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双自联动”推进哈大齐协同发展研究作者:***来源:《学理论·下》2023年第05期摘要:哈大齐在经济实力、工业化水平、经济辐射力、科技人才、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等多个方面,都占据着黑龙江省最大的优势。
2022年5月,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倒逼哈大齐加速协同发展。
哈尔滨作为哈大齐协同发展的龙头,同时也是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片区,形成了“双自联动”的战略发展模式。
在研究了哈大齐从提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大齐纳入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三个阶段发展进程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目前哈大齐协同发展存在的区域经济不协调、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高端人才缺口偏大等问题,学习借鉴上海、深圳、天津等发达地区“双自联动”先进经验,通过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加人才“虹吸效应”等路径,推动哈大齐协同发展进入质的飞跃。
关键词:哈大齐;“双自联动”;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5-0094-032022年4月,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哈大齐协同一体的科创走廊和工业走廊。
2022年5月,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自此,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龙头城市——哈尔滨,在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域内形成了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双自联动”的战略发展模式。
一、哈大齐协同发展的进程(一)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2004年11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黑龙江省提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
以哈尔滨为龙头,将大庆和齐齐哈尔作为区域骨干,涵盖沿线肇东、安达、杜尔伯特等市县在内的经济区域,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
这一区域在经济实力、工业化水平、经济辐射力、科技人才、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等多个方面,都占据着全省最大的优势。
2011年2月 学 术 交 流 Feb .,2011总第203期 第2期 A cade m ic Exchange Ser i a lNo .203 No .2[收稿日期]2010-11-10[基金项目]2008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32197)[作者简介]王晓梅(1964-),女,黑龙江讷河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区域经济中的行政区障碍与协调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为例王晓梅(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 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现有的行政区划和区域经济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
例如,哈大齐工业走廊就面临着市场动力不足、重复建设较多、要素流动不畅、经济竞争无序、一体化进程受阻等严重问题。
为摆脱行政区划的障碍:笔者提出如下设想:第一,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第二,调整干部政绩考核指标;第三,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第四,建立区域经济协调组织等。
[关键词]区域经济;行政区划;障碍;哈大齐[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1)02-0092-03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活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区域为特征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然而,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行政区对区域经济的束缚越来越明显,矛盾不断凸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如何突破行政区的束缚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
一、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行政区划是国家对所属行政区域的划分,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市、县、乡。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行政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要求各级政府不能再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对所管区域内的所有经济问题进行管理,而是在宏观上通过各种政策调控经济活动,在微观上对所有企业的经济活动都不能插手。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发展问题研究作者:许淑琴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6期[摘要]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已经历3年时间。
在此期间,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在产业合作、资源整合、财政金融政策、配套产业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针对问题本文从政府职能、发展配套产业、财政金融支持、发展外包业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 哈大齐问题研究对策一、建设现状伴随着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实施,黑龙江省于2005年提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思路。
着力发展以哈尔滨龙头,以大庆、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在内的经济区域,打造以工业产业为主体的、具有较强联动效应和竞争力的新兴大城市经济带。
目前,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启动面积已达76平方公里,开工项目520个,高科技项目占65.0%以上,260个项目建成投产。
累计完成投资额380亿元,投资规模超过3亿元的项目有20个,项目投资强度明显高于黑龙江省平均水平。
以所辖区域原有比较优势为依托,基本形成了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绿色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高新技术五大产业集群。
在这些产业集群的直接推动下,经济发展速度正逐渐加快,三年来取得良好的效果,战略优势已初露端倪。
但是,作为新兴的经济发展区域,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发展中还有很多制约因素,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逐一加以解决。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1.产业间合作问题。
目前,工业走廊在产业布局与合作上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业走廊区域内产业同构化现象突出。
地区间产业同构是工业走廊产业合作的最大弊端。
产业同构主要是指各种产业在各地区之间或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雷同和趋同的情况。
工业走廊区域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各地多以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为支柱,结构雷同,包括产业项目之争、基础设施之争等低水平无序竞争,带来经济整合进程滞后。
工业走廊内区域组织机构不健全,合作园区建设不够全面。
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对策研究[作者简介]宋英春(1970—),男,黑龙江讷河人。
城市经济处处长,主研城市经济。
[摘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关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精神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齐齐哈尔做为“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抓好规划落实、明晰产权方向、创新机制体制、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切实实现政策、宣传造势力度和处理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各区域协同发展的关系等,为“走廊”建设做出新贡献。
标签:哈大齐;工业走廊;对策研究2005年3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以哈尔滨为龙头、大庆和齐齐哈尔为骨干、包括肇东、安达等市的经济区域内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
通过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依托现有工业基础、产业优势和科教人才资源,着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建设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密集区,成为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先行区。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建设进展情况(一)科学编制规划。
围绕全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任务,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规划建议,确立了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建设的基本原则、发展思路、主攻方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重点建设五个开发区和一个物流系统。
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36.17平方公里,发展以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仪器仪表、数控机床等产品为主的装备工业和以绿色食品的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
北苑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资料、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和能源产业。
富拉尔基民营科技示范区规划面积14.6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冶金制造业和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及煤化工精深加工等产业。
昂昂溪中俄国际贸易园区规划面积4.72平方公里,中期启动并完成建设任务。
建设集内陆口岸、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加工工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兴综合开发区。
