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学生版,.docx

(完整word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学生版,.docx

(完整word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学生版,.docx
(完整word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学生版,.docx

1: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 [l í] 水患,逋[b ū]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 ! ”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

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 注释 ] ①夔 (ku í) 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

境内。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 (qu è) :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

④悯()⑤邑()⑥祀()

2.选择:

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 (B) 到; (C) 登上; (D) 责骂。②“妻子贫

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 (B) 回到故乡; (c) 没有住房; (D) 不能耕种。

3.翻译:

①岁罹水患:

②死者相踵:

③遂自经于鼓下:

④养以公田百亩: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2: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

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选自《韩非子》) [ 注释 ]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戮:侮辱。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无以 _________②对 __________③为 __________

2.翻译:

①齐桓公患之;

②禁之奈何 ?;

③非名之则利之也

2.比较上文的两个“夫”:

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

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 ɡài] 汲[j í] ,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

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

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

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 思考与练习 ]

一、解释加点的词。

1. 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3. 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

4: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 ,

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③之曰:“与若芧④,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选自《庄子·齐物论》)【注】①狙( j ū)公:养猴子的老头。狙,猴子。②口:口粮。③诳( kuáng):欺骗。④芧( xù):橡树的果实。 [ 思考与练习 ]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损其家口损:减少

B.充狙之欲充:满足

..

C.俄而匮焉匮:缺乏

D.与若芧若:好像

..

2.狙公是怎样使“众狙皆伏而喜”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3.读了这个故事 , 你一定从中得到了启示,请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至少两个角度)

5: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

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 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

何也 ?”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

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⑧也。”

( 选自明 ?宋濂《宋学士文集》 )

[ 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 h ǐ):同“猪”。③轭

( 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淖(n ào) :烂泥。

⑥服田:驾牲口耕田。⑦牧:统治、管理。⑧有激者: ( 心中 ) 有不平之气的人。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犊 _________②尤 __________③过 __________

④应 _________⑤几 _________⑥顾 _________⑦盖 _________

2.翻译:①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者耶 ?;

②吾悯而诏子;③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 1)求良猫。厌(2)以腥膏 [ ɡào](3),眠以毡罽 [j ì](4)。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

天下无良猫也。(乐均《耳食录》)

【注释】( 1)[ 破家 ] 拿出所有的家财。( 2)[ 厌] 饱食。( 3)[ 腥膏 ] 鱼和

肥肉。( 4) [ 毡罽( j ì)] 毡子和毯子。

[ 思考与练习 ]

1、“鼠以故益暴”中有两个加点词,请分别选择解释正确的义项。

(1)“故”的正确解释是() A.原因B.故意 C.故事 D.过去(2)“益”的正确解释是()A. 增加 B. 益处 C. 得益 D. 更加2、翻译。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

3、猫不捕鼠的原因是:

某人说“世无良猫”,从中可知某人是个:的人,从中我们可以获知的人生之

理是:

7: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

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 [z ǔ]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选自《列女传》)

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

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舍近墓()(2)遂迁居市旁()

..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3、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4、翻译句子: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8: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

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

头③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托他

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 注释 ] ①诞僻:怪僻。②搦 (n u ò) :握。③科头:不戴帽子。④拂然:

甩动 ( 袖子 ) 的样子。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藉()②索()③虽()④既()⑤施()2.翻译:①好游于酒

②周其乏

③一龌龊显者

3.上文“笔墨”是指

9:老马识途

管仲、隰 [x í] 朋从于桓 [hu án] 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 .[r ǎng] 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

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 至其所不知 , 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

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

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 思考与练习 ]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 .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

10: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

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

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

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渭南文集》)【注】①椟( 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间:偶尔。[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2)未尝不与书俱()..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接待到访的客人 , 不去和妻子相见 .

