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栽培学5
- 格式:ppt
- 大小:11.18 MB
- 文档页数:2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是研究园林树木的栽培、培育、管理、保护和调控的学科。
园林树木是园林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美观、生态、功能等方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效果和生态环境。
因此,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的研究对于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园林树木的栽培与培育园林树木的栽培与培育是指对园林树木的种子、苗木、移植树和成树进行种植、培养和管理的过程。
园林树木的栽培与培育包括选树、设计、施肥、浇水、修枝、灌溉、防旱、防寒、防虫、防病等方面。
1.选树选树是指根据园林树木种类的特点、绿化要求和景观设计要求,选用适宜的树种和品种。
首先要考虑树种的适应性,树种的适应性主要包括适宜的生长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土壤类型。
其次要考虑树种的美观性,如树种的造型、叶形、花色、果实等。
最后要考虑树种的经济性,如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可以选用成熟树和性状优良的品种。
2.设计设计是指为了达到园林绿化效果和美化环境的要求,为选用的树种和品种进行合理的布局、组合、调配和安装。
设计要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和园林规划的要求,确定树木的品种、数量、位置和形态。
3.施肥施肥是指为园林树木提供营养元素,促进园林树木生长和发育的过程。
施肥要考虑到树木的生长周期和季节性,确定肥料的种类、用量和施肥的时间。
4.浇水浇水是指为园林树木补充水分,满足它们的生长发育需要,保持土壤湿度的过程。
浇水要根据树木生长的期间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量,确定浇水的量和时间。
5.修枝修枝是指为了使园林树木保持良好的形态、促进生长和培育树姿的过程。
修枝应当遵循不改变示意图设计、确保树木生命安全和促进分枝生长的原则。
6.灌溉灌溉是指为了补给园林树木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通过灌溉系统将水分输送到树木的根部。
灌溉系统包括地下灌溉、喷淋灌溉和滴灌等。
7.防旱防旱是指在干旱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树木的生长发育受到水分不足的影响,保持树木的生长平衡。
主要方法包括加强灌溉、培育根系、覆盖保水材料和调控土壤水分等。
名词解释:萌芽力::树木母枝上叶芽的萌发能力,称为萌芽力,常用萌芽数占该枝芽总数的百分率(萌芽率)来表示。
成枝力:枝条上的叶芽萌发后能够抽成长枝的能力称为“成枝力”。
早熟性芽:当年形成、当年萌发成枝的芽,称为“早熟性芽”。
如月季、米兰、茉莉等。
晚熟性芽:当年形成的芽,需经一定的低温时期来解除休眠,到第二年才能萌发成枝的芽称为“晚熟性芽”。
如银杏、广玉兰、毛白杨。
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等的差异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芽的潜伏力:当枝条受到某种刺激或树冠外围枝处于衰弱状态时,能由潜伏芽萌发抽生新梢的能力,称为“芽的潜伏力”。
顶端优势:树木顶端的芽或枝条比其它部位的生长占有优势的地位称为“顶端优势”。
(或顶部分生组织或茎尖对其下芽萌发力的抑制作用,叫“顶端优势”)叶幕:指叶在树冠内的集中分布的总体,它是树冠叶面积总量的反映。
干性:树木中心干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称为“树木的干性”,简称“干性”。
层性:主枝在中心干上的分布或二级枝在主枝上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层次,这种现象称为“树木的层性”,简称“层性”。
花芽分化:植物的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花芽形成:植物的生长点既可以分化为叶芽,也可以分化为花芽。
当这种生长点顶端变得平坦,四周下陷开始起,逐渐分化形成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以及整个花蕾或花序原始体的全过程。
座果:经授粉受精后,子房膨大发育成果实,称为“座果”。
根颈:根与茎的交接处; 实生树的根颈由下胚轴发育而成,称真根颈,而茎源根系和根蘖根系没有真根颈,其相应的部位称假根颈。
成枝力:枝条上的叶芽萌发后能够抽生成长枝的能力,单性结实:未经过受精形成果实的现象叫“单性结实”无融合生殖:指不经过精卵细胞结合而在胚珠中直接发育成胚的现象。
