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兰芝与焦仲卿的人物形象
- 格式:docx
- 大小:17.75 KB
- 文档页数:2
《焦仲卿》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焦仲卿》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焦仲卿,是产生于汉末建安时期著名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人公。
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焦仲卿,《孔雀东南飞》中一个性格鲜明、内涵丰富、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庐江小吏,与刘兰芝一同殉情而死。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篇1仲卿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和兰芝的幸福生活,面对封建宗法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迫害,一直在勇敢地、一步一步地反抗着。
只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就知书达礼、受过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成年后又在仕途上进取的封建士子,也因为他还是一个寡母家长哺育大的儿子,他的这种身份和经历,使他的反抗形式与刘兰芝不同罢了。
在故事的开始,他从郡府还家小住。
当兰芝向他述说婆媳二人矛盾的缘由及自己遭婆母逼迫的悲苦,并要他为俩人的婚姻爱情做出选择时,我们看到,仲卿并没有像一般懦弱的男子那样,在婆媳矛盾冲突中,采取沉默不作为、或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和事佬方式,而是毫不犹豫地为保护兰芝、为维护俩人的婚姻爱情前去劝谏母亲、阻止母亲对兰芝的伤害。
他对母亲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段话,他用心理智,方式得体。
他先说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大富大贵之人,而只是一个贫寒的士子,能够娶到刘兰芝这样美丽贤惠、勤劳持家的妻子已是侥幸了;然后又讲他和兰芝情投意合,感情深厚,要一生相伴相随;最后竟反守为攻,指责母亲为什么在兰芝品行无偏斜的情况下,刻薄地对待她?这是多么明确的态度,多么鲜明的情感倾向,又是对专制家长多么有理有节有力的反抗方式?接下去,当焦母粗暴严厉地拒绝他的要求,并用为他再娶美女的条件进行怀柔时,焦仲卿非但没有在焦母的威吓利诱下退缩,反而更进一步抗争到:“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焦仲卿以终身不娶反抗母亲的家长专制,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社会是不“尊亲事孝”的行为,是让自己背上了有违人伦道德的罪名的,也是他在血亲关系中,以个体形式反抗焦母这个专制家长最强有力的手段。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形象赏析摘要:《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有着传统美德的女性。
她慎于言辞,端庄安闲,动静有度,执事勤苦,符合汉代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要求。
她不但有着无与伦比的外在美,同时也具备无可挑剔的内在美。
在她的身上闪烁着现代女性意识:自尊、自强、清醒、刚毅,但是这一切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好处,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刘兰芝中国古代妇女道德为什么一个体现封建妇女道德规范的妇女长期以来甚至到今天仍为人们所称引喜爱呢?为什么从刘兰芝遵循“三从四德”的道德实践中,人们仍能感受到什么是善良、坚忍呢?很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封建妇女道德的丰富复杂的内涵。
本文试从道德层面作粗浅分析,以期更全面发掘这一形象及作品的典型意义。
一、刘兰芝的道德风范刘兰芝善良坚忍,勤于纺织,工于剪裁,也确实体现了劳动妇女的特点和品德。
从妇女道德来看刘兰芝,在日常生活中,她不失为一位合乎汉代“三从四德”规范的淑女、贤妻和孝顺的儿媳。
1.1 刘兰芝的言行举止(1)其言:作品《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求遣之辞,义正言婉;拜别之辞,贬己自责;密誓之辞,情真义重;谢媒之辞,颇有分寸。
皆有规短可寻而不容越,皆能依对象处境的不同而有别,合乎“四德”要求。
所谓“择词而说,不遂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
”“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使。
”是不忘长辈之善不言人过的措词。
“本自无教训”“生小出野里”是严于责己,示卑弱以让人。
“儿实无罪过”,仅此一句,回复亲娘的责备追问,吞下了多少委屈和苦衷。