B.客人不来拜访 , 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句子“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中“笑”的含义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陆游的书房是“书巢”?(用文中语句回答)

4. 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A. 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 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11:苏东坡北归

东坡①还至庾岭②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曰:“苏尚书③。”翁曰:“是苏子瞻欤?”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

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

云:“鹤骨霜髯心已灰④,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

(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 [ 注释 ](D 东坡:苏东坡,即苏轼。曾贬官至惠州、儋州( 今广东、海南一带) 。②庾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③苏尚书:苏轼曾官至礼部

尚书,故称苏尚书。④鹤骨霜髯 (r án) 心已灰: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从()②揖()③题()

3.翻译:①少憩村店②官为谁

③我闻人害公者百端

④是天佑善人也

4.理解:“曾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

12: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

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

‘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 ?洪迈《容斋随笔》 )

[ 注释 ]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②桐庐:古

地名,今浙江桐庐市。③记:传记。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⑤瞿然:惊讶的

样子。⑥握手:拱手。⑦溥(p ǔ) :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守()②泱泱()③已()④易()

⑤盛()⑥扣()⑦颔首()

2.翻译: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②必将名世

③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4.理解:以“风 " 字换“德 " 字,它好在哪里 ?请说出一二点。

13: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 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 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 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4)。吴王曰:“子

(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

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 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

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 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 ?正谏》)

【注释】(1)[ 吴王欲伐荆] 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 舍人有少孺子] 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 怀丸操弹] 藏着子弹拿着弹弓。(4)[ 旦] 早晨。(5)[ 子] 你。(6)[ 委身曲附 ] 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7) [ 延颈 ] 伸长头颈。(8)[务欲]一心想要。(9) [ 前利 ] 眼前的利益。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旦()子()延()

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字:()句:()。

(2)如是者三旦。字:()句:()。

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填空。

《螳螂捕蝉》写了、和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5、翻译下列句子。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4: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①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②林间窥③之。稍出近之,慭慭④然,莫相知⑤。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⑥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

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⑦,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节选自《柳宗元集》)【注】①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②蔽:躲避,躲藏。③窥:偷看。④慭慭

(yìn y 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⑤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⑥且:将要。噬(shì):咬。⑦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荡,碰撞。倚,倚靠。冲,冲撞。冒,冒犯。⑧ ?( hǎn):虎叫声。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稍近,益狎()(2)尽其肉,乃去()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

3.翻译下面的句子。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4.谈谈你从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15:揠 [y à]苗助长

宋人有闵 [mǐn] 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归④,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⑨往视之,苗则槁[ ɡǎo] 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⑾者也;助之长者,揠

苗者也;非徒⑿无( 13)益,而又害之。

[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②长(zhǎng)——生长,成长。③揠( yà)——拔。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⑤其人——他家里的人。⑥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⑦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 ⑧趋——快走。

⑨往——去,到 .. 去。⑩槁(ɡǎo)——草木干枯。⑾耘苗:给

苗锄草⑿非徒——非但。徒,只是。(13)益:好处。

[ 思考与练习 ]

1. 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

2. 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 ?()

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

答:

16: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

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 [r ǎng] 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 [x ī] 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注释】①荆( j 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

·10·

县西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

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

曾经。⑧攘( r ǎng)臂祛( 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

①于 : ()②反:()③全:()④复:()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什么?

答:

17: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 ɡ

ēng] ,漉 [l ù]菽 [sh ū] 以为汁。萁 [q í]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

诗人。

[ 思考与练习 ]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

..

3.漉菽以为汁 () (

..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2. 萁在釜下然 ()

,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

三、《七步诗》一般写作: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18: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

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

人便怒曰:“非人哉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 思考与练习 ]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2.尊君在不 ()

..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

..

二、翻译。

非人哉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去后乃至:()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答:

19:张无垢 [ ɡòu] 勤学

张无垢 [ ɡòu] 谪[zh é]( 1)横浦,寓( 2)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

日昧爽(3)辄[zh é]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4)十四年。洎[j ì](5)北归,窗下石上,双趺 [f ū]之迹隐然( 6),至今犹存。(《鹤林玉露》)

【注释】( 1)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

被贬官。( 2)寓:居住。(3)昧爽:天将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4)

如是者:象这样。( 5)洎:等到。( 6)双趺之迹隐然: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

可见。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③就明而读。()

..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④如是者十四年。()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②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如是者十四年。

..

