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蝶恋花》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1.28 KB
- 文档页数:3
《蝶恋花》教案《蝶恋花》教案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蝶恋花》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二、关于词人:晏殊P62注释⑥太平宰相,一生平顺,仕途坦荡。
然而也逃不过普通人的聚散离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他的[蝶恋花]。
三、诵读全词1、对照注释,注音2、听读录音3、齐读四、炼字析文,感悟意象: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明确: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菊、兰、轻寒、燕子、明月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明确:菊愁兰泣和词人一样痛苦以悲景写悲情烘托燕子双飞月明到晓不能体会我的愁绪以乐景写悲愁反衬一夜无眠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明确:“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看不见“寄彩笺” “知何处”寄无所踪“满目山河空念远”5、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明确:凋使……凋零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刘备?徐庶)独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望尽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山长水阔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
6、前人说这首词上阕“情致深婉”,下阕“寥廓高远”,通过我们的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紧扣词句中的用字,意境营造,阐述情感,体会词的风味转换。
柳永《蝶恋花》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分析《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解读《蝶恋花》的意象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蝶恋花》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作中的柔情和婉约风格。
体验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柳永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概述《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和词风。
2.2 词牌特点解释《蝶恋花》的词牌结构和韵律规则。
分析《蝶恋花》中的对仗和修辞手法。
2.3 诗词意象与意境解读《蝶恋花》中的主要意象和意境。
探讨诗词中的抒情和寓意。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蝶恋花》的词牌结构和韵律特点。
深入理解《蝶恋花》的主题和情感。
欣赏柳永词作中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3.2 教学难点解读《蝶恋花》中的意象和寓意。
理解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
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理解、讨论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蝶恋花》。
运用比较和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采用提问和思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柳永的词作和相关的文学背景。
使用古典音乐和诗词朗诵,增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知和体验。
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学术观点,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第五章:教学安排与评价5.1 教学安排课时:2课时(90分钟)第一课时:介绍柳永和《蝶恋花》的背景,分析词牌特点和意象意境。
第二课时:深入讨论主题和情感,进行诗词欣赏和创作练习。
5.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蝶恋花》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欣赏能力:通过诗词欣赏和创作练习,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基本内容,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本诗,引导学生领悟爱情的真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与背诵。
2. 分析柳永的词风特点。
3. 领悟诗歌所表达的爱情观。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转换。
2. 柳永词风的独特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词义、词风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爱情观等。
3. 欣赏法: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视频资料:关于柳永的生平介绍。
3. 分组讨论的准备。
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1.2 柳永生平简介1.3 柳永的词人地位及影响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句逐句解析2.2 诗句意境分析2.3 诗歌主题探讨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3.1 词牌特点讲解3.2 韵律节奏分析3.3 柳永词风特点总结第四章:诗歌鉴赏与欣赏4.1 诗歌朗诵示范4.2 学生朗诵练习4.3 诗歌意境感悟第五章:爱情观讨论5.1 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5.2 学生分组讨论5.3 各组代表发言,总结爱情观六、诗歌创作背景扩展6.1 宋代词坛的风貌6.2 柳永与其他词人的对比6.3 柳永词作的历史影响七、词牌《蝶恋花》的渊源7.1 《蝶恋花》词牌的起源7.2 《蝶恋花》词牌的韵律特点7.3 柳永在《蝶恋花》词牌上的创新八、诗歌情感分析8.1 情感脉络的梳理8.2 情感背后的社会意义8.3 诗歌情感对现代读者的启示九、词作风格分析9.1 柳永词作的美学特征9.2 柳永与其他词派的区别9.3 柳永词作的艺术价值十、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10.1 诗歌主旨的强调10.2 学生对本课的反馈与疑问10.3 作业布置:背诵诗歌并写一篇短文,谈谈对诗歌中爱情观的理解和感悟。
蝶恋花柳永教案《蝶恋花·柳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词作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蝶恋花》这首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
(2)分析词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1)体会柳永词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抒情方式。
(2)对词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柳永的生平背景、词的创作特点等知识。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情感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词中的词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首柳永的词作歌曲,如《雨霖铃》,营造出古典诗词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柳永的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
2、作者介绍(1)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包括他的出生年代、家庭背景、仕途经历等。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早年屡试不第,后流连于歌楼酒肆,靠为歌女填词为生。
他的词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强调柳永在词坛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他对词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他大量创作慢词,拓展了词的体制和表现内容,使词从贵族的娱乐品转变为市民阶层的抒情工具。
他的词语言通俗、情感真挚,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作品解读(1)展示《蝶恋花》全词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诵读全词①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词的韵律和情感。
