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术在原发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29.93 KB
- 文档页数:4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分离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江苏东台市五烈镇广山卫生院沈张凤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的急症之一,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致盲率很高。
传统的治疗方法,药物控制眼压。
角膜恢复透明后,行虹膜根切加小梁切除。
临床上因术后浅前房,滤过泡瘢痕化以及眼压难以有效控制等不良反应,房水代谢障碍晶体混浊加重,加之此类患者老年人偏多,以50至70岁最多。
术后先后不同的时间内均需行白内障手术。
近年来,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操作技术成熟,加之摘除了晶状体,分离房角的理论支撑。
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晶体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因此我院2015年至2017年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晶体,以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5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2例闭角型青光眼,病例均来自2015年至2017年我院门急诊,其中3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年龄50至80岁,其中男性18例,女34例。
患者视力光感-0.05者12只眼,0.03-0.3者34只眼,0.3-0.5者6只眼。
眼压24~30mmHg者6只眼,31~40mmHg者35只眼,40~60mmHg者11只眼,晶体核硬度II~IV级。
2术前准备急性发作期青光眼,入院后给予药物降眼压,皮质类固醇激素,非甾体消炎药联合治疗,待角膜水肿消退,前房炎症反应减轻,高眼压状态缓解或眼压短暂下降时,前房角膜检查,如全身及局部用药治疗无效者行表面麻醉下前房穿刺减压术,术前把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并作规范的眼科术前的全面检查,包括视力、泪道、眼压、前房深度、角膜曲率、眼科A/B 超、UBM术前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等检查,明确房角粘连范围<180°,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房角粘连范围>180°,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联合房角分离。
3手术治疗本次的研究的所有患者用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手术中在术眼11点方位做3.2mm角膜隧道切口,在3点方位透明角膜做辅佐切口,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连续环形撕囊,做水分离晶体核和晶体皮质,用超声乳化吸除晶体核后I/A吸除晶体皮质,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用透明质酸钠及虹膜恢复器彻底分离房角,最后将残留的透明质酸钠用I/A抽吸干净,结膜涂典必殊眼膏,纱布包眼。
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Phaco-IOL) 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 伴白内障的短期效果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伴白内障患者治疗中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的应用情况。
方法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均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均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以及中央前房深度。
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视力以及中央前房深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升,眼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所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相比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视力以及眼压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在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均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各类患者眼压升高以及视力降低情况。
【关键词】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前房角分离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以及白内障均是老年人视力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传统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不佳,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在此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为此,我院就开展相关手术治疗研究,并围绕治疗后视力以及眼部观察指标展开研究,详情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均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男女占比20:30,年龄跨度53-91岁,平均(70.41±6.53)岁。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2-20T01:36:09.386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1期作者:曲明雪[导读] 目的:讨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在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曲明雪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省吉林市132000【摘要】目的:讨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在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另50例实施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
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治疗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字】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白内障;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指无眼部继发因素,由于前房角关闭,导致房水外流受阻,表现为一系列眼压升高的疾病,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因此临床治疗措施非常重要[1-2]。
本研究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分析在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影响,旨在提高临床效果,经观察后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我们按随机方式分组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
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年龄53-74岁,平均为(64.71±5.22)岁,共50例;观察组:年龄54-75岁,平均为(64.59±5.64)岁,共50例。
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18年6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孙麦贤,柴晓霞*(韩城市人民医院,陕西韩城,715401)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15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
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研究组给予超声乳化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年前房深度、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年,两组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
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显著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以及前房深度,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8)17-0093-02Clinical 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angle-closure glaucoma complicated with cataractSUN Mai-xian,CHAI Xiao-xia*(Hancheng People's Hospital,Hancheng71540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hacoemuls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Methods A total of150patients with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complicated with cataract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4to December2016were enroll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parity method,with75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becular resec-tion,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The anterior chamber depth before surgery and1year after surgery,visual acuity and complications of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At1year after surgery,the anterior chamber depth in both group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and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Postop-eratively,visual acuity of both groups improved significantly,and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Conclu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complicat-ed with catarac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visual acuity and anterior chamber depth,with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it'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ataract;phacoemulsification临床医学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眼科常见多发疾病,一般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其也是造成老年致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患者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应给予及时有效且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阻止患者疾病进程,从而缓解视觉缺损以及视神经病变等情况。
超声乳化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并探讨超声乳化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随机分为A、B 两组,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小梁切除术。
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
随访3~6个月。
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控制稳定。
在视力提高和前房深度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运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方式来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的加深前房、控制眼压、恢复视功能,具有相当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标签:超声乳化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研究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应用,其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逐渐凸显出来,其不仅能够有效的解除患者的瞳孔阻滞,还能够改善患者的房水循环情况。
