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案(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优秀教案学科领域:高中语文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主题思想的解读;3.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难点:1. 诗歌中深奥词语的理解;2. 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3. 诗歌艺术特色的领悟。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诗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原文及注释;2. 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作者介绍等;3. 教学PPT或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学生准备:1. 预习诗歌,了解作者背景;2. 查阅相关资料,辅助理解诗歌;3. 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原文诵读(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诵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停顿、把握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字词解析(10分钟)教师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僻词语,翻译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主题解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提炼主题思想,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体会诗人的人生感悟。
5. 艺术特色分析(5分钟)教师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及艺术风格,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美学价值。
6. 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背诵并默写《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3. 分析并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其他类似诗歌,提高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画面,提高审美情趣。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蝶恋花》中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
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蝶恋花》欧阳修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回忆欧阳修有关文章及有关重要文句。
二、总体把握: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从时间、地点、人物方面引导学生回答】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三、具体分析:“庭院深深深几许。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深深深”三字有什么妙处?“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总结:前人尝叹这首词叠字之工,是这首词特色之所在,我们不妨说这首词景写的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一、教案基本信息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优秀教案教学对象:高中语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背景及意义。
2. 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词风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欧阳修及《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创作背景。
2. 诗词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解释其含义及作用。
3. 诗词意境阐述:阐述诗词的意境及情感表达。
4. 诗词艺术特色分析:分析欧阳修的词风特点及艺术特色。
5. 诗词鉴赏与批判: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欧阳修及《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背景。
2. 诗词字词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关键字词。
3. 诗词意境阐述: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及情感。
第二课时:1. 诗词艺术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欧阳修的词风特点。
2. 诗词鉴赏与批判:组织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拓展作业。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相关诗词资料:提供关于欧阳修及《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资料,以便学生参考。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 拓展作业:布置相关的拓展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案例分析:以《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为例,分析欧阳修的词风特点。
3.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和批判,促进合作与交流。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活动1. 诗词接龙: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接龙游戏,激发对诗词的兴趣。
2. 诗词表演:学生选取诗词进行表演,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生平;(2)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3)引导学生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艺术特色;(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妙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蝶恋花》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理解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和韵律特点;(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将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鉴赏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蝶恋花》,了解诗词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2)详细分析诗词中的艺术特色和韵律特点;(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及目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作为中国古代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精美的对口念诗,既有诗歌的美感,又有音乐的和谐。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起源、演变及其艺术特点;2.培养学生对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3.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演示表达能力;4.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教学内容:1.1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起源及发展;1.2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表演形式及技巧。
2.活动安排:2.1 活动一:了解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起源及发展步骤:引导学生了解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起源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
目的:让学生对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有一个整体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活动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欣赏步骤:引导学生欣赏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经典演出视频,观察并分析其艺术特点,讨论学生对其的感受和意义。
目的:培养学生对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3 活动三:学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演唱技巧步骤:- 学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发音技巧和节奏感。
- 分小组进行表演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进行编排和排练,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目的:通过表演实践,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身体协调性和演示表达能力。
2.4 活动四:团队合作的演出步骤:各小组进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小品编排和排练,组织一个全校性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大型演出,展示孩子们的成果。
目的: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评价与方法1.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通过口头反馈了解学生对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理解和感受;- 观察学生在演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分析。
(3)作者简介及诗歌背景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基本内容。
(2)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3)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美。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投影仪:播放与诗歌相关的音乐、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氛围。
(2)展示诗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引导学生朗读。
2. 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杨洪基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
(2)讲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3. 分析诗歌内容:(1)解读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宋代词人的生活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提升自身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背诵与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把握。
(2)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词作特点。
(2)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蝴蝶和花朵的诗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艺术特色。
(2)提问: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以“蝴蝶”和“花朵”为主题的诗词。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借鉴。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并熟练朗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 写一篇关于这首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需求和困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词人的类似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让学生比较分析不同词人的风格特点。