是“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的突出体现。
(2)其容:汉代对妇容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不必颜色鲜丽”;“沐浴以时,身不含垢”。
从焦母对刘兰芝的指责和对“东家贤女”外儿的夸张看,大概刘兰芝平日忙于家务纺织之事而不遑打扮,这在焦母这个以儿子为“贵家子”的俗气之人看来,似乎有失体面,但刘兰芝所为,未失妇容。
一旦被遣,依汉礼仪应着嫁时之装以“大归”时,她“事事四五通”严妆而出,令人有“精妙世无双”之叹。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刘兰芝的女性形象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两汉乐府诗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它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女主人公刘兰芝。
刘兰芝是一个勤劳,善良,聪明,美丽,性格坚强,终于爱情,具有反抗精神的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长诗开篇就点出了刘兰芝的优秀。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这么一个贤淑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达理.并且具有良好家庭教养的女子.怎么会成为婆家谴归的对象呢?况且,刘兰芝也是外貌出众."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更让人无法理解其中的原委.从刘兰芝的口中得知,原来是焦母蛮横无礼,无论怎么样,就是看不上这么好的一个媳妇.总是用一种挑剔的近乎苛刻的眼光来审视刘兰芝."此妩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恐怕是焦母在刘兰芝刚进家门的时候,就已对刘兰芝有意将其扫地出门了.不知是何原因,待到今天,两人之间的矛盾才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长诗中没有提及焦仲卿的父亲,我想家中大权在握者非焦母莫属了.焦母之所以对刘兰芝如此忿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刘兰芝太过于聪明能干了.焦母怕她会动摇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于是不顾儿子的幸福,决意遣送刘兰芝回娘家.另为其谋娶.不管怎样说,从焦母安在刘兰芝身上莫名其妙的罪名和她无理的要求当中,其蛮横无礼的形象已经十分鲜明,是一个典型的家庭独裁者.刘兰芝此时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所处的形态"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归."既然婆婆容不下媳妇继续待在家里.何必还要忍气吞声,寄人篱下,更不能被焦母休媳还家,污辱自己的名声,还不如自己先作决断."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表现出刘兰芝性格坚强,勇敢,具有强烈地反抗精神的一面.因为在当时那个时代,敢于作出这样决定的女子,真可谓少之又少,不光要有勇气,还要有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因为她们的敌人是"吃人"的封建礼教.就象20,30年代敢于摆脱包办婚姻,而自由恋爱的男女一样,刘兰芝是一个无畏的战斗者.在她被归遣的当天早上,刘兰芝并没有表现出平常女子那般哭哭泣泣的样子,而是神态如常,镇定自若,我猜想她此刻的心里也许正在想:我今日还家,也要体面异常.怎么进的焦家门我同样也要光彩照人的出来.不能让别人见笑"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可见她思谋已久,用心良苦.而且临行前,还上堂前去辞谢阿母.历正辞严.却也是字字句句入情入理,丝毫看不出有低声下气的感觉.如果,刘兰芝在当今这个时代,她亦然是一个出色,优秀的独立女性.有自己的追求,理想和主张.思想先进,决不会附会于谁,当是职业女性的典型代表,若称之为"白领丽人",我想决不为过.刘兰芝对于爱情的忠贞,也是令人敬佩的。
焦仲卿和刘兰芝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两位爱情传说人物之一。
他们的故事凄美动人,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讲述他们的故事,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发生在唐代,他们是同一个学校的同学,一见钟情。
然而,由于彼此身份和家庭背景的差异,他们的爱情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焦仲卿出身于名门望族,而刘兰芝是一个平凡的农家女。
他们之间的巨大社会和经济差距使得他们的爱情充满了艰辛和困难。
尽管面临重重阻碍,焦仲卿和刘兰芝坚持了他们的爱情,并偷偷地秘密交往。
他们通过互相写信来保持联系,同时也经历了许多艰难的际遇。
然而,命运对他们不是很友好。
焦仲卿的父亲发现了他们的事情,并强迫焦仲卿与一个有钱有势的人结婚。
