ (3x ) =2×ϕ (2a )×ϕ (y )由ϕ (2x ) = ϕ (3x )得ϕ (2a ) =2a -1, (a > 0)故 x =2a y ,a 为正整数,y |6/。
例如 x = 215×35,则ϕ (2×215×35) =215×ϕ (35)ϕ (3×215×35) =(3 - 1)×214×ϕ (35)例3 证明:n n 41)(=ϕ不可能成立。
证明 若n n 41)(=ϕ,则n 4。
设 k p p p n αααα 21212=,其中p i 为奇质数,a ≥ 2,则k k p p p n αααα 21212241-=)1()1(2)(111211121--=----k k p p p p p n k ααααϕ,于是 )1()1)(1(22121---=k k p p p p p p上式右边为偶数,左边为奇数,矛盾。
故不存在n ,使得n n 41)(=ϕ。
例4 设m 与n 是正整数,证明:ϕ (mn )ϕ ((m ,n )) = (m ,n )ϕ (m )ϕ (n )。
完系、简系、剩余类定义1.剩余类:把关于模m同余的数归于一类,每类称为一个模m的剩余类. 即由关于模m同余的数组成的集合,每一个集合叫做关于模m的一个剩余类(又叫同余类).共有m个剩余类.设K r是余数为r的剩余类, 则K r={qm+r| m是模, r是余数, q∈Z}={a |a∈Z且a≡r(mod m)}.剩余类的性质:⑴Z=K0∪K1∪K2∪…∪K m−1,当i≠j时,K i∩K j=Ø;⑵对于∨−n∈Z,有唯一的r∈{0, 1, 2, …, m−1},使得n∈K r;⑶对∨−a, b∈Z,a, b∈K r ⇔a≡b (mod m)定义2.完系:设K0,K1,…,K m−1是模m的m个剩余类,从K r中各取一数a r 作为代表,则这样的m个数a0,a1,…,a m−1称为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简称m的完系. 例如:1, 2, 3, …, m.若一组数y1, y2, …, y s满足:对任意整数a有且仅有一个y j,使得a≡y j (mod m),则y1, y2, …, y s是模m的完全剩余系.模m的完全剩余系有无穷多个,但最常用的是下面两个:①最小非负剩余系:0, 1, 2, 3, …, m−1;②最小绝对值剩余系:(随m的奇偶性略有区别) 当m=2k+1时,为−k, −k+1, …, −1, 0, 1, 2, …, k−1, k;当m=2k时,为−k+1, −k+2, …, −1, 0, 1, 2, …, k或−k, −k+1, …, −1, 0, 1, 2, …, k−2, k−1.例如,集合{0, 6, 7, 13, 24}是模5的一个完全剩余系,集合{0, 1, 2, 3, 4}是模5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性质:(i) m个整数构成模m的一完全剩余系⇔两两对模m不同余;(ii) 若(a, m)=1,则x与ax+b同时跑遍模m的完全剩余系.完全剩余系的判断方法:定理1:a1, a2,…, a m是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a i≡/a j (mod m), i≠j;定理2:设(a, m)=1, b∈Z, 若x1, x2, , x m是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则ax1+b, ax2+b, …, ax m+b也是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特别地,m个连续的整数构成模m的一个完系.设K r是模的一个剩余类, 若a, b∈K r,则a≡b(mod m), 于是(a, m)=(b, m).因此,若(a, m)=1,则K r中的任一数均与m互质, 这样,又可给出如下定义:定义3.简系:如果r与m互质,那么K r中每一个数均与m互质,称K r为与模m互质的剩余类.这样的剩余类共有φ(m)个,从中各取一个代表(共取φ(m)个),它们称为模m的简化剩余系,简称简系.当m为质数p时,简系由p−1个数组成.又如:m=6,在模6的六个剩余类中:K1={…, −11, −5, 1, 7, 13,…} K5={…, −7, −1, 5, 11, 17,…}是与模6互质的剩余类,数组1, 5;7, −7;1, −1;等等都是模6的简系.