B、其如土石何。其寝室有短窗。

..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

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20:冯梦龙补《西楼记》

袁韫玉①《西楼记》初成,往就正于冯犹龙②。冯览毕置案头不致可否。袁惘

然不测所以而别。时冯方绝粮,室人以告。冯曰:“无忧,袁大③今夕馈我百金矣。”乃诫阍人④:“勿闭门,袁相公馈银来必在更余,可径引至书室也。”

家人皆以为诞。袁归,踌躇⑤至夜,忽呼灯持金就⑥冯。乃至,见门尚洞开。问

其故,曰:“主人秉烛在书室相待,惊趋而入。冯曰:“吾固料子必至也。词曲

俱佳,尚少一出⑦,今已为增入矣。”乃《错梦》也。袁不胜折服。是《记》大

行,《错梦》尤脍炙人口。( 选自清 ?褚人获《坚瓠集》 )

[ 注释 ] ①袁韫 (y ùn) 玉:明朝文学家,字于令。②冯犹龙:即冯梦龙。明

朝著名文学家。③袁大:对袁韫玉的尊称。④阍(h ūn) 人:守门人。⑤踌躇:徘徊。⑥就:前往。⑦出:戏曲名词、剧本结构的一个段落,同“折”。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方()②绝()③馈()④径()

⑤引()⑥诞()⑦固()⑧料()

2.翻译:

①袁惘然不测所以而别

②主人秉烛在书室相待

3.理解:冯梦龙为什么“览毕”后“置案头不致可否”?

21:杨万里忧国

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

此不见用。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

许以掖垣⑤。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

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 注释 ] 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

昚(s hèn) 。④韩侂 (tu ō) 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 (ji àn) :超越本分。⑦邸 (d ǐ):此指官府。⑧族子:

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

①善()②用事()③属()④恚()⑤怏怏()

⑥遽()⑦亟()⑧社稷()⑨言()

2.翻译:

①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②皆其柄国之日也

③专权无上

2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

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

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

然文状⑤已去,奈何 ?”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

而济垂死之命乎 ! ”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 选自《后汉书 ?董祀妻传》 ) [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

使者。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诣 _________②徒 _________③厩 _________④虎士 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23:答苏迈书①

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 ? “三

人行,必有我师” ,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 选自宋 ?黄庭坚《山谷全集》 ) [ 注释 ] 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苏迈是

苏轼的长子。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③自道:自己所说。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病 ________②窃 ________③学问 ________

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

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 __________与__________ 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 ________所说。

24: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上选

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

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

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遂对曰:“海濒②遐远,不沾圣化③,其民困于饥寒

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④

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 ?将安之也 ?" 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⑤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⑥,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

见齐⑦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

约, 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 , 使卖剑买牛 , 卖刀买犊 , 曰:“ 何为带牛佩犊 !" 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选自《汉书 ?龚遂传》[ 注释 ] ①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②海濒:海边。③

圣化:皇帝的教化。④潢池:即池塘。此比喻濒海的渤海郡。⑤钩:镰刀。⑥翕

(x 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⑦齐:渤海郡古为齐地。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并()②禽()③举()④副()⑤恤()

⑥说()⑦遣还()⑧罢()⑨得()⑩躬()

⑩犊()⑩课()

2.翻译:

①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②臣胜之耶 ?将安之也 ?