环境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园林树木起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
1.行道树选择原则(1)适地适树、因地适宜选择行道树(2)乡土树种、外来树种相结合(3)兼顾近期、远期树种规划(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2.假植时注意什么?1、假植沟的位置:应选在背风处以防抽条;背阴处防止春季栽植前发芽,影响成活;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方以防冬季降水时沟内积水。
2、根系的覆土厚度:一般覆土厚度在20厘米左右,太厚费工且容易受热,使根发霉腐烂;太薄则起不到保水、保温的作用。
3、沟内的土壤湿度:以其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即手握成团,松开即散。
4、覆土中不能有夹杂物:覆盖根系的土壤中不能夹杂草、落叶等易发热的物质,以免根系受热发霉,影响苗木的生活力。
5、边起苗边假植,减少根系在空气中的裸露时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根系中的水分,提高苗木栽植的成活率。
3.苗木移植注意什么?【1】假植苗木要尽早出土栽植。
在价值中埋土防寒过冬的苗木,春天等气温回升后,应及早的进行,拔出浮土将苗木智力再假植沟中,以免扒土过程,使苗木再假植沟内发芽,从而降低移栽的成活率。
【2】运送苗木时要精心。
在运送苗木时,应严格区分苗木树种和等级,不可混放,装运苗木时要做好对树冠的保护,不能损伤右眼擦伤树头或者折断树根。
【3】注意保护苗木的根系。
对于裸根苗木移栽的成活,关键就是要保护和更新,无论是厂里的小树苗,或者是各种的落叶树,从挖苗到栽植都必须要保持根部的湿润和尽量做到完整性防止树木根系干燥失水。
在移栽的过程中,应尽量缩短苗木的运输时间和在外面的暴露时间,最好要做到随栽随玩。
不能立刻在,知道苗苗最好要进行价值将根部用土覆盖,或者是说用一些覆盖的草毡将树体覆盖,盖好。
【4】放线定点要按设计来做。
根据绿化工程的设计和地形要求对树木栽植的点要进行放线定点,然后挖穴。
移植树木时应先用一二级苗木做外在的苗木,三级苗木应作继续培养和栽植在一些比较隐蔽的位置,以提高绿化的整体观赏效果。
【5】挖树穴要做到规范。
对树木的树穴的挖掘,应略大于苗木的根系或者是土球,使苗木的根系在树穴内得到舒展,这样成活率更高。
《园林树木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文):园林树木栽培学(英文):Aboriculture课程编号:14351067课程学分:5 学分课程总学时:50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园林树木栽培学是论述园林树木栽培、养护与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课程内容系统,含盖面大,实践性强,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苗木培育、观赏树种引种驯化、树木栽植及移植技术、园林树木养护管理、树木整形修剪、园林垂直绿化的理论及技术、古树名木养护与保护、园林树木调查与功能效益评价。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园林树木栽培的生理生态学原理、栽培与养护的技术体系,结合实践教学能够灵活应用理论教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实践教学并重,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开展合肥地区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的调查分析,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熟练掌握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绪论(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内容:了解园林树木栽培学的概念、发展简史、主要研究内容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园林树木栽培的发展展望。
重点掌握园林树木栽培学概念及学科主要研究内容。
二、具体课时安排:第一节:园林树木栽培学的概念、发展简史及其研究内容(0.5学时)第二节:园林树木栽培的发展展望(0.5学时)第三节:园林树木栽培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栽培技术体系(1学时)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树木生长发育周期的概念、生长发育的年周期与生命周期的特点与培育措施;树木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与调节;生长的物质基础及其影响与调控。
