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1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课时一练习: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课时二练习: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课时一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课时二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2、祖父的园子同步练习课时一练习: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掉,用来种菜。
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闹。
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chǎn()地,我往往把菜苗当做野菜gē()掉,把野菜留着。
爷爷浇菜,我拿着水piáo(),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玩累了,我又缠着爷爷陪我去guàng()街。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胖乎乎圆明白亮笑热三、小萧红为我们介绍院子里的景物时,我们可以看出她怎样的神态?课时二练习:一、给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昼出耘田..夜绩麻()A.在田间除草。
B.收割庄稼。
C.耕地。
(2)稚子金盆脱晓.冰()A.使人知道。
B.早晨。
C.知道。
(3)短笛无腔信口..吹()A.说胡话。
B.随口。
C.有信心地说。
2.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与“山衔落日浸寒漪”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B.露似真珠月似弓C.梅雪争春未肯降D.横看成岭侧成峰4.对人物的描写和其他诗句不同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D.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稚子用彩丝穿冰当银钲的做法新颖有趣,充满智慧。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体现出一种晚归的悠然闲适。
D.范成大、杨万里、雷震都是宋代的诗人。
6.“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描写声音为主,表现出“玉磐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C.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从金色的盆子里取出冰,用彩色的丝线穿上,用手提着,颜色艳丽,充满情趣的情景。
D.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戏耍、听着孩子们呼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景象。
7.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农村夏日里的一个场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B.《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早晨景色的诗,这首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给加下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A.快要天亮。
B.将要知道。
C.快要告知。
(2)却看妻子愁何在()A.男子的正式配偶。
B.妻子和孩子。
(3)青春作伴好还乡()A.年龄。
B.青年时代。
C.指春天。
2.判断题(1)“遗民泪尽胡尘里”,诗句中“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2)“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3)“三万里河东入海”,此句中的“河”指淮河。
()(4)“仞”是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五千仞”是实指,形容山高。
()(5)“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
()3.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这首诗中的“,”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作了铺垫;第三句“”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写的,杜甫是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其诗被称为“”。
这首诗中的“,”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4.默写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古诗词三首》同步拓展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小题,满分5.5分,每小题5.5分)1.(5.5分)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稚子..金盆脱晓冰。
()A.幼稚的孩子。
B.幼小的孩子。
C.顽皮的孩子。
二.填空题(共11小题,满分60.5分,每小题5.5分)2.(5.5分)《四时田园杂兴》作者:年代: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3.(5.5分)《渔歌子》作者:年代: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4.(5.5分)《乡村四月》诗人:;朝代:;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5.(5.5分)根据拼音写词语。
cán sāng zhòu yèyún tián chéng jìbái lùdǒu lì6.(5.5分)拼一拼,写一写。
zhòu夜耕yún sāng树短dí拂xiǎo gòng耕织7.(5.5分)给下面的字注音。
耘陂腔铮衔磬浸漪8.(5.5分)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9.(5.5分)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10.(5.5分)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11.(5.5分)给划线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绩:A.把麻搓成丝或绳B.功业、成果(1)昼出耘田夜绩麻(2)成绩傍:A.靠近B.临近(3)傍晚(4)也傍桑阴学种瓜川:A河流B.平地(5)绿遍山原白满川(6)川流不息12.(5.5分)形近字组词。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含答案)1.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2. 阅读练习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2)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是______,描写声音的词是______。
(3)这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 把古诗《宿建德江》补充完整。
宿建德江(唐)______移舟泊烟渚,______。
野旷天低树,______。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①题:______②缘:______③不识: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5. 阅读下面的古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
(2分)(2)“遥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句的?(3分)______(3)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2分)6. 对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1. 根据原文填空,并完成有关练习(1)______,快走踏清秋。
(2)伯牙谓______,乃______,终身______。
(3)两小儿笑曰:“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4)我生待明日,______。
(5)一鼓作气,______,______。
(6)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
(7)使卵石臻于完美的,______。
(8)《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美丽主要指的是居里夫人______的精神以及______的人格。
(填四字词语)(9)回顾五年来你积累的古诗词,请你按要求写出诗句:亲情乡愁:______ ______离别赠言:______ ______哲理思考:______ _____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_____。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鸣。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把古诗补充完整。
好雨知时节,______。
随风潜入夜,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 锦官城:______ 野径:______(3)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来写,前两句写了下雨的______,直接赞美了这场雨下得______。
(4)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请找出一个句子加以分析说明。
3.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______,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______。
这首诗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写的《______》,______是写景,______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______的心情。
4. 赏析感悟。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 ]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zhàn)__________开温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专项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静春山空②南望王师又一年③唯见长江天际流④乡村四月闲人少A.③②①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2、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初春 B.初夏 C.盛夏 D.初秋4、.下列诗句按照敬亭山、华山、庐山、天门山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④③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5.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和下列哪句话意思相似?()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C.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二、填空题1.《孟子》中告诉了我们同情心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9古诗三首一、读拼音,写词语。
XXX、天、一、流、替、泪、屡、舞、侠二、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远远的)B.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C.五千仞岳上摩天(一种旅游玩具项目)D.不破楼兰终不还(回来)正确解释:不被攻破的楼兰就不会失去,不会离开。
)三、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XXX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XXX,这首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XXX《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云露”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又”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著名诗人XXX写的,XXX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这首诗中的“狂喜”,“长安”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本诗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五、品析句子,完成练。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穿”是“穿戴”的意思,“金甲”是指金属盔甲,“穿金甲”的意思是穿上金属盔甲,从中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危险。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1. 古诗词阅读,回答问题。
忆江南唐白居易【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柱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②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③。
吴酒一杯春竹叶④,吴娃双舞醉芙蓉⑤,早晚⑥复相逢。
【注释】①桂子,桂花。
②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③吴官: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宦娃宜,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④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姿之美.⑥早晚:迟早,或早或晚.(1)这是一组词。
“忆江南”是这组词的______,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词写得好,诗写得更好,比如他的诗句:______(2)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幅画面。
(3)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中三首词赏析正确的是()(多选题)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试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3.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
4. 分析下列诗句,选择比较准确的理解。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A.五岭连绵不断,像水中翻腾的细浪一般,反映了长征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B.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②大渡桥横铁索寒。
()A.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那裸露的铁索闪着冷冰冰的寒光。
B.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跨两岸,铁索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使人觉得寒气逼人。
5. 根据《对韵歌》连一连。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课文原文9.古诗三首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_________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③[楼兰]西城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_________①[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位于渭水北岸。
③[浥]湿润,沾湿。
④[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_________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里河]指黄河。
“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岳]指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知识点归纳知识点我会写:仞:万仞壁立千仞心游万仞岳:五岳山岳岳父岳母三山五岳摩:抚摩按摩摩天观摩摩拳擦掌遗:遗民遗失遗忘遗憾路不拾遗涕:涕零鼻涕感激涕零巫:女巫、巫师、巫术、巫婆、巫神多音字:朝:zhāo朝霞cháo朝向舍:shè宿舍shě舍不得形近字:仞(万仞)刃(刀刃)岳(山岳)兵(士兵)摩(摩天)磨(磨炼)问题归纳:1、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一幅怎样的意境?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2、第二首诗描写景色有何作用?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峨华山高达五千仞,上与天奇。
如此大好河山,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