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生产学资料 (整理版)
- 格式:pdf
- 大小:668.58 KB
- 文档页数:14
一、题型:名词解释(5个*3分)填空(25-30分)判断改错(10分)问答、简答、论述二、绪论1、饲草:饲草包括牧草和饲料作物。
2、牧草:广义上可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3、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如玉米、高粱、大麦、燕麦、黑麦、大豆、甜菜、胡萝卜、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三、第一章生理基础1、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
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
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2、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3、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圆锥根系)和须根系,直根系代表为紫花苜蓿,须根系代表为多年生黑麦草。
4、贮藏根:某些植物的根,因行使特殊的生理功能,在形态上发生很大的变异,适应于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称为贮藏根。
(如胡萝卜、甜菜)5、根的主要生理功能:①固定和支撑的作用②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③贮藏养分的作用④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6、茎的类型: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援茎、根状茎、块茎。
7、茎的主要生理功能:①具有支持叶片、花、果等器官的作用②输导作用③贮藏有机物、水分④能进行部分光合作用⑤可用于无性繁殖8、双子叶植物(多为豆科植物)的成熟叶在形态上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个部分。
三部分俱全的称完全叶,(如三叶草、百脉根等)。
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不完全叶。
9、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叶枕五部分组成。
凡具有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的为完全叶;叶片退化,只具叶鞘的为不完全叶。
10、叶片类型:单叶、复叶,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
11、叶的主要生理功能①叶的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②叶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蒸腾作用③叶片还合成氨基酸等其它有机物的功能12、花的结构:花梗、花托、花萼、花冠13、花序:花序是指花在花轴上的排列情况。
作业一、解释下列专业术语生长:是指植物体在相宜的外界条件配合下,不断进行营养和代谢,植物体积与重量不可逆的增加.饲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
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草生产学: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
饲料作物:指人们有意识栽培的作为家畜饲用的作物。
如玉米、高粱等。
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牧草:广义的牧草泛指一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及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
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够不断供应和协调植物对水分、空气、养分、热量要求的能力。
狭义的牧草专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栽培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
光饱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限度后逐渐缓慢,最终达到一个限度,光强度超过这个限度光合作用不再增加,有时甚至下降,这一限度的光强度称为光饱和现象.土壤质地:粗细不同的土粒,在自然界土壤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土壤质地发育:发育是指植物体在生命周期中,构成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广义的发育包括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水平上按生活史向前的变化。
狭义的发育特指植物茎端的分生组织由分化叶原基转化为分化花原基的过程。
青饲料轮供制:是指一年四季为家畜均衡地连续不断地供应青饲料的制度。
这一制度对于促进家畜的生长发育、提高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青贮糖差:青贮原料中的实际含糖量与该饲料青贮时为保证青贮成功的最低需要含糖量之差。