2、教学重点与难点:树木不同发育阶段培育目标与技术措施,生长调控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树木生长环境特点及其影响分析(1学时)第二节: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1学时)第三节:园林树木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1学时)第四节:园林树木物质生产和分配及其对生长的调控(1学时)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环境(5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园林立地特点及其对树种选择的要求;园林绿地分析与评价方法、途径;园林绿地土壤改良技术。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学习资料(中远公司李亮)第一部分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概述生长发育是生物体共有的现象,园林树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
了解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可以克服盲目性,从而科学地指导生产与实践,对于实际的园林栽培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正确选择树种,制定合理栽培技术,有预见性地调节和控制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使之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例如:可以在植物不同的年龄时期、不同的物候期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使之提早或延迟开花防止早衰;通过合理修剪达到最佳观赏效果并且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保证移植的成活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相关概念1、生长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与扩大,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称为“生长”。
树木的生长通常是指树体质量和体积的增加,是一个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生(分裂和伸长)和能量积累的量变体现出来的。
树木生长(其他植物也一样)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原有个体体积的扩大和质量的增加是不可逆的;二是旧有个体的储藏物质(或从外界取得的物质)必须经过同化作用,才能组成新个体的物质成分。
树木生长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部分,体现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2、发育在植物生活史中,建筑在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与功能质的变化称为“发育”。
树木发育是树体生活史中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质变过程,是树体性机能的成熟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导致树木根、茎、叶的形成,由生殖器官(花器、果器等)形成的质变体现出来的。
3、生命周期植物从播种开始,经幼年、性成熟开花、衰老直至死亡的全部生活史称为生命周期。
4、年周期植物在一年中经历的生活周期称为年周期。
年周期又可以分为生长期与休眠期,也有一些植物没有休眠期。
二、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与发育关系密切。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必然。
植物一定要达到一定的生长积累才能进行花芽分化继而开花。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2011年下期,2009级园林)园艺林学学院舒常庆第一章树木生长发育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又叫大周期、大发育周期或世代周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严格来说是从合子开始),经过多年的生长、开花结果,直到树体衰老更新死亡的整个时期。
第一节树木的个体发育一、树木个体发育的概念1.个体:独立生长的单株树木。
有性个体:时间年龄=生物学年龄。
无性个体:时间年龄<生物年龄(母体年龄+时间年龄)2.个体发育:单株树木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所进行的发育史。