性质:①K r与模m互质⇔K r中有一个数与m互质;②与模m互质的剩余类的个数等于φ(m);③若(a, m)=1, 则x与ax同时跑遍模m的简化剩余系.简化剩余系的判断方法:定理3:a1,a2,…,aφ(m)是模m的简化剩余系⇔(a i, m)=1, 且a i≡/a j(mod m) (i≠j, i, j=1, 2, …, φ(m)).定理4:在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中,取出所有与m互质的数组成的数组,就是一个模m的简化剩余系.定理5:设(k, m)=1, 若a1, a2, …, aφ(m)是模m的简系, 则ka1, ka2, …, kaφ(m)也是模m的简系.这三个定理中,定理3与定理5是简化剩余系的判别方法,定理4是它的构造方法. 显然,模m的简化剩余系有无穷多个,但常用的是“最小简化剩余系”,即由1,2,…,m -1中与m 互质的那些数组成的数组.说明:由于任何整数都属于模m 的某一剩余类,所以,在研究某些整数性质时,选取适当的(模)m ,然后在模m 的每个剩余类中取一个“代表数”(即组成一个完全剩余系),当弄清了这些代表数的性质后,就可弄清对应的剩余类中所有数的性质,进而弄清全体整数的性质,这就是引入剩余类和完全剩余系的目的.例1、设n 为偶数,a 1, a 2,…, a n 与b 1, b 2,…, b n 均为模n 的完全剩余系,试证:a 1+b 1, a 2+b 2,…, a n +b n 不是模的完全剩余系.证明:假设a 1+b 1, a 2+b 2,…, a n +b n 是模的完全剩余系. ∴1(1)()1+2++(mod )22n i i i n n n a b n n =++≡≡≡∑ ∵a 1, a 2,…, a n 也是模的完全剩余系. ∴11(1)(mod )22n n i i i n n n a i n ==+≡=≡∑∑,同理有:1(mod )2n i i n b n =≡∑ 1()0(mod )n i i i a b n n =∴+≡≡∑,∴n |n2, 矛盾!故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成立.例2、设m >1, (a , m )=1,b ∈Z , 求和:∑-=+⋅10}{m i mb i a , 其中{x }为x 的小数部分. 解:∵i 取遍模m 的完系,令x i =a ·i +b ,则也取遍模m 的完系.故11110000111{}{}{}(1)22m m m m i i i k k x a i b k k m m m m m m m m ----====⋅+-====⨯-=∑∑∑∑总结:若a 1, a 2,…, a m 是模m 的一个完系,则①a 1+a 2+…+a m ≡1+2+…+m (mod m );②a 1·a 2·……·a m ≡1·2·…·m (mod m ); ③(a 1)n +(a 2)n +…+(a m )n ≡1n +2n +…+m n (mod m ).例3、已知m , n 为正整数, 且m 为奇数, (m , 2n -1)=1. 证明:m |∑=m k n k1.证明:∵1, 2, …, m 构成模m 的完系, (m , 2)=1,∴2, 4, …, 2m 也构成模m 的完系.∴)(mod )2(11m k k m k n m k n ∑∑==≡,即)(mod 0)12(1m k m k n n ≡-∑=. ∵(m , 2n -1)=1,∴∑=m k n k m 1|得证. 例4、求八个整数n 1, n 2,…, n 8满足:对每个整数k (-2014<k <2014),有八个整数a 1, a 2,…, a n ∈{−1, 0, 1},使得k =a 1n 1+a 2n 2+…+a 8n 8解:令G ={k | k =a 1+a 2·2+a 3·32+…+a n +1·3n ,a i ∈{−1, 0, 1},i =1,2,…,n +1}.显然max G =1+3+32+…+3n =3n +1-12(记为H ),min G =-1-3-32+…-3n =-H . 且G 中的元素个数有3n +1=2H +1个, 又∵G 中任意两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2H ,∴G 中的数对模2H +1不同余,∴G 的元素恰好是模2H +1的一个绝对值最小的完系,于是凡满足-H ≢k ≢H 的任意整数都属于G ,且可唯一地表示为a 1+a 2·2+a 3·32+…+a n +1·3n 形式,当n =7时,H =3208>2014,而n =6时,H =1043<2014,故n 1=1,n 2=3,…,n 8=37为所求.