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危害分析PHA---易安-安全从业-安全生产-安全
- 格式:docx
- 大小:9.50 KB
- 文档页数:2
前言如何使用本手册本手册可以帮助您理解如何组织和进行工艺危害分析(PHA)。
包括如何执行工艺安全和风险管理计划。
本手册和本课程为您介绍工艺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
您从研讨班的讲座和本手册中所收集到的背景资料可以帮助您获得必要的专门技能,以便对工艺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从试验到停机)中的工艺安全进行管理,满足规程要求并对生产工艺中的危害进行分析。
本手册的内容基于杜邦公司的工艺安全和风险管理方针,该方针在诸多方面都超过了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OSHA)和环境保护局(EPA)的要求。
谁应该使用本手册工艺危害分析(PHA)研讨班手册对涉及制造工艺或化学工艺的任何人都是有帮助的:包括工艺工程师、操作和维修主管、操作工、机修工、设计工程师、技术主管、安全主管、安全人员以及经理。
正如您不久将在研讨班上学到的那样,工艺安全管理是每个人的职责。
词汇表在本课程开始以前,您可能希望对本课程中以下用到的术语的定义以及在研讨班上涵盖的三种识别和分析工艺危害的分析方法的简短定义做一下浏览。
有些术语可能对您来说是新的。
在对它们进行详细讨论之前,本词汇表对这些术语作一阐述。
术语定义审核:由管理层或外部机构对人的行为进行现场抽查,以便衡量其表现是否符合标准。
中央安全、健康与环境委员会:这个现场委员会监管现场的安全,包括工艺安全在内。
它负责制定安全方针并成立各个分委员会来负责安全的各个具体方面(即工艺安全)。
组织的成员在该委员会中任职。
应急响应计划指导(ERPG):空气中的危害物质可能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的浓度表。
三个级别分别是:口ERPG一1暴露达1小时的情况下仅产生轻度暂时性健康影响的空气中最大浓度。
口ERPG一2暴露达1小时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或其它严重的健康影响的空气口ERPG一3暴露达1小时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危及生命的健康影响的空气中最大浓度。
对工艺安全至关重要的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能导致人员暴露在危险物质下,从而可能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或者发生故障时可能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或对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设备。
工艺危险性分析报告一、引言二、分析方法我们采用了工艺危险性分析(PHA)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工艺步骤的观察和描述,结合专家知识和经验,并结合对潜在危险的分析和评估来确定工艺中的危险因素。
三、工艺危险因素分析1.化学危险因素根据工艺流程图和材料安全数据表,我们发现该工艺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腐蚀性物质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或急性危害。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接触风险。
2.动力危险因素工艺中存在一些需要动力驱动的设备,如机械臂、压力锅炉等。
这些设备的故障或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
因此,必须加强设备维护和操作员培训,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火源危险因素由于工艺中使用了明火加热,存在着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所以必须在合适的位置设置灭火设备,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还需要对人员进行火灾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火灾的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高温危险因素工艺中可能存在高温材料和工作环境,如高温熔融金属和高温烘箱等。
这些高温可能导致烫伤和灼伤。
因此,必须提供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火服和隔热手套,并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高温区域。
5.人机危险因素工艺中的操作人员可能受到疲劳、分心和不正确操作的影响,这可能导致事故和人员伤害。
因此,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管,确保他们按照正确的程序和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四、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我们对工艺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如下所示:1.化学危险因素控制:-使用低毒性或无毒性的替代品;-加强通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2.动力危险因素控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设立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培训操作人员;-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3.火源危险因素控制:-设置并保持灭火设备的可用性;-加强火灾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的火灾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定期维护和检查火灾预警系统;4.高温危险因素控制:-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并对人员进行培训;-安装温度监测仪和报警装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5.人机危险因素控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管,确保他们按照正确的程序和安全规定进行操作;-设立必要的休息和轮班制度,减少疲劳对操作人员的影响;-进行定期的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培训。
