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配血word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5
输血前疑难工作体会与总结出现疑难血型时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准备输血申请单:必须含有病人姓名、身份号、住院号、床号及负责医师的签名。
还应包含申请日期、用血原因及时间、用血种类及数量;病人详细信息。
受血者血样:①认真核对后,方可采集;②血液标本必须收集到有正确标记的带塞子的试管里,且标明病人姓名、住院号、采集日期及采集者;③血液标本应是不抗凝血,以避免纤维蛋白、抗凝剂成分对血清学试验的干扰;④溶血或混入静脉输注液体而致标本稀释的血液标本不得使用;⑤须用输血前3天以内采集的血液标本;⑥输血后,病人的血液标本须在1~4℃至少保存7天,以备重复试验。
献血员血样:①从血袋上附着的血样获得献血员血液标本;②在标本收集管上粘贴血袋上有关血液制品号的条形码标签;③准确核对血袋上及标本管上的号码。
受血者试验血型鉴定:ABO血型鉴定:①正定型:用抗-A、抗-B试剂检测受血者红细胞;②反定型:用A和B型试剂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人和ABO血型是由红细胞的抗原和血浆/血清中的抗体所决定,因此正反定型的结果应该一致。
如果正反定型不一致,则需进一步鉴定。
可在正定型试验中增加抗-A1、抗-AB及抗-H,反定型试验中增加A2、O及自身红细胞。
正定型试验中的抗-AB是用来确认弱A和弱B抗原,抗-A1用于鉴定A亚型,抗-H用于鉴定亚型及孟买型。
反定型试验中的A2细胞是用于鉴定A2亚型。
O细胞用于鉴定是否存在ABO系统以外的同种抗体影响定型,自身对照用于是否存在自身抗体影响定型,如果与O细胞或自身对照为阳性,则定型结果不可靠,必须进一步进行血型鉴定。
如果无法找到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则只能给病人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病人血型可请血站血型参比试验室协助鉴定。
Rh(D)血型鉴定。
Rh(D)抗原检测原则:①对受血者常规一般只测Rh(D)抗原,而对献血者员不仅要检查Rh(D)抗原,并在其为阴性的前提下必须进一步确定是否为弱Rh(D)(即DU);②Rh(D)阴性及弱D的受血者只能提供Rh(D)阴性血,不得使用D阳性及弱D的血。
操作人员3.1.1负责对疑难配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的具体操作并编写实验报告单。
仪器管理人员3.2.1负责相关仪器的日常保养。
3.2.2负责相关仪器的维护。
质量监督员负责操作过程监督,仪器室内质量控制。
科室主任或授权者负责检测报告审核。
实验原理疑难配血标本主要是指血型鉴定有困难、含有不规则抗体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等情况下的交叉配血。
冷型AIHA患者配血试验6.1.1标本采集与处理:采集两份病人标本,其中一份抗凝,另外一份不抗凝。
抗凝血样置37℃水浴箱孵育,不抗凝血样置于室温或4℃自然凝固,使红细胞充分吸收冷自身抗体。
6.1.2用预温的37℃生理盐水充分洗涤红细胞3-4次,末次洗涤后弃掉全部盐水。
6.1.3用6.1.2布骤中洗涤的红细胞与患者血清等体积混合,置4℃孵育30分钟。
6.1.4以1000转离心5min,吸取上清。
重复6.1.3及6.1.4步骤2-3次。
取一试管,加吸收后的血浆2滴,加自身悬浮红细胞1滴。
1000转离心15s。
观察结果,如果有凝集,重复步骤6.1.3及6.1.4。
6.1.2步骤中洗涤过的红细胞做次侧交叉配血实验。
6.1.5步骤中吸收后的血清做主侧交叉配血实验。
注意事项:吸收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温度上升,导致冷抗体释放。
温型AIHA患者配血试验6.2.1采用单特异性抗人球蛋白和抗-C3试剂,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定引起患者溶血的原因,是IgG还是补体引起的,见《直接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操作规程》。
《ABO血型定型试管法操作规程》(SXK-SOP-001)《Rh血型鉴定试管法操作规程》(SXK-SOP-002)《抗体筛选试管法操作规程》(SXK-SOP-005)《盐水介质交叉配血操作规程》(SXK-SOP-007)《聚凝胺介质交叉配血操作规程》(SXK-SOP-008)《抗人球蛋白介质交叉配血操作规程》(SXK-SOP-01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操作规程》(SXK-SOP-013)。
疑难配血处置管理流程在医疗领域,血液配血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配血处置管理流程对于确保患者血型和Rh血型与输血血液相匹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疑难配血处置管理流程,供参考:1.患者信息收集:医务人员应首先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及相关病史,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手术情况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患者的输血需求和血液配型。
