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①降低可燃物的温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隔绝空气④跟氧气接触

A.②和④B.①和④C.④D.①和③

2 . 在太空“旅行”13天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安全“回家”.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踏上了一个新台阶,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液态氢气),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生成水B.氢气具有可燃性

C.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 . 下列因素中,不是燃烧必要条件的是

A.可燃物B.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C.气压D.一定浓度的氧气

4 . 说法正确的是

A.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B.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5 . 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酒精是液体B.酒精挥发的太快

C.没有与氧气接触D.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6 . 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水→碳酸

B.铁+氧气+水→铁锈

C.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D.水→氢气+氧气

7 . 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点燃氢气之前,必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B.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

8 . 近年来,媒体常报道出煤气中毒的惨剧,煤气中毒是由于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CO引起的。下列做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煤气中毒发生的是()

A.严寒的冬天,在狭小密闭的房间内烧炭取暖,在炭盘旁边放一盆水

B.在清洗偏远的水井时,边用柴油作为能源的抽水机放到井内抽水,边派人戴着口罩到井下洗井

C.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冲凉房外面,且要通风透气

D.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密闭的冲凉房内

9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途径之一

B.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葡萄糖和碳酸钙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10 .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因为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1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

C.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水扑灭

D.着火点就是物质开始燃烧的地方

12 . 下列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碳是非金属,但它的单质石墨能导电B.在煤炉旁边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相同的反应物反应,生成物可以不同

13 . 面粉厂车间应该张贴的标志是

A.B.C.D.

14 . 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鉴别氯化铁溶液和稀硫酸分别观察溶液颜色

B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分别加适量水,用手触摸容器壁

C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15 . 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安全常识

B

生活知识

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硬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

煤气中毒﹣﹣CO引起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物质分类

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空气﹣﹣混合物

CO炼铁﹣﹣还原性河水﹣﹣氧化物

A.A B.B C.C D.D

16 .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C.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1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检测酒驾的重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厨房发生燃气泄漏应马上开灯检查

18 . 如图,向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

B.硬纸板冲高后,容器内热量散去,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C.将面粉换成石灰石粉末也能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D.发生燃爆现象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急剧增大

1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水常用于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20 . 人类健康离不开化学,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铁、锌、钙、铅”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C.南充“三绝”中的“青居冬菜"为人提供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

D.只要是黑色的塑料口袋,就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21 . 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

影响

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

要条件

D.探究CO2与水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22 .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霉变大米经清洗后仍蒸煮食用

D.回收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23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发光、放热的现象

B.可燃物与足够的氧气接触就肯定能发生燃烧现象

C.可燃物在纯氧中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的燃烧要剧烈

D.只有使可燃物跟空气隔绝,同时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才能灭火

24 .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25 .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在空气中一定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D.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26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7 . 冬天,许多家庭采取生煤火或炭火方法取暖,如果门窗紧闭的话,很容易引发煤气中毒,引起中毒的气体是()

A.N2B.CO C.O2D.CO2

28 .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C.点燃氢气、甲烷前需验纯,所以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验纯

D.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二、填空题

29 . 请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

(1)铅笔芯粉末因为含有_____,有滑腻感,可做家庭锁头的润滑剂;

(2)油锅着火,通常盖上锅盖可灭火,灭火的原理是_____。

(3)吸烟对人体有害。烧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物质,它是_____。

30 . 爆炸

(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______的燃烧,就会在______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______而引起爆炸。

(2)发生爆炸的条件

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______形成混合气体。

②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等。

③达到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的______。因此注意______、严禁______等措施可有效预防爆炸事故发生。

31 . (1)物质燃烧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教室里的木桌等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发生燃烧,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__。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除去铁器表面的锈常用稀盐酸,写出稀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要配制50g20%的KNO3溶液,需要量取水的体积__mL.若其他操作都正确,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将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32 . 产生条件: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___________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里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在点燃、等气体时,应先验纯。

33 . 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再点燃。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导气管要伸到_____。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应预先_____。

34 . 化学反应总是伴随有能量变化。

(1)2016年11月3日,中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采用芯级2台氢氧发动机与助推器8台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10台发动机同时点火,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①这10台发动机点火后燃料燃烧都会有物质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

②下列有关煤油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煤油就是煤焦油 B.煤油是石油加工后的产品 C.煤油是混合物

(2)将装有水的纸盘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水沸腾了但纸盘并没被烧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编号)。