2. 现代解读: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从现代审美角度解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2023年晏殊《蝶恋花》教案+赏析晏殊《蝶恋花》教案+赏析1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断天际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会本词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1节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然情致,语言婉丽。
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二句,传诵颇广。
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
今日,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享有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学常识:关于作者:见教材P64注⑥。
补充:谥元献。
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三、文本研习: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覆盖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好像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静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调(象征品行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调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子公自己的哀愁。
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调。
2、其次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定关系吗?特殊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早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肯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溢哀愁、对节候特殊敏感的主子公眼里,那燕子好像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
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子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调。
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情感把握。
3. 诗歌的背诵和默写。
难点:1. 诗歌中的典故和寓意。
2. 诗歌的韵律和结构特点。
3.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案例分析法:以《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为例,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诗意氛围。
(2)展示诗歌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3)简介诗人杨洪基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讲解诗歌中的典故和寓意。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欧阳修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能够理解并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
2. 诗词的意境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词背景的理解。
2. 诗词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内容、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 学生预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庭院深处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简介欧阳修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诗词朗诵学生齐声朗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分析诗词的字词、句式、意境等,解释生僻字词,阐述诗词含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讨论诗词中的意境美。
5.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对诗词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并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7. 板书设计板书诗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和作者欧阳修,突出教学重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诵、讨论等。
3.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词内容、意境和作者背景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欧阳修的诗词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
2. 比较《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与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探讨唐代诗歌的特点。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建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师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2 诗歌背景:介绍宋代词的发展背景,以及欧阳修在词坛的地位。
1.3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理解词的意境,欣赏欧词的艺术魅力。
第二章:诗词解析2.1 词牌介绍:“蝶恋花”词牌的由来、格律特点。
2.2 词句解析:逐句讲解《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词、句式、意境。
2.3 意象分析:分析词中的关键意象,如“庭院”、“深秋”、“杨柳”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第三章:词人情感3.1 情感背景:介绍欧阳修创作这首词的背景,以及其个人情感。
3.2 情感分析: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孤独、哀愁、怀旧等。
3.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词人的情感,感受词中的意境。
第四章:词的艺术特色4.1 艺术手法: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4.2 结构布局:讲解词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
4.3 艺术风格:分析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如婉约、豪放等。
第五章:拓展与实践5.1 诗词创作:以《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为蓝本,创作一首新的蝶恋花词。
5.2 诗词鉴赏:欣赏其他历代词人的蝶恋花作品,对比分析其艺术特色。
5.3 诗词表演:分组表演《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体会词的意境和韵律。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活动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词史比较6.1 词的起源与发展:从《诗经》到宋词,了解词的发展脉络。
6.2 宋代词人及其作品:介绍其他著名宋代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以及他们的蝶恋花作品。
6.3 比较分析:将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与其他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第七章:文化内涵7.1 词与文化背景:讲解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对词的影响。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析诗词的意义。
(3)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感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理解诗词的意义和主旨。
(3)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意象的理解和分析。
(2)诗词情感的把握和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杨洪基和诗词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注意停顿和韵律。
(2)学生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词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情感,解读诗词的意义。
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和借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创作表现。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1)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意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诗词文本、图片、音乐等。
2. 参考资料:关于杨洪基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相关介绍。
3. 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古典音乐和展示相关的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词的意境。
蝶恋花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把握词人的情感变化。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感受古典诗词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解析。
2.词人情感变化的把握。
3.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变化。
2.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并简要介绍喜欢的理由。
2.教师简要介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创作背景。
二、文本解读1.学生自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体会其中的意境。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词人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学生分组讨论,整理自己的观点。
3.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对《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进一步理解。
二、鉴赏方法指导1.教师介绍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2.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进行鉴赏。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理解词人在这首词中的情感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整理自己的观点。
3.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对《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进一步理解。
二、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其他与《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相关的古诗词。