为了进一步研究探讨超声乳化术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特以该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与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资料为该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男性41例(41眼),女性39例(39眼),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4.5岁。
晶状体核II-IV级。
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40例(40眼)。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药物控制眼压。
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B组行小梁切除术。
术后点用1%典必殊眼水,0.5%托吡卡胺散瞳。
监测术后第1天、2天、1个月、6个月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视力: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A组矫正视力提高明显高于B组。
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目的:分析与研究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眼科接收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房深度、视力矫正情况,术后的眼压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前房深度加深2.36mm,对照组加深0.55mm,观察组的加深程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视力矫正提高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第一天、第二天、一周的眼压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二个月后的眼压情况两组患者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加深患者前房、矫正视力、控制眼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标签:超声乳化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主要特点是视神经受损伤,其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多发群体。
本文通过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眼科接收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与研究了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眼科接收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4.3±1.2)岁。
本次患者晶状体核硬度为Ⅱ-Ⅳ级。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晶状体核分级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进行全身与眼部的常规检查,使用药物来控制眼压。
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具体操作内容有:术前半小时采用复方托品酰胺为患者扩瞳,用爱尔卡因进行眼部表面麻醉;手术切口为透明角膜隧道式,且在3点钟位置行透明角膜助切口;于前房置入黏弹剂,采用撕囊镊行环形撕囊;采用眼力健超声乳化仪器将晶体核原位乳化并吸出,抽吸皮质;于囊袋内置入后房型折叠式的人工晶体;将黏弹剂吸出;检查切口情况,结束手术。
白内障是一种由于老化、遗传、局部营养发生障碍、免疫代谢异常、辐射等原因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所导致的疾病,多发于老年人[1]。
青光眼引起的白内障通常从晶状体的前动脉和核开始,逐渐混浊晶状体,然后吸收水分,囊膜变厚,晶状体囊缩小,有钙化等改变。
青光眼大部分是因为前房角异常关闭,房水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难以正常排出房水,从而迫使眼压升高[2],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致残率较高,病情严重能直接导致患者失明[3]。
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给予青光眼手术,往往会导致白内障病情更为严重[4]。
超声乳化技术一经出现就得到眼科医师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乳化技术治疗青光眼性白超声乳化技术在青光眼性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研究万明柏喻丽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江西九江3320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青光眼性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70例青光眼性白内障患者(单眼患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对照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技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均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和视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术后1周、4周、12周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有所减少,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技术治疗青光眼性白内障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稳定患者眼压,有利于内皮细胞的生长,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乳化技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青光眼;白内障[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20)11-0073-04Study on the 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 cataractWAN Mingbai YU Li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Jiujia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Jiujiang33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 cataract.Methods70patients with glaucoma cataract(single eye)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2015to June2019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35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apsular extrac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The intraocular pressure,visual acuity improvement,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ount,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in⁃traocular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The average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visual acuity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ou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ounts decreased after1week,4weeks,and12weeks after surgery.Th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ou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use of phacoemulsif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 cataract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vision,stabilize the patient's intraocular pressure,benefit the growth of endothelial cell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Phacoemulsification;Small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apsular extraction;Glaucoma;Cataract内障的疗效,以青光眼性白内障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索适合临床推广的有效解决方案。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在青光眼临床治疗活动中的应用疗效【摘要】目的:讨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在青光眼临床治疗活动中的应用疗效。
方法:选择青光眼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
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矫正后视力,平均眼压,前房深度以及眼房角开放角度,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相比(P<0.05)。
结论:在青光眼患者中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手术治疗,可以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增加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青光眼;临床治疗;应用疗效青光眼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眼科疾病[1],在发病后患者会出现视乳头凹陷,萎缩,并且视力逐渐降低,视野发生缺损等症状[2]。
在青光眼患者中会出现视神经供血不足,眼压提高等病理性表现,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造成患者失明,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中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手术,可以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本文中选择青光眼的患者100例,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青光眼的患者100例,其中实验组:年龄均值(55.29±5.22)岁。
对照组:年龄均值(53.92±1.66)岁。
1.2方法将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在手术中使用全身麻醉,将虹膜两侧垂直切开,形成巩膜瓣,将小梁的周边虹膜与小梁组织切除,然后在前房中注入平衡盐溶液,通过复位缝合虹膜瓣地切口。
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手术治疗应用在实验组中,在手术前将甘醇注射液通过静脉点滴注入患者体内,然后在手术前1个小时进行散瞳处理,在眼部表面实行麻醉,然后在角巩膜上做一个3毫米的切口,注入粘弹剂,提高角膜前房的深度,然后在进行一个侧吸口,形成水分离,水分层,连续性环形撕囊,使用超声乳化器将晶体的体核进行吸出,吸出剩余的皮质后进行抛光,将粘弹剂进行注入,注入人工晶体,然后在其中注入卡巴胆碱,从而将眼瞳缩小。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分析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
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1例21眼患者在手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视力恢复良好,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粘连得到改善,未发生并发症。
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人工晶体植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是病理性眼压升高造成的特征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疾病,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关闭是受到瞳孔阻滞、晶状体、神经活动等因素的影响[1]。
在青光眼的治疗上,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4.6±4.2)岁。
所有患者均为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情况,根据LOCS分级方法对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Ⅰ级核3眼,Ⅱ级核16眼,Ⅲ级核2眼,患者手术前视力指数范围~0.3,手术前眼压控制在12~24 mm Hg,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1±1.1)个月。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具有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史,并具有闭角型青光眼眼球解剖特征,如房角窄、浅前房。
1.3 方法1.3.1 术前检查患者在手术前接受常规检查,空腹血糖1/2的2眼。
在手术后前房角在原基础上均不同程度的增宽,粘连的范围缩小或完全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