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8.04 KB
- 文档页数:2
爽爽文库汇编之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63例7,完成教科书P64“练习十四”中第1、2、5题。
▶教学目标1.探索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学会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将数学问题表示出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将数学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选择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师:学校交给我们班一项光荣的任务,让我们布置两间教室,桌子的摆放要求如下。
按不同的要求计算出每间教室各需要多少张桌子。
(课件出示教科书P63例7)师:你们能完成这个任务吗?(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要布置两间教室的任务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读题,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这两道题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通过读第(1)题知道了有4排桌子,每排5张;读第(2)题知道了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
师:两道题的问题是什么?【学情预设】第(1)题和第(2)题的问题一样,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关注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条件和问题,为后续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打好基础。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两道题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大家都清楚了,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1)尝试解题,教师指导。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解答情况:预设1:(1)5×4=20,(2)5×4=20。
预设2:(1)5×4=20,(2)5+4=9。
预设3:(1)5+4=9,(2)5+4=9。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师:你们是怎么解答的?谁能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不同的算式。
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的解决问题练习题
姓名:
1、一本故事书60页,亮亮每天看9页,他一星期能看完吗?
2、每辆小轿车能坐5人,有5辆小轿车,22人能坐下吗?
3、小红和小丽在同看一本书。
9天之后,两人分别看了多少页?
4、一把椅子有3条腿,有25条椅子腿,10个椅子面。
工人师傅想做7把椅子,够吗?
5、同学们去野外露营,一个帐篷最多能住6人,有4个这样的帐篷,请问23个小朋友够住吗?
6、一个盘子里面有4个苹果,有5个盘子,每个小朋友吃一个苹果,请问21个小朋友够吃吗?
7、一只青蛙晴天每天能捕食6只青蛙,雨天每天捕食3只青蛙。
①这只青蛙4个晴天能捕食多少只害虫?
②这只青蛙5个雨天能捕食多少只害虫?
③这只青蛙8个晴天比4个雨天多捕食多少只青蛙?
8、一张桌子配4把椅子,5张这样的桌子要配多少把椅子?
9、可乐6元鸡腿8元汉堡9元
(1)买3杯可乐和一个鸡腿,一共要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3)用30元买上面三种食品,食品种类可以任意选择,钱正好用完,你可以怎么买?(写出两种不同的买法算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表内乘法(一)应用题练习题1. 两种饮料,一种是6瓶装1箱,另外一种是12瓶装1箱。
买这两种饮料一共有多少瓶?2. 两种牛奶,一种是4盒子装1箱,另外一种是6盒装1箱。
买这两种牛奶一共有多少盒?3.两种酱油,一种是8瓶装1箱,另外一种是12瓶装1箱。
饭堂买这两种酱油一共有多少瓶?4. 我家有6口人,早餐每人两片面包,一瓶牛牛奶。
需要准备多少片面包和多少瓶牛奶?5.妈妈去商场买面包。
有两种包装,一种4个装一包,另外一种6个装一包。
(1)买2个6个装的,一共有多少个面包?(1)买5包4个装的和2包6个装的,一共有多少个面包?6. 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去展览馆参考,成人门票是5元,儿童门票是3元。
我们需要付多少元?7. 妈妈去商场买袜子。
有两种包装,一种4双装一包,另外一种2双装一包。
(2)买4包4双装的,一共有多少双袜子?(3)买3包4双装的和2包2双装的,一共有多少双袜子?8. 某楼有5层,每层有4间房间,这栋楼一共有多少间房?9. 老师带5个学生去坐游船,成人票是6元,学生票是3元。
一共需要付多少元?10. 琪琪买了6条金鱼,3条大和3条小。
大的单价是3元,小的2元。
琪琪该付多少元?11. 教学楼每层有6间教室,每间教室需安装4盏灯,这层楼一共有多少盏灯?12. 学校教学楼有6层,每层有6间教室,这栋楼一共有多少间教室?13. 美术课老师让6个同学每人折3只纸鹤。
(1)他们6人一共折多少只纸鹤?(2)现在各折了1个,每人还需折多少个?他们一共还需折多少只?14.5个同学一起练习写“好”字。
每人要写5个。
①他们5人一共要写多少个?②现在各写了2个,每人还需写多少个?他们一共还需写多少个?15. 6个同学一起练习写“正”字。
每人要写6个。
(1)他们6人一共要写多少个?(2)现在各写了2个,每人还需写多少个?他们一共还需写多少个?16. 玩具厂的工人给3中玩具车装车轮,分别装摩托车2个、三轮车3个和小轿车4个车轮。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例7《解决问题》说课稿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说课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63页例7《解决问题》。
我将从教学背景、学生情况、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解决问题》这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63页例7。
本课内容采用对比的方式,编排了数据相同、问题相同,但条件不同的两个问题,鼓励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理解与分析过程。
这样,学生对加法、乘法意义的理解,便通过可视的抽象方式显现出来,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而学生对算法的选择是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清晰表达为前提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此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在一年级的研究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在研究了乘法的意义后,有些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见到“还剩”就用减法的学生,将会面临选择算法的难题。
为避免学生盲目套用某一种方法,就需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并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目标: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办法目标: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绘等体式格局表征数学问题的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1、《表内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学生在掌握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图文并茂,复习旧知(1)看图列式计算:(课件演示)①一支钢笔9元②一共有多少朵花?(2)汇报交流:①9×5=45(元)②6×3—1=17(朵))、6×2+5=17(朵)或3×5+2=17(朵)2.以旧引新,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设计了两道题,第1题复习求总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顾用乘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第2题的设计稍微灵活一些,可以引导学生从横行和竖列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思维灵活性的同时,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小组合作,构建方法(1)理解题意,收集信息。