2.血型鉴定:患者的血型通常通过血液检验来确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
须注意考虑患者血型抗体是否存在,以及是否藏血等相关因素。
3.输血需求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医务人员评估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量。
这涉及到对患者的负荷能力、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等的综合分析。
6.预配血:根据交叉配对测试的结果,医务人员预配血液,确保提供与患者血型和Rh血型相匹配的血液。
7.安全核查:在血液产品交接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进行多项核查,包括患者身份确认、血袋标识核对、过期日期检查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8.输血操作:在配血处置流程的最后,医务人员按照规范操作程序,将血液产品输注到患者体内。
注意事项包括输血速度控制、监测患者反应等。
9.输血反应监测:输血后,医务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处理。
10.输血记录:全程为患者输血的整个过程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患者信息、输血量、血液产品的标识、输血反应、治疗措施等等。
这有助于追溯和评估患者的输血情况。
11.输血追踪管理:在配血处置管理流程的最后,还需要建立输血追踪管理,包括血液产品的标识和追溯系统,以确保血液的可溯源性和输血质量的管理。
综上所述,疑难配血处置管理流程需要医务人员综合运用临床知识和实验室测试技术,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以提高疑难配血的处置效率和质量。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疑难配血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准备1. 输血申请单:必须含有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及负责医师的签名。
还应包含申请日期、用血原因及时间、用血种类及数量;年龄、性别、种族、疾病诊断、输血史、妊娠史、输血反应史、有无不规则抗体及血型等。
2. 受血者血样:①认真核对后,方可采集;②血液标本必须收集到有正确标记的带塞子的试管里,且标明病人姓名、住院号、采集日期及采集者;③血液标本应是不抗凝血,以避免纤维蛋白、抗凝剂成分对血清学试验的干扰;④溶血或混入静脉输注液体而致标本稀释的血液标本不得使用;⑤须用输血前3天以内采集的血液标本;⑥输血后,病人的血液标本须在4℃至少保存7天,以备重复试验。
⑦用右旋糖酐、聚乙酰吡咯酮(PVP)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如已标记说明应将红细胞洗涤)。
脂肪乳可干扰配血实验结果,在输用脂肪乳之前应抽取血标本备用3. 献血员血样:①从血袋上附着的血样小辫获得献血员血液标本;②在标本收集管上粘贴血袋上有关血液制品号的条形码标签;③准确核对血袋上及标本管上的号码。
血清学试验一、受血者试验(一)血型鉴定1. ABO血型鉴定:⑴常规鉴定:①正定型:用抗-A抗-B试剂检测受血者红细胞。
②反定型:用A和B型试剂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人ABO血型是由红细胞的抗原和血浆/血清中的抗体所决定,因此正反定型的结果应该一致。
表1 常规ABO正反定型试验正定型反定型血型抗-A抗-B A BO0++0+00+A0++0B++00AB⑵如果正反定型不一致,则需进一步鉴定。
可在正定型试验中增加抗-A1、抗-AB及抗-H,反定型试验中增加A2、O及自身红细胞。
表2 疑难ABO正反定型试验正定型反定型自身对照抗-A 抗-B 抗-AB 抗-AA1 A2 B O抗-H正定型试验中的抗-AB是用来确认弱A和弱B抗原,抗-A1用于鉴定A亚型,抗-H用于鉴定亚型及孟买型。
反定型试验中的A2细胞是用于鉴定A2亚型。
疑难配血处理管理流程之马矢奏春创作1 目的规范交叉配血实验过程中发生配血不相合情况的基本处理法式, 提高值班人员处理疑难配血问题的能力, 确保临床用血平安.2 适用范围适用于值班人员对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处理过程.1 目的规范交叉配血实验过程中发生配血不相合情况的基本处理法式, 提高值班人员处理疑难配血问题的能力, 确保临床用血平安.2 适用范围适用于值班人员对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处理过程. 2.1交叉配血的基来源根基则:2.1.1全血输注时选择同型血液, 做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 主、次侧均相合方可输注.2.1.2红细胞成份输注一般情况下同型血液, 做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 主、次侧均相合方可输注.