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分析化学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0
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一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一: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分析化学中定性和定量实验的
基本技能,以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实验内容:
一、定性分析:通过氯离子色谱法检测给定溶液中离子的种类与浓度,以及用它们的
特性来识别各种离子。
二、定量分析:采用滴定、电位滴定、滤池等方法,测定给定溶液中的离子含量,并
进行相应的结果分析。
三、用普朗克定律来测定溶液中的吸光度,并根据实验结果和曲线关系来确定溶液浓度。
实验要求:
1、实验工作前,在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运用上,要根据实验安全指导原则,佩戴个
人劳动安全防护用具,确保安全合理操作。
2、准备实验所需用品,如实验室仪器、测试试剂、试杯等。
3、实验操作应严格按照执行程序。
4、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实验垃圾,如放回质量室、回收原样、清洗实验仪器等。
5、实验过程中,对测试结果不准确的,要可以仔细检查步骤,找出错误的原因。
总的来说,分析化学实验是学习基础化学的重要课题,是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
原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以上就是有关基础化学实验一:分析化学实验的介绍内容,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八个基础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测试酸碱中性溶液的性质,了解各种溶液的特点。
实验原理: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性质,对溶液进行酸碱中性测试。
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试管、试管架、滴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红、蓝、紫色试纸等。
实验步骤:
1. 将红、蓝、紫色试纸分别浸入不同的溶液中,观察试纸的变色情况。
2. 将几滴酸碱指示剂滴入试管中的盐酸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 将几滴酸碱指示剂滴入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 根据颜色变化情况,判断各溶液的酸碱性质。
实验注意事项:
1. 酸碱指示剂使用时要小心操作,以免误触皮肤。
2. 实验结束后记得及时清洗试管和其他器材。
3. 酸碱中性溶液测试实验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注意安全防护。
预期结果:盐酸溶液为酸性,颜色会变红;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颜色会变蓝;中性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实验结论:通过测试各溶液的酸碱性质,我们可以确定它们的性质,并了解酸碱中性溶液的特点。
这有助于我们在化学实验中正确判断不同溶液的pH值,从而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解答.doc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解答(1).doc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解答(1)考⽣:考试总分:100分考⽣选择题总得分:⼀、单选题(每题1分,共50题)1.在配位滴定中,要准确滴定M离⼦⽽N离⼦不⼲扰须满⾜lgKMY-lgKNY ≥5( B )。
A.对B.错2.在实验室常⽤的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C )A.量筒和烧杯B.容量瓶和烧杯C.锥形瓶和烧杯D.容量瓶和锥形瓶3.使⽤分析天平进⾏称量过程中,加、减砝码或取、放物体时,应把天平梁托起,这是为了( B )A.程量快速B.减少玛瑙⼑的磨损C.防⽌天平盘的摆动D.减少天平梁的弯曲4.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的标准物质中,基准物质的准确度具有国内最⾼⽔平,主要⽤于评价标准⽅法、作仲裁分析的标准( B )。
A.对B.错5.酸碱质⼦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接受质⼦的物质就是碱( A )。
A.对B.错6.下列四个数据中修改为四位有效数字后为0.7314的是( C ):A.0.73146B.0.731349C.0.73145D.0.7314517.配制碘溶液时应先将碘溶于较浓的KI溶液中,再加⽔稀释( A )。
A.对B.错B.错9.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引起的( B )。
A.对B.错10.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今在PH=10的加⼊三⼄醇胺,以EDTA 滴定,⽤铬⿊T为指⽰剂,则测出的是( C )。
A.Mg2+量B.Ca2+量C.Ca2+、Mg2+总量D.Ca2+、Mg2+、Fe3+、Al3+总量11.配制EDTA标准溶液⽤⾃来⽔,在直接滴定中将使测定结果( A )A.偏⼤B.偏⼩C.不影响D.⼤⼩不确定12.浓度≤1µg/ml的标准溶液可以保存⼏天后继续使⽤( B )。
A.对B.错13.配制HCl标准溶液宜取的试剂规格是( A )。
初中基础化学实验教案
年级:初中
实验名称:溶解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
2、掌握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
1、试管;
2、硫酸铜晶体;
3、水;
4、玻璃杯。
三、实验步骤:
1、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水;
2、将硫酸铜晶体加入试管中,观察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反复振荡试管,观察硫酸铜晶体的溶解速度;
4、记录溶解完全时试管中的溶液混合物。
四、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时要小心轻放试管,避免试管破裂;
2、将溶解完全的溶液混合物倒入玻璃杯中时要小心,避免溅出。
五、实验报告:
1、总结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分析影响硫酸铜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六、拓展实验:
1、尝试将硫酸铜晶体加入冷水和热水中,对比不同温度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刘壮2006年5月吸量管主要内容Ⅰ验证性实验部分Ⅱ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部分Ⅲ试验指导和报告示例Ⅰ验证性实验部分实验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浓度的标定(4学时)(酸碱滴定法)一、目的要求1.学会配制酸碱溶液的方法2.学会用基准物质标定酸碱浓度的方法。