①学生读题:(课件呈现例5题目)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
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②小组交流: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教师和学生共有32人要乘车)(2)明确问题,分析过程。
①理解“坐得下吗”的含义。
引导学生明确:有32人要乘车,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呢?(32个座位)如果车子的座位比32个少就怎样?(坐不下)什么情况下就坐得下呢?②说说解决过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表内乘法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表内乘法运算方法。
3.能够通过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表内乘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2.运用表内乘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表内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演示如何运用表内乘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通过问答的形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表内乘法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表内乘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介绍表内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表内乘法的定义:在一个数表格中,行数和列数相同的两个数相乘得到的乘积,就是表内乘法。
3. 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表内乘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一个3×3的数表格中,如果第一行第一列的数是2,第一行第三列的数是3,那么第一行第二列的数应该是多少?”4. 练习让学生进行表内乘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表内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技巧,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接下来的课堂练习和作业中,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运用表内乘法,解决更多的问题。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表内乘法的问题,并解答。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表内乘法的相关知识。
《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例7》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着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间的练习,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画图、拼摆、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三、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回顾算理1、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昨天啊,下了一场大雨把森林小学被冲毁了,你看小动物们多伤心啊,我们来帮他们建座房子吧!2、多种练习形式回顾算理算法师:聪明的同学们只要答对一道算术题,智慧爷爷就会让他变成房子的一块砖头,让我们齐心协力去盖房子吧!生:练习(乘法练习)师:大家答对的题越多,房子就盖得越快,小鸟也来庆祝新学校的落成,你能让他们唱起欢乐的歌吗?生答题(乘法练习与加法练习)师:小鸟送来了祝福,大象伯伯也送来了两根大木头帮忙做桌椅,同时还带来了两幅图,请大家根据图意列算式,只有答对了才可以得到啊!我们一起看看吧!师: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生列式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够计算准确还能明确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意义。
我们也顺利的得到了两个木头,你看眨眼间小动物们的新桌椅已经打好了啊!(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情景中融入练习,回顾加法和乘法的算理,并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算式的含义,了解学生对运算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激活认知经验,为后面用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多种表征阐释题意1、明确已知问题,感知题目不同师:小一班的小猴子说他们班的桌椅想这样摆,小二班的小鹿说他们班的桌子想这样摆。
师:谁来说说从小猴和小鹿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师:我们把这些条件圈出来,把问题用横线画出来,这样看的更清楚啊!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关注题目中的数量,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为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做好铺垫。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第9课时解决问题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表内乘法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是数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通过这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1. 课前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黑板、彩色粉笔/白板、马克笔•学生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上》•习题练习册•相关的教学课件或实物教具2. 教学目标•理解表内乘法的概念和方法•熟练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8元,他一共付了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表内乘法来解决。
3.2 讲解表内乘法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表内乘法的概念和方法,向学生介绍如何用乘法表来快速计算乘法运算。
教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便利之处。