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及贮藏中由于不良环境的影响或受兵员生物的作用使植物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病变,造成植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死亡,称为病害青贮饲料:把新鲜多汁的饲料,填入密封的容器内,经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一定量的乳酸,使饲料得以长期保存而不坏,这种贮藏后的饲料称青贮饲料放牧期:草地最适宜放牧的时间到最适宜结束放牧的时间秸秆氨化:指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源,使其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和硅细胞之间的结合减弱,质地变软,提高细胞壁的含氮量和消化率,经过氨化后的农作物秸秆为氨化饲料.秸秆:指收获籽实以后的作物(包括牧草)的残体。
草地学与饲料生产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4'*5)1、光补偿点:一种植物在某种光强度下,叶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量,这种光强度即为该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所需光强度的“补偿点”。
2、光饱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愈大,光合能力愈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光合强度不再增加。
强光对叶绿体有破坏作用,因而光合强度反而降低。
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3、种子用价:也叫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品种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样品的百分率。
种子用价(%)=净度×发芽率/1004、田间持水量:当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最大量时称为田间持水量。
5、木质化:随植物的成长成熟,细胞壁上生成木质素,并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紧密结合,使植物组织变地牢固结实,这种现象称为木质化。
6、牧草丰富度:指一种草在草群中产量的大小,可以用各种草占总产草量的百分数表示。
7、牧草出现率:指植物出现的频度,即一种草在草地分布的广泛程度。
8、忌牧期:春季牧草萌发,完全依靠贮藏的营养物质,直到草类开始发育15~18天后,消耗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到补充,这段时间称为牧草发育的临界期,放牧上称为“忌牧期”。
9、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10、有害植物:本身不含有对家畜有毒的物质,可以为家畜所采食,但在植株上具有芒刺,能造成家畜的机械伤害,或体内含有某些化学成分,虽对家畜无毒害,但能使畜产品变质的,都属有害植物。
二、选择题(1'*10)1、2、土壤水分运动包括汽态水运动、毛管水运动和重力水运动。
3、我国的土壤分为八个土壤大区4、N、P、K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缺氮症状:叶片渐黄,植株小,生长慢,籽粒不饱满。
过多造成徒长。
缺磷症状:叶色变暗绿转紫红或红褐色,使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严重时影响繁殖器官形成。
缺钾症状:光合作用减弱,生长受到抑制,茎杆的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淀粉含量降低,籽粒减少,严重时叶尖叶缘枯焦变成黄褐色。
饲草学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牧草包括栽培的或野生的草类植物【对】2、白三叶主根较短,侧根兴旺,为须根系【错】3、红三叶的茎细长,光滑无毛,匍匐生长【错】4、紫花苜蓿既耐热又抗旱【错】5、紫云英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蜜源植物【对】6、毛苕子的茎为攀缘茎,耐荫性、耐酸性和耐盐性强【对】7、多花黑麦草的叶为完全叶【对】8、鸭茅能耐荫,略耐酸,不耐盐碱【对】9、饲用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兴旺,入土最深的可达150-200cm,为直根系【错】10、苏丹草的果实为颖果,没有果皮 [错]11、紫花苜蓿为单子叶植物【错】12、光饱和点是指光合速率达到饱和时的光照强度【对】13、耐荫牧草在低于光补偿点的环境里能够正常生长发育【错】14、冬春季生长的牧草最适温度为15-25。
C,最高温度在25-30。
C,最低温度0。
C【对】15、一般禾本科牧草喜中性偏酸性土壤,豆科牧草喜石灰性土壤【对】16、晚春和夏季可以播种玉米和苏丹草【对】17、在常规库藏条件下,种子温度须控制在20-25。
C 【错】18、种子生产,同一块地种植一种牧草后,应间隔2-3年以上再种植同一种牧草【对】19、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轮换种植,既可防止前后种子的机械混杂,又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对】20植株高大的牧草适宜采用混播方式【错】21、牧草以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为主【对】22、白三叶能耐瘠、耐酸、耐荫【对】23、白三叶的生长年限比红三叶的生长年限短【错】24、紫花苜蓿为直根系【对】25、紫云英既可作绿肥又可作饲料【对】26、毛苕子既耐高温又耐寒【错】27、在某某地区,多花黑麦草夏季提供青饲料【错】28、鸭茅对氮肥敏感,略耐酸,不耐盐碱【对】29、苇状羊茅是一种优良的牧草和草坪草【对】30、象草在夏季、秋季提供青饲料【对】31、扁穗牛鞭草再生性好,耐刈割,对土壤要求严格,【错】32、田间试验设计时重复的排列与土壤肥力趋向或坡向一致【对】33、饲用玉米的的光饱和点小于红三叶的光饱和点【错】34、多年生牧草夏播比秋播好,白三叶为羽状三出复叶【错】35、豆科牧草可以互相接种根瘤菌【错】36、从种子的安全贮藏出发,一般认为仓库内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以下【对】37、早春可以播种苦荬菜、紫花苜蓿【对】38、通常播种深度以2-6cm为宜【对】39、牧草种子播种前都需要硬实处理【错】40、间作应选择播种期和成熟期一致的牧草【对】41、一株完整的植株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局部,植株的各局部称为器官。