③指名学生诵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词句赏析①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柳永《蝶恋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及柳永的生平简介。
(3)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把握其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蝶恋花》。
2. 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及柳永的生平简介。
3. 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把握其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蝶恋花》中典故的运用及意境的把握。
2. 柳永词风的独特之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柳永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蝶恋花》,感受其韵律美,并尝试解答课后问题。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分析柳永词风的独特之处。
4. 讲解示范:教师对《蝶恋花》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字词释义、典故出处、意境分析等。
5. 练习巩固: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蝶恋花》,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介绍柳永其他著名的词作,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蝶恋花》。
2. 写一篇关于《蝶恋花》的赏析文章。
3. 查阅资料,了解柳永其他词作的特点。
4. 下一节课分享学习心得和拓展阅读的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蝶恋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比赛,鼓励他们运用古典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邀请专家进行诗词鉴赏讲座,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使学生了解宋代词人柳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感受词中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感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词中的关键字词,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字词、句式和词牌。
2. 理解词的意境,感受词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词牌的识别和填写。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参考资料:有关柳永的生平介绍、词的赏析文章等。
3. 音频、视频资料:有关《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朗诵、演唱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朗诵或演唱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学习作者及背景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了解词人的生活背景。
3. 诗词赏析分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感受词的美。
4. 字词讲解讲解词中的关键字词,如“伫倚”、“危楼”、“风细细”等,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5. 课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词牌,自行创作一首小词。
6.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讨论词的创作技巧和心得体会。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并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柳永的其他作品。
9. 课后反思10.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词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夜雪临砌》等,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柳永的词风。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背诵《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了解词牌的结构和柳永的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词中的关键字词,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柳永《蝶恋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及柳永的生平。
(3)分析并欣赏《蝶恋花》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柳永的才情与个性,了解宋代词的发展历程。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蝶恋花》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及柳永的生平。
3. 分析《蝶恋花》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难点:1. 《蝶恋花》中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把握。
2. 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宋代词的发展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蝶恋花》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蝶恋花》,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蝶恋花》中的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5. 欣赏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选取其他柳永的词作进行欣赏,了解其创作风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蝶恋花》。
2. 写一篇关于《蝶恋花》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蝶恋花》的情况,以及对赏析文章的质量评价。
蝶恋花柳永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蝶恋花·柳永》全诗,掌握其文学背景、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2. 学生能够解析并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3. 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其他宋代词人的作品,了解柳永词风的独特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分析并解读古典诗词,提升文学鉴赏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以《蝶恋花》词牌为基础的诗词,锻炼创意表达能力;3.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蝶恋花·柳永》,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2. 学生在感悟诗词之美中,培养审美情感,提升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学生通过了解柳永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学会珍惜当下,感悟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导入:《蝶恋花·柳永》的文学背景,柳永生平简介,宋代词坛概况;2. 诗词文本解析:逐句解读《蝶恋花·柳永》,分析词牌、韵律、修辞手法等;3. 诗词主题探讨:围绕爱情、离别等主题,比较柳永与其他词人的作品差异;4.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按照《蝶恋花》词牌创作诗词,分享并讨论创作心得;5. 比较鉴赏:选取柳永及其他宋代词人的代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各自风格特点;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鉴赏技巧和创作要领。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诗词背景导入,柳永生平简介,学习《蝶恋花·柳永》上片;第二课时:学习《蝶恋花·柳永》下片,诗词文本解析,探讨诗词主题;第三课时:比较鉴赏,创作实践,分享讨论创作心得;第四课时: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教学评估。