3.3 练习习题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相关习题来练习表内乘法的运用。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3.4 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内乘法方法来解决。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总结反思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于表内乘法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能够更加熟练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习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章节测试题1.【答题】看图列式计算.【答案】5,1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表内乘法.【解答】有5组铅笔,每组有2支,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列式计算为:2×5=10(支).2.【答题】1张桌子和2把椅子是一套,搬一把椅子需要1人,搬一张桌子需要2人,搬一套课桌椅要______人.【答案】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解决问题.【解答】1张桌子和2把椅子是一套,搬一把椅子需要1人,则搬2把椅子需要:1×2=2(人);搬一张桌子需要2人,所以搬一套课桌椅要:2+2=4(人);故此题答案为4.3.【答题】15个人()同时玩.A.不可以B.可以C.无法判断【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解决问题.【解答】由图可知,有3组游乐设施,每组可以坐4个人,一共可以坐3×4=12(人),15>12,所以15个人不可以同时玩.选A.4.【答题】图中“?”处应画______个苹果.【答案】9【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等量代换.【解答】由题意知,一个菠萝与三个苹果的质量相等,一个西瓜与两个菠萝的质量相等,2×3=6,所以一个西瓜和6个苹果的质量相等,6+3=9,因此一个西瓜和一个菠萝共与9个苹果的质量相等;故此题答案为9.5.【答题】汉字“木”的笔画是4画,汉字“森”的笔画是______画,词语“森林”的笔画一共是______画.【答案】12 2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4的乘法口诀.【解答】汉字“木”的笔画是4画,汉字“森”由3个“木”组成,所以汉字“森”的笔画是:3×4=12(画);词语“森林”由5个“木”组成,所以词语“森林”的笔画是:5×4=20(画).故此题的答案是12、20.6.【答题】同学们买了3个红气球,4个黄气球,还买了3种不同颜色的风筝,每种4个.他们一共买了______个气球,______个风筝.【答案】7 1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解决问题.【解答】同学们买了4个黄气球和3个红气球,求同学们一共买了多少个气球,就是求4和3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是3+4=7(个);同学们买了3种不同颜色的风筝,每种4个,求同学们一共买了多少个风筝,就是求3个4的和是多少,列式为是3×4=12(个).故此题的答案是7、12.7.【答题】有______个盘子,每盘里有______个苹果,一共有______个苹果.【答案】3,4,1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解答】有3个盘子,每盘有4个苹果,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是3个4相加,4+4+4=8+4=12,用乘法表示为:4×3.故此题答案为3、4、12.8.【答题】小明买了一辆玩具车,付了3张5元,这辆玩具车()元.A.8B.25C.15【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解决问题.【解答】根据题意,小明买了一辆玩具车,付了3张5元,求这辆玩具车多少元,就是求3个5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5×3=15(元).选C.9.【答题】同学们进行跳绳比赛,每组4人,有5组,一共()人.A.20B.9C.10【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解决问题.【解答】根据题意,每组有4人,有5组,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5个4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5×4=20(人).选A.10.【答题】一辆自行车有2个轮子,那么5辆自行车有______个轮子.【答案】1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解决问题.【解答】根据题意,一辆自行车有2个轮子,求5辆自行车有多少个轮子,就是求5个2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2×5=10(个).故此题的答案是10.11.【答题】小李的年龄是4岁,他叔叔是他年龄的5倍,他叔叔是______岁.【答案】20【分析】小李的叔叔的年龄是4的5倍,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可得4×5=20.【解答】根据5的乘法口诀可知4×5=20.12.【答题】笼子里装了5只兔子,它们一共有______只脚.【答案】2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解决问题.【解答】根据题意,笼子里装了5只兔子,每只兔子有4只脚,求一共有多少只脚,就是求5个4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4×5=20(只).故此题的答案是20.13.【答题】爸爸买了2个蛋筒,每个4元,一共用了______元.【答案】8【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解决问题.【解答】根据题意,爸爸买了2个蛋筒,每个4元,求一共用了多少元,就是求2个4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4×2=8(元).故此题的答案是8.14.【答题】小青今年6岁,他爸爸是他年龄的6倍,他爸爸今年______岁.【答案】36【分析】考察九九乘法表,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得数是36.【解答】根据6~9的乘法口诀可知6×6=36.15.【答题】小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6页,看了5天,还剩30页.这本书一共有______页.【答案】6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解决问题.【解答】根据题意,小明每天看6页,看了5天,还剩30页,因为小明每天看的页数×看的天数+还剩的页数=这本书的总页数,所以这本书一共有6×5+30=60(页).故此题的答案是60.16.【答题】数学兴趣小组中女生有6人,男生是女生的4倍,男生有______人.【答案】24【分析】数学兴趣小组中女生有6人,男生是女生的4倍,列式发现倍数关系用乘法算式更为合理,依照口诀四六二十四进行解答.【解答】6×4=24(人).答:男生有24人.17.【答题】公园里有一片杨树林,横着看,每行6棵,竖着看每列也是6棵.这片杨树林一共有______棵杨树.【答案】36【分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6的乘法口诀的应用.【解答】6×6=36(棵).答:一共有36棵杨树.18.【答题】兰兰家客厅的地砖,横着看每行是6块,竖着看每列是5块.一共铺了______块地砖.【答案】3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解决问题.【解答】根据题意,兰兰家客厅的地砖,横着看每行是6块,竖着看每列是5块,求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就是求5个6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5×6=30(块).故此题的答案是30.19.【答题】商店有三种颜色的气球,红红每种买6个,一共买了______个气球.【答案】18【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解决问题.【解答】根据题意,有3种颜色的气球,红红每种买6个,求一共买了多少个气球,就是求3个6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3×6=18(个).故此题的答案是18.20.【答题】小明的妈妈去给小明买酸奶.每瓶酸奶4元,买6瓶可以优惠2元,小明的妈妈买6瓶酸奶花了______元钱.【答案】2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解决问题.【解答】根据题意,每瓶酸奶4元,买6瓶可以优惠2元,求小明的妈妈买6瓶酸奶花了多少元,就是先求出买6瓶一共多少元,再减去优惠的2元即可,列式是4×6-2=22(元).故此题的答案是22.。
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_
1.如果一辆自行车骑行1小时可以骑行10公里,那么2
小时可以骑行多少公里?