饲料生产学1.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
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藜科、菊科及其他科。
2.饲草料生产的三个主要途径:天然草场、农副产品、人工种草。
(1)天然草场:1)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的限制2)整体退化趋势明显;(2)农副产品:1)对水热条件的要求严格,其所需的条件得不到满足时,会严重影响产量2)单位面积所含营养物质不及饲草;3)农副产品因受自身品质和加工技术限制;(3)人工种草:1)产量高、稳定2)营养丰富3)柔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
3.根的主要生理功能1)支持与固定作用2)吸收作用3)输导作用4)合成和转化作用5)分泌作用6)贮藏作用7)繁殖作用4.茎的主要生理功能1)支持作用2)输送作用3)储藏作用4)光合作用5)无性繁殖5.叶的形态结构:双子叶植物的成熟叶在形态上具有:叶片(lamina或blade)叶柄(petiole)托叶(stipule) 禾本科牧草的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叶枕五部分组成。
6.叶片的类型(1)单叶(simple leaf)玉米,高粱(2)复叶(compound leaf) 羽状复叶(偶数羽状复叶奇数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7.叶的主要生理功能1)光合作用2)蒸腾作用3)吸收作用4)合成作用5)繁殖作用8.花序:是指花在花轴上的排列情况。
花序可分为:无限花序有限花序生产中常见的饲料作物和牧草的花序为无限花序。
9.无限花序的种类(1)总状花序(raceme)(2)穗状花序(spike)(3)圆锥花序(panicle)(4)伞形花序(umbel)(5)头状花序(capitate) 10.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构成,11.果实大体有三类:1)单果、2)聚合果、3)复果。
单果中按果实成熟时果皮的质地和结构,又分为肉质果和干果两类。
种子的形态结构12.生长(growth,vegetation):指牧草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饲草⽣产学资料(整理版)饲草⽣产学资料⼀、名词解释1、牧草、饲料作物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的各种栽培和野⽣的⼀年⽣或多年⽣草类及可供家畜采⾷的⼩半灌⽊和灌⽊。
饲料作物:⼀般是指⼈们有意识栽培作为各种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2、环境:指⼤⽓因素(光照、温度、降⾬、湿度、风)、⼟地因素(⼟壤质地、⼟壤有机质等⼟壤⽅⾯和地形、坡向、坡度、海拔等地形⽅⾯)、⽣物因素(植物之间、动植物之间、微⽣物活动等)和⽣产劳动因素等条件的综合。
3、分蘖期、分枝期分蘖期:⽲本科牧草幼苗在茎的基部茎节上⽣长侧芽并形成新枝为分蘖,有50%的幼苗在幼苗基部茎节上⽣长侧芽并形成新枝时为分蘖期。
分枝期:⾖科牧草从主茎长出侧枝叫分枝,当50%植株主茎长出侧枝时为分枝期。
4、基肥、种肥、追肥播种或种植作物之前,结合⼟壤耕作施⽤的肥料称为基肥;播种时与种⼦同时施⽤的肥料称为种;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的需要,在其⽣长发育期内施⽤的肥料称为追肥。
5、撒播、条播、点播(⽳播)、混播撒播:把种⼦尽可能均匀地撒在⼟壤表⾯,然后轻耙覆⼟。
平地撒播时应先将整好的地⽤镇压器压实,撒上种⼦,然后⽤轻耙或再⽤镇压器镇压。
条播:每隔⼀定距离将种⼦播种成⾏并随播随覆⼟的播种⽅法。
点播(⽳播):⽅法是在⾏上或垄上开⽳播种,或在⾏中开沟隔⼀定距离点播种⼦。
混播:在同⼀块⽥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和⽣物学类群的牧草的种植⽅称为混播。
6、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率:种⼦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0C,空⽓流通,⽔分充⾜,有光照),进⾏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数占供检验种⼦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发芽势:表⽰种⼦的发芽快慢和是否均匀。
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数占供试验种⼦数的百分率。
牧草视种类不同⽽分别予以规定计算发芽势的⽇期约为3—7天。
7、草地、草业草地:⽣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或稀疏乔⽊,可以为家畜和野⽣动物提供⾷物和⽣产场所,并可为⼈类提供优良⽣活环境、其他⽣活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地-⽣物资源和草业⽣产基地。
饲草生产学:研究饲草与饲料作物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木、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动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如玉米、高粱、大麦、燕麦、黑麦、大豆、甜菜、胡萝卜、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