3.进一步掌握滴定操作。
4.初步了解数理统计处理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二、原理(一)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常用无水碳酸钠和硼砂等作标定酸的基准物质。
1、用无水碳酸钠作基准物质时,先将其置于180℃干燥2~3小时,然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备用。
其与盐酸的反应式如下: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CO2若HCl浓度为0.1mol²L-1,滴定至反应完全时,化学计量点的pH为3.89,可选用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其终点颜色变化为绿色(或蓝绿色)到亮黄色(pH =3.9),根据Na2CO3的质量和所消耗的HCl体积,可以计算出盐酸的浓度c(HCl)。
也可以用甲基红或甲基橙作指示剂,标定时应注意二氧化碳的影响,为减小二氧化碳的影响,在滴定临近终点时,可将溶液剧烈摇动或加热。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必要时作指示剂校正。
2、用硼砂(Na2B4O7²10H2O)标定时,反应如下:Na2B4O7+2HCl+5H2O=4H3BO3+2NaCl计量点时反应产物为H3BO3(Ka1=5.8³10-10)和NaCl,溶液的pH值为5.1,可以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硼砂在水中重结晶两次(结晶析出温度在50℃以下),就可以获得符合基准试剂要求的硼砂,析出的晶体于室温下曝露在60%~70%相对湿度的空气中,干燥一天一夜,保存在密闭的瓶中备用,以防失水。
由于测定或测量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所测得的盐酸浓度与其真实浓度存在一定差别。
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可知,只是当不存在系统测量误差时,无限多次测量的平均结果猜接近真实值。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基础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环节。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检测物质组成及结构的重要手段,是基础化学实验的核心环节。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以实验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无机物质的有机结构和化学性质分析为目的的实验。
它主要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检测、分析物质的性质及结构,从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钠、钾、铁、铜等金属元素的测试,萃取、离子交换、红外光谱、毛细管电泳等分离技术,以及元素的含量分析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基础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环节,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以便准确获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为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应用作准备。
初中化学教材基础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铜和铁的物理性质,让学生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性质。
实验材料:
1. 铜片和铁片各一块
2. 钢丝刷
3. 清水
4. 火柴
实验步骤:
1. 分别拿起铜片和铁片,用钢丝刷分别刷几下,观察铜片和铁片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2. 用火柴分别对铜片和铁片进行加热,观察金属片受热后的变化。
3. 用清水冲洗铜片和铁片,观察金属片被水冲洗后是否有变化。
实验预期结果:
1. 铜片颜色不发生变化,铁片可能会生锈;
2. 铜片受热后没有明显变化,而铁片可能会发生颜色变化;
3. 铜片被水冲洗后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铁片可能会起锈。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火热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2. 实验完成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和场地。
拓展思考: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术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一门科学,其实验是通过多种基本操作技术来完成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术。
1.称量技术称量是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准确的称量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
常见的称量器材有电子天平、蓝色移量器、微量滴定管等。
在称量前需先将器皿与物质预热以除去水分,称量时应垂直读取,避免因视角问题产生误差。
2.溶解和稀释技术溶解是指将固体样品或液体样品在溶剂中完全溶解的过程。
常见的稀释溶解技术有热稀释、冷稀释和溶液浓度的计算。
3.过滤技术过滤是将混合物或不溶性固体颗粒从溶液或悬浮液中分离的常用方法。
过滤时可以用玻璃棒轻轻推拌,以增加过滤速度,也可以使用瓷漏斗或玻璃漏斗。
过滤纸的选择要根据实验需求,常用的有普通滤纸、抗蛋白滤纸、速滤纸等。
4.蒸发和浓缩技术蒸发是将液体溶液转化为气体,以去除溶剂或浓缩溶液的方法。
可以采用直接加热、水浴、沸石加热等方式进行蒸发。
5.沉淀技术沉淀是指由于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其中一种物质形成固体颗粒。
常用的沉淀处理方法有离心、胶凝剂沉淀等。
在离心过程中,应依据离心机的要求设置转速和时间,以保证沉淀的充分析净。
6.结晶技术结晶是使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析出为晶体的过程。
常用的结晶技术有慢结晶、缓慢冷却结晶、结晶乳化液等。
7.挥发技术挥发是指将溶液中的部分或全部挥发出来的过程,常用的挥发技术有吹干法、加热挥发法、溶液浓缩等。
8.重结晶技术重结晶是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使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并通过反复溶解和重结晶的方式提高晶体的纯度。
常用的重结晶技术有反复结晶法和温控结晶法。
9.求纯技术求纯是通过化学、物理或仪器方法,从混合物或溶液中将所需物质提纯的过程。
常用的求纯技术有蒸馏、挥发、结晶、分离等。
10.离心技术离心是利用离心机旋转的离心力将固体或液体密度不同的组分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分离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或沉积物。
