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5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1照相机
1.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成像特点:拍照时,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近,像离镜头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远,像离镜头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
越小。
知识点2投影仪
1.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成像特点
(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
(2)投影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
越大。
知识点3放大镜
1.原理:将放大镜镜片放在物体上方适当的位置,透过放大镜我们可
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成像特点:(1)被观察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
(2)物体和通过透
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同侧。
(3)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知识点4实像和虚像
1.实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能使胶片感光,
能用眼睛观察到,物、像分布在凸透镜两侧。
实像都是倒立的。
2.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看到,物、像位于凸透镜同侧。
虚像都是正立的。
生活中的透镜和实验(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
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3)门镜例1. 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A. 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 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 间的距离C. 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 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解析:首先要了解照相机的构造,模型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半透明纸相当于底片,透镜与半透明纸之间是暗箱,观察远处景物的像,应从半透明纸处观察,所以A选项不正2),像较大,像距较小,观察远处物体时,像较小,像确。
照相机观察近处物体时(u f=+。
观察远处物体距也较小。
由于凸透镜的焦距不变,AB间即为像距和焦距即AB v f时,AB距离相对观察近物时要小些。
所以应减小AB间的距离,因此B选项不正确。
照相机照像时被摄物应是向光的,因此拍摄室外物体镜头B朝向明亮的室外,A朝向较暗的室内,否则将看不清被摄物体,所以C不正确D正确。
以:,,由公式25100u v==-厘米厘米111+=u v f得:112511003100f=-=厘米厘米厘米f=333.厘米答:此人应戴焦距为33.3厘米的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教育部审定2012 八年级物理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5.2 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利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或人到镜头的距离(物距u)大于胶卷(光屏)到镜头的距离(像距v)
4、物体和像分布在凸透镜的两侧
二、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投影仪可以在荧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投影仪工作时,投影片与镜头的距离(物距u)小于荧幕到镜头的距离(像距v)
4、物体和像分布在凸透镜的两侧
三、放大镜
1、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
2、利用凸透镜观察较近(物距u小于焦距f)的物体才可以看到放大作用。
3、使用放大镜时,物距u越小,像的放大倍数越小。
4、放大镜所成的虚像和物体在透镜同侧。
四、实像与虚像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而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2、实像既可以用眼睛看到,还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无法成在光屏上。
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 知识点难易程度 例题数 变式题数 合计一 照相机 ★ 1 1 10二 投影仪 ★ 1 1 三 放大镜 ★ 1 1 四实像和虚像★22一、照相机: 1.镜头:凸透镜; 2.原理:光的折射;(1)物距: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u >2f );(2)像距:胶片在一~二倍焦距之间靠近焦点处(f <v <2f ); (3)物体越远,像越小,胶片越靠近焦点; 3.像的性质: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4.光路图:如右图; 5.透镜不动时的调整:(1)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 (2)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 6.物体不动时的调整(1)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 (2)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7.其他说明: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例题1】12月2日是全国安全交通日,为加强交通安全,太原市重要位置都安装了“电子眼”。
下列关于“电子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眼上成的像是虚像B.电子眼的摄像头是凹透镜C.当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大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电子眼摄像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答案】C【解析】解:A、电子眼成像特征和照相机是一样的,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 错误。
B、电子眼摄像头和照相机都是凸透镜;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所以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大;故C正确。
D、电子眼的成像规律和我们生活中的照相机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的像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1】如图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透镜生活中的透镜一、透镜1、透镜的有关概念及特征透镜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按其厚薄的形状可分为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图甲所示;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如图乙所示。
凸透镜可以用光学符号“”来表示,凸透镜可以用光学符号“”来表示。
A、主光轴和光心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
主光轴简称主轴。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0”表示,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B、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用字母F表示)且对称.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两侧焦距相等。
2)凹透镜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提出问题: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呢?猜想: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实验器材:凸透镜、老花镜、凹透镜、白纸板、直尺。
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将白纸板与凸透镜平行放置在另一侧;2、前后移动凸透镜,观察白纸板上的光斑形状的变化;3、移动凸透镜直至光斑的最小、最亮,测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并记录;4、换老花镜和凸透镜重复以上两步骤。
现象记录:光通过凸透镜在纸板上形成的光斑是一个小的、亮(刺眼)的圆形光斑。
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cm(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光通过凹透镜在纸板上形成的光斑形状是一个大的、较暗的圆形光斑。
实验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说明:①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由于光线通过它的两侧表面发生两次折射造成的;②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③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