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相合血液(一般指O型洗涤红细胞), 做主侧交叉配血试验, 确保主侧相合即可输注.2.2罕见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原因分析:2.2.1主侧配血不相合:2.2.1.1患者或供血者ABO血型鉴定不正确.2.2.1.2病人血清中存在同种免疫抗体, 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2.2.1.3病人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 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2.2.1.4供血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 招致主侧抗球卵白试验阳性.2.2.1.5病人血清中卵白含量异常, 如白卵白/球卵白比例不正常、本周氏卵白等引起缗钱状假凝集.2.2.1.6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合物、血浆扩容剂如右旋糖苷等引起假凝集.2.2.1.7试剂、耗材过期, 实验系统被污染等.2.2.2 次侧配血不相合:2.2.2.1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2.2.2.2病人与供血者ABO血型不相合.2.2.2.3病人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 直接抗球卵白试验阳性.2.2.3主、次侧均不相合:2.2.3.1病人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 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 造成主侧分歧.自身抗体还包被在自身红细胞上, 造成次侧凝集.2.2.3.2病人血清中同时存在自身抗体和同种异体抗体, 同种异体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 造成主侧分歧.自身抗体即可能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 同时还包被在自身红细胞上, 造成次侧凝集.3 职责“首诊负责制”的原则, 遵照本处理流程, 完成疑难配血实验, 尽可能为患者找到相合血液.对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或不确定的实验结果, 值班人员应及时向科室主任汇报.3.2技术负责人负责疑难配血实验的具体指导工作, 按期组织相关培训.3.3科室主任负责疑难配血实验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4 工作法式4.1值班人员采纳实验室统一指定的方法学和实验仪器, 严格依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实验把持, 发现配血结果不相合时, 仔细观察实验结果, 排除卵白干扰、仪器误判等因素造成的假阳性结果, 依据不相合类型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流程.4.2主侧配血不相合的处理:4.2.1重新核对患者、供血者ABO血型是否正确、标本是否准确, 需要时应重新进行血型鉴定或重抽标本.4.2.2重新检查配血卡、各种试剂、标本、加样过程是否存在问题, 如有问题应更换合格的试剂、标本重做实验.4.2.3查询患者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如果抗筛阳性, 查询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是否具有特异性.查询以往配血记录, 获得需要的参考信息.4.2.4根据申请量, 酌情进行年夜样本交叉配血筛查, 寻找可能相合的血液, 如果找到相合的血液且不规则抗体是Rh系统抗体,最好对患者及相合标本进行Rh血型分型鉴定, 选择完全相合的血液.4.2.5如果库存血找不到相合的血液, 应通知经治医生, 说明患者配血困难的特殊情况, 征求临床医生意见, 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筛选, 如果需要继续筛选, 患者应该重抽标本, 医生重开申请单, 患者家属携标本和申请单去吉林省血液中心进行配血筛查, 值班人员应提前德律风告知血站值班人员该患者的具体情况.4.2.6如果在血站也找不到相合血液, 应及时告知经治医生, 说明情况并请临床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病情, 尽量不输血.如果患者必需输血治疗, 否则存在生命危险, 此时临床医生应该开会诊申请单要求输血科医生会诊, 输血科应该提供相关会诊意见, 说明不相容输血的利弊关系, 请经治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不相容输血.此种情况下经治医生必需充沛告知家属不相容输血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并签定弥补告知书, 请家属、科室主任签字后入病历存档.一般选择同型或O型洗涤红细胞进行输注.4.3次侧不相合处理:4.3.1重新核对患者或供血者ABO血型是否正确、标本是否准确, 是否存在分歧型配血(非O患者输注O型红细胞), 需要时应重新进行血型鉴定.4.3.2重新检查配血卡、各种试剂、标本、加样过程是否存在问题, 如有问题应更换合格的试剂、标本重做实验.4.3.3排除标本、仪器、试剂影响因素后, 如果是多个供者标本均呈现主侧相合、次侧不相合, 可能是患者红细胞已被致敏所致, 可以通过直接抗人球卵白实验加以证实.直抗结果阳性, 配血结果可以填写为相合.