3.树木个体发育与1、2年生植物的差别:多个年发育周期后才开始结实;多次结实(例外: 大部分竹子一次开花);阶段发育周期长(寿命长)。
4.研究树木个体发育的意义:在不同阶段不同年龄时期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
二、树木生命周期中的个体发育阶段(一)有性繁殖树的个体发育阶段1.有性繁殖树发育阶段的划分⑴胚胎阶段(种子阶段):合子→种子萌发前(胚的成熟→种子成熟→种子休眠)。
⑵幼年阶段: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营养形态构造建成,并具有开花潜能时为止。
果树上称为―童期‖。
⑶成熟阶段:具有开花潜能→生长明显减少、开花结果明显下降。
⑷衰老阶段:生长明显减少,开花结果明显下降→衰老死亡。
衰老过程也可称老化过程。
在成熟时后,衰老就贯穿始终。
2.树木发育阶段(空间)分区贾思勰(544):用梨树不同部位的枝条嫁接繁殖的植株,开始结果的年限不同。
Knight(1795):成年实生树顶部成年区的枝条繁殖后,无刺,次年即开花;基部幼年区的枝条繁殖后,刺多,次年不开花,开花结果年龄较晚。
(1)阶段发育的特点。
局限性: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树木的细胞要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只限于生长点,且只能通过细胞分裂传递。
顺序性:只有通过了前一个发育阶段,才能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
不可逆性:一旦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就不能回到原来的阶段。
“干龄老,阶段幼;枝龄小,阶段老”(2)分区方法。
园林树木栽培学一、课程含义园林植物:乔、灌、藤木、草、花、匍地木(爬地生长类),园林绿化的主体,并以园林树木所占比例最大。
园林树木(观赏树木),国外有“装饰树木”、“造园树木”、“园景树”、“绿化树木”、“观赏乔灌木”。
60年代近中期,由观赏树木改为园林树木,内容上仅将树种的观赏特性和造园用途进行简化。
园林树木栽培学的实质: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在掌握树木生物学规律的基础上,对其生命过程有意识地施加人工技术措施,即对树木本身采取直接的(如嫁接、整形、修剪、叶面喷肥等),或间接的(改善光、温、水、土条件)措施,进行及时的调节和干预,能动地控制其生长发育,为期获得优质的某种产品或高效的功能作用。
本课确切含义: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管理的理论和技术。
二、授课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时间安排:总计64hrs. 授课40,电视专题4,观察报告4实习4,专题6,讨论4,考复2参考书目:1、园林树木栽培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2、园林树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3、园林植物栽培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园林树木的定义和任务1、概念:园林树木(应用于各种园林绿地的木本植物)园林树木学(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应用学科范畴)2、任务(1)掌握树木习性、观赏特性、园林用途(2)栽植地环境分析及其方法(3)栽培管理技术措施(4)园林树木的培植应用(5)常用树种的识别与应用3、功能:美化、香化、改善环境、生产4、意义:园林绿化以植物造景(园)为主流,学好该课对园林规划设计、绿化施工及园林养护与管理等理论和实践工作有意义。
二、课程内容1、园林树木生物学基础2、园林树木与环境的关系3、园林树木的调查与规划4、园林树木的栽植5、园林树木的养护与管理几个有关问题的研究对大树移植和大树进城的研究我国园林树木栽培的现状和未来我国园林树木科技二十年的主要成就三、园林树木栽培简史1、栽培简史栽培最早起源于公元前5000年殷周时代四旁绿化春秋战国种植行道树秦始皇时代种植行道树,植松、槐、榆、柳、梧桐、杨树、女贞西汉枇杷、杨梅、荔枝、葡萄、石榴、龙眼、橄榄、槟榔晋《竹谱》第一部,最早园林栽培专著,戴凯之北魏《齐民要术》农书将物侯观测用于栽培,栽培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黄河中下游地区)。
一、名词解释(5×4)1.乔木有明显发达独立主干的高大园林树木2.光照生态型园林树木进化过程中对光照适应性形成的生态类型。
3.年生长周期一年中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规律性表现。
4.假植园林树木栽植过程中因故不能定植时采取的临树性栽植保护措施。
5.古树名木分级依据树木生长年限或历史意义而划分的保护性管理级别。
二、填空(20×2)1.园林树木的栽培学分类,按栽培用途可分为林木、荫木等。