A.纸盘的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B.酒精灯火焰温度不够高

C.水带走了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

D.水将纸盘和空气隔开了

35 .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1)水的组成

下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填名称)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水的用途

①水与生石灰能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可用于野外速食加热。

②请你从灭火的原理分析,纸箱着火用水扑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36 . 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___________,写出爆炸时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7 . 2019年8月9日12时34分,当日气温是27℃~35℃,深圳布吉一家轮胎店突发火灾,造成4人死亡。深圳消防发布的消息指出,本次火灾是该经营部员工将油箱内的汽油倒入塑料桶时产生电火花引起汽油蒸发爆炸并蔓延成灾的。

(1)查阅资料发现汽油的着火点为427℃,汽油的闪点(使用某种点火源造成液体汽化而着火的最低温度)为-50℃。试分析轮胎店着火的原因:_____。

(2)为防范汽车服务店再次发生此类事故,请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

38 . 图 7 是某种热水器示意图。

(1)若使用时所在空间不通风,会产生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

(2)下表是燃烧 1kg不同燃料所产生两种气体的质量:

燃料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g产生的SO2气体的质量/g

A.石油气2900 5.0

B.天然气25000.1

C.煤气250011.0

① 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等质量上述燃料燃烧,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最多的是____(填编号) , 产生导致酸雨的气体最多的是____(填编号);例举一种不产生以上两种环境问题的能源:_____________。

热水器长期使用后产生水垢,写出稀盐酸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39 . 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______(填“高”或“低”)。

(2)B中烧杯b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______。

(3)C中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钉生锈必须与______同时接触。

(4)D中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______并且______。

四、简答题

40 . 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其完全燃烧生成_______和________。

(4)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1 .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

(l)厨房用水以自来水为主,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利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_ 的性质,投药消毒的过程中发生了 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某同学在胜溪湖取了一些水,为了除去水中的泥土和沙子,在实验室进行了下图装置所示的实验操作,操作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有 _____?

(3)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居民冬天取暖的主要能源之一。将火柴划着不能直接引燃煤块,其原因是 _____。

(4)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气体中会形成酸雨的是 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城市居民用天然气做饭,当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调节灶具的进风口会使火焰呈现正常的蓝色,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

42 . 我国南方地区的饮用水通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溶于水可生成次氯酸)。下列是某农户在饮用水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漂白粉)→净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物、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____;

(2)步骤A中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否为纯净物?______(填“是”或“否”)。

五、科学探究题

43 . 在野外生存训练中可通过下图所示“钻木取火“的方法取得火种。同学们对用手快速转动取火棒就能使火引子产生火苗的现象提出质疑,并在实验室和老师一起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二:燃烧需要可燃物和氧气 猜想三: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同时加热片刻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

________

猜想三正确

步骤二:将______的乒乓球片和滤纸片分别放在一块薄钢片的两侧,加热钢片中部,如下图所示。

___________

步骤三:在老师指导下,组装了以下装置。其操作方法是先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央K2,将乙装置注射器中盐酸推入锥形瓶,再向烧杯中倒入80℃的热水,进行第一次观察现象。然后关闭止水央K2,打开止水央K1,将甲装置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锥形瓶,进行第二次观察现象。

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步骤一中,若加热时间足够长,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钻木取火”时适合做“火引子”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_________。(3)野外用火结束后,你认为应采取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二、填空题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实验题

1、

四、简答题

1、

2、

3、

五、科学探究题

1、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 2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 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 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 性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知识解读】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 三、探究蜡烛的燃烧: 1、观察蜡烛燃烧:①点燃蜡烛,蜡烛先熔化,再气化,最后燃烧;②蜡烛燃烧时,有黄色的火焰,冒出少量的黑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③蜡烛熄灭时,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白烟;④蜡烛熄灭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 2、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①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一会儿,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澄清石灰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c 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具 酒精灯,纸条,木块,烧杯,坩埚钳,石块 四、教学内容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设计意图: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新课]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教师_____ 日期______ 一、学情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我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相对而言1班学生学习较认真;而2班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世纪金榜】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doc