工艺危害分析(PHA)管理规范工艺危害分析 (PHA) 管理规范是制定和管理各类工艺危害分析活动的指导方针。
PHA 是一种系统性的评估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和环境风险,以及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以下是一些制定和管理 PHA 的规范和步骤:1. PHA 管理团队的组建:应该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成员组成,包括工艺工程师、安全专家、环境专家和操作人员等。
团队应该具备全面和多样化的技能,以便全面评估和分析工艺风险。
2. PHA 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工艺的复杂性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如哈萨德和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 ETA) 等。
选择的方法应满足所需的目标和要求。
3. 工艺信息收集和整理:收集和整理与工艺相关的各类信息,如流程图、工艺参数、物料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 MSDS)、工艺控制系统信息等。
这些信息对于准确评估工艺风险和制定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4. 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分析和讨论工艺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和环节,识别所有可能导致事故和危害的因素。
对每个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包括潜在的影响、概率和风险等级。
评估应基于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5.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风险控制措施应酌情考虑使用工程、管理和行为控制方法,并与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相结合。
应急预案应考虑事故应对、紧急撤离和事故恢复等方面。
6. PHA 报告和记录管理:编写详细的 PHA 报告,记录分析过程、评估结果和制定的控制措施。
一、工艺危害分析介绍工艺安全管理(PSM)是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工艺危害分析(PHA)是工艺安全管理的基础,通过对工艺危害分析流程、方法的介绍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从而排除相对于的安全隐患,使企业生产安全水平得到提升,最终为企业塑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生产环境。
二、工艺危害分析应用范围一般来说,工艺危害分析贯穿从装置的新改扩建到生产运维、再到停用封存,直至拆除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贯彻始终(如图2・1)。
通常工艺危害分析主要分为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建议措施、报告编制与评审四大步骤。
所以我们从这里看出这起氯气泄漏事故的企业在工艺危害分析方面做得并不到位。
那么做好个亿危害分析一般要用到哪几种方法呢?•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及出现歪大技术变更时均应进行PHAC新改扩建项目在役装置•装置使用寿命周期1 内应定期进行.或出现重大技术变更时进行PHA。
Yb研究和技术开发使用封存、拆除报废装置惇用封存装置在停用封存封存前.拆除报废装置在拆除报废前应进行PHA。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或开发方案实施前应进行PHA。
(图2・1PHA装置生命周期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方法)三、工艺危害分析方法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SCL)>故障假设法(What-if)、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保护层分析(LOP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及量化风险分析(QRA);可归类为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三类(如下图)。
(1)安全检查表是把一系列需要检查的项目用表格形式列出进行分析,表格式的分析能够使项目遗漏减少,从而确定检查的项目、系统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的一种方法。
(2)故障假设法是一种头脑风暴的方法,通过召集各个岗位或者相关的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把需要检查的项目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假设,然后针对假设出现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最后提出解决方案的方法。
简析化工工艺危害分析(PHA)及其应用软件背景摘要近年来,以江苏省响水县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大爆炸事故为首的化工行业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对社会的稳定运行造成极大影响。