2.学生阅读相关诗词,进行比较鉴赏。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将《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2.学生分组讨论,整理自己的观点。
柳永《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提高学生对汉语古典文学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柳永,宋代词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 诗歌全文讲解:逐句解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现的家庭伦理、女性形象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意蕴。
2.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逐句解析诗歌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进行小组讨论。
3. 实践法: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内容,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词的起源及发展,引出宋代词人柳永,进而导入《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学习。
2. 诗歌讲解:按照诗句顺序,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析关键词语和意象。
3.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现的家庭伦理、女性形象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七、课堂练习1. 翻译诗句:让学生翻译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写心得体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和启示。
3. 欣赏其他作品:推荐给学生其他柳永的词作,让学生课后欣赏和学习。
八、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 完成练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理解诗中的典故和比喻,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意。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3)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2. 教学难点:(1)诗中典故和比喻的解读。
(2)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典故和比喻,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的全文、注释、图片等。
2. 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典故和比喻的案例,供学生分析。
3. 音响设备:播放音乐,营造情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展示课件,介绍诗人杨洪基及其作品《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典故和比喻,解读诗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冥想,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诗的情感。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首诗;(2)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2)诗歌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意境的解读;(2)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如“庭院深深”、“深几许”等;(2)深入解读诗中的深层意境和作者情感。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2. 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诗歌,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2.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把握作者情感;3. 学生的赏析文章能够体现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个人感悟。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其他欧阳修的诗词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欣赏和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现力。
《蝶恋花》优秀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蝶恋花》优秀教案《蝶恋花》优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案()
教学教案
0322 1645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情感目标: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点
掌握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教学方法
朗诵法、情感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计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导入
在浩如烟海、众星捧月的文学作品里,以“蝶恋花”为词牌的诗词层出不穷。
李煜、柳永、晏殊、苏轼等伟大诗人均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高一时我们学过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欧阳修作为文人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又一境界。
它能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至今流传不衰,源于怎样的艺术魅力呢?我们该如何赏析呢?就让我们走进他,去品味品味。
二总体把握
这是一首抒写闺中情思的词,“闺怨”是它的主题,以其细腻委婉的感受而闻名。
同时,通过对上层妇女的苦闷的描写,抒发了个人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感慨。
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的题材。
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
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4、理解下列词语
杨柳堆烟——(杨柳在烟雾笼罩中也如一堆堆烟雾)
帘幕——(垂落下来的柳枝像门帘布幕)
章台路——(代指歌妓聚集的楼馆)
乱红——(零乱的落花)
5、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茂密堆积如烟,披挂下来的枝条如同重重帘幕,无从记数。
那个人却乘着华美的车骑,淹没在被高楼挡着的烟花柳巷,面对暮春三月的狂风暴雨,只能掩上门等待到黄昏,怎么才能留住春光呢,流泪问花花不语,只见那片片零乱的落花从千秋上飞过。
6、有人说全词的眼在“怨”“恨”“伤”“苦”这四个字上,请找出词句一一对应。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写的是“怨”,“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写的是“恨”,“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写的是“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写的是“苦”。
三.炼字赏析
1.赏析“庭院深深深几许”中的“深”字。
“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赏析“杨柳堆烟”中的“堆”字。
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四.赏析词文
1.“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三句的艺术手法及效果。
庭院深深,但有多深远呢?远处是茂密朦胧的层层杨柳,近处是重重密遮的帘幕,构成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将女
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着一“怨”字。
2.女主人公如何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呢?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丈夫正乘坐着豪华的车骑,在温柔富贵乡里尽情享乐呢。
与闺妇的处境形成对比,既点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传达出“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怨恨之情。
着一“恨”字。
3“游冶处”与“章台路”之间有关系吗?
“游冶处”就是“章台路”。
这句有倒装,应为:楼高,不见玉勒雕鞍游冶处――章台路。
4.“雨横(hèng)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春”字如何理解?表达了闺妇怎样的愁思?
“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在猛烈的风雨之中,春天将去,一天又逝,黄昏时独自掩门,人既未归,又无计留春,将无限的孤独凄凉和红颜易逝的凄苦表达得深沉感人。
着一“伤”字。
5.“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
采用层深手法,写深婉绵邈的情思,自然浑成。
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着一“苦”字。
五课内阅读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可以是闺怨,也可以有所寄寓,自圆其说即可。
2过片三句婉曲幽深,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三月暮”点明季节,“风雨”点明气候,“黄昏”点明时刻,三层渲染,流露出无法挽留春天的感伤。
3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试作简要分析这两句话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层次。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
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开,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六拓展阅读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这首词上下片的描写的抒情主人公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2上片起三句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下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起三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郊外游子图,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何等自在。
而紧接两句却写了离愁,其景愈乐,其情愈哀。
3下片最后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斜阳已远,而芳草更在斜阳之外;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
情景交融,在想象中将怀人之情更进一层。
七文科附加题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①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王国维《人间词话》)
注释:①可堪:那堪。
1请给划线部分文字断句(3处)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为什么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
从“无我之境”看,实际上就是触景生情。
由于这种感情是从外物引起的,好像是从外物那里传过来的,所以说“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说“采菊”,说“悠然”,“见南山”,显然有个“我”在,可见“无我之境”还是有“我”的。
只是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在东篱下采菊时,偶然抬头看到南山的气象很
好,看到飞鸟一块回去。
飞鸟回去有什么好呢?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把自己的辞官归隐比做“鸟倦飞而知还”,所以看到“飞鸟相与还”,引起了自己的感触,觉得气象很好,是触景生情。
八.词文集评
1.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2.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
九.板书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怨→恨→伤→苦
十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完成学案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