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战略优化研究陈玮;段浩楠【摘要】In the light of the SWOT, the passag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rbin-Daqing-Qiqihar industrial corridor, and make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of the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hreat elements which affect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making the corresponding model, SWOT-AHP, and by means of professional scores and the AHP calculation, we can get the rank of different elements affecting its development. At last the passage will list relevant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developing a road of cluster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constructing 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luster;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nature, insisting the priority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making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ta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to realize the resource sharing and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e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ordinating capability among industries, developing a new-pattern service field, and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运用SWOT工具,对影响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因素进行定性的研究。
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对策研究[摘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省委省政府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入手,用区域发展带动全面经济发展的明智之举。
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作为“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 走廊”建设为动力,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本区域各种优势,准确定位发展方向,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进而全面推动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经济;优势;对策2005年3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省委省政府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又一战略举措,是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入手,用区域发展带动全面经济发展的明智之举。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为核心和以齐齐哈尔为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的经济区域。
哈大齐工业走廊辖区面积总和为11675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5.4% ,总人口1758.4万,占全省人口的46.1%,而哈、大、齐三市的生产总值却占全省的六成以上,可见哈大齐工业走廊是我省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最丰富、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辐射力最大的地区。
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作为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走廊”建设为动力,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本区域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准确定位发展方向,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一系列对策,进而全面推动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设施完善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重要组成部分的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中心,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区域的交通枢纽、经贸中心。
本区域交通设施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俱全,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
其中,滨州铁路与俄罗斯铁路相接,可直通东欧和独联体各国;在公路方面,哈大齐三市之间高速公路基本贯通,基本上形成了以大庆为中转的两小时交通圈;2005年7 月5日,齐齐哈尔对俄罗斯航线正式开通,形成对俄罗斯经贸和文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下转第107页)收稿日期:2014-08-19基金项目:2010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1552106)作者简介:赵庆日(1957-),男,黑龙江萝北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诸贤女(1971-),女(朝鲜族),哈尔滨阿城人,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赵庆日1,诸贤女2(1.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哈尔滨150025;2.黑龙江职业学院旅游与人文艺术学院,哈尔滨150080)摘要:韩国是世界能源消耗大国,由于其能源资源十分有限,所需能源的97%需要海外进口,哈大齐工业走廊丰富的能源资源无疑对韩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也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注入与支持。
本文拟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为中心对黑龙江和韩国的能源产业进行比对分析,探讨建立对韩能源合作平台,使双方能够实现战略性分工,促进黑龙江省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双赢互利。
关键词:哈大齐,韩国,能源合作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4)10-0095-01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韩国一跃迈入新兴工业国家的行列,同时也成为能源消耗大国,由于其能源资源十分有限,所需能源的97%需要海外进口,是世界第四大石油进口国。
哈大齐工业走廊丰富的能源资源无疑对韩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也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注入与支持,这种互补使双方的合作成为必然。
一、黑龙江省对韩能源合作现实基础(一)中、韩能源安全与利益共同点中、韩两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内容非常接近,即都由节约能源、推进能源消费多元化、谋求能源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扶植本国能源企业扩大海外能源开发、重视能源消费过程中的各类环境问题等方面构成。
不仅如此,两国的能源安全战略还具有多方面的战略利益共同点:一是在节约能源方面的利益一致性。
各主要能源消费国加强节能措施,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国际能源市场的需求压力并稳定能源价格,因而符合同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韩的共同利益。
摘要:合理的区域分工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动力源,每个区域应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为合适的主导产业;密切的区域合作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内在要求,目前,“走廊”各区域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但经济合作的水平不高,这已成为“走廊”进行区域经济整合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提高区域内各行为主体对区域合作前景的前瞻性认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区域合作。
关键词: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区域分工;区域合作2005年6月,国务院确定了“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经济发展思路。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进一步提升哈大齐工业走廊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整体实力,是关系到“走廊”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认真研究区域经济整合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到“走廊”各区域走访调查,对“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优势、目标、制约因素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最终达成共识: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进行整合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
而实现“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未来的发展中,这一问题是实现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充要条件。
因此,我们在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问题初探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
一、合理的区域分工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动力源区域分工亦称劳动地域分工或地理分工,是社会分工在经济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区域分工从单个区域的角度看,表现为区域生产专门化,即各地区专门生产某种产品,或某一类产品,甚至是产品的某一部分。
它实际上是生产力“趋优分布”规律下,人们为获得各种区域利益而出现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选择过程。
也就是说,在经济利益的趋动下,各区域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劳动地域分工,当劳动地域分工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形成区域专业化部门[1]。
因此,地域分工的产生源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区域的比较优势,二是规模经济。
哈大齐工业走廊各区域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并能形成规模经济,客观上存在区域分工的条件。