例5、已知p 为大于3的质数,且112+122+132+…+1(p -1)2=a b,a ,b ∈N *. (a , b )=1,证明:p a . 证明:对于不超过p −1的自然数k ,由于(k , p )=1,所以存在唯一的不超过p −1的自然数x ,满足1(mod )kx p ≡而且,当k =1或p −1有x =1或p −1,当22k p ≤≤-时,有22,x p x k ≤≤-≠,故当k 取遍1,2,……,p −1时,x 也取遍1,2,……,p −1,因为(,(1)!)1,1(mod )p p kx p -=≡由可得到(1)!(1)!(1)!(mod )(1)!(mod ),p p kx p p p x p k--≡--≡或所以 2211222211((1)!)((1)!)(1)(21)((1)!)((1)!)(mod )6p p k x p a p p p p p x p p b k --==----=≡-≡-∑∑ 因为p 是大于3的素数,所以p −1不小于4,所以(p −1)!含有因数6, 从而2(1)(21)((1)!)0(mod )6p p p p p ---≡,即2((1)!)0(mod )p a p b -≡, 因为(,(1)!)1p p -=,所以2(,((1)!))1p p -=,从而0(mod )0(mod )a p a p b≡⇒≡ 例6、(2003克罗地亚奥林匹克) 对于所有奇质数p 和正整数n (n ≣p ),试证:p n C ≡[n p] (mod p)例7、(第26届IMO) 设n 为正整数,整数k 与n 互质,且0<k <n . 令M ={1, 2, …, n −1}(n ≣3), 给M 中每个数染上黑白两种染色中的一种,染法如下:⑴对M 中的每个i ,i 与n −i 同色,⑵对M 中每个i ,i ≠k ,i 与|k −i |同色,试证:M 中所有的数必为同色.证明:∵(k , n )=1且0,1,2,…,n −1是一个模n 的最小非负完系,∴0·k ,1·k ,2·k ,…,(n −1)·k 也是一个模n 的完全剩余系.若设r j ≡j ·k (mod n )(其中1≢r j ≢n -1,j =1,2,…,n -1) ,则M ={1,2,…,n −1}={121,,,-n r r r } 下面只要证明r j 与r j +1(j =1,2,…,n −2)同色即可. 因为若如此,当r 1颜色确定后,M 中所有的数都r 1与同色. 由于(j +1)k ≡r j +1(mod n ),则r j +k ≡r j +1(mod n ),因此若r j +k <n ,则r j +1=r j +k ,由条件⑵知r j +1与| r j +1-k |=r j 同色;若r j +k >n ,由r j +1=r j +k -n ,由条件⑴知k -r j +1=n —r j 与n -(n —r j )=r j 同色,即k -r j +1与r j 同色, 由条件⑵知k -r j +1与|k -(k -r j +1)|=r j +1同色,因此r j +1与r j 同色.综上:此r j +1与r j 同色. 故M 中所有的数必为同色.例8、(2001第42届IMO)设n 为奇数且大于1,k 1, k 2,…, k n 为给定的整数,对于1, 2, …, n 的n !个排列中的每一个排列a =(a 1, a 2,…, a n ),记S (a )=∑=n i i ia k 1,试证:有两个排列b 和c ,使得n !| S (b )-S (c ).证明:假设对任意两个不同的b 和c ,均有S (b )≡/S (c )(mod n !),则当a 取遍所有1,2,…,n 的n !个排列时, S (a )也取遍模n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且每个剩余系恰好经过一次,所以()aS a ∑≡1+2+3+…+n !(mod n !)≡12(n !+1)n !≡n !2×n !+n !2≡n !2(mod n !) (n >1)其中()a S a ∑表示对取遍个排列求和(下同),下面用另一种方法计算1()()ni i a a i S a k a ==∑∑∑:对于k 1,i ∈{1,2,…,n },a i =1时,剩n -1个数,有(n -1)!个排列,a i =2时,有(n -1)!个排列,…∴k 1的系数为(n -1)!