③移书敕属县

④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3.理解:“好末技 " 中的“末技”是指

25:答李几仲书①

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

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凡为足下③道者,皆在中朝④时闻天下长者之言,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

( 选自宋 ?黄庭坚《山谷全集》 ) [ 注释 ] 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 摘录 ) 。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④中朝:朝廷中。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长者 _________②然 ________

2.理解:“学问琢磨”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其自废惰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 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继续给你写信;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

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④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26:金农与苍头

寿门①“所得苍头②,皆多艺。其一善攻砚,所规模甚高雅。寿门每得佳

砚石,辄令治之。顾非饮之数斗,不肯下手。即强而可之,亦必不工。寿门不善

饮,以苍头故,时酤酒。砚成,寿门铭其背,古气盎然,苍头浮白③

( 选自清 ?全祖望《鲒琦亭集外编》[ 注释 ] ①寿门:清著名书画家金农的字。②苍头:仆人。③浮白:大杯喝酒。

[ 文言知识 ] 说“攻”。“攻”是个多义词。一指“进攻”。如“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二指“治”。上文“其一善攻砚”,意为其中一个苍头善于治砚。“治”在这句话中要灵活解释为“雕刻”。三指“研究”。《师说》:“术业有

专攻。”意为学问有专门的研究。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辄()②治()③顾()④以()⑤铭()2翻译:所规模甚高雅。

27: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①布,衣素②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③ 衣而反。其狗不知,

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④矣,子亦犹是也。向者⑤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

哉?”(选自《列子》)【注】①曰:名叫。②素:白色的。③缁( zī):黑色。

④扑:打、敲。⑤

向者:刚才。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天雨()(2)子亦犹是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3.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28:董叔攀附权贵

董叔将娶于范氏①,叔向②曰:“范氏富,盍已乎! ”曰:“欲为系援③焉。”他日,董祁④诉于范献子⑤,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⑥之槐。叔

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

之,又何请乎 ?”(选自《国语?晋语》) [ 注释 ]①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②叔向:晋国大夫。③系

援:结交攀附。④董祁:范祁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⑤范献子:范祁的哥哥。⑥

纺:吊、悬。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他日 _________②执 __________

2.翻译:

①范氏富,盍已乎!;

②子盍为我请乎 ?;

③欲而得之,又何请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嫦娥奔月

羿①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 [h éng] 娥②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

[ch án] 蜍 [ch ú],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 ó]

③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 é]令伐树。

【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请:求。西

王母:仙人名。②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③斫:砍。

[ 思考与练习 ]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羿请不死之药②常斫之③学仙有过④过故人庄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③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2.翻译句子。

羿妻姬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3.在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中,人们幻想的翅膀,就已翱翔于太空,飞腾到月亮

上去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设想被科学创造所实现。1969 年 7 月 21 日,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你知道这三位宇航员的名字吗 ?

30:薛奎识范镇

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②于府舍,俾与子

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及还朝,载

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④,当以文学名世。”

(选自《宋史 ?范镇传》)

[ 注释 ]①范镇:宋朝人。②绾(wǎn):留。③帅客:此指太守的宾客。④

伟人:不平常的人。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俾 _______②益 ________③退 ________④趋 _________⑤逾 _________

2.翻译:①薛奎守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还朝,载以俱;

③当以文学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予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③ 也,呼

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

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节选自《韩诗外传》注: ①诵 : 背诵,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③諠(xuān)遗忘。④戒:警告。[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其母方织()(2)其母引刀裂其织()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失: ____________(2)此:____________

3.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能想到一个有

关孟母的典故吗?

32:对牛弹琴

昔①公明仪②为牛弹《清角》③之操④,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⑤之声,孤犊之鸣⑤,即掉尾奋耳,珠躞⑦而听。

(节选自《理惑论》)【注】①昔:曾经,②公明仪;春秋时代鲁国的音乐家,善弹琴。③《清角》:古雅曲调的名称。④操:琴曲。⑤虻( méng):吸血的苍蝇。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蹀躞( di éxi è):迈小步来回走动。

【阅读指津】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对不

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说话不看对象

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伏食如故()(2)非牛不闻()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2)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3.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33: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 [x ù] 猫犬,又禁僮③勿击鼠。仓廪 [l ǐn] 庖[p áo] 厨④,悉以恣 [z ì]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⑥与人兼行,夜则窃啮[ni è] 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

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 ?”假五、六猫,阖 [h é] 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 !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导读:永某氏之鼠以为“其饱食无祸为可恒”,“窃时以肆暴”,虽能得意

于一时,终究要被扫除干净。

【注释】①拘忌:拘束和禁忌。②值子:值,碰到。子,农历的子年。③僮:未成年的仆人。④仓廪庖厨:仓廪,粮仓。庖厨,厨房。⑤衣:衣架。⑥累累:一

个接一个。

[ 思考与练习 ]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畜猫犬()

2.悉以恣鼠不问(

..