不情愿的焦仲卿最终屈服于父亲的压力,无奈地与刘兰芝分手,娶了另一个女子。
刘兰芝为了守护自己的爱情,于是选择了出家,成为一位尼姑。
她用尽了所有的力量去忘记焦仲卿,然而她的爱情却无法消失。
多年后,他们再次相遇,然而这一次的相遇只是让他们更加痛苦和无奈。
最终,刘兰芝选择离开因为过度痛苦而选择服毒自杀,而焦仲卿则一直为她祈祷。
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在中国文学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著名的悲剧之一,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和社会的不公。
这个故事让人们对社会阶级和经济状况的限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婚姻自由和个人选择权的思考。
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虽然最终以悲剧收场,但他们的坚持和牺牲精神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除了文学作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也在中国社会传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爱情被视为“至死不渝”的典范,成为了许多人奉行的爱情标准。
他们的故事也常常被用来惩戒那些一个为了金钱地位而放弃真爱的人,或是那些为了自私目的而分散两个相爱的人的人。
与此同时,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婚姻的极端重视。
在古代中国,婚姻往往是按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来安排的。
刘兰芝焦仲卿形象分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文通过曲折的情节、艺术的手法描述了东汉末年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的婚姻悲剧故事。
在此诗中,作者极力刻画了刘兰芝和焦仲卿这两位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人物形象。
作者刻画了一位有着美丽外貌和美好内在的完美女性的被毁灭,展示了封建礼教制度对有价值的美好的事物的才摧残,使这部悲剧引起了读者的愤慨与同情。
刘兰芝的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首先她是一个勤劳能干、温柔体贴的女性。
文中“十三能素织,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体现了她的多才和勤劳。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尽管焦仲卿常日不在家,与刘兰芝见面也是“常日稀”但刘兰芝依然在家“守空房”反映了她的温柔体贴与大方,正是由于她的体贴、大方才使得焦仲卿得以抽出时间在事业上奔波。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用陈祚明的话说“鸡鸣织何早,夜不息何迟,三日五匹何速,甚言无可出理。
”亦充分说明兰芝是一位勤劳能干的女性。
其次,刘兰芝是个自尊自重,并竭力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的女性。
面对“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她宁可忍受恩爱夫妻分离的痛苦也要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主动提出“及时相遣归”。
在仲卿面前,她也没有哀求仲卿去向焦母求情以求容纳自己。
面对仲卿“不久当还归,还必相迎取”的承诺,兰芝以“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维护自己的尊严。
刘兰芝还有着镇定、刚强的性格。
兰芝临行前的“事事四五通”的严妆打扮写出了即使是被驱谴回家也要严妆打扮一番的刚强的女子形象。
后文的“上堂拜阿母”,兰芝的不悲不亢亦体现了她的镇定的性格。
还有刘兰芝被兄长逼迫嫁于太守第五郎,兰芝虽然表面答应兄长但最后却以投水自杀来抗婚,表现了刘兰芝的刚强的性格。
最后,刘兰芝最签注的形象就是忠于爱情,并敢于为之反抗。
刘兰芝归家后先是拒绝了县令的第三郎的求婚,继而以投水自尽来表明自己对与仲卿爱情的忠贞以及敢于为爱情同封建礼教制度进行反抗的斗争精神。
《孔雀东南飞》中的女性人人物形象解析《孔雀东南飞》女主人公的形象:刘兰芝美丽善良,外柔内刚,聪明、能干、知书达礼,坚贞不屈,富有反抗精神。
刘兰芝17岁时嫁给焦仲卿为妻。
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
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
刘兰芝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女子,遵循古时极为崇尚的三从四德,而她和焦仲卿最后的结局则是封建爱情的必然结果。
当然,刘、焦二人的悲剧与他们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
现在,从刘兰芝的形象特点来分析《孔雀东南飞》这个经典故事。
刘兰芝是一个才女。