·(1+2+…+n )=12(n +1)!. ∴()a S a ∑=(1)!2n +1n i i k =∑ 但()a S a ∑=(1)!2n +1n i i k =∑≡0(mod n !) (∵n 为奇数),∴n !2≡0(mod n !), 矛盾. ∴n !| S (b )-S (c ).例9、设m 是给定的整数. 求证:存在整数a ,b 和k . 其中a ,b 均为奇数,k ≣0,使得2m =a 19+b 99+k ·21999.另解:设x ,y 为奇数,若x ≡/y (mod 21999),则x 19-y 19=(x -y )(x 18+x 17y +…+xy 17+y 18),∵x 18+x 17y +…+xy 17+y 18为奇数,∴x 18+x 17y +…+xy 17+y 18与21999互质,∴x 19≡/y 19(mod 21999)故当a 取遍模21999的简化剩余系时,a 19也取遍模21999的简化剩余系,∴一定存在a ,使得a 19≡2m -1(mod 21999),并且有无穷多个这样的a ,故2m -1-a 19=k ·21999令b =1,则2m =a 19+b 99+k ·21999. 当a 足够小时,不难知k ≣0.。
§3 简化剩余系与欧拉函数定义 欧拉函数()n ϕ是一个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n ϕ的值等于系列0,1,,1n -中与n 互质的整数的个数。
()()()()11,21,32,42,ϕϕϕϕ====当1n >时,()0.n n ϕ<<当p 为质数时,() 1.p p ϕ=-定义 如果一个模m 的剩余类里的数与m 互质(在模m 的一个剩余类中,只要有其中一个数和m 互质,则该剩余类中所有的数就都与m 互质),就把它叫做一个与m 互质的剩余类. 在与m 互质的全部剩余类中,各取一个数所组成的一组数,叫做模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定理1 模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含有()m ϕ个数. 证 模m 的全部剩余类是011,,,m K K K -. 因为,0,1,,1r r K r m ∈=-,所以对每个()01r r m ≤≤-,r K 是一个与m 互质的剩余类的充要条件是(), 1.r m =因此,在模m 的全部剩余类011,,,m K K K -中,与m 互质的全部剩余类是满足条件()01,,1r m r m ≤≤-=的所有剩余类r K . 这样的剩余类公有()m ϕ个,故由简化剩余系的定义知,模m 的简化剩余系含有()m ϕ个数.定理2 若()1,,m a a ϕ是()m ϕ个与m 互质的整数,则()1,,m a a ϕ是模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的充要条件是它们两两对模m 不同余.证 必要性 设()12,,,m a a a ϕ是模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则由简化剩余系的定义,这()m ϕ个数是取自模m 的不同剩余类的,故这()m ϕ个数两两对模m 不同余.充分性 设与m 互质的()m ϕ个整数()12,,,m a a a ϕ两两对模不同余. 因每个整数都与m 互质,故每个整数都属于一个与m 互质的剩余类. 因这()m ϕ个整数两两对模m 不同余,故这()m ϕ个整数分别属于不同的与m 互质的剩余类. 另一方面,与m 互质的剩余类共有()m ϕ个,故()12,,,m a a a ϕ分别属于这()m ϕ个与m 互质的剩余类,故()12,,,m a a a ϕ是模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定理3 若(),1,a m x =通过模m 的简化剩余系,则ax 也通过模m 的简化剩余系。