2.园林树木的引种栽培原则,主要为适地适树、逐步驯化。
3.花木是园林树木中最具色彩的树种,其中黄色春花类乔木有黄玉兰、马褂木。
4.我区常用模纹篱树种中,常绿红叶类有红花继木、红叶石楠。
5.景观树选择中,最具代表性的黄果类灌木树种有火棘、海棠。
6.我区近年引种栽培的耐寒棕榈科树种有布迪椰子、加拿利海枣。
7.藤本树种在垂直绿化中的作用显著,其中具卷须的有葡萄、美国地锦。
8.不定芽由树体皮层细胞演变而来,是树木更新修剪的重要基础。
9.抗旱树种根系器官的旱生性状,表现为垂直根发达、须根稀少。
10.极端温度,指造成树体伤害的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
11.小气候的形成缘于局部地理条件的影响,大的如山体、小的如庭院。
12.我区落叶树种秋、冬季栽植的主要养护措施为裹干、修剪。
13.园林树木栽植时,定植水必须一次性浇透,围堰直径应略大于根盘范围。
14.季相彩叶树种是园林树木中的观赏佳品,秋黄叶乔木树种有银杏、无患子。
15.园林树木整形修剪的主要目的为调节树体生长势、调整树体观赏型。
16.地被园林树种在生态配置中具重要地位,优良树种有龟甲冬青、铺地柏。
17.生态园林绿地建设中应以植物为主,其中又以树木的作用最大。
18.地被观赏竹中,我区常见栽培的有菲白竹、菲黄竹。
19.绿篱树木的整形修剪方式,主要可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种。
20.观干园林树种中,具扭曲枝干的有龙爪槐、龙爪柳。
三、是非题(10×1)1.园林树木栽培的肥料管理中,夏季追肥多采用幅射状沟施法。
园林树木栽培学由杯状形改进而来,不同处是分枝比较低。
树冠内阳光通透,有利于开花结果。
适用于苹果、桃、梅等观花树木的整形修剪。
3、多领导干形留2-4个中央领导干,于其上分层配列侧生主枝,形成均整的树冠,本形适用于生长较旺盛的种类,可造成较优美的树冠,最适宜于作观花乔木,庭荫树的整形。
4、中央领导干形此形有一明显的中央领导干,本形式是对自然树形加工较少的形式之一,本形式适用于轴性强的树种,能形成高大的树冠,最宜于作庭荫树,独赏树及松柏类乔木的整形。
①疏散形:从一定的干高以上疏散配列主枝,在其主枝上再配有侧枝;②分层形:在一定的高度以上分层配列主枝,上下层主枝要错落开,在主枝上再配置侧枝,同层主枝上的第一个侧枝留在同一个方向,此种适用于层性明显,干性强的树种。
5、丛球形其整形方法颇类于多领导干形只是有极短的主干,干上留数主枝是丛状。
本形多用于小乔木及灌木整形,如榆叶梅、丁香等。
6、棚架形这种类型主要用于园林绿化中的藤本植物,凡有卷须(葡萄),吸盘(爬山虎)或是缠绕习性的植物(紫藤),均可自行依支架而攀绿生长。
其形状往往随人的搭架形式而定。
三、修剪的方法1、短截(剪枝)(1)概念是剪去枝条的一部分,最常用的修剪方式。
(2)作用枝条短截后,养分相对集中,可刺激剪口下侧芽的萌发,增加枝条数量促进营养生长或开花结果。
(3)方法剪截分为轻短截、中短截、重短截和极重短截。
短截程度不同产生的修剪效果有显著影响。
2、截干(1)概念对干茎或粗大的主枝,骨干枝进行截断的措施。
(2)作用①减少蒸腾,提高移栽成活率;②壮龄树树冠结构改造;③老树更新复壮;④解决树线矛盾。
3、疏剪(1)概念将整个枝条自基部完全剪除。
(2)作用减少树冠内的枝条数量,使枝条分布趋于合理与均匀,改善树冠内部的通风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树冠内部营养生长和开花结实。
但修剪过重,会对全树生长产生消弱作用,一般宜分期进行。
(3)疏剪对象病弱枝、枯死枝及影响树木造型的交叉枝、干扰枝、萌蘖枝等。
《园林树木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树木栽培学/ Arboriculture课程代码:F153Z502学时:36/8学分:2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适用专业:园林开课(系)、教研室:农生院园林系园林植物教研室授课教师:申晓辉教材、教学参考书:《园林树木栽培学》吴泽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城市树木栽培与养护》周武忠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园林树木学—总论部分》陈有民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年一、园林树木栽培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园林专业教学计划,《园林树木栽培学》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为基础,面向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称之为《园林树木学》总论部分。