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阅读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4.19 KB
- 文档页数:3
2020届高考语文备考阅读题之“竹”主题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竹子为什么会开花师傅越来越性急了,大棍和小柱都有这种感觉,虽然师傅没有对他们发过火,教他们识别草药也很耐心。
可大棍和小柱还是感觉到,师傅的性子越来越急,恨不得两个徒弟几天之内,把所有的草药知识全学会。
其实两个徒弟都学得很卖劲。
师傅是草药郎中,一头白发,满脸皱纹,原来直挺的腰背已显佝偻。
他有一手绝活,专治疑难杂症,医院治不好的顽疾,他几副草药,就能让顽疾断根,千里外的患者都慕名而来。
他平时很少把方子示人,采药一个人去山里采,配药一个人在屋里配,再聪明的患者也搞不清他到底用了什么药。
他家的祖传秘方,从不传给外人。
可师傅的儿子不想继承他的衣钵。
师傅的儿子是名大学生,对草药没有半点兴趣。
师傅就毅然决定,把祖传医术传给外人,大棍和小柱就成了他的徒弟。
每天,他都要把徒弟带到山上,采下一味一味的草药,给他们讲病理,谈药性,教他们如何对症下药。
现在,师傅又带着两位徒弟,在山里转来转去。
正是盛夏季节,白花花的日光灼在身上,像被烈火炙着,汗珠滋滋冒出。
师傅的衣服全湿透了,粗重的喘息比风扇还响,喘得大棍和小柱心里十分难受。
师傅,回家去吧,转久了会中暑的。
师傅瞪了他们一眼,像要发脾气,见大棍和小柱都怯怯地闪开眼光,才没有把脾气发出来,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说,不在山里转,怎么认得草药?两人连连点头,师傅说得有道理,草药长在山野,上山才能认得,关在屋子里是学不会的。
他们不再劝师傅回家了,跟着师傅转来转去。
转到了一片竹林前。
竹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在白花花的阳光里碧波一样荡漾。
师傅在一块岩石上坐下来,望着竹林出神。
等喘息平稳了些,看着两位徒弟问,你们认得多少种草药了?大棍说,我已认得一百多种。
小柱说,我也认得这么多。
两人都有点沾沾自喜。
师傅却眉头紧蹙,面孔板得铁紧,语气里透出不满,说,世上的草药好几万种,认得一百多种就满足了?两位徒弟垂下头去。
师傅意识到自己的话重了点,又把语气缓和下来,问大棍,治疗毒蛇咬伤,用哪几味草药?大棍想也没想,噼里啪啦地回答,如行云流水,十分顺畅。
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深密的竹林。
篁(huánɡ),竹林。
长啸:撮口出声叫啸。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问题】(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答: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4、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答: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宁静、淡泊的心情。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口哨。
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映照。
【赏析】这首诗是《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是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作品以简朴清丽的诗句描写山林幽居的情趣,表现的是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追求宁静、淡泊、脱俗的生活态度的绝佳表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约客》赵师秀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1.解释词语幽篁:幽深的竹林啸:长常的口哨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优美、高雅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2分)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5.《竹里馆》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6.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2分)答: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7.“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答:“独”是“独自”的意思。
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8.请赏析一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艺术特色。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3题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是那样的jiān rèn和刚强,他们的是那样地chún pǔ和qiān xùn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祖国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1.下面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A.坚韧纯朴歉逊B.艰韧淳朴谦逊C.坚韧淳朴谦逊D.艰韧纯朴歉逊2.选段中依次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意志气质品质B.品质意志气质C.品质气质意志D.气质品质意志3.下面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中加点词“最”是副词,起修饰作用。
B.文中画线句使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C.“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一句中的“以”和“而”都是介词,一般不单独使用。
D.“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是反问句。
4.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说和做》的作者是闻一多,他是湖北浠水人,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B.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台阶》中父亲洗脚、踩黄泥等细节描写,都很好地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C.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作乐府。
如《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山海经》是一部绘图,记载的极具神秘感奇异怪兽,可以了解古时候的生态环境和古人对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象。
5.古诗文默写(16分)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古而不衰。
李白化曲为诗,用“①,___________。
《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著名词人苏轼曾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和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诗《竹里馆》,体会和欣赏“诗中之画”吧!二、目标目标:1.知识目标:走近王维,感知田园诗歌。
2.能力目标: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三、原文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注释《竹里馆》:选自《王维集校注》卷。
王维曾在陕西蓝田的辋(wǎng)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长啸:撮(cuō)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深林: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五、诗意独自闲坐幽深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六、赏析独坐幽篁里,一个人,一片幽深的竹林,还有一颗向往宁静的佛子心。
古代文人们,大都喜欢竹子,认为竹子是节气的象征,仿佛和竹子同时出现,骨气就有了,文气也有了。
弹琴复长啸。
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有裹挟着花草香的清风,还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如此清爽脱俗的环境,如果没了琴声,便少了几分雅致。
好吧,那就焚香摆琴,抚弦长啸以乐。
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了。
深林人不知,在野外玩音乐,除了环境幽静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扰民。
王维的琴声是不是美妙,长啸合不合韵律,无人知道,反正是弹了,反正是啸了,反正是没人听到。
在这样一个清净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放松呢。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带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5.古诗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023-2024学年江苏常州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真卷1.综合读写第1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西北部的驼梁山,夏天古树葱郁,如一道绿色的(píng zhàng),山涧流水潺潺,水汽氤氲成雾,流泉汇聚成潭,云海沟壑升腾,满山鲜花色彩(bān lán),气候三伏如秋,仿若春天常伴。
身处驼梁山,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高山、森林、飞瀑组成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充满了原始而神秘的气氛。
驼梁美,美在它是水的源头、瀑的舞台、林的海洋、花的王国、雪的摇篮。
(1)给这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注音。
①山涧()②气氛()(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píng zhàng)_______________ ②(bān lán)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shān jiàn', '②qì fēn(2)①屏障', '②斑斓'【解答】(1)①山涧读作shān jiàn;②气氛读作qì fēn。
(2)①píng zhàng写作屏障;②bān lán写作斑斓。
第2题.如图是农历牛年中国邮政发行的贺岁生肖邮票——欢奔的火牛。
请仔细观察,完成下列题目