教材章节及内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四章《宋词》第二节《柳永与婉约派》:包括《蝶恋花·柳永》及相关词人的作品。
柳永《蝶恋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宋代词人柳永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通过解读《蝶恋花》一词,掌握其词风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柳永词作中的情感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柳永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蝶恋花》一词的意境、情感及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柳永词风的特点。
2. 对《蝶恋花》一词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柳永的生平、词风特点及《蝶恋花》的意境、情感。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蝶恋花》的理解和感悟。
3. 欣赏法:品读、朗诵《蝶恋花》,体会柳永词作的美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新课内容:讲解《蝶恋花》一词的意境、情感及艺术特色。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蝶恋花》的词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欣赏与品读:全班共同品读《蝶恋花》,体会柳永词作的美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柳永及其他词人的了解。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对柳永的生平及其作品有深入了解。
2. 学生准备:预习《蝶恋花》一词,对课文有初步理解。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讲解《蝶恋花》一词的意境、情感及艺术特色。
3. 分析:分析柳永词风的特点,与其它词人进行对比。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蝶恋花》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八、课堂练习1. 请学生翻译《蝶恋花》中的难点句子。
2. 请学生谈谈对《蝶恋花》一词的理解和感悟。
3. 请学生分析柳永词风的特点,举例说明。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熟读《蝶恋花》,加强语感。
2. 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柳永的其他作品。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蝶恋花》柳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代词人柳永的生平及其作品《蝶恋花》的背景和特点。
2. 理解和欣赏《蝶恋花》这首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掌握《蝶恋花》的词曲结构和表演技巧,能够进行朗诵或表演。
4.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蝶恋花》的词曲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习并掌握《蝶恋花》的朗诵或表演技巧。
三、教学内容1. 柳永及其作品《蝶恋花》的介绍a. 柳永的生平背景和作品特点b. 《蝶恋花》的背景和主题c. 《蝶恋花》的意境和表达方式2. 《蝶恋花》的词曲结构分析a. 词牌和字数的特点b. 词曲结构的组成部分和各自的功能3. 学习《蝶恋花》的朗诵或表演技巧a. 根据词意进行情感表达的技巧b. 通过声音的运用来展现词曲的美感c. 通过动作和姿态的调整来增强表演效果四、教学过程1. 介绍柳永及其作品《蝶恋花》的背景和特点。
a. 通过讲解柳永的生平背景和作品特点,引发学生对柳永和《蝶恋花》的兴趣。
b. 让学生欣赏《蝶恋花》的音乐版或表演版,激发学生的情感。
2. 分析《蝶恋花》的词曲结构和表达方式。
a.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蝶恋花》的词牌和字数特点,了解其构成。
b. 分析《蝶恋花》的词曲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等部分的功能和表达方式。
c. 分组讨论学习,《蝶恋花》的语言表达和意境描绘。
3. 学习《蝶恋花》的朗诵或表演技巧。
a. 分析《蝶恋花》的情感,指导学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表达词曲的美感。
b. 引导学生通过动作和姿态的调整来增强表演的艺术效果,体现词曲中的意境。
4. 练习朗诵或表演《蝶恋花》。
a. 按小组进行练习,互相提出意见和改进。
b. 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朗诵或表演赛,评选出出色的表演。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柳永和《蝶恋花》的理解和感受。
2.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或表演比赛,评选出优秀的表演作品。
3. 设计针对《蝶恋花》的小测试,检查学生对于词曲结构和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
柳永《蝶恋花》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全文。
分析并掌握柳永的词风和《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了解宋代词的发展背景和柳永的生平事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中所表现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意境。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背景和柳永的生平。
解释词的题目和词牌的特点。
2.2 词句解析:分析词的开头“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解释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柳絮飞时,轻如梦,断如丝。
”2.3 词的意境与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春愁和离愁,理解词人的情感表达。
分析词中的景与情的相互映衬,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3.1 导入:以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入词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辅助理解词中的难点。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词句的理解和感受。
各组选代表进行讲解,互相交流和学习。
3.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词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进行详细讲解。
解释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5 实践与应用: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和默写练习。
学生尝试创作以“蝶恋花”为题材的小诗或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4.2 理解与运用:评估学生对词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4.3 背诵与默写:检查学生对《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背诵和默写情况。
5.1 课文文本:《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全文。
5.2 参考资料:有关柳永的词集、生平介绍和相关研究资料。
5.3 多媒体资源:与词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资料。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柳永其他作品:介绍柳永的其他著名词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夜雪临砌》等。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使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词风,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词的意境,领会词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1. 词语解释:伫倚、危楼、倩影、薄雾、酒醒、明月、杨柳岸等。
2. 词牌特点:《蝶恋花》的词牌格律及韵律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词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柳永词风的独特之处。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及注释、译文、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危楼、倩影、薄雾等景象。
(2)引导学生回顾柳永的生平和词风特点。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词的韵律美。