2.一家餐厅有3种套餐:A套餐20元,B套餐25元,C
套餐30元。
如果XXX买了2份A套餐和1份B套餐,他一
共花了多少钱?
3.一辆汽车每小时可以行驶80公里,如果要行驶320公里,需要多长时间?
4.一份试卷有50道题,XXX做对了40道题,他的得分
是多少?
5.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一支笔每天可以写500米,如果要写2公里,需要多少天?
7.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XXX有30元钱,他买了一瓶饮料5元、一包薯片3元和一根冰棍2元,他还剩下多少钱?
9.一个矩形的长为8厘米,宽为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0.一只小猫每天需要喝200毫升的牛奶,如果有1升的牛奶,可以喂养它几天?。
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如何培养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题得能力着眼设计的,在情境教学中要会“思”。
二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有部分同学记不住。
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烦心。
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对文字题应用题的理解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教学较难的内容时,让学生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有意识的有效注意,并通过语言表述表明自己对题意得认识,理解,提示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读题,审题和分析题的能力。
所以我上课呈现教学例7的方式上,让学生欣赏老师的毛笔字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学生也大声的朗读起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例7的理解,随后我把出示的例题拿掉,让学生复述你看到的内容,此时部分学生一脸茫然,才发现对学生的认识不足,只要少数几条同学能说出看到的内容,我才发现我的呈现内容,和给予学生的消耗理解的时间少了点,。
随后又重新呈现让学生再认识,这次学生认识的更认真了,理解更透彻了,随后激励学生自己去解答第一问。
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审题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明白了老师经常说的审题不只是简单的读读题,而是通过读后,在头脑里思考,有自己的表述内容。
低年级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有难度,培养学生的有意识的读题思考非常关键,让学生把自己对题的理解通过画图的方式画下来也是不错的方法,通过画图可以帮助理解题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学生正确解答提供好帮助,如果能解答也能很好的验证自己的对错也是不错的办法。
交给学生能正确的画图理解题意分析题意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A •创设情境,会在生活中使用乘法。
B.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题能力。
C•对比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学重点区别用乘法和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板块一(实现教学目标A类)15mi n 设境征问(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正在打扫教室呢!你们打扫过教室吗?在光明小学的教室里,座位是这样安排的!看出示课件,PPT展示,■
2:学习新知,掌握方法,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各组画法
自学悟道■
3: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画法,并说说自己对题意的理解,两题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
4:教师演示,扩宽孩子解题及操作方法,掌握一题的多解
(1)有四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 )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教学板块二:(实现教学目标 B C类)20min
聚智求解(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基本问题(出示课件)■
刘奶奶家养了两种不同的鸡,一种有3只,另一种有6只。
还养了3种不同的鸭子,每种有6只。
(1)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鸡?
(2)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鸭子?
2:变化问题(出示课件)■
3位杂技演员表演“顶碗”,每个人都要顶6个碗。
(1)3人一共要顶多少个碗?
(2)现在她们各顶了4个碗,
一个人还要顶几个碗?
(3)3人一共还要顶几个碗?
分享验证,形学成问
本课小结■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当发现几个加数相同时,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加法是求几个数和的运算,求几个数和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想想我们以后该怎么解决问题?
学习板块一(实现教学目标A类)
1:各抒已见,举手发言,师生互动
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动手画一画座位的安排顺序,小组合作
3:学生推荐学生发言.
4:列出解题过程,对比方法,完善步骤
(1)5X 4= 20 (张)
(2)5+ 4= 9 (张)
学习板块二:(实现教学目标 B C类)巩固应用,加深乘法算式的理解■ 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组PK展示2:自主完成,展示课堂■ 说说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5X 4= 20 (张)答:一共有20 张。
(2)5+ 4= 9 (张)答:一共有9张。
教学反思
优点:
1:小组之内的合作,凝聚更多人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更加明朗化。
2:巩固试题的设置符合本课新知特点,有助于深化新知学习。
3:情境的设置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能够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