间作:在同一块土地内成行或成条带相互间隔的种植两种或以上生长期相同的作物的一种种植方式套种:在同一块土地内一种作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再其行间播种另一种作物优点,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等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间套的意义:1充分利用时空,增加光合产物2增大边际优势,增加主作物产量3促进用地养地相结合,增加作物抗逆力作物互补搭配方式: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圆一尖、一深一浅、一早一晚、一多一少、一阴一阳复种:指同一块耕地上,于同一年内播种一茬以上生育季节不同,依次替作的种植方式蒸腾系数:指植物合成1克干物质所蒸腾消耗的水分克数。
蒸腾系数是一个无量纲数,值越大说明植物需水量越多,水分利用率越低需水系数:植物每生产单位重量干物质所需要消耗的水量称需水量或需水系数上繁草:植株高大,株高50cm以上,适于刈割利用下繁草:植株矮小,株高40~50cm,生殖枝少,短营养枝占优势,适于放牧保护性播种: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一般上繁草茎叶比高于下繁草生长:是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外观上表现为植物的长大、体积和重量的增加是,不可逆的发育:是指细胞的分化、组织器官功能的特化,如茎叶、穗、花等的分化,可逆的牧草混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同时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的混合种植方式植物的六大部分:根茎叶花果种根的主要生理功能:1固定与支撑2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3贮藏养分作用4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素基本耕作:犁耕、深松耕、旋耕种和品种选择遵循的原则:1、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包括温度降水等2、符合建植人工草地的目的和要求,主要有三,生产饲草、养地肥田、环保3、选择适应性强,应用效能高的优良牧草饲料作物的种和品种种子要求:豆科种子含水量12~14%;禾本科种子11~12%种子预处理:1破除休眠(机械性、温水、化学)2清选去杂3包衣拌种牧草的播种方式:条播、撒播、犁沟播种、带肥播种保护性播种方法:间行条播,播量相当于单播量的75~50%保护性作物应具有的特点:分蘖要少,以防止对牧草的遮荫成熟要早,以缩短与牧草共生期初期发育要慢,以减少对牧草的竞争传导型萌发前除莠剂:适合灭除多年生(宿根类)杂草,尤其是根茎性杂草。
饲草生产学复习1,牧草:广义上是指一切可供饲用的细茎草本植物,狭义上是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2,饲用作物:指栽培作物中主要用作家畜饲料的作物3,光合作用:即绿色植物利用它特有的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在一系列的作用下,同化CO2和水等无机物,经复杂变化而富含能量的有机物4,光饱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限度后逐渐缓慢,最终达到一个限度,光强度超过这个限度光合作用不再增加,有时甚至下降,这一限度的光强度称为光饱和现象5,光补偿点:光强度大于某一限度时才能测出净光合,此时的光强成为光补偿点6,光能利用率:指太阳光能被光合作用转化成为化学能而储存在光合产物中部分占太阳有效辐射能的百分比7,春化现象:某些作物在幼苗期需要获得一定的低温条件,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使后来开花结果8,光周期现象:许多作物在他发育的某一阶段,要求一定的长短昼夜交替才能使后来开花结实,这一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9,土壤:地球陆地上疏松的能生长植物的表面10,土壤肥力:土壤某种程度上满足植物对土壤因素(水分和养分)的要求能力11,腐殖质化的过程: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成简单化合物,这些物质在另一群系作用下,经生化作用又重新合成新的复杂而又稳定的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这种新的复杂的而稳定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腐殖质12,土壤质地:粗细不同的土粒,在自然界土壤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土壤质地13,土壤吸收性能:质土壤吸收分子态离子态液态气态固态养分的能力14:间作: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相间播种的方式15,混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种子,按一定比例同时混合播种的方式16,套种:不同季节的两种作物,利用后作苗期生长缓慢,占地少,对光要求不严等特点在前作生长的后期,将后作种在前作的行间或套种在行内。
17,种子:农业生产所指种子指所有的播种材料,它包括植物学中的种子,果实块根块茎等一切用于播种的材料18,硬实种子:当给于最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时,那些表现既不吸水膨胀,又不霉烂的种子19.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及贮藏中由于不良环境的影响或受兵员生物的作用使植物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病变,造成植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死亡,称为病害20,有效积温:指大于等于10℃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积温:种子吸水膨胀经生长发育到新种子成熟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21:耐寒作物:指大于等于5℃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22:蒸腾系数:每形成1g干物质所需要蒸腾消耗水分的量23,块根:某些作物的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变态、肥大发育成贮藏器官并贮藏了大量养分。