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家应急局开始对各类化工企业的工艺安全管理(P r o c e s s 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下简称:P S M)体系的构建与运营进行彻底的排查,就其中的不正确、不完善、不合规、不落地等问题进行严格的纠正。
在19年8月出台的:应急[2019] 78号文中,提出了《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并要求加以落实;而之前已经出台的如:安监总管三[2014] 116号文等也被重新提上监管议程,一时间,整个化工行业掀起了对P S M的学习研究与落地执行的风潮。
令人遗憾的是,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P S M的诞生也是由一系列严重的安全事故所推动的后果。
追溯P S M的发展历史:●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的二恶英泄露事故●1984年印度波帕尔的甲基氰酸酯泄露事故这两起重大事故直接导致了相关法规的出台;在1992年,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署(下简称:O S H A)发布了:《高危险化学品的工艺安全管理》。
该法规也推动了我国对于P S M的标准化工作,并在2010年发布了:A Q/T 3034-2010《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其内容基本与O S H A保持了一致。
而在我国对P S M的启蒙和导入的过程中,也离不开美国杜邦公司的大力推广普及。
其通过各类培训,把P S M的理念、体系和管理模型进行传递,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P i c t u r e S o u r c e:美国杜邦公开材料本文以P S M模型中的工艺危害和风险分析(P r o c e s s H a z a r dA n a l y s i s,下简称:P H A)这一模块进行展开,就P H A是什么,以及目前主要的P H A分析手法和其应用软件进行介绍,希望能够给予初入门的安全工程师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精品文档。
I 欢迎下载工艺危害分析(PHA)管理规范编 制 人:______________审 核 人:______________批 准 人:______________修订日期:______________发布日期:______________实施日期:______________目录1 范围和应用领域 (1)1.1 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应用领域 (1)2 参考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共因失效(CCF) (2)3.2 高危害工艺(HHP) (2)4 职责 (2)4.1包化公司安全环保部 (2)4.2 包化公司所属科研和设计单位 (2)4.3 企业HSE管理委员会 (2)4.4 PHA项目负责人 (2)4.5 PHA工作组 (2)4.6 PHA专业支持组 (3)5 管理要求 (3)5.1 应用类型 (3)5.2 PHA实施步骤 (4)5.3 计划和准备 (4)5.4 危害辨识 (5)5.5 后果分析 (5)5.6 危害分析 (6)5.7 风险评估 (8)5.8 建议的提出、回复和关闭 (8)5.9 PHA报告 (9)5.10 建议的追踪 (9)6 管理系统 (9)6.1 资源支持 (9)6.2 管理记录 (9)6.3 审核要求 (10)6.4 复核与更新 (10)6.5 偏离管理 (10)6.6 培训和沟通 (10)6.7 解释 (10)附录 A PHA再确认方法 (10)A.1 概述 (10)A.2 程序 (11)附录 B PHA实施时机示意图 (12)附录 C PHA流程图 (14)附录 D 定性风险评估规则 (15)D.1 概述 (15)II精品文档。
III 欢迎下载 D.2 声明 (15)D.3 评估程序 (15)D.4 定性风险评估方法 (15)附 录 E :PHA 报告编制指南 (19)E.1 封面 (19)E.2 目次 (19)E.3 工作组成员的签名页 (19)E.4 直线组织管理层对建议措施的回复 (19)E.5 工作组的成员和资格 (19)E.6 分析结论 (19)E.7 分析过程 (19)附 录 F :相关记录编制基本要求 (21)F.1 工作任务书 (21)F.2 PHA 工作计划 (21)F.3 化学品相互反应矩阵 (21)F.4 通用危害检查表 (21)F.5 封闭性失效检查表 (22)F.6 人为因素检查表 (22)F.7 本质安全工艺检查表 (23)F.8 What If/Checklist 检查表 (23)F.9 PHA 《再确认检查表》 (24)精品文档。
炼铁系统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对生产工艺过程中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分析预先危险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简称PHA)是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造成损失。
首先在分析系统危险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性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见下表:危险等级划分表对该企业炼铁系统的生产工艺及公用工程和检修单元进行预先危险分析,采取的步骤是:(1)搜集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周围环境等资料,同时搜集类似事故案例;(2)分析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3)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4)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以下分单元进行预先危险分析:5.2.1 对供料子单元进行预先危险分析表5.2.1 供料子单元预先危险分析表小结:对供上料子单元进行预先危险分析得出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的危险等级为Ⅲ级,物体打击、粉尘的危险等级为Ⅱ级。