欧拉函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一.基本原理1.定义:欧拉函数()m ϕ是一个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m ϕ的值等于1,2,,1m -中与m 互素的数的个数.2.计算公式:(1)若p 为素数,则1)(-=p p ϕ(2)若p 为素数,且1)1(1)(--=-⋅=⇒=k kk p p pp p n p n ϕ,形成了一个等比数列. 证明:即证1)(--=a a a pp p ϕ.由)(a ϕ的定义知)(ap ϕ等于从ap 减去ap ,,...1中与ap 不互质的数的个数;亦即等于从ap 减去a p ,,...1中与p 不互质的数的个数.由于p 是质数,故)(a p ϕ等于从ap 减去a p ,,...1中被p 整除的数的个数.由于a p ,,...1中被p 整除的数的个数是1-=⎥⎦⎤⎢⎣⎡a a p p p ,故1)(--=a a a p p p ϕ. (3)已知正整数n 的素因数分解式1212,s s n p p p ααα=其中素数12s p p p <<<, 1.i α≥证明:12111()(1)(1)(1).sn n p p p ϕ=---二.典例分析例1.若正整数m 、n 只有1为公约数,则称m 、n 互质.对于正整数n ,()n ϕ是小于或等于n 的正整数中与n 互质的数的个数.函数()n ϕ以其首名研究者欧拉命名,称为欧拉函数,例如:()32ϕ=,()76ϕ=,()96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7ϕ=B .数列(){}3nϕ是等差数列C .()977log 79log 6ϕ=+ D .数列()2nnϕ⎧⎫⎪⎪⎨⎬⎪⎪⎩⎭的前n 项和为n S ,则4n S < 解析:对于A 选项,在不超过12的正整数中,与12互质的正整数有:1、5、7、11,故()412ϕ=,A 错;对于B 选项,因为()32ϕ=,()96ϕ=,()2718ϕ=,显然()3ϕ、()9ϕ、()27ϕ不成等差数列,B 错;或者用上面公式:132)311(3)3(-⋅=-⋅=n nnϕ,显然不是等差数列.对于C 选项,7为质数,在不超过97的所有正整数中,能被7整除的正整数的个数为87, 所有与97互质的正整数的个数为9877-,所以,()()9988877777167ϕ=-=-=⨯,因此,()()98777log 7log 678log 6ϕ=⨯=+,C 错;或者用上面公式:89976)711(7)7(⋅=-⋅=ϕ,因此,()()98777log 7log 678log 6ϕ=⨯=+,C 错;对于D 选项,因为2为质数,在不超过2n 的正整数中,所有偶数的个数为12n -,所以,()112222n n n n ϕ--=-=,所以,()122n nn n ϕ-=,则01211232222n n nS -++++=, 所以,121112122222n n nn nS --=++++,上述两个不等式作差可得2111111122121222222212n n n n n nn n n S --+=++++-=-=--,所以,12442n n n S -+=-<,D 对. 或者:若1)1(1)(--=-⋅=⇒=k kkp p pp p n p n ϕ,形成了一个等比数列.故选D. 例2.在数学和许多分支中都能见到很多以瑞士数学家欧拉命名的常数、公式和定理,如:欧拉函数)(n ϕ(n N *∈)的函数值等于所有不超过正整数n 且与n 互素的正整数的个数,(互素是指两个整数的公约数只有1),例如:()11ϕ=;()32ϕ=(与3互素有1、2);()96ϕ=(与9互素有1、2、4、5、7、8).记n S 为数列(){}3nn ϕ⋅的前n 项和,则10S =( )A .10191322⨯+ B .10211322⨯+ C .11193344⨯+ D .11211344⨯+ 解析:因为与3n 互素的数为1,2,4,5,7,8,10,11,,31n -,共有123n -⨯,所以()1323n n ϕ-=⨯,则()1323n n n n ϕ-⋅=⨯,于是012123436323n n S n -=⨯+⨯+⨯++⨯①,1232343n S =⨯+⨯+36323n n ⨯++⨯②,由①-②得0121132********2322313nn nn n S n n ---=⨯+⨯+⨯++⨯-⨯=⋅-⨯-,则211322n n n S -=⋅+.于是1010191322S =⨯+.故选:A . 例3.若正整数m ,n 只有1为公约数,则称m ,n 互质,对于正整数k ,()k ϕ是不大于k 的正整数中与k 互质的数的个数,函数()k ϕ以其首名研究者欧拉命名,称为欧拉函数,例如:()21ϕ=,()32ϕ=,()62ϕ=,()84ϕ=.已知欧拉函数是积性函数,即如果m ,n 互质,那么()()()mn m n ϕϕϕ=,例如:()()()623ϕϕϕ=,则( ) A .