饲草生产学饲草生产学一、考察要求全日制攻读草业科学硕士学位入学考试饲草生产学是草业科学牧草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并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试卷内容各部分所占分值为:基础知识:约占50分基本技术方法:约占40分解决实际问题的:约占10分4.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题4分,计40分简答题: 6小题,每题5分,计30分论述题: 2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分析解答题:1小题,每小题10分,计10分三、参考教材董宽虎、沈益新主编:《饲草生产学》,2003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动物科学类专业用)陈宝书主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2001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草业科学专业用)韩建国主编:《草地学》,2007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四、考察目标饲草生产学是草业科学牧草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属于植物生产范畴,考试内容包括牧草与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态学基础、田间栽培技术与管理、良种繁育与种子生产、主要饲草与生理作物生物学及栽培特点、饲草调制及草产品加工等部分。
通过学生对本科目的考试,考察学生对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技能、基本研究方法的掌握,对主要饲草与饲料作物生物学和栽培技术特点的认识与实际的应用,以及综合运用本学科知识、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1.饲草的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基本规律,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各生态因子与植物生长发育相互作用;土壤组成与土壤类型,土壤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饲草的栽培技术与管理土壤耕作的作用与措施,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田间水肥管理及综合运用;田间病虫害发生与防控防治方法;牧草与饲料作物收获技术及方法。
饲草生产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以下哪种饲草富含蛋白质?()A. 青贮玉米B. 苜蓿C. 黑麦草D. 羊草答案:B解析:苜蓿是优质豆科牧草,富含蛋白质。
2. 适合青贮的饲草水分含量一般在()A. 40%-50%B. 50%-65%C. 65%-75%D. 75%-85%答案:C解析:青贮饲草水分含量通常在65%-75%时青贮效果较好。
3. 以下哪种饲草是禾本科牧草?()A. 紫云英B. 草木樨C. 苏丹草D. 沙打旺答案:C解析:苏丹草属于禾本科牧草。
4. 饲草种植中,轮作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产量B. 防治病虫害C. 改良土壤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轮作可以提高产量、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等。
5. 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A. 酵母菌B. 乳酸菌C. 芽孢杆菌D. 霉菌答案:B解析:乳酸菌在青贮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降低pH 值,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
6. 以下哪种肥料对饲草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A. 氮肥B. 磷肥C. 钾肥D. 复合肥答案:A解析:氮肥能促进茎叶生长,对饲草生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7. 饲草收割的最佳时期一般是()A. 苗期B. 抽穗期C. 开花期D. 成熟期答案:C解析:多数饲草在开花期营养价值较高,是收割的最佳时期。
8. 以下哪种饲草具有固氮作用?()A. 燕麦B. 豌豆C. 高粱D. 甜高粱答案:B解析:豌豆是豆科植物,具有固氮作用。
9. 用于干草调制时,刈割后的饲草应在()内干燥。
A. 24 小时B. 48 小时C. 72 小时D. 96 小时答案:B解析:为保证干草质量,刈割后的饲草应在48 小时内干燥。
10. 以下哪种灌溉方式最节水?()A. 漫灌B. 喷灌C. 滴灌D. 沟灌答案:C解析:滴灌是最节水的灌溉方式。
11. 以下哪种饲草耐寒性较强?()A. 墨西哥玉米B. 高丹草C. 黑麦草D. 甜象草答案:C解析:黑麦草耐寒性较强。
饲草生产学资料一、名词解释1、牧草、饲料作物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和野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类及可供家畜采食的小半灌木和灌木。
饲料作物:一般是指人们有意识栽培作为各种家畜饲料用的各种作物。
2、环境:指大气因素(光照、温度、降雨、湿度、风)、土地因素(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等土壤方面和地形、坡向、坡度、海拔等地形方面)、生物因素(植物之间、动植物之间、微生物活动等)和生产劳动因素等条件的综合。