文中多次提到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在古代来说,一个女子能做到这些是可以算有才的了。
刘兰芝吃苦耐劳。
“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很好的说明了刘兰芝的心灵手巧和任劳任怨。
一个弱小女子每日勤于机织,还是需要很大的毅力的。
经典名篇《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刘兰芝从被休回娘家,到为了爱情放弃生命投水而亡,有一个人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就是她的兄长。
通常在分析兰芝兄长的形象时,普遍会认为他横加干涉,势利小人,威严逼迫兰芝。
笔者对兄长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并不赞同。
我们一起来看文本。
全文描述到她兄长共六句话,75个字。
兄长第一次的出场是兰芝在回娘家的路上,府吏对天发誓一定不会对不起她,兰芝被感动于是说起了:“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兄长的暴脾气跃然纸上,兰芝心里也十分清楚被休回娘家的她,兄长定会让她再嫁。
从这一句我们能得到两个信息,第一,兄长脾气不好,第二,家里兄长做主,不会允许她痴痴等待府吏。
在答应与太守儿子的婚姻后再次遇见府吏有这么一段话:“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这里明确说明被自己兄长逼迫。
接下来我们再看兄长的出场,是在县令派媒人上门提亲被体谅女儿的母亲拒绝,太守的媒人来提亲,再次被母亲拒绝后,我们看文中的描述:“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我们从这段表述能看出兰芝描述的性行暴如雷的兄长并没有对兰芝的态度大怒或者暴怒。
兄长是失望,对妹妹说:“打这样的主意,多么缺乏考虑啊!先嫁是嫁给一个小府吏,后嫁却能嫁给太守的贵公子。
命运好坏差别就像天和地,改嫁之后足够让你享尽荣华富贵。
你不嫁这样好的公子郎君,往后你打算怎么办?”兄长劝妹妹答应的原因是:享尽荣华富贵,不然往后可怎么办?有些读者认为县令的媒人来,未同意这桩婚事,太守的媒人来了哥哥就按捺不住了,出来劝妹妹答应。
是否一定能说明哥哥势力,看中太守家的权势,进而逼迫自己妹妹嫁入太守府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刘兰芝的兄长进行人物分析:1从东汉的婚俗来分析两汉时期男女双方在婚姻的缔结中,要求政治地位的相近逐渐增强,也就是说“门当户对”成为影响婚姻的一个重要因素。
论《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形象《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巨著,它以生动的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塑造,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家庭悲剧和伦理道德问题。
在这部作品中,焦母的形象备受关注,她作为家长的权威和专制,以及与刘兰芝、焦仲卿之间的矛盾纠葛,都体现了封建礼教对个体生命的压抑和摧残。
首先,焦母是一个极富权威和专制的人物。
在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中,焦母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她对儿子的婚姻对象有着极高的要求,以自己的标准和意愿来评判刘兰芝。
在她看来,刘兰芝不孝顺、不贤良,甚至还会克夫。
这种评判并非基于对刘兰芝的了解和尊重,而是基于她自己的封建礼教观念和偏见。
她的态度和行为展现出了家长权威的专制和不可挑战性,使得儿子焦仲卿在婚姻选择上无法自主。
其次,焦母与刘兰芝、焦仲卿之间的矛盾纠葛也是《孔雀东南飞》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故事中,焦母对刘兰芝的偏见和不满逐渐升级,导致婆媳关系紧张。
而焦仲卿作为儿子和丈夫,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他既要维护自己的婚姻幸福,又要顾及母亲的权威和感受。
然而,由于焦母的坚决反对和百般刁难,最终导致了刘兰芝的自杀和焦仲卿的悲愤赴死。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个体生命的摧残和扭曲。
从《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礼教对个体生命的压迫和束缚。
焦母的专制和偏见是封建礼教观念的体现,她以家长的权威来控制儿子的婚姻选择,无视儿子的幸福和个体需求。
这种封建礼教观念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紧张和悲剧的发生。
然而,《孔雀东南飞》也表现了人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斗争。
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坚守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追求,是对封建礼教观念的挑战和反抗。
