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30
统计与概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单元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概率的定义,了解并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应用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1.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概率的计算方法;3.概率应用问题的思路及解题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为:1.如何理解和运用概率的概念;2.如何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概率的定义;2.事件、样本空间和总事件;3.等可能事件;4.不等可能事件。
教学过程:1.通过图片或图示,引导学生思考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了解概率的基本定义;2.通过实例介绍事件、样本空间和总事件的概念及这些概念的关系;3.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等可能事件和不等可能事件的区别。
2. 概率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1.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2.相关概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1.通过实例,介绍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统计概率和几何概率;2.通过实例,介绍相关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并、交、补集等。
3. 概率应用问题的思路及解题方法教学内容:1.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2.常见的概率应用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1.通过实例介绍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2.以常见的概率应用问题为例,说明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讲解练习题或组织小型竞赛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概率解题方法的理解能力。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互动式教学和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解题,加深对概率的理解;3.在讲解过程中,要严谨、透彻地讲解,避免教学过于简化;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关键点。
统计与概率一统计表(一)意义*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1搜集数据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 正式制表: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二统计图(一)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1 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2 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2.数据的定义:数据是对事物或现象的观察结果或实验结果的记录。
3.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或事物;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选取出来的一部分个体或事物。
4.数据的分类: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种类型。
定量数据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数据,例如身高、体重等;定性数据是无法用数值表示的数据,例如颜色、性别等。
5.调查和实验:调查是收集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或访问来获得数据;实验是通过人为干预,观察事件的变化来获得数据。
二、统计图1.条形图:用矩形的高度表示数据的大小,横轴表示数据的类别。
适用于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大小。
2.折线图:用折线连接各数据点,横轴表示时间或其他连续变量。
适用于展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3.饼图:用扇形的面积表示数据的比例关系。
适用于展示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占比情况。
4.散点图:用坐标点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两个变量。
适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5.帕累托图:用累计曲线表示数据的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数据的累计百分比,横轴表示数据的类别。
适用于查找主要原因。
三、统计的描述与分析1.集中趋势: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常用的描述一个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
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中位数是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的中间值,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2.离散程度:极差是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标准差是各数据与平均数差值的平方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
3.概率: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事件是指一个或多个基本结果的集合。
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频率法、古典概率法和几何概率法。
四、统计调查的步骤1.制定调查目标: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2.设计问卷或实验方案:构建问题和实验的具体方案。
3.选择调查样本:根据总体选择适当的样本。
4.数据收集:实施调查或实验,收集数据。
5.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