3、分蘖期、分枝期分蘖期:禾本科牧草幼苗在茎的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并形成新枝为分蘖,有50%的幼苗在幼苗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并形成新枝时为分蘖期。
分枝期:豆科牧草从主茎长出侧枝叫分枝,当50%植株主茎长出侧枝时为分枝期。
4、基肥、种肥、追肥播种或种植作物之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称为基肥;播种时与种子同时施用的肥料称为种;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的需要,在其生长发育期内施用的肥料称为追肥。
5、撒播、条播、点播(穴播)、混播撒播:把种子尽可能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耙覆土。
平地撒播时应先将整好的地用镇压器压实,撒上种子,然后用轻耙或再用镇压器镇压。
条播:每隔一定距离将种子播种成行并随播随覆土的播种方法。
点播(穴播):方法是在行上或垄上开穴播种,或在行中开沟隔一定距离点播种子。
混播: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和生物学类群的牧草的种植方称为混播。
6、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0C,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快慢和是否均匀。
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验种子数的百分率。
牧草视种类不同而分别予以规定计算发芽势的日期约为3—7天。
7、草地、草业草地: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或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活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草业:以草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生产牧草及草产品和家畜及畜产品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8、放牧强度、载畜量。
放牧强度:草地被放牧利用的轻重程度,在理论上的表现:利用率=采食率……适当放牧,利用率<采食率……重牧,利用率>采食率……轻牧。
载畜量:指一定草地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天数及放牧头数。
8、青贮饲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
9、以磷增氮:在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轮作、混作中,优先把磷肥分配给豆科植物,在改善豆科作物磷素的同时,可促进其生物固氮作用,提供氮素营养。
10、土壤、土壤肥力:土壤:是指地球陆地上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满足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及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
水、肥、气、热被称为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
11、根瘤菌接种根瘤菌具有一定的专一性,播种前一定要注意选择同一种族的根瘤菌与种子混拌均匀即进行接种。
12、秸秆氨化在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无水氨、尿素或异尿素溶液等,以提高秸秆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的方法。
13、草地农业草地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把畜牧业和草地充分纳入农业系统,使植物生产(牧草、农作物、林木、果树等生产及饲草加工调制)和动物生产(畜禽鱼养殖),草地与耕地、林地有机结合起来,其核心是生产大量优质饲草,养殖良种草食动物,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突出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促使农作物和林果持续高产、稳产,其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大量优质畜产品和农产品,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类的生活环境。
14、划区轮牧划区轮牧:把草地划分为若干个季带,在每个季带内再划分为若干个轮牧区。
每个轮牧区由很多轮牧分区组成。
放牧时根据分区载畜量的大小,按照一定的顺序逐区轮流利用。
二、填空题1、饲料作物通常包括下列五类:禾谷类作物、饲用豆类作物、饲用瓜类作物、块根块茎类作物、饲用叶菜类2、硬实种子处理的方法有:擦破种皮、变温浸种、浓硫酸处理3、根瘤菌接种的方法为:鲜瘤法、干瘤法、土壤接种法、根瘤菌剂法4、牧草及饲料作物的播种期可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具体播种期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温度、水分、杂草危害和利用目的等。
5、牧草混种一般应包括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才能发挥牧草混种的优越性。
6、根据《中国草地分类》与广西草地植被特点,广西草地分为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热性稀树灌草丛类等3大类,根据地形、地貌不同,每一类又划出丘陵岗地、低山、中山和石灰岩三个草地组,组以下又根据植被差异而分成若干个型。
7、牧草类群按分蘖性主要划分为根茎型禾草、疏丛型禾草、根茎--疏丛型禾草、密丛型禾草、直根型豆草、根蘖型豆草、匍匐型牧草等7类。