虽然最终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们的坚持和执着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总之,《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形象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
她既体现了封建礼教对个体生命的压迫和束缚,也反映了人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斗争。
这个形象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封建礼教对家庭关系和个人幸福的危害,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现代社会的自由和权利,追求个体的幸福和发展。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人物形象
焦仲卿是元曲《孔雀东南飞》中的一位主要人物,他凭借着其优秀的品性、内心深切的追求、坚韧不拔的追求美好爱情而闻名于世。
焦仲卿是一个性情中人,他既有温柔、善良的一面,也有刚强、坚持的一面。
焦仲卿性情中人,他表现出的温柔善良令人敬重,他具有优雅的行为动作和多数人所不具备的美好品德,这在《孔雀东南飞》的前半部分就有所体现,他给予女友方小梅和其父亲方励雅终身的恩情,表露出其极富有爱心的一面;他与日本将军佐佐木政松也经历了从尊重到互相爱戴的情谊,这体现出他具有归根结底的良善之心。
另一方面,焦仲卿也有刚强、坚持的一面。
尽管他经历了重重挫折,但他仍坚持不懈地追求美好爱情,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以自己的功劳结束了这出元曲。
他勇于接受挑战,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美好的结局,这使他在元曲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本色人物。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焦仲卿是一位多层次、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物,他具有温柔、善良的一面,也有刚强、坚持的一面,在众多元曲当中,他是一位理想化的模范,成为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本色人物。
他正是由爱心和坚韧不拔的心,把两种情绪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丝绸之路故事。
- 1 -。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人物形象以及焦母厌恶刘兰芝的原因作者:刘颖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5期摘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记叙诗,记叙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爱情故事,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篇本章将围绕“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焦母厌恶刘兰芝的原因”展开论述,希望对读者产生帮助。
关键词:刘兰芝;焦仲卿;焦母;人物形象一、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一)多才多艺的女子刘兰芝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
诗中刘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后面当刘兰芝被焦母遣回刘家时,刘母也说了类似的话,这说明刘兰芝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子。
古代的女子,要讲究“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妇功”一般指妇女纺纱、刺绣、缝纫、织布等能力,并没有要求女子精通“箜篌”“诗书”,而刘兰芝除了掌握其他女子应有的技能之外,还能熟练地弹奏箜篌,诵读诗书,可见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
(二)美丽的女子诗中描写刘兰芝美貌的诗句很多,比如“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由此可见刘兰芝是一个外表出众的女子,她既天生丽质,纤纤玉指,体态优美,又会装扮,诗中说她“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每一件衣服都要穿戴四五遍,这说明刘兰芝不仅天生丽质,而且精于装扮。
(三)勤劳、心灵手巧的女子刘兰芝是一个勤劳的女子,这毫无疑问,诗中说她“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每天天还不亮,刘兰芝便开始了她一天的劳动,每三天织五匹布,古代的织布设备很落后,三天织五匹,只能依靠织布人的心灵手巧和勤劳能干。