3.某氏室无完器()

4. 假五、六猫(

..

二、翻译。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三、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喻:)

34:邴原戒酒

邴原①旧能饮酒 , 自行②之后 , 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③,至陈留④则师韩子助,颖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

word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与答案解析1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巾)年老的妇人。[杵](ch u)棒槌。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 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① 神:灵性。②厮:相互。 1?请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完整版)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 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向) 2.术未尽.也(穷尽) 3.先则恐逮于.臣(被) 4.夫.诱道争远(发语词)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答: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黄鲁直敬重苏轼 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注释]①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②东坡:即苏轼。 [文化常识]“江西”及其他。上文有“今江西君子曰”,其中“江西”并非指江西省,而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长江由西向东,但自九江至南京,其流向为东北方向,因此出现了“江西”、“江东”的现象。“江西”古指长江以北的安徽、江苏一部分地区;“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及浙江一部分地区。由此可知,古人说的“江西”不等于今之江西省。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县②门③耳 2.翻译:①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②安敢失其序哉? 。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1,故事内容大意(常以寓言,成语故事出现) 2,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3,文中的重要词语意思 二,主要篇目 1,《杨氏之子》 2,《晏子使楚》 3《两小儿辩日》 4《学奕》 5,《滥竽充数》 6,《刻舟求剑》 7,《叶公好龙》 8《东施效颦》 9《矛与盾》 10,《鹬蚌(yu beng))相争》 1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 12《蜀鄙二僧》 13,《伯牙绝弦》 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 寓意: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只能是自己害自己。 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听独奏,而南郭处士不会吹竽,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寓意: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何氏献璧——《韩非子﹒何氏》 宝玉而题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译文:明明是宝石,却被人说成了石头,明明是忠贞的人,却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寓意:表现坚贞之人受人误解的痛苦。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晏子离开坐着的位子回答说:“我听说,橘生长在淮南就成了橘,生长在淮北就成了枳,只是叶子相同,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致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寓意: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井底之蛙——《庄子﹒秋水》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译文: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控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 寓意: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开阔眼界,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驭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译文: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 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相关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译文:蜀国的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前就雇条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有惭愧的脸色。 寓意:路要靠自己走出来,要勇于实践,理想才能变成现实。 浙江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往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一般。 寓意:本文描写了浙江潮的宏伟气势。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完整word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学生版,.docx

1: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 [l í] 水患,逋[b ū]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 ! ”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 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 注释 ] ①夔 (ku í) 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 境内。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 (qu è) :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 ④悯()⑤邑()⑥祀() 2.选择: 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 (B) 到; (C) 登上; (D) 责骂。②“妻子贫 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 (B) 回到故乡; (c) 没有住房; (D) 不能耕种。 3.翻译: ①岁罹水患: ②死者相踵: ③遂自经于鼓下: ④养以公田百亩: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2: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 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选自《韩非子》) [ 注释 ]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戮:侮辱。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无以 _________②对 __________③为 __________ 2.翻译: ①齐桓公患之; ②禁之奈何 ?; ③非名之则利之也 2.比较上文的两个“夫”: 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 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 ɡài] 汲[j í] ,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 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 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 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 思考与练习 ] 一、解释加点的词。 1. 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向) 2.术未尽.也(穷尽) 3.先则恐逮于.臣(被) 4.夫.诱道争远(发语词)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答: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郑人买履[lǚ]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的字。 先自度.其足(度量)吾忘持度.(量好的尺寸) 2、翻译。 (1)何不试之以足?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的大小呢?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及答案

小升初择校考试文言文提高训练 (一)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仕.于南方(2)并.壳者(3)其人自护所短.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曰:“食菱须去壳。”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楚人有习操 ..舟者习:操:

始折.旋疾徐.折:徐: 遽谢 ..舟师遽:谢: 乃四顾.胆落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②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三)吴起守信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③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sì):等待。③信:信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盲苦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有盲子道.涸溪:__________ (2)过者.告曰:________ (3)久之.:_________ (4)乃自哂.曰: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2)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3.请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颜之推教子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①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②,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注释】①俛:通“俯”,头低下。②业:本事、能力。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谓吾曰(尝:曾经)B.颇晓书疏.(疏:记事) C.稍欲.通解(欲:快要)D.异.哉(异:不一样)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2)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4.选文中的“士大夫”和“吾”(颜之推)的教子观念完全不同,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1)士大夫的教子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颜之推的教子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母对你的教育与选文中谁的观念相近?你接受这样的教育观念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怀橘遗亲 陆绩①,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归,拜辞②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③母。”术大奇之。 【注释】①陆绩:三国时吴国学者。②辞:告别。③遗(wèi):给予。 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归(合格)B.欲.归以遗母(想要) C.术大奇.之(以……为奇)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3.读下面的句子,根据你对古文的理解,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内容。 及归,()拜辞()堕地。 4.你从陆绩身上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1.路经。……的人。凑足音节,无实义。嘲笑。 2. 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陷在空想之中,固执而矜持自负的人,看到这个故事该醒悟了吧!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精选20篇

小升初备考文言文精选20篇 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君(对他的尊称) 【诗词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编者简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 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疑邻窃斧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有亡.斧(丢失)(2)俄.而(不久) 2、翻译下列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再过几天再看见他邻居家的儿子,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诸葛亮传略 末扰乱②,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③南征,荆州刘琮④举州委质⑤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⑥。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⑦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②扰乱:动乱。③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④刘琮:刘表之子。⑤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⑥吴会:吴国。⑦江南: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文化常识]“九州”之说。我国古代历来有“九州”之说,意为中华大地由九州组成。但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上指冀(今山西一带)、兖(今河北一带)、青(今山东一带)、徐(今徐州一带)、扬(今长江下游地区)、荆(今湖北、湖南一带)、豫(今河南一带)、粱(今四川一带)、雍(今陕西、甘肃一带)。而《吕氏春秋》上有幽州而无梁州;《尔雅》上有幽州、营州而 (今四川一带)是古代两大行政区划。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少________②逸________③殊量________④纳________⑤既_________⑥ ________ 2.翻译:①时人异焉___________________;②众寡而无立锥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③权既宿服仰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与武帝交战”其中“交战”是指__________之战。 【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

小升初文言文习题50篇(一)

小升初文言文习题50篇(一) 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 (2)既毕,令间谍问曰 (3)魏王雅望非常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 一、轶事十则 (一)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②荠(jì)菜,一种野菜。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④啖,dàn,吃,]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暖和。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 (二)不展家书 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 “读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 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 A.勤奋 B.不怕清苦 C.持之以恒 D.谦虚 E.不顾家室 F.专心致志

(三)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 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常临鉴自奇鉴:镜子。 B.屡举进士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卒:终于。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 (四)系剑冢树 吴,季札,出游上国①,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宝剑,系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与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注:①上国:春秋时,对吴楚而言齐晋等中原之国,称为“上国”。] 1.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出游上国游:交游,往来。B.过徐君过:访,探望。

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50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50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目贵明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còu]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 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好) 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及意思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释:放下。②藉:垫衬。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北史·李惠传》。④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州纪纲,州府的主簿。⑤群下:部下,属员。⑥实:事实,真相。 【译文】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语。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0001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答案: (1)①打猎②下雨③至V、往④约定的时间 (2)A (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模拟试题】 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妇亦/ 起大呼 B. 又夹百千/ 求救声 C. 虽人/ 有百手,手/ 有百指

D. 不能/ 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 几欲先走走:走开 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 下面各句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居五日,扁鹊复见。 B.北山愚公……面山而居 C.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译为现代汉语 3. 把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4.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整个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三.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