8、饲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评价主要采用常规分析法测定牧草内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等成分。
9、根据各项耕作措施对土壤影响的大小及消耗动力的多少,土壤耕作措施可归纳为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
根据现有机具性能,其基本耕作措施有翻耕、深松耕、旋耕三种。
表土耕作包括浅耕灭茬、耙地、镇压、中耕等作业。
10、优质播种材料应具备以下5个条件纯净度高、生活力强、籽粒饱满匀称、无病虫害、含水量低。
11、牧草混播的优越性有提高牧草的产量并保持产量的均衡与稳定性、可提高饲草品质、易于收获和调制、增进土壤肥力,提高后作的产量和品质。
、减轻杂草危害。
12、适当放牧期的决定主要是根据优势牧草生育期并参考草地水分状况等来确定放牧时期。
13、正确的估测载畜量是实施划区轮牧的必要基础与前提。
衡量载畜量的标准单位,有以下三种表示法家畜单位法(Animal unit)、时间单位法(Animal day)、草地单位(Pasture unit)。
14、耐寒即冬性或冷季型牧草和饲料作物,一般进行秋播。
喜温即春性或暖季型牧草和饲料作物,以春播为宜,也可夏、秋播。
15、栽培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包括牧草)构成、配置、熟制方式的总称。
具体内容为:间作、套作、复种、轮作、连作等一系列种植计划和安排。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属于基本耕作措施的有:( ACD )(A)翻耕;(B)耙地;(C)深松耕;(D)旋耕。
2、种子纯净度不应少于,否则不宜作种用。
( A )(A)95%;(B)100% ;(C)80% ;(D)未作规定。
3、下列哪些牧草在播种前需要硬实处理,否则不发芽。
( AC )(A)银合欢;(B)多花黑麦草;(C)柱花草;(D)非洲狗尾草。
4、以下哪些元素因植物的需要量较多,而土壤中的有效含量很少,需经常用施肥的方式加以补充,又叫“肥料三要素”。
( ACD )(A)氮;(B)钙;(C)磷;(D)钾。
5、下列牧草一般很少抽穗开花,而且结实率很低,种子易脱落,发芽率极低,生产中都用根茎繁殖。
( AB )(A)象草;(B)岸杂一号狗芽根;(C)普通狗芽根;(D)多花黑麦草。
6、依据株型,牧草划分为直立型牧草、斜生型牧草、缠绕型牧草,下列牧草属于缠绕型的是( A )。
(A)大翼豆;(B)柱花草;(C)银合欢;(D)多花黑麦草7、在划区轮牧中,每个轮牧区的放牧时期一般不超过天,因家畜感染蠕虫病后,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在草上约经7天后,即孵化成有感染力的幼虫。
( B )(A)7 ;(B)6 ;(C)5;(D)4。
8、下列牧草在我国南方只能秋末至翌春短期栽培利用,这类牧草属于一年生温带牧草。
( AB )(A)多花黑麦草;(B)紫云英;(C)牛皮菜;(D)聚合草。
9、在英语文献中,range或rangeland两词指天然草地,grassland和pasture是指。
( B )(A)天然草地;(B)人工草地;(C)草坪;(D)放牧地。
10、南方草地土壤多为酸性土壤,适当施用,可调控土壤理化性质。
(AB )(A)石灰;(B)钙镁磷肥;(C)过磷酸钙;(D)尿素。
四、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1、柱花草的分蘖类型为( D )。
A 根茎型B 密丛型 C根蘖型 D 轴根型2、从饲用植物类型上讲,最适合放牧的类型为( B )。
A 上繁草B 下繁草 C半上繁草 D 莲座状草3、划区轮牧中1个小区放牧天数最多为( B )。
A 5d B6d C7d D8d4、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入,其目的是补充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养分,可多次施的肥料是( C )。
A基肥 B种肥 C追肥 D有机肥5、放牧停止时间不宜过早或过迟,最好在( C )停止放牧为宜。
A生长季结束时 B严寒来临时 C生长季结束前30-40dD生长季结束前50-60d(根据多次的试验和观察表明,在牧草生长季结束前30-40d 停止放牧较为适宜。
)五、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2~4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按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 ABC )。
A大量元素 B中量元素 C微量元素 D 营养元素2、下列牧草开花为蝶形花的有(AB )。
A 大翼豆B山毛豆C多年生黑麦草 D 岸杂一号狗牙根3、根瘤菌接种的方法有(ABCD )。
A 鲜瘤法B干瘤法 C 土壤接种法D根瘤菌剂法4、秋未至翌春短期栽培利用的一年生温带牧草和叶菜类、块根块茎类饲料作物有(ABC )。
A多花黑麦草B紫云英C牛皮菜 D 大黍(坚尼草)5、硬实种子处理的方法有(ABC )。
A 擦破种皮B 变温浸种C 浓硫酸处理D 切破种子六、填图题(依图所示特征)疏丛型根茎型密丛型七、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1、栽培的牧草种子具有哪些的特点?这些特点对饲料生产有何影响?答:特点:1)牧草种子,尤其是多年生牧草种子,一般都具有小而轻的特点。
2)很多牧草种子带有荚、颖和芒等附属物,很多种子形状不规则。
3)种子所贮藏的营养物质很少。
影响:由于牧草种子很小,播种时很容易被风吹走或被蚂蚁搬走、雨水冲走,此外还由于很多牧草种子带有荚、颖和芒等附属物,且形状不规则,影响种子的流动性,并且播种量很少,需要与沙、土、肥等混拌均匀才能播种,这样极易造成播种不均匀现象甚至断垄;牧草种子萌发后所留下的供幼苗出土、幼芽和幼根继续生长的营养物质很少,因此,播种牧草时,对土壤条件(土壤疏松、细碎、平整)、水热条件及播种技术要求较为严格。
2、简述象草的栽培技术。
答:1)整地和施基肥:耕深20厘米左右,耙碎耙平,清除杂草。
以行距50—60厘米开种植沟,每亩施基肥2 000—3 000公斤农家肥,均匀地施入种植沟内与土混匀,周围开排灌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