关于刘兰芝的心灵手巧,后面也有提到,当刘兰芝同意嫁给太守的五公子在母亲的催促下准备嫁衣时,写到她“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在短短一天内就可以做出一套非常精美的嫁衣,这又进一步说明了刘兰芝的心灵手巧。
(四)坚贞不屈的女子刘兰芝坚贞不屈,媒人提到县令家的三公子时,她不为所动,后来县丞提到太守家的五公子,她依然坚持如故,坚守和丈夫的诺言,坚守他们的爱情。
试说焦仲卿的任性怯懦与缺乏主见□赵文建文学信箱摘要:汉乐府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一般人都认为封建家长焦母和刘兄联手制造了一场婚姻爱情悲剧。
但如果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化解家庭内部矛盾摩擦的角度,审视焦仲卿作为一家之主所该有的主见与担当,就可以发现焦仲卿面对家庭琐事冲动任性,激化婆媳矛盾,坚定了焦母逼走媳妇刘兰芝的决心;刘兰芝被遣回娘家,焦仲卿缺乏主动挽救的主见与作为,怯懦回避矛盾,放任事态滑向悲剧深渊。
可以说焦仲卿既是悲剧的受害者,也是悲剧的促发人。
关键词:焦仲卿;任性怯懦;缺乏主见;悲剧结局汉乐府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一般人都认为封建家长焦母和刘兄联手制造了一场婚姻爱情悲剧。
后人在为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掬一把同情泪的同时,也指出了焦仲卿缺乏主见,在《孔雀东南飞》故事故地,现在的安徽怀宁、潜山一带,据说焦仲卿老家的人依旧把缺乏主见的男人呼作“焦二”,“焦二”就是焦仲卿。
如果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化解家庭内部矛盾摩擦的角度,审视焦仲卿作为一家之主所该有的主见与担当,就可以发现焦仲卿面对家庭琐事冲动任性,激化婆媳矛盾,坚定了焦母逼走媳妇刘兰芝的决心;刘兰芝被遣回娘家,焦仲卿缺乏主动挽救的主见与作为,怯懦回避矛盾,放任事态滑向悲剧深渊。
可以说焦仲卿既是悲剧的受害者,也是悲剧的促发人。
一、任性倔强,激化矛盾所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往往是遇有大事男性当家做主,对此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作是对女性的压制,其实有内部的根本原因存在。
因为性别天性的差异,女性一般比较感性,遇事往往容易情绪化,处理问题失之周全;男性相对比较理性,遇事能够忍得住,冷静理智地周全应对。
至今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人家突然遇上大事,女人们大多是鼻涕眼泪一把抓,六神无主,只会哭,倒是男人们在旁边沉着气,冷静地商量应对。
从全诗来看,焦家母子堂上争吵、焦仲卿休妻与自杀,焦家经历如此变故,焦父一直没有现身,显然焦父应该已经不在人世。
2011年第11期《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五言叙事长诗,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爱情的悲剧故事。
全诗用饱满、细腻的笔墨塑造了刘兰芝这一勤劳、善良、聪慧、敢于反抗的完美形象,为后世所传颂。
同时,这首诗有了人物对话,避免了对人物的平白直叙,显得生动、有说服力,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在对话中丰满起来。
下面,笔者就从焦仲卿与刘兰芝及焦母的关系两个方面来浅析一下焦仲卿的性格。
面对刘兰芝,可以说,用“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这句话来形容焦仲卿深挚的感情是不虚夸的。
当焦母用“可怜体无比”的“秦罗敷”来诱其抛弃刘兰芝时,他坚决地回答:“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虽然他的感情还是以失败告终,但他用他的生命证实了这句话不是一纸空言。
面对焦母,可以说,他是一个以父母为“纲”的十足的孝子。
听完妻子的诉苦,他“堂上启阿母”,为妻子讨个“公道”所用的言辞也是那么婉转。
他不敢直接夸赞刘兰芝,而是先贬低自己,以求得母亲的怜悯:“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多么委婉,多么小心翼翼!当母亲粗暴地贬低刘兰芝“此妇无礼节”,要他另娶时,他虽坚决地表白了自己“终老不复取”的心迹。
但当母亲“槌床便大怒”时,他虽有决心,却无反对之胆,只得“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用“父为子纲”这条标准来衡量他,称他为“十足的孝子”是不过分的。
那么,面对做孝子,还是做好丈夫,他该选择哪一个?诚然,这种选择实在有些残酷,两个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舍弃哪一个?他改变不了母亲,“不孝”的罪名他也背不起,所以他只能选择自己“有权”支配而且不会招人“非议”的妻子作为放弃的对象,理智偏向了母亲。
可是他多情专一的性格又使他不忍抛弃妻子,所以他提出“卿但暂还家”的要求时,“哽咽不能语”。
刘兰芝乘车回家时,他又偷偷骑马相送,立下“誓不相隔卿”的誓言,一个多情且有情有义的焦仲卿此时已很生动丰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情感偏向了妻子,专制的冷酷封冻不了真情的生长。