以上是分析化学实验中的部分基本操作技术,这些技术在实验操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基础实验专项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酸、碱、中性的性质,掌握进行酸碱中性试验的
基本方法。
实验仪器与药品:酸蓝试纸、红石蕊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盛有清水的试管、盛
有硫酸的试管、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
实验步骤:
1. 取一张酸蓝试纸在清水中浸湿,接触清水的部分变成红色,将试纸沥干,再用清水冲洗
几遍,变成蓝色后,取出晾干备用。
2. 取一根玻璃棒,将红石蕊试液滴在它上面,淋到红石蕊试液的地方,试液变色。
3. 取一滴稀盐酸放入清水中的试管中,再取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放在稀盐酸试管中,观察并
记录。
实验结果:
1. 酸蓝试纸在清水中显示蓝色。
2. 红石蕊试液在玻璃棒上变色。
3.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出现气泡。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酸蓝试纸在中性环境下显示蓝色,红石蕊试液能够检测出酸的
性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
教学反思:通过本实验,学生初步了解酸、碱、中性的性质,并能够进行酸碱中性试验。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分析化学基础实验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基础课程编号:010334 课程类别:选修开课院系:土木学院环境工程系开课专业:环境工程课内总学时:36 学分:4 实验学时:4 课内上机学时:0 课程负责:黄鹂鸣先修课程:执笔:陈秀枝、唐瑞彬、黄鹂鸣审阅:孙体昌,段旭琴实验一天然水总硬度的测定(设计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加深对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训练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证明,观点的表达与讨论;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和创新意识。
3.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硬度测定意义及硬度表示方法,掌握络合滴定的原理、特点、方法,学习EDTA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方法,掌握铬黑T指示剂的应用及特点,认识酸度控制在络合滴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特别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拟比较实验方案来确定掩蔽干扰离子的方法及条件。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习惯。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1、实验内容水的硬度的测定分为水的总硬度以及钙-镁硬度两种,前者是测定Ca、Mg总量,后者则是分别测定Ca和Mg的含量。
本实验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总硬度。
在pH=10的缓冲溶液中,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Na2S掩蔽Fe3+,Al3+,Cu2+,Pb2+,Zn2+等共存离子。
水中有可能存在的Fe3+、Al3+、Cu2+、Pb2+、Zn2+等共存离子对测定有干扰,一般加入三乙醇氨或Na2S对这些离子进行掩蔽,在干扰离子浓度较低时,一般用三乙醇氨掩蔽即可;在干扰离子浓度较高时,一般用Na2S掩蔽。
在本实验中干扰离子浓度较高,所以使用Na2S作为掩蔽剂。
在实验中,如果掩蔽剂加入量过少,不能起到对干扰离子的掩蔽作用;如果掩蔽剂加入量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1.化学计量学:包括原子、分子和摩尔的概念,原子的相对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等。
这些知识对于测定元素和化合物的定量分析非常重要。
2.物质的性质与测定方法: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和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熟悉不同物质的性质可以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3.溶液的配制与浓度计算:包括溶液的配制方法、溶解度的计算、浓度的计算和标准溶液的制备等。
这些知识对于定量分析中的溶液的配制和测定至关重要。
4.酸碱滴定反应:包括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的判断和滴定终点的确定等。
酸碱滴定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滴定反应的条件和方法对于完成溶液中酸碱度的测定很有帮助。
5.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电位计测定和标准电极电势的计算等。
氧化还原反应在定量分析中常常用于测定物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
6.吸光光度法:包括吸收、输运和发射能量的基本原理,如比尔-朗伯定律和兰伯特-比尔定律等。
吸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定量分析的方法,了解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和仪器使用对于分析化学实验很重要。
7.校准与质量控制:包括仪器的校准方法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等。
正确的校准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以上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包括化学品的储存、处理和废物处理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实验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如称量、分液、过滤、提取等。
总之,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是实验人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它涉及到化学计量学、物质性质与测定方法、溶液配制与浓度计算、酸碱滴定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吸光光度法、校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并具备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才能进行准确可靠的分析化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