初中化学【世纪金榜】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2题) 评卷人得分 1.认识各种图标对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图标指的是( ) A.腐蚀品 B.有毒品 C.当心爆炸 D.禁止烟火 【答案】【解析】选D。本题考查与人身安全有关的图标认知,图中所示图标是禁止烟火。 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2.“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解析】选D。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能随意升高或降低,A、B错;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和煤的形状无关,C错。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3.“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国家对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有严格规定。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液化石油气 B.二氧化碳 C.汽油 D.面粉 【答案】【解析】选B。可燃气体和面粉、煤粉等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不会爆炸。 【易错提醒】“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常见的爆炸分为两种: (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发生燃烧,放出热量没有及时扩散,使生成的气体物质急剧膨胀引起的爆炸,这是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2)气体物质在有限的密闭容器内,因受热体积急剧膨胀引起的爆炸,这种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蒸气锅炉爆炸等。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 知识讲解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条件的探究: (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 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3)由上述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高清课堂《燃料、燃烧与环境》一、2)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要点诠释】 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对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着火点就越低,如炭粉的着火点比炭块的更低。 2.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但空气或氧气并不是唯一

独家(共23套)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汇总(word打印版)

(共23套)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 题汇总(word打印版) 1.1化学真奇妙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弯曲 B. 西瓜榨汁 C. 食品腐烂 D. 灯丝熔断 2.(2016?遂宁)遂宁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而且特产也非常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 制作红苕粉时晒干水分 C. 制作蓬溪姜糕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D. 配制沱牌曲酒时发酵粮食 3.下列变化中,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铁铸成锅 B. 葡萄酿成酒 C. 木柴燃烧 D. 面包发霉 4.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刻舟求剑 B. 花香四溢 C. 投鞭断流 D. 钻木取火 5.下列我省的一些景点和特色中, 其中发生变化的是()

A. 黄山云海 B. 徽州石雕 C. 广德太极洞溶洞 D. 阜阳剪纸 6.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粮食酿成酒②爆炸③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 车圈生锈了⑥洗完的衣服在阳光下晾晒, 很快会干 A. ①②③ B. ②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7.下列变化中,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的燃烧 B. 食物腐败 C. 植物光合作用 D. 酒精挥发 8.下列过程中, 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火箭发射 B. 节日焰火

C. 风力发电 D. 葡萄酿酒 9.下列过程中, 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煤气燃烧 C. 石蜡熔化 D. 大米酿酒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10.水通直流电, 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________ , 可以用________ 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 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由于这是一种具有________性的气体, 因此点燃前必须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 11.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 加热, 白糖熔化变成液体, 这时白糖发生了________ 变化.若继续加热, 白糖变黑, 生成了碳, 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变化. 12.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 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 能源问题, 粮食问题, 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 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 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 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 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________ . (2)能源问题:________ . (3)粮食问题:________ . (4)环境问题:________ . 13.蔗糖受热熔化的过程中, 蔗糖分子本身________ (填“变”或“不变”), 只是蔗糖分子________ (填“获得”或“失去”)能量, 蔗糖分子运动__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 因而属于________ 变化.如果继续加热可能变成黑色, 此时, 蔗糖分子本身

鲁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竹子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农药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一)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1、点燃镁条 (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3、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CuSO4 NaOH Cu(OH)2↓ Na2SO4 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物质名称,它不同于实验结论。如:实验现象是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 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 (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发光、发热等。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在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⑵知道常见灭火方法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水、酒精、小木条、小纸片、棉花球、蜡烛、烧杯、镊子、火柴 沙土、剪刀、抹布、碳酸钠溶液、盐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类利用 燃烧的反应已有几十万年了。你知 道燃烧的条件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 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通过实验研究燃烧条件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 烧需要氧气 学生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 力 教师板书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教师讲解着火点的概念 播放课件: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让学生猜测书中124页的实验中的现象 让学生回忆烧不坏手帕的实验并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来解释手帕不坏的原因。 燃烧的现象有利有弊,当我们方法不当时就会造成火灾。所以我们很自然就想到了灭火。哪些方法可以灭火呢?现在我们在做个实验。将你们实验桌的蜡烛点燃,想一想你用哪些方法可以让它熄灭呢。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倾听 倾听观看屏幕 思考回答 思考后回答 学生动手实验 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 力 锻炼学生实验操作和设 计实验的能力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