刘兰芝焦仲卿形象分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全⽂通过曲折的情节、艺术的⼿法描述了东汉末年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故事。
在此诗中,作者极⼒刻画了刘兰芝和焦仲卿这两位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物形象。
作者刻画了⼀位有着美丽外貌和美好内在的完美⼥性的被毁灭,展⽰了封建礼教制度对有价值的美好的事物的才摧残,使这部悲剧引起了读者的愤慨与同情。
刘兰芝的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点分析:⾸先她是⼀个勤劳能⼲、温柔体贴的⼥性。
⽂中“⼗三能素织,⼗四学裁⾐,⼗五弹箜篌,⼗六诵诗书”体现了她的多才和勤劳。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稀”,尽管焦仲卿常⽇不在家,与刘兰芝见⾯也是“常⽇稀”但刘兰芝依然在家“守空房”反映了她的温柔体贴与⼤⽅,正是由于她的体贴、⼤⽅才使得焦仲卿得以抽出时间在事业上奔波。
“鸡鸣⼊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断五匹,⼤⼈故嫌迟”⽤陈祚明的话说“鸡鸣织何早,夜不息何迟,三⽇五匹何速,甚⾔⽆可出理。
”亦充分说明兰芝是⼀位勤劳能⼲的⼥性。
其次,刘兰芝是个⾃尊⾃重,并竭⼒维护⾃⾝的⼈格尊严的⼥性。
⾯对“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她宁可忍受恩夫妻分离的痛苦也要维护⾃⼰做⼈的尊严,主动提出“及时相遣归”。
在仲卿⾯前,她也没有哀求仲卿去向焦母求情以求容纳⾃⼰。
⾯对仲卿“不久当还归,还必相迎取”的承诺,兰芝以“仍更被驱谴,何⾔复来还”维护⾃⼰的尊严。
刘兰芝还有着镇定、刚强的性格。
兰芝临⾏前的“事事四五通”的严妆打扮写出了即使是被驱谴回家也要严妆打扮⼀番的刚强的⼥⼦形象。
后⽂的“上堂拜阿母”,兰芝的不悲不亢亦体现了她的镇定的性格。
还有刘兰芝被兄长逼迫嫁于太守第五郎,兰芝虽然表⾯答应兄长但最后却以投⽔⾃杀来抗婚,表现了刘兰芝的刚强的性格。
最后,刘兰芝最签注的形象就是忠于爱情,并敢于为之反抗。
刘兰芝归家后先是拒绝了县令的第三郎的求婚,继⽽以投⽔⾃尽来表明⾃⼰对与仲卿爱情的忠贞以及敢于为爱情同封建礼教制度进⾏反抗的⽃争精神。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诗歌塑造了两组人物形象,一组是正面形象:刘兰芝和焦仲卿。
一组是反面形象:焦母和刘兄。
在正面形象中,刘兰芝是被着力赞美的人物。
她美丽、聪明、勤劳、善良,忠实于爱情,可贵的是她具有刚强的性格,勇于与封建家长制作斗争,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出最后的反抗,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勇于反抗恶势力的光辉妇女形象之一。
焦仲卿在忠实于爱情和反抗封建礼教迫害方面,和刘兰芝是一致的,但与兰芝不同的,是他对母亲存有幻想和顾恋,从而显得比较软弱。
但最终能够冲破家长制的束缚,以自缢于庭树,表现出叛逆的精神。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
她横暴专行,冷酷无情,为了遣回兰芝,不惜对儿子软硬兼施,以达到维护家长权威的目的。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是她和兰芝的哥哥一手造成的。
刘兄这个反面人物虽然出场不多,但他的专横跋扈、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的市侩作风已暴露无遗。
他与焦母一起成为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叙事长诗,也是乐府诗歌的巅峰之作。
诗歌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东汉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娶刘氏兰芝为妻。
由于兰芝三年未育,焦母遂百般刁难,让仲卿休妻再娶。
仲卿长跪请求,焦母不睬,仲卿无奈休妻。
第二日,兰芝早起精心梳妆,登堂与婆婆、小姑作别,等车而去。
兰芝回家后,县令、太守相继遣媒上门提亲,她兄命难为,答应出嫁。
仲卿闻听兰芝允婚,当面质问兰芝是否记得当日诺言。
于是,二人做好了殉情准备,仲卿回家后拜别母亲。
夜深人静之时,热闹了一天的太守府,新妇投水自尽,仲卿自缢殉情。
两家商量后,将二人尸体合葬于华山旁。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爱情经典,广泛传诵。
最初接触这个故事时我只有13、14岁,是观看的晋剧《孔雀东南飞》。
那时,判断人物的标准就是非好即坏,舞台上哭哭啼啼的刘兰芝和无可奈何焦仲卿都是好人,蛮横的焦老太婆和霸道的刘兄是坏人。
上了师范以后,通过的老师解读,我才渐渐明白,文中的焦、刘二人为了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大无畏的斗士;而焦母和刘兄则是封建家长、恶势力的代表。
浅析刘兰芝与焦仲卿的人物形象
文化艺术学院汉语言文学091班孟然2009093020
摘要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的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刘兰芝有着一种高贵、倔强的个性。