()()58ϕϕ=B .数列(){}2nϕ是等比数列C .数列(){}6nϕ不是递增数列D .数列()6nn ϕ⎧⎫⎪⎪⎨⎬⎪⎪⎩⎭的前n 项和小于1825 解析:()54ϕ=,()84ϕ=,∴()()58ϕϕ=,A 对;∵2为质数,∴在不超过2n 的正整数中,所有偶数的个数为12n -,∴()112222nnn n ϕ--=-=为等比数列,B 对;∵与3n 互质的数为1,2,4,5,7,8,10,11,…,32n -,31n -.共有()1131323n n ---⋅=⋅个,∴()1323n n ϕ-=⋅,又∵()()()162326n n n n ϕϕϕ-==⋅,∴(){}6n ϕ是递增数列,故C 错误;()1626nn ϕ-=⋅,()6n n ϕ⎧⎫⎪⎪⎨⎬⎪⎪⎩⎭的前n 项和为n S 设01112262626n n n S -=++⋅⋅⋅+⨯⨯⨯,则121116262626nnn S =++⋅⋅⋅+⨯⨯⨯,012215111162626262626n n nn S -=+++⋅⋅⋅+-⨯⨯⨯⨯⨯ 所以01215111162626262626n n nnS -=+++⋅⋅⋅++⨯⨯⨯⨯⨯,1115332616265562616nn n n nn nS ⎛⎫⨯- ⎪⎝⎭=-=--⨯⨯⨯-,所以1818318252565625nn n n S =--≤⨯⨯, 所以数列()6n n ϕ⎧⎫⎪⎪⎨⎬⎪⎪⎩⎭的前n 项和小于1825,故D 正确. 故选:ABD. 三.习题演练1.对于正整数(),n n ϕ是小于或等于n 的正整数中与n 互质的数的数目.函数()n ϕ以其首名研究者欧拉命名,称为欧拉函数,例如()96ϕ=,则( )A .()777log 75log 6ϕ=+ B .数列(){}3n ϕ为等比数列 C .数列(){}n ϕ不单调 D .数列()2nnϕ⎧⎫⎪⎪⎨⎬⎪⎪⎩⎭的前n 项和恒小于4 解析:因为7为质数,所以与77不互质的数为7,14,21,…,77,共有76777=个,所以()()776777log 7log 776log 6ϕ=-=+,故A 错误;因为与3n 互质的数为1,2,4,5,7,8,10,11,…,32n -,31n -,共有11(31)323n n ---⋅=⋅个,所以()1323n n ϕ-=⋅,则数列(){}3n ϕ为等比数列,故B 正确;因为()()62,54ϕϕ==,所以()()65ϕϕ<,故数列(){}n ϕ不单调递增,又因为()96ϕ=>2=()6ϕ,所以数列(){}n ϕ不单调递减,所以数列(){}n ϕ不单调,故C 正确; 因为()122nn ϕ-=,所以()11122222nn ni i ii i i i i iϕ=====∑∑∑. 设21122222nn i n i i n S ===+++∑,则231112122222nn n n nS +-=++++, 所以1231111111121222112222222212n n n n n n n n n S ++++-+=++++-=-=--,所以222n n n S +=-,从而数列()2nn ϕ⎧⎫⎪⎪⎨⎬⎪⎪⎩⎭的前n 项和为122442n n n S -+=-<,故D 正确.故选:BCD.2.若正整数m ,n 只有1为公约数,则称m ,n 互质,对于正整数n ,()n ϕ是小于或等于n 的正整数中与n 互质的数的个数,函数()n ϕ以其首名研究者欧拉命名,称为欧拉函数,例如:()32ϕ=,()76ϕ=,()96ϕ=,则( )A .数列(){}3nϕ为等比数列B .数列(){}2n ϕ单调递增C .()777log 76log6ϕ=+D .数列()2nnϕ⎧⎫⎪⎪⎨⎬⎪⎪⎩⎭的前n 项和为n S ,则n S 的最大值为4解析:与3n 互质的数为1,2,4,5,7,8,10,11,13,,32,31n n --,共有11(31)323n n ---⋅=⋅个,所以()1323nn ϕ-=⋅,因为()()113233233n n n n ϕϕ+-⋅==⋅,所以数列(){}3nϕ为等比数列,因此选项A正确;因为()()()21,42,62ϕϕϕ===,所以数列(){}2n ϕ不是单调递增的,因此选项B 不正确; 因为7是质数,所以与77不互质的数为77,14,21,28,,7,共有7667767-=⋅个,所以()76677777log 7log (67)log6log 7log 66ϕ=⋅=+=+,因此选项C 正确;同理()112222nnn n ϕ--=-=,()11()22n n n n ϕ-=⋅,2111112()3()()222n n n S -=+⋅+⋅++⋅,2311112()3()()222212n n S n =+⋅+⋅++⋅,两式相减,得231111111()()()()2222122n n n S n -=+++++-⋅, 111()122()441221212nn n n n n S n S --+=-⋅⇒=-<-⇒,因此选项D 不正确,故选:AC 3.