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园林树木生态学习性、生物学特性,掌握园林(城市)树木栽植施工、养护管理(土壤、水肥、病虫害防治以及整形修剪)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城市树木养护管理及相关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绪论:扼要阐明园林植物、园林树木和城市树木概念掌握园林树木栽培学与城市树木养护与管理的定义与内涵明确园林树木栽培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国内部分院校园林专业开设“园林树木栽培学”课程情况了解我国园林树木的栽培历史与现状国内外相关内容参考图书及资料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着重讲清按照观赏特性和在园林中的栽培用途分类)重点讲解园林树木在美化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了解园林树木树体组成、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等专业知识掌握生长、发育、生命周期、年生长周期及物候期的概念重点讲解园林树木整个生命周期及年生长周期的生长规律掌握物候期的观测研究方法重点掌握园林树木在器官、个体及群体三个水平上的生长发育规律重点掌握城市环境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第二章:园林树木的苗木繁育了解园林苗木的繁育方法和最新进展掌握种子采集和处理的一般方法掌握树木组织培养的程序和方法第三章:适地适树与园林树种规划了解城市树木生长的环境特点掌握适地适树概念、原则和措施重点讲授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和植物配置的关系重点讲授园林设计中园林树木配置的原则和方式重点讲授园林树木生长调查方法、步骤以及树种规划的原则第四章:园林树木栽植工程了解栽植的概念、形式、栽植成活原理以及栽植季节选择掌握植树工程的一般程序和技术要点掌握大树移植的特点及主要技术要领了解特殊立地条件和垂直绿化树木的栽植与养护了解屋顶绿化的类型及关键技术第五章:园林树木的土壤、水肥管理了解园林土壤的结构、特点及土壤改良方法了解园林土壤污染的防治方法了解树木需水特点、干旱诊断及灌溉方式、灌溉量确定方法了解树木营养诊断方法及合理施肥量的确定第六章: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掌握树木整形修剪的目的、作用、理论依据与基础知识掌握整形的主要形式及各类型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要求常用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第七章: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了解园林树木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一般防治方法常见害虫及其防治常见病害及其防治常用杀虫剂、杀菌剂使用方法生物农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生物工程第八章: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园林树木的其它养护管理及各类树木的栽植管理要点了解各种伤害类型及其防治方法掌握树体保护的常规方法了解各类园林树木的选择、栽植和管理要点了解古树名木生长衰弱的原因及复壮措施第九章:园林树木的功能与价值评估园林树木分类园林树木的观赏价值园林树木的景观和生态价值城市树木的经济价值和估算方法掌握树木生长调查方法和树种规划、选择方法园林树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建第十章:风景林经营掌握风景林的概念、类型特征及评价因子理解密度效应及确定合理密度的方法了解风景林的密度管理及生态管理方法三、本课程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实验学时数为8学时。
实验课程:园林树木栽培学园林树木的栽植一、目的通过实习,要求基本掌握树木栽植的技术要领,了解和熟悉提高栽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二、材料与用具(1)材料:待移栽的复羽叶栾树(2)用具:铁锹、挖锄、枝剪、手锯、草绳等。
三、实习内容和操作方法1。
大树移栽前的准备与处理:备好工具,选择适合移栽的树木,清理杂物。
2.大叔的挖掘:带土挖掘,其挖掘的土球大小为胸径的6—10倍。
3.土球的包扎:采用橘子包的包扎方法,以防运输过程中土球破碎.4.树木的运输: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树木的损伤.5。
树木的栽植:栽植前可适当的修剪,栽植深度要适宜,先回表土,再回底土。
6。
浇水灌溉:移栽后要及时对树木进行浇水灌溉。
四、思考题影响园林树木栽培成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答:①尽可能多带根系。
②严格保温、保鲜、防止树木过多失水. ③栽植中使树木根系与土壤颗粒密切接触,并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实验课程:园林树木栽培学梅花的整形修剪一、目的学习梅花整形和修剪的方法。