她不被威逼所屈,也不为富贵所动,坚强的捍卫自己的生命自由与爱情追求。
焦仲卿则是先以一个忠于爱情但拘谨懦弱,受礼尽孝却胆小怕事的形象出现在文章中,最终也因爱情而变成勇敢无畏的高大形象。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忠贞;反抗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壁”。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最早出现在《玉台新咏》卷一,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
《孔雀东南飞》内容取材自东汉时期的一桩婚姻悲剧。
我认为要对《孔雀东南飞》一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不能单从文中的字面意思去寻求看法,而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文章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的角色定位等一些更为深沉的因素。
同时,要将人物在每个情节中的语言、动作、行为等加以文章和角色的背景进行整合。
这样才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与分析自己所理解的文中人物形象与性格。
现在,我要浅略分析的这两个人物形象——刘兰芝与焦仲卿,即是出自《孔雀东南飞》一文。
这一篇著名的爱情叙述诗,它为世人讲述了一段悲美的爱情故事。
焦仲卿与刘兰芝婚后恩爱幸福,却遭受到了封建礼教、家长专制与门阀观念等种种罪恶的摧残。
最终,一对相爱的夫妻用至死不渝的坚贞捍卫了他们的爱情。
刘兰芝有着一种高贵、倔强的个性。
她不被威逼所屈,也不为富贵所动。
持重、坚强地捍卫自己的生命自由与爱情追求。
一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无论是对焦仲卿,还是他们俩的婚姻,刘兰芝都将自己的坚定、忠诚之心表露无遗。
也让世代的后人读到此时为之感动伤怀。
文章一开始便交代了刘兰芝的勤劳贤惠与多才多艺,她主动请求回到娘家,说明了刘的识大体与聪慧,接着文中将兰芝的美貌生动的描绘出来。
等到刘兰芝与小姑拜别的一段时,“泪落连珠子”一句证明了兰芝与小姑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和谐。
由上可见的确是焦母存心刁难媳妇,这些与她之前对刘兰芝的控诉形成鲜明的对照。
再到后来与焦仲卿暂时离别时,面对焦的犹豫不定、一筹莫展,兰芝的话语都展现出了一个聪慧女子的人格尊严和自己的主见。
然而,在面对自己深爱的丈夫焦仲卿时,她即使知道现实的冷酷与无情也还是对其抱有一丝丝的幻想,“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她奢望着还能和丈夫的再次团聚。
面对哥哥逼婚时候,刘兰芝那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少有的刚强性格和勇气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处于极端弱势的女性的不可侵犯的尊严以及她对待爱情的坚贞。
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
刘兰芝追求的自由、尊严、不被压迫的爱情,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许多女性都想要争取的权利与幸福,只是没有多少人有兰芝那般的勇气罢了。
因而,刘兰芝的追求爱情与勇于抗争的精神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而我们的男主人公焦仲卿则是以一个忠于爱情但拘谨懦弱,受礼尽孝却胆小怕事的形象出现在文章中。
我想也许是由于焦仲卿的家庭环境以及自身的性格,也许是因为他是家中的唯一的男子,在面对敬爱的母亲与珍爱的妻子之间不可调解的矛盾时候,他也处于不知如何是好的两难困境。
他深爱兰芝却不敢与挑剔的母亲大人抗争,只是一味的忍辱负重,消极以对。
与文中刘兰芝的形象一比较,让读者、听众无不愤恨如此懦弱、消极的丈夫。
在得知母亲要逼走兰芝以后,焦仲卿只是婉启、跪告母亲,得来大怒的结果后他便默默的,不敢再作声了。
他还约定不久之后要去接妻子再回到夫家,但这个男人却只抱着虚无的幻想并未付出过任何实际的行动!
当然,我们也应该客观的看待焦仲卿这一形象。
以刘兰芝的聪慧,她深爱焦仲卿不会只是一味的傻恋而没有丝毫道理。
在焦仲卿跪告母亲无果之后,他的一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以看见他对
与刘兰芝的这段婚姻坚贞不渝。
听闻刘兰芝被家里逼迫改嫁以后,焦仲卿声称自己要自杀。
在兰芝死后,焦仲卿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最终“自挂东南枝”以身殉情。
犹记得那一番回家辞母的话,对焦母来说无异晴天霹雳,“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同时,这话也将焦仲卿的反抗精神完美的表现,令人感动。
焦仲卿,这个原本软弱、消极的却忠于爱情的男子怀抱着的幻想变为绝望后,最终也因为爱情而勇敢无畏,与兰芝一样充满了叛逆、反抗的精神,更变得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