(2)教师范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解析词意(1)解释词语:伫倚、危楼、倩影、薄雾等。
(2)分析词牌特点:《蝶恋花》的词牌格律及韵律特点。
4. 品味词境(1)引导学生想象词中的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2)讨论:如何理解“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表达方式?5. 体会情感(1)分析词人的情感:离愁别绪、依依不舍。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小结课堂(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7. 作业布置(1)背诵《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2)课后阅读柳永的其他词作,体会其词风特点。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与其他词人的相同词牌作品进行比较,如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
2.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蝶恋花》词,要求运用恰当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各自的解读和感受。
柳永《蝶恋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分析《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
解读《蝶恋花》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宋代词风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吟诵、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词意。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的情感真挚和意境优美。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2.1 柳永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2 《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
2.3 《蝶恋花》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3.1 柳永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3.2 对宋代词风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柳永的生平介绍和《蝶恋花》的背景资料。
4.2 准备相关的参考文献和鉴赏资料。
4.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柳永的画像和生平简介,引导学生对柳永产生兴趣。
5.2 呈现作品教师朗诵《蝶恋花》,让学生感受词的音韵美。
5.3 分析词牌特点讲解《蝶恋花》的词牌结构和韵律特点。
引导学生对比其他词牌,理解《蝶恋花》的独特之处。
5.4 解读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词中的主要意象,如花、月、楼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讲解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品味其艺术效果。
5.5 深入理解词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词意的理解。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读,进行交流和互动。
5.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柳永词的特点和价值。
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柳永的其他作品或宋代词人。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的准确性。
6.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蝶恋花》的深入理解,通过写作或口头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词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思考是否有需要改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柳永《蝶恋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
3. 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词牌特点的把握。
2. 意境和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朗读、讨论,分享对词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揭示其深层含义。
五、教学内容1. 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柳永的生活年代、家庭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蝶恋花》的词牌特点:讲解词牌的起源、结构、韵律等。
3. 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析词中的景物描绘、情感抒发,引导学生感受词的美感。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词牌特点的把握,意境和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1. 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柳永的生活年代、家庭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蝶恋花》的词牌特点:讲解词牌的起源、结构、韵律等。
3. 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析词中的景物描绘、情感抒发,引导学生感受词的美感。
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讲解《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分析词的结构、韵律等。
3. 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解读关键词语和句子。
4. 学生朗读词,分享对词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柳永《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提高学生对汉语古典文学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柳永,宋代词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 诗歌全文讲解:逐句解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现的家庭伦理、女性形象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意蕴。
2.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逐句解析诗歌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进行小组讨论。
3. 实践法: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内容,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词的起源及发展,引出宋代词人柳永,进而导入《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学习。
2. 诗歌讲解:按照诗句顺序,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析关键词语和意象。
3.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现的家庭伦理、女性形象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七、课堂练习1. 翻译诗句:让学生翻译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写心得体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和启示。
3. 欣赏其他作品:推荐给学生其他柳永的词作,让学生课后欣赏和学习。
八、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 完成练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蝶恋花》柳永教学设计《蝶恋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词,作者是柳永。
这首词以浪漫的文情所吸引,描述了一段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
下面是关于《蝶恋花》的一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蝶恋花》的背景与作者柳永;2. 掌握《蝶恋花》的基本内容与词的特点;3. 分析词的意境与修辞手法;4. 培养学生欣赏与鉴赏古代词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课文《蝶恋花》的复印件;2. 多媒体设备;3. 相关的诗词鉴赏材料;4. 柳永的简介。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柳永及《蝶恋花》的背景,包括柳永的时代背景、生平与创作特点等。