第2讲燃烧和灭火实验 【核心重点】 一、燃烧的条件(同时符合)二、灭火的原理(符合其一)(1)可燃物(1)清除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隔绝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反应装置: ①③/③④对比 说明可燃物燃烧 必须与氧气接触; ①②对比说明 可燃物燃烧必须 达到着火点; 【实验改进】 通常状况下, 白磷的着火点 为40℃,红磷 的着火点为 240℃。某化学 兴趣小组的同 学按下图所示 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的实验事实如下: ①实验Ⅰ、Ⅲ中,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常温时1、2号试管内的白磷、红磷不燃烧; ③热水中的1号试管内白磷燃烧,2号试管内红磷不燃烧; ④实验Ⅲ中,玻璃管上的气球变鼓; ⑤实验Ⅳ中,倒扣在热水中的3号试管内的白磷燃烧。 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的相关事实是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①和⑤

【答案】B 【考查难点】 【实例训练】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探究燃烧等相关实验。已知,白磷(过量)的着火点40℃;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 ,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 ,且生石灰适量。 实验步骤及部分现象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步骤Ⅰ中,导致小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⑵ 步骤Ⅱ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 在步骤Ⅲ中,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具体操作是: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后,__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1)生成CO 2受热上升,隔绝O 2 ; (2)先变鼓,后变瘪;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着火点,并与O 2接触;4P+5O 2点燃 2P 2O 5 (3)打开弹簧夹;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还剩下约4mL 时停止下流。 实验现象 原因 Ⅰ 高蜡烛先熄灭 生成CO 2受热上升,隔绝O 2 Ⅱ 矮蜡烛先熄灭 CO 2密度大于空气,隔绝O 2 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 步骤Ⅰ 点燃燃烧匙中的小蜡烛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燃着的小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步骤Ⅱ 打开弹簧夹,由注射器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夹紧弹簧夹。 白磷燃烧。 步骤Ⅲ … …

鲁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一定量的Ca(HCO3)2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此过程CaCO3不分解).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 A.B. C.D. 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3.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B. C. D. 4.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 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5.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 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 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 A.A B.B C.C D.D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 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7.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60% B.45% C.30% D.22.5%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和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徐磊盐城市第五中学 一、教材、学生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作为初三学生,他们已经知道是很多促进燃烧和帮助灭火的方法,只是不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本节课将学生已知的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更多的期待与想象。 二、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讲授:讲解启发与演示启发结合;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用品:白磷、红磷、试管、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烧杯、打火机、蜡烛、小木条、煤炭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学生回答学生

【提问】为什么手帕没有燃烧? 【点拨】温度(解疑点水点灯,燃烧原因,

九、课堂评价 本节课有如下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 1、创设情境,以魔术引入,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产生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思维的碰撞。 2、实验探究的设计,小组分组实验,效果展示是过程评价的体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显示自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十、教学反思 1、实验改进 除了我预设的问题,学生也有一些额外的小的“意外”—“白磷为什么保存在水中?”、“水能降低温度”“那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会燃烧吗?”“会”结果白磷并没有燃烧,实验现象与思维产生了冲突,学生立即能分析出“隔绝氧气”。并且由这个问题就巧妙地完成了预设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燃烧情况,进而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知识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总1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初中化学上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1、材料分为—————————————————————和—————————————————————————。 2、物理变化是指。 化学变化是指。 3、镁带燃烧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4、无色酚酞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色。 5、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6、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的现象为。 文字表达式。 7、化学变化的特征:。 8、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有:、、、、。 9、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化学的能量观):常表现为、、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10、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本质区别:。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 11、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等)构成的。 12、水是由——————构成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一个氧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一个氢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 13、化学就————————————————————————————————————————————————————————————。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1、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式,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设、等)、、。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1、“三不原则”不,不,不。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唐官屯镇中学马悦 2017年11月7日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材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课题从火的发现与利用引入,了解燃烧带给我们的利益和危害,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通过探究,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设置分组讨论实验有助于他们的直观性学习。并且在之前第六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这里可以理解应用。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有:1.对着火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有的学生把降温灭火的方法说成是降低着火点。2.探究活动的动手能力和规范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 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①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体验探究成 功的喜悦。 ②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 证的观点看问题。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教学用品: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具、三只蜡烛、两个烧杯,火柴、酒精灯、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药匙等。给学生的 实验用具准备了五组,每组有一个水槽、两支蜡烛、一 个烧杯、火柴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实验法、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图片,将火的由来火的应用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展示出来,让学生们体会在生活中火会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接下来观看一些森林火灾、楼房起火和人们被火烧伤的图片使学生们体会火有时候也是无情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利用火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也要懂得如何防火和灭火,由此引入课题的学习《燃烧和灭火》 二.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1.观看视频完成 要求了解实验用具、过程与说明的原理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①铜片上只有白磷和红磷时,哪个会燃烧?②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哪个会燃烧?③要想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应该怎样做? 2、交流与讨论 分小组讨论:①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②三个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重点梳理】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