因此,在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每个区域应该在所在的经济和行政区域的坐标上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确认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为合适的主导产业。
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区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以及电站成套设备、飞机、燃气轮机、汽车等高加工度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具有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集聚核心的实力。
因此,其产业发展应以建设我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装备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生态旅游基地为目标,逐步成为综合性的产业发展中心。
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区域辖5区4县,是“走廊”南部城市带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
近年来,大庆市石油、石化工业稳步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地方工业在不断壮大,炼油、化工、化纤、化肥等大型石化工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具备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以现代石油化工为主导的重要增长极的实力和潜力。
根据大庆区域的基础和条件,应将其建设成为石化和石油工业基地,以及高科技现代化的园林城市。
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辖7区9县,本区域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中心,是国家最早兴建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其重型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食品工业发展迅速,有成为地区经济支柱产业的趋势与潜力。
因此,齐齐哈尔区域应依托良好的农业基础和重型机械工业基础,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的再工业化,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和机械工业基地。
肇东市是以医药、化工、食品、纺织、机电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从肇东的基础和条件看,应将其建设成为以农牧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化城市。
安达市是全国的“奶牛之乡”和牛肉基地,利用安达市与大庆市空间联系紧密的优势,依托大庆,发展石化工业,同时,加强乳制品加工产业聚集力,建设乳制品加工基地,实现专业化发展。
哈大齐工业走廊合理的区域分工是“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动力源。
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作为空间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
作为空间状态是生产要素流动所形成的经济集聚和经济扩散。
而哈大齐工业走廊合理的区域分工格局形成后,就会使得要素流动在空间经济方面所具有的各种“放大效应”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合理的区域分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区际自由流动,特别是能促进技术创新及其在区域之间的传播。
合理的区域分工不仅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区际自由流动,而且还可以形成经济聚集和经济扩散。
因为专业化生产是区域分工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同种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从而形成经济聚集。
同时,区域分工的细化将不断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企业,这些具有前后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结构在空间上的聚集,有利于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形成经济扩散。
由此可见,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是区域分工的必然结果,合理的区域分工则是“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动力源。
二、加强区域合作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内在要求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过程是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的过程,是区域分工的必然结果。
而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区域分工,使得区域间相互依赖日益深化,区域间相互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为“走廊”各区域进行合作提供了可能。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与国内实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哈大齐工业走廊一个跨行政区界的一体化经济区,规避行政单元掣肘,进行区域间合作是“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内在要求。
因为从理论角度看,区域分工理论指出区域间要素禀赋的不同,使各区域具有比较优势,通过区域合作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充分发挥、共享彼此的优势,形成合力;协同学原理强调各区域作为子系统,彼此之间的联系通过合作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各区域内的要素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形成协同力。
而从实践方面看,区域间合作在区域经济整合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欧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所取的成绩凸显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资源不足但合作发挥重要作用的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已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
实践证明,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区域间的相互开发度,增强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能使分散的局部地区优势转化为叠加的综合经济优势,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这种新的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实际上体现了各个区域的合力效益[1]。
哈大齐工业走廊具有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各区域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但目前各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平不高,这已成为“走廊”进行区域经济整合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区域合作是哈大齐工业走廊进行区域经济整合的当务之急,借鉴国内外经验,根据走廊实际情况,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区域合作:1.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哈大齐工业走廊虽仅隶属于一省,但由于横贯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三市,而且还穿插着隶属绥化市的肇东、安达等城市,由于行政区划意识还很浓,所以还未能突破行政区划形成真正的经济联系。
从目前看,“走廊”区域经济合作主要以各地方政府主导为主,而随着“走廊”建设的加快,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肇东、安达等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走廊内公共产品供给中也可能存在搭便车问题的化解,这就需要淡化行政界限的作用,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
因此建议建立政府之间的跨行政区协调机制,设置主要着力于开展城市间横向联系和合作的机构,减少经济活动的摩擦,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推进“走廊”各区域之间的合作向高层次、宽领域、紧密型方向发展。
2.加快推进市场合作市场合作是指通过市场的联合,在充分发挥和挖掘区域市场潜力的基础上,依靠区域资金和人才,嫁接先进区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开发,共同发展,从而将行政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而目前哈大齐工业走廊适应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区域市场体系尚未发育成熟,总体上商品市场的壁垒虽已逐步弱化,但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壁垒还未完全消除,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开放市场,要按市场化原则,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人才等多方面进行市场合作。
3.加快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基础设施是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实体性要素,它主要以交通建设为中心,涉及道路、供电、通讯、信息、环保等方面。
目前,哈大齐工业走廊基础设施等级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由于缺少资金而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我们加快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统一规划、实施、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整个区域的交通网络、生态保护网络和信息网络的互通共享。
4.积极推进产业合作哈大齐工业走廊各区域在产业发展上存在盲目重复建设、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和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产业发展上加强协作与联合。
从走廊实际情况出发,应着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合作,积极推进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合作、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合作、旅游产业的合作、重型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的合作等等,从而提高“走廊”区域产业整体实力。
总之,我们在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区域内各行为主体对区域分工与合作前景的前瞻性认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积极找寻各区域可以互补的优势、可以合作的领域以及可以实行的互利互惠政策,从而将走廊建成一个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有机共同体。
参考文献:[1]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