如果为单个样本呈现或多个样本中个别样本呈现主侧相合、次侧不相合现象, 需要排除供者血清存在不规则抗体的可能(供者标本进行抗筛实验或查阅以前配血记录)4.4主侧、次侧均不相合处理:4.4.1排除ABO血型毛病、标本、试剂及仪器因素.4.4.2主侧、次侧均不相合情况相对少见, 大都是因为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发生自身抗体, 与自身红细胞和异体红细胞均发生凝集反应, 抗筛结果多为3系或10系同时为阳性.罕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4.4.3对多样本主侧配血结果不相合应该观察凝集强度, 如果强度相近, 标明标本抗体无明显特异性, 很难找到相合血液.如果凝集强度有强有弱, 标明抗体有一定的特异性, 通过年夜量样本筛查可能找到相合血液.4.4.4年夜量筛查后仍找不到相合血液, 患者病情确实需要输血的情况, 参照4.2.6主侧不相合做进一步处理.4.5值班人员遇到疑难配血、自己无法自力处理的时候, 必需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 实验室负责人应该给出指导性处理意见并酌情上报科室主任.4.6值班人员应将整个处理过程详细挂号在疑难血型、配血挂号本上, 将患者信息在《特殊血型血清学标本挂号表》(危机值挂号本)挂号, 同时做好交班工作.5 相关文件5.1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5.2 《交叉配血管理法式》6 相关记录《特殊血型血清学标本挂号表》(危机值挂号本)。
关于疑难配血和紧急状态下配发血的有关规定
依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章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性输血的条例。
鉴于以上要求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为保证临床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血,保证稀有血型患者治疗过程中,避免血源供应不足或血站无血,造成患者无血可用危及生命的状态,特制定以下条例:
一、凡手术患者必须出具输血申请单,排查稀有血型和亚型以及不规则抗体检测。
二、凡急诊抢救大量失血病人生命,需输血者(注:RH(D)阴性患者),在没有同型血源状态时,为挽救患者生命可一次性输注足量RH(D)阳性血液。
但要求临床医生与患者家属签约异性输血治疗同意书。
1、异型输血对象:
① RH(D)阴性男性患者,从未输过RH(D)阳性血者,不规则抗体阴性。
② RH(D)阴性从未孕过的女性患者,从未输过RH(D)阳性血者,不规则抗体阴性。
2、输血治疗同意书内容:
①、凡从未孕过的女性RH(D)阴性患者,输入RH(D)阳性血后,可能产生相应抗体,对以后再孕所造成的影响。
②、凡RH(D)阴性患者输入RH(D)阳性血后,可能产生相应抗体,在今后再次输血时必须输注RH(D)阴性血的重要性。
三、凡急诊抢救大量失血病人生命,需要输血者(注:ABO亚型患者),在储血点没有同型血源或医院库血不足和来不及去储血点取血的状态下,应输注“O”型红细胞。
四、对自身溶血病人紧急抢救病人生命时,可采用同型或洗涤“O”型红细胞。
疑难配血处置管理程序
1 目的
规范交叉配血实验过程中发生配血不相合情况的基本处理程序,提高值班人员处理疑难配血问题的能力,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值班人员对于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处理过程。
2.1交叉配血的基本原则:
2.1.1全血输注时选择同型血液,做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相合方可输注。
2.1.2红细胞成分输注一般情况下同型血液,做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相合方可输注。
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相合血液(一般指O型洗涤红细胞),做主侧交叉配血试验,确保主侧相合即可输注。
2.2常见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原因分析:
2.2.1主侧配血不相合:
2.2.1.1患者或供血者ABO血型鉴定不正确。
2.2.1.2病人血清中存在同种免疫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
2.2.1.3病人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
2.2.1.4供血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主侧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2.2.1.5病人血清中蛋白含量异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本周氏蛋白等引起缗钱状假凝集。
2.2.1.6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合物、血浆扩容剂如右旋糖苷等引起假凝集。
2.2.1.7试剂、耗材过期,实验系统被污染等。
2.2.2 次侧配血不相合:
2.2.2.1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2.2.2.2病人与供血者ABO血型不相合。
2.2.2.3病人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2.2.3主、次侧均不相合:
2.2.