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柳永的视频或展示一张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对《蝶恋花》的印象,是否听过或读过这首词。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
步骤二:词的解析与讲解(30分钟)1. 将《蝶恋花》的词整体反复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韵美和情感抒发。
2. 指导学生逐句解读,理解词的表面意思以及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可以对一些重要的句子进行分析,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
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隐喻和比喻的意义。
3. 通过对比其他词作,介绍《蝶恋花》的特点,如韵律优美、细腻温情、修辞手法独特等。
步骤三:欣赏与朗诵(30分钟)1. 播放一些现代歌曲或诗词朗诵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与声音对于词的表达的影响。
2. 让学生分组,选择一段《蝶恋花》进行小组朗诵,要求他们能够把握好节奏、情感及修辞手法。
3. 每个小组上台进行朗诵,全班学生共同欣赏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步骤四:写作与创作(40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题材,创作一个类似《蝶恋花》的词作。
2. 引导学生在创作时注意抓住特定的意境,并尝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升词作的艺术性。
3. 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的创作,鼓励他们勇于表达与创新。
对于优秀作品给予肯定和奖励。
步骤五:知识总结与拓展(20分钟)1. 充分总结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柳永《蝶恋花》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宋代词坛的地位。
分析并解读《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掌握《蝶恋花》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习《蝶恋花》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运用吟诵和背诵的方式,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作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真挚。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文化自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柳永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概述《蝶恋花》词牌的起源和发展。
2.2 课文朗读与吟诵带领学生朗读《蝶恋花》,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指导学生正确吟诵,注意声调和语气。
2.3 词牌结构分析分析《蝶恋花》的词牌结构,讲解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词牌结构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分析柳永在《蝶恋花》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蝶恋花》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深入解读《蝶恋花》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真挚。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柳永及其《蝶恋花》。
激发学生对宋代词坛和柳永词风的兴趣。
4.2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分析《蝶恋花》的词牌结构。
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3 课堂讲解:讲解《蝶恋花》的词牌结构和修辞手法。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解读词作的意境。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分享。
5.2 词作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对《蝶恋花》词牌结构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评价学生对词中意象和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5.3 吟诵和背诵评价:评价学生的吟诵和背诵技巧,包括声调、语气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在班级分享自己的吟诵和背诵成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蝶恋花》,了解词的基本内容。
《蝶恋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蝶恋花》全诗。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爱国情怀。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全诗,分析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蝶恋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蝶恋花”这个词组的理解。
2.诗歌讲解介绍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强调其爱国情怀。
逐句分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泪眼”、“天涯”、“落花”等,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诗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分组比赛背诵,增加趣味性。
4.诗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美。
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何通过词句表达出诗人的爱国情怀。
分析诗歌的结构,探讨诗歌的起承转合。
5.拓展活动邀请学生创作一首以“蝶恋花”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分享自己的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蝶恋花”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展示自己的创意。
6.课堂小结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欣赏文学艺术。
四、作业布置1.背诵《蝶恋花》全诗。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背诵全诗,我会设计一个“接力背诵”活动,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背诵诗句,这样可以增加背诵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记忆。
2.教学难点补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我会设计一个小组讨论环节,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辛弃疾在写这首诗时,心中最想表达的是什么情感?他是如何通过诗歌来抒发这种情感的?”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展示蝶恋花图片后,我会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蝶恋花’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吗?有没有人能分享一下你们对这个词组的联想?”2.诗歌讲解讲解到“泪眼问花花不语”时,我会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特别想向某物倾诉心声,但它却无法回应的时刻?诗人在这句话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当分析到“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时,我会问:“你们觉得诗人是如何通过这两句表达他对国家的思念之情的?”3.诗歌背诵接力背诵活动中,我会鼓励学生:“我们一起来试试接力背诵,每个人只背一句,下一个同学接着背,看看我们能不能完整地背诵整首诗。
柳永《蝶恋花》教案设计《蝶恋花》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
提供了《蝶恋花》教案,欢迎阅读!教学目标:初步感受宋词婉约派作品细腻委婉、百转千回风格特点。
初步了解优秀文学作品阐释的开放性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宋词婉约派作品细腻委婉、百转千回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优秀文学作品阐释的开放性课文:《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教学流程:一、导入1、“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不减唐人高处”2、看似无限风光,背后的苦楚谁知?二、初读感知1、自读此词,读准字音。