初步掌握梅花整形修剪的基本技术。
二、材料与用具(1)材料:幼年和成年的梅花植株.(2)用具:枝剪、手锯等三、实习内容与操作方法梅花属蔷薇科梅属,落木小乔木,喜光,怕滞水。
梅的萌芽力和成枝力均较强,芽潜伏寿命长,易生萌条,耐修剪.梅的自然树形开展,呈自然开心形式圆形树冠,幼枝挺直多分枝,中短枝易生梅钉.修剪方法以疏为主,短截以轻为宜。
一般在花前疏剪病枝、枯枝及徙长枝等。
而在花后适当进行全面整形,必要时也进行部分短截。
1.幼树整形(1)。
定植剪:一年生苗留70-80cm短截,剪口下的二次枝应疏除,选留主枝时应选分枝角度适宜、方向各异且均匀的纸条3—4个培养,其余新枝留30cm摘小,削弱长势,辅助主枝生长,若辅助枝过密或妨碍主枝生长则应疏除.(2)。
第二年冬剪:主枝轻剪,扩大树冠。
主枝截短时应强枝轻剪多留芽,弱枝重剪少留芽,以便主枝生长平衡。
剪芽方向要交替,使主枝曲、软,注意分枝角和新枝的空间分布.主枝中下部着生枝除过密者疏外,可放任,但要注意处理主枝头的竞争枝.(3).第三年冬剪:各主枝延长枝短截,留芽方向与上年相反。
填空题1、园林树木按生长习性分为乔木、灌木、藤木、竹木、棕榈类五类。
62、盐碱地对树木生长产生引发生理干旱,危害树体组织滞缓营养吸收,影响气孔开闭的危害。
(3点)3、园林树木的美体现在体量、树形、质地、叶形、花形与花相、枝干状态、根4、根据不同树种花芽分化的特点可以分为夏秋分化、冬春分化、当年分化、多次分化等四大类型。
5、园林树木按观赏特性可分为林木、花木、果木、叶木、荫木五类。
6、树木移栽的环节:起挖、装运、定植。
7、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8、树木的干性和层性是顶端优势和芽的异质性共同作用的效果。
9、枝的生长特性:加长生长、加粗生长10、树木施肥常用方法:土壤施肥(全面施肥、沟状施肥、穴状施肥)、根外施肥(叶面施肥、枝干施肥)11、追肥以水溶性肥料或生物性物质的低浓度溶液为主。
氮钾追肥是常用的。
12、根外追肥在树木需肥急迫时施用,具体施用时间与树种、品种习性及气候、树龄、用途等有关。
13、花相分类:纯式花相、衬式花相;独生花相、线条花相、星散花相、团簇花相、覆被花相、密满花相、干生花相。
14、生态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名词解释1、园林树木栽培学:是对园林树木进行种植、养护与管理的应用学科门类。
2、整形:指通过一定的修剪措施形成栽培所需要的树体结构形态,表达树体自然生长所难以完成不同栽培功能。
3、修剪:是服从整形的要求,去除树体的部分枝、叶器官,达到调节树势、更新造型的目的。
4、古树名木: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种,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或社会意义的木本植物。
5、引种驯化:是通过人工栽培,使野生树成为栽培树,外地树成为本地树的技术经济活动。
6、短截:又称短剪,指对一年生枝条的剪截处理。
7、芽的异质性:在芽形成过程中,由于内部营养状况,外界环境条件不同,会使处在同一枝不同部位的芽在大小、饱满程度乃全性别上产生较大差异的现象。
8、再度开花(重花):每年开花一次的树木种类,如一年出现第二次开花的现象。
园林树木栽培学3、色块的修剪为保持整齐美观经常修剪。
第七章园林树木的其它养护管理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防治第二节树木树体的保护和修补第三节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防治一、冻害二、干梢(抽条)三、条裂四、雪压和雪折五、风折了解导致自然灾害的原因,掌握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冻害(一)造成冻害的有关因素1、抗冻性与树种、品种的关系樟子松、云杉、落叶松比油松抗寒,杜松比桧柏、侧柏抗寒。
引进树种一般抗寒力不如乡土树种。
引进树种中,国槐、金枝槐、皂荚、梓树抗寒性强,基本无冻害;金枝柳、毛白杨、臭椿、刺槐、红花刺槐、火炬树、五角枫等抗寒性较强,越冬有枯梢、树干冻裂或少量死亡;红叶黄栌、红叶李、桃叶李抗冻性差,越冬需保护。
抗冻性强的树种金枝槐皂角梓树紫叶樱刺槐金枝柳五角枫臭椿抗冻性差的树种红叶黄栌红叶碧桃刺槐〉红花刺槐〉嫁接毛刺槐一、冻害2、抗冻性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加抗冻性增强。
3、与枝条的成熟性有关枝条越成熟其抗冻力愈强。
枝条充分成熟的标志主要是:木质化的程度高,含水量低,细胞浓度增加,积累淀粉多。
4、与枝条休眠有关处在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冻害的发生常常发生在秋末或春初,秋末低温来的快,树木末完全进入休眠接受抗寒锻炼。
早春解除休眠早,易受低温威胁。
5、低温来临的状况与冻害的发生有很大关系突然的低温或低温后迅速回升,易受冻,低温持续时间越长,树木受害越大。
6、与其它因素的关系(1)热岛效应强度市中心受冻害比城边的要轻,如臭椿,在市内越冬的死亡率为15%左右,而在城边死亡率为30%~40% (2)小环境一、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