作业帮一课初中独家资料之【初三化学】 燃烧与灭火の重点梳理 一、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知识点一:燃烧及其探究 (1)燃烧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特征 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3)探究燃烧的条件 现象: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结论: ① 通过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可燃物与氧 气(空气)接触; ② 通过铜片上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 小结: 物质燃烧条件:物质为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核心知识点二:灭火原理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在灭火时,只能降低 可燃物的温度,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核心知识点三:消防常识 (1)常见灭火器 灭火物质或器材灭火原理适用范围 高压水枪 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移除或隔离可燃物 一般木材 泡沫灭火器隔绝空气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一般火灾,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 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隔绝空气 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引 起的火灾 (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①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②消防安全有关的图标。 (3)火灾自救措施 a.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b.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二、知识体系梳理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 识点提纲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的范畴 3、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 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分离物质的仪器 6、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 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 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 6、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资源的现状 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 点) 3、自来水生产过程 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 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分)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 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 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知识点

精心整理初中化学上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1、材料分为 —————————————————————和 ————————————————————————— 。 2、物理变化是指。 化学变化是指。 3、镁带燃烧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4、无色酚酞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色。 5、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6、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的现象为。 文字表达式。 7、化学变化的特征:。 8、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有:、、、、。 9、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化学的能量观):常表现为、、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10、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本质区别:。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 11、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等)构成的。 12、水是由——————构成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一个氧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一个氢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 13、化学就————————————————————————————————————————————————————————————。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1、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式,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设、等)、、。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1、“三不原则”不,不,不。 2、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取少量,液体ml,固体只需要盖满。处理原则: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也不能,更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入————————————。 3、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药品用。取用块状药品用,取用是试管必须,切不能直立。 4、倾倒液体时,先拔下瓶塞,放在桌面上,拿起试剂瓶,标签,(目的)使瓶口紧挨试管口,将液体缓缓的倒入试管。 5、取少量的液体用,使用时应,目的是。使用后不能,目的;也不能,目的。 6、酒精灯的灯焰是由、、组成,外焰的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加热; 使用时注意事项:酒精容积不能超过酒精灯体积的;绝对禁止,;绝对禁止;用完酒糟灯,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吹。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口要低于试管底(原因)。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药品不能超过试管容积,不要对着自已或有人的方向,要 与桌面保持度角。可以给固体加热的仪器有;可以给液体加热的仪器有;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7、给试管加热时,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 。 8、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9、加热硫酸铜晶体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鉴别水的方法是。 10、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11、说出化学常见仪器的名称: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精心整理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全)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加现象,尤其适合推断题的解题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 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或爆炸:2H2 + O2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 SO2 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水→酸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14、无水硫酸铜鉴定水:CuSO4 + 5H2O = CuSO4·5H2O 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15、工业上制盐酸(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 Cl2 == 2HCl 16、溶洞的形成中碳酸钙的溶解:CaCO3 + H2O + CO2 == Ca(HCO3)2 17、制取四氯化硅:Si + Cl2 =SiCl4(液态) 二、分解反应: 18、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9、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 2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0、高温锻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CO2↑(工业制取氧化钙、二氧化碳) 21、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22、氯化镁电解制取金属镁:MgCl2通电Mg + Cl2↑ 23、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制纯碱:2NaHCO3△Na2CO3 + H2O + CO2↑ 2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制氧气:2KClO3MnO2 2KCl + 3O2 ↑ 26、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7、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 CuSO4 + 5H2O 28、溶洞的形成碳酸氢钙的分解: Ca(HCO3) 2==CaCO3 ↓+ H2O + CO2↑ 29、工业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 2Al2O3通电4Al + 3O2↑ 30、加热氧化汞:2HgO△2Hg + O2↑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31、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2、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33、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34、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ZnCl2 + H2↑ 35、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2 + H2↑ 36、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30-35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7、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2 + H2↑ 38、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6-37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9、铁与硫酸铜反应:Fe + CuSO4==Cu + 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4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4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 + Cu == C u(N O3)2 + 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2、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 + Zn == Z n(N O3)2+ 2Ag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 43、铁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 + Fe == F e(N O3)2+ 2A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