伫黯阑憔悴2、反复朗读,融入自己对这首词营造的意境和表现的主题的理解,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朗读指导:婉约风格的宋词,在朗读时需要想象画面,揣摩情义,节奏上一般要放缓,要注意停顿。
三、理解感知1、圈划朗读过程中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提问并讨论解决。
注释未涉及及需要更正之处:生:渐渐生发残照:夕阳余晖会:领会凭:靠阑:栏杆图:贪图一醉:痛痛快快大醉一场伊:第三人称代词消得:值得2、教师串讲此词大意(鉴于这是学习的第一首词,学生对宋词语言表现的特点比较陌生,教师带一次路)3、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再进行反复朗读,说一说你觉得哪些句子值得细细咀嚼,你从中感受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描写的景色是怎样的?反映怎样的内心情感?面对此时此景,诗人本人的所做、所思以及心绪是怎样的?有哪些字词是尤其值得揣摩体会的?4、结合对句子的感悟进行朗读5、在阐发诗人内心幽微的情绪的基础上,理出诗人内心活动的变化的过程。
了解宋词婉约派情感表达方式含蓄、过程百转千回的特点。
四、深入理解1、介绍柳永的生平经历“儒家的家庭传统、仕宦观念,与他个人的浪漫性格与音乐天才其间所形成的一种不幸的矛盾”——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写《鹤冲天》得罪仁宗“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回复:“且去填词”柳永回复:“奉旨填词柳三变”2、自甘身处社会底层,混迹教坊歌楼,为歌儿舞女填词。
Fear of the unknown is a common feature of human beings.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柳永的蝶恋花教案柳永的《蝶恋花》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以下是整理的柳永的蝶恋花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鉴赏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词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词中的`佳句,把握本词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想:柳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的词作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格调不高,但《蝶恋花》却是例外。
学习该词应该从理解该词的意象着手,通过对情景交融艺术特色的把握和对该词佳句的理解,以求准确把握诗人传达出来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三、欣赏阅读1、欣赏范读,感知词味(听教师配乐朗读前提示学生注意:①字词的读音②朗读的节奏③情感基调)2、朗读课文,把握大意(1)学生配乐齐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读出情感,学生读完后进行简单的评价指导。
(2)学生自由读,结合课文注释梳理全词。
字词梳理:①伫:久立。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④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
⑤强乐还无味:又。
⑥消得:值得。
(3)全班再次齐读。
四、出示自学提示,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词的上阕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2)学生思考——讨论五、自学检测(1)出示问题:词的上阕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1、提问——教师板书,分析2、出示答案明确:“危楼”、“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阑”等几个体现愁思的意象,组成了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
粤教版高中语文学科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3课
《蝶恋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宋词部分。
学生通过必修诗词的习读,已经积累了一些诗词的知识和鉴赏方法,对一些词作大家也有了一些了解。
本书作为选修,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诗词知识,感受诗歌带来的韵味,并学会鉴赏诗歌。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学生诗词知识的积累和教会学生读懂诗歌。
另外本学段是高二第二学期,在教学是也应该体现高二到高三的这一过渡性特征。
【学情分析】
高二5班是理科重点班,学习态度认真,课堂上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但是诗歌鉴赏仍然是他们学习的短板。
虽然通过高一诗歌的学习和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诗歌鉴赏的复习,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阅读面较窄,对于把一首诗歌读懂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平常的诗歌教学中重视引导对学生对诗歌知识的积累和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柳永及其对文学成就。
2.通过诵读和品味词句,来体会词人细腻而婉约的愁情。
3.学会鉴赏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重点】体会词人细腻婉转的愁情;分析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难点】鉴赏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策略】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课前朗读:《雨霖铃》
一、导入:《雨霖铃》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
“杨柳岸,晓风残月”连苏轼都为之绝倒,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柳永另外一篇千古名着——《蝶恋花》。
二、知人论世
1.词人简介:
2.解题:蝶恋花,是词牌名,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离愁别绪的情感为多。
三、朗读诗歌,整体把握
1.录音范读(正音)
2.自由朗读(找出词眼,感知情感基调和节奏)
3.同桌对译,掌握诗歌大意。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鉴赏形象
小组讨论
1.鉴赏上阕
①词的上阕你最欣赏哪一意象,并且能体现词牌名“蝶恋花”这一特点?
②上片除了借景抒情,你还从哪些细节地方看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③一生朗读上片(通过鉴赏后的朗读,要更能读出诗人的情感)
2.下阕词人用什么来排遣心中的离愁的?这种排遣方式有没有效果?为什么?
①酒,并拓展酒这一意象在古代诗词中的特殊含义,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借酒不能消愁——第一层:愁太浓,把酒冲淡了;第二层:词人心甘情愿忍受这相思之情的煎熬。
②赏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比较阅读“想去日已远,衣带渐已缓”
③补充词人生平经历,深入理解“伊人”的内涵。
3.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
板书小结: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方法
4.一生朗读下片(通过鉴赏后的朗读,要更能读出诗人的情感)
五、总结
1.概括词的内容
2.全班齐读全词
六、拓展阅读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①。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②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③,山长水阔知何处。
①苑中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槛,栏杆。
②谙,了解。
③彩笺、尺素,都是指信。
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七、课后作业布置
自主学习第19课言情词《鹊桥仙》《青玉案》。
要求:
1、理解词的浅层含义,即能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诗歌。
2、分别写出这两首词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附:板书设计
蝶恋花
柳永
情感词语
春愁意象烘托
动作心理
消愁:酒
愁根:终不悔消得
教学反思:经过两个来星期的准备,三次磨课,可以说这次公开课我是准备很充分的。
上完这堂课,从同事的反馈中可以看出,这堂课是成功的。
但是我觉得课堂的思路还可以更加清晰一些,如:通过学生的齐读应该要学生直接找出文眼“愁”,进而
分析愁因、消愁,愁根,这样课堂就更有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