5.2.1 对上料子单元进行预先危险分析表5.2.1 上料子单元预先危险分析表小结:对供上料子单元进行预先危险分析得出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的危险等级为Ⅲ级,触电、物体打击、粉尘的危险等级为Ⅱ级。
5.2.2 对煤粉制备与喷吹子单元进行预先危险分析表5.2.2 煤粉制备与喷吹子单元预先危险分析表小结:对煤粉制备与喷吹子单元进行预先危险分析得出触电、机械伤害、灼烫、粉尘、高温的危险等级为Ⅱ级,煤气中毒的危险等级为Ⅲ级,爆炸的危险等级为Ⅳ级。
5.2.3 对高炉本体子单元进行预先危险分析表5.2.3 高炉本体子单元预先危险分析表小结:对高炉冶炼子单元进行预先危险分析得出煤气中毒、爆炸的危险等级为Ⅳ级,灼烫、火灾的危险等级为Ⅲ级,起重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粉尘、高温的危险等级为Ⅱ级。
工艺危害分析(PHA)
华侨大学化工工艺与本质安全研究所工艺危害分析PHA是PSM的核心要素,指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系统性的和彻底的分析活动来发现、估计或评价一个工艺过程的潜在危害。
PHA可以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用以提高工艺装置的安全水平和减少可能出现的危害性后果造成的损失。
可供选用的PHA的方法常用的有
1.定性方法:What-If, 检查表, What-If/检查表, 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
2.半定量方法: 保护层分析(LOPA),故障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3.定量方法:定量危害分析(QRA),故障树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复杂程度、规模、危险程度、折旧程度等多种因素,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进行PHA活动。
并且PHA活动应该每隔至多5年就重新进行一次。
一个合格的PHA活动应该能够:
1.发现工艺危害
2.识别出已经发生过的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事件
3.可用的工程上或管理上的危害控制手段
4.控制手段失效的后果
5.人员因素
6.定性的关于危害的评价
PHA应该由一个包括多方面人员的队伍完成,包括工程、管理、操作、设计等人员。
并且在PHA过程中产生的文档,特别是产生的建议,应该有完善的管理和后续跟踪手段。
工艺危害分析(PHA )
工艺危害分析是PSM 的核心要素,它是有组织的、系统的对工艺装置或设施进行危害辨识,为消除和减少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减轻事故后果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工艺危害分析关注设备、仪表、公用工程、人为因素及外部因素对于工艺过程的影响,着重分析着火、爆炸、有毒物泄漏和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原因和后果。
工艺危害分析方法有很多种,PSM 推荐的危害分析方法有:
1)如果……,会怎么样?”提问法;
2)安全检查表;
3)“如果…… ,会怎么样?”提问法结合安全检查表;
4)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
5)故障模式与后果分析;
6)故障树分析;
7)或者等效的其他方法。
工艺危害分析是件很耗费时间的工作,但是意义重大。
工厂需要根据自身工艺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危害分析方法。
对于化工厂和石化工厂,目前最普遍采用的危害分析方法是HAZOP ,同时辅助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弥补HAZOP 方法的某些不足。
HAZOP 是20 世纪70 年代由帝国化学公司(ICI)发明的一种定性危害分析方法,也是针对工艺过程最系统、有效的危害分析方法之一。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主要是依靠各种标准、规范、设计指南以及设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来实现工艺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
上述标准、规范或设计指南主要反映的是“正常工况下工艺系统需要满足的情况。
由于设备故障、人为错误或外部影响等原因,工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偏离正常工况,导致工艺安全事故。
此外,在项目工期紧张的情况下,设计人员的压力很大,容易犯错误,需要在工艺设计阶段就进行周全的考虑。
HAZOP 可以应用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复杂程度各异的工艺系统,只要是包含工艺流程的系统。
对新建项目的工艺设计、现有工艺系统的变更以及当前正在运行的装置都可以应用。
利用HAZOP 方法进行危害分析是有组织的头脑风暴活动,通常需要由一个包括不同专业人员所组成的分析小组来完成。
将复杂的工艺系统划分成不同的部分,称为节点(Node),然后针对每个节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HAZOP 使用一系列的“参数”和“引导词”(见表2和表3)搭配,设想工艺过程偏离正常工况的各种情形,并分析造成这些非正常工况的原因,对应的后果及当前的安全保障措施,必要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害的改进措施。
所完成的分析报告可以作为编制操作程序的指导文件,也是编写培训材料的有益参考。
根据统计,在运用HAZOP 方法进行危害分析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改进措施中40%是为了提升系统的安全,另外60%是为了改善系统的可操作性或者为了便于维修。
衰1 工厂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要素适用情况
表2 HAZOP常用参数
注:这里所谓的“参数”不同于工艺参数,是一个广义概念。
表3 HAZOP引导词供有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