已知欧拉函数()()*n n N ϕ∈的函数值等于所有不超过正整数n ,且与n 互素的正整数的个数.例如:()11ϕ=,()42ϕ=,设数列{}n a 中:()()*n a n n N ϕ=∈,则( )A .数列{}n a 是单调递增数列B .{}n a 的前8项中最大项为7aC .当n 为素数时,1n a n =-D .当n 为偶数时,2n n a =解析:由题知数列{}n a 前8项为:1,1,2,2,4,2,6,4,不是单调递增数列,故选项A 错误; 由选项A 可知,{}n a 的前8项中最大项为76a =,故选项B 正确; 当n 为素数时,n 与前n 1-个数互素,故1n a n =-,所以C 对正确; 因为62a =,故选项D 错误.附加题1.某软件研发公司计划对某软件进行升级,重要是对软件程序中的某序列{}123,,,A a a a =⋅⋅⋅重新编辑,编辑序列为*324123,,,a a a A a a a ⋅⋅⋅⎧⎫=⎨⎬⎩⎭,它的第n 项为1n na a +,若序列()**A 的所有项均为1,且216a =,312a =,则4a =_________;记数列{}n a 的前n 项之积为n S .则使n S 取得最大值的n 值为_________.(参考数据:lg 20.301≈,lg30.477≈)2.用()g n 表示自然数n 的所有正因数中最大的那个奇数,例如:9的正因数有1、3、9,()99g =,10的正因数有1、2、5、10,()105g =.记()()()()()1232n S n g g g g =++++,则(1)()4S =______.(2)()S n =______.。
定理内容在数论中,欧拉定理(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
欧拉定理表明,若n,a为正整数,且n,a互素,(a,n) = 1,则a^φ(n) ≡ 1 (mod n)证明首先证明下面这个命题:对于集合Zn={x1,x2,...,xφ(n)},其中xi(i=1,2,…φ(n))是不大于n 且与n互素的数,即n的一个化简剩余系,或称简系,或称缩系),考虑集合S = {a*x1(mod n),a*x2(mod n),...,a*xφ(n)(mod n)} 则S = Zn1) 由于a,n互质,xi也与n互质,则a*xi也一定于n互质,因此任意xi,a*xi(mod n) 必然是Zn的一个元素2) 对于Zn中两个元素xi和xj,如果xi ≠ xj则a*xi(mod n) ≠ a*xj(mod n),这个由a、n互质和消去律可以得出。
所以,很明显,S=Zn既然这样,那么(a*x1 × a*x2×...×a*xφ(n))(mod n)= (a*x1(mod n) × a*x2(mod n) × ... × a*xφ(n)(mod n))(mod n)= (x1 × x2 × ... × xφ(n))(mod n)考虑上面等式左边和右边左边等于(a*(x1 × x2 × ... × xφ(n))) (mod n)右边等于x1 × x2 × ... × xφ(n))(mod n)而x1 × x2 × ... × xφ(n)(mod n)和n互质根据消去律,可以从等式两边约去,就得到:a^φ(n) ≡ 1 (mod n)推论:对于互质的数a、n,满足a^(φ(n)+1) ≡ a (mod n)费马定理:a是不能被质数p整除的正整数,则有a^(p-1) ≡ 1 (mod p)证明这个定理非常简单,由于φ(p) = p-1,代入欧拉定理即可证明。
欧拉函数(Euler’s Totient Function)背景欧拉函数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瑞士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于18世纪提出。
欧拉函数是与一个正整数n相关的函数,用φ(n)表示。
欧拉函数的定义是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中与n互质的数的个数。