3.1病人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造成主侧不合。
自身抗体还包被在自身红细胞上,造成次侧凝集。
2.2.
3.2病人血清中同时存在自身抗体和同种异体抗体,同种异体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造成主侧不合。
自身抗体即可能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同时还包被在自身红细胞上,造成次侧凝集。
3 职责
3.1值班人员对于工作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配血标本依据“首诊负责制”的原则,遵照本处置流程,完成疑难配血实验,尽可能为患者找到相合血液。
对于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或不确定的实验结果,值班人员应及时向科室主任汇报。
3.2技术负责人负责疑难配血实验的具体指导工作,定期组织相关培训。
3.3科室主任负责疑难配血实验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
4 工作程序
4.1值班人员采用实验室统一指定的方法学和实验仪器,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发现配血结果不相合时,仔细观察实验结果,排除蛋白干扰、仪器误判等因素造成的假阳性结果,依据不相合类型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流程。
4.2主侧配血不相合的处理:
4.2.1重新核对患者、供血者ABO血型是否正确、标本是否准确,必要时应重新进行血型鉴定或重抽标本。
4.2.2重新检查配血卡、各种试剂、标本、加样过程是否存在问题,如有问题应更换合格的试剂、标本重做实验。
4.2.3查询患者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如果抗筛阳性,查询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是否具有特异性。
查询以往配血记录,获得必要的参考信息。
4.2.4根据申请量,酌情进行大样本交叉配血筛查,寻找可能相合的血液,如果找到相合的血液且不规则抗体是Rh系统抗体,最好对患者及相合标本进行Rh血型分型鉴定,选择完全相合的血液。
4.2.5如果库存血找不到相合的血液,应通知经治医生,说明患者配血困难的特殊情况,征求临床医生意见,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筛选,如果需要继续筛选,患者应该重抽标本,医生重开申请单,患者家属携标本和申请单去血液中心进行配血筛查,值班人员应提前电话告知血站值班人员该患者的具体情况。
4.2.6如果在血站也找不到相合血液,应及时告知经治医生,说明情
况并请临床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尽量不输血。
如果患者必须输血治疗,否则存在生命危险,此时临床医生应该开会诊申请单要求输血科医生会诊,输血科应该提供相关会诊意见,说明不相容输血的利弊关系,请经治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不相容输血。
此种情况下经治医生必须充分告知家属不相容输血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并签定补充告知书,请家属、科室主任签字后入病历存档。
一般选择同型或O 型洗涤红细胞进行输注。
4.3次侧不相合处理:
4.3.1重新核对患者或供血者ABO血型是否正确、标本是否准确,是否存在不同型配血(非O患者输注O型红细胞),必要时应重新进行血型鉴定。
4.3.2重新检查配血卡、各种试剂、标本、加样过程是否存在问题,如有问题应更换合格的试剂、标本重做实验。
4.3.3排除标本、仪器、试剂影响因素后,如果是多个供者标本均出现主侧相合、次侧不相合,可能是患者红细胞已被致敏所致,可以通过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加以证实。
直抗结果阳性,配血结果可以填写为相合。
如果为单个样本出现或多个样本中个别样本出现主侧相合、次侧不相合现象,需要排除供者血清存在不规则抗体的可能(供者标本进行抗筛实验或查阅以前配血记录)
4.4主侧、次侧均不相合处理:
4.4.1排除ABO血型错误、标本、试剂及仪器因素。
4.4.2主侧、次侧均不相合情况相对少见,多数是因为自身免疫功能
紊乱产生自身抗体,与自身红细胞和异体红细胞均发生凝集反应,抗筛结果多为3系或10系同时为阳性。
常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4.4.3对于多样本主侧配血结果不相合应该观察凝集强度,如果强度相近,表明标本抗体无明显特异性,很难找到相合血液。
如果凝集强度有强有弱,表明抗体有一定的特异性,通过大量样本筛查可能找到相合血液。
4.4.4大量筛查后仍找不到相合血液,患者病情确实需要输血的情况,参照4.2.6主侧不相合做进一步处理。
4.5值班人员遇到疑难配血、自己无法独立处理的时候,必须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实验室负责人应该给出指导性处理意见并酌情上报科室主任。
4.6值班人员应将整个处理过程详细登记在疑难血型、配血登记本上,将患者信息在《特殊血型血清学标本登记表》登记,同时做好交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