定义欧拉函数φ(n)的定义如下:φ(n) = 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中与n互质的数的个数其中,互质的定义是指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为1。
例如,对于n=8,小于或等于8的正整数中与8互质的数有1、3、5、7,因此φ(8)=4。
用途欧拉函数在数论和密码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欧拉函数的几个重要用途:1. 素数判定利用欧拉函数可以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
对于一个正整数n,如果φ(n) = n-1,那么n是素数。
这是因为对于素数n来说,除了1和n本身,没有其他数与n互质。
例如,对于n=7,φ(7)=6,因此7是素数。
2. 快速计算幂的模在密码学中,经常需要求解形如a^b mod m的表达式,其中a、b和m都是正整数。
当b很大时,直接计算a^b可能非常耗时,而利用欧拉函数可以快速计算。
根据欧拉定理,当a和m互质时,有a^φ(m) ≡ 1 (mod m)。
因此,如果b >φ(m),可以利用欧拉定理将指数b进行简化,即a^b ≡ a^(b mod φ(m)) (mod m)。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
3. 生成RSA公钥RSA加密算法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广泛应用于信息安全领域。
在RSA算法中,公钥由两个参数组成:一个是模数n,另一个是与n互质的数e,即公钥指数。
生成RSA公钥时,需要选择两个大素数p和q,并计算n=p q。
然后,根据欧拉函数的定义,φ(n) = (p-1)(q-1)。
公钥指数e可以选择与φ(n)互质的数。
4. RSA解密在RSA加密算法中,解密过程需要用到欧拉函数。
解密密文c的公式为:m ≡ c^d (mod n),其中m是明文,d是私钥指数。
完系、简系、剩余系 知识扫描若按对某一模m 的余数进行分类,就可以引入所谓的剩余类和完全剩余类的概念。
定义2:设m N +∈,把全体整数按其对模m 的余数r (0≤r ≤m-1)归为一类,记为r k ,每一类()0,1,2,,1r k r m =-均称为模m 的剩余类(又叫同余类),同一类中任一数称为该类中另一类数的剩余。
根据定义,剩余类具有如下性质:()()()}{()()0012101=20,1,2,,13,,,mod .m i j r r Z k k k k k k i j n Z r m n k a b Z a b k a b m -⋃⋃⋃⋃⋂=∅≠∀∈∈-∈∀∈∈⇔≡,而对于,有唯一的,使得对定义3:设0121,,m k k k k -是模m 的全部剩余类,从每个r k 中任取一个数r a ,这m 个数0121,,,,m a a a a -组成的一个组称为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简称完系。
显然,模m 的完全剩余系有无穷多个,但最常用的是下面两个:()10,1,21;m -最小非负剩余系:,, ()221m m k =+最小绝对值剩余系:它随的奇偶性不同而略有不同。
当时,为-k,-k+1,,-1,0,1,2,,k-1,k当m=2k 时,为-(k-1),-(k-2),,-1,0,1,2,,k 或-k,-(k-1),,-1,0,,k-1关于完全剩余系,有以下判别法:()()()()121121121,,,,1mod ;2,1,,,,,,,,m m i j m m m m a a a a m i j m a a m b m c a a a a m ba c ba c ba c m --⇔≤<≤≡=+++个整数是模的一个完系当时,设为任意整数,若是模的一个完系,则也是模的一个完系。
特别地,任意m 个连续的整数构成模m 的一个剩余系。
设m 为一正整数,由于在0,1,2,…,m-1中与m 互质的数的个数是由m 唯一确定的一个正整数,因此可以给出以下定义:定义4:m 为一正整数,把0,1,2,…,m-1中与m 互质的数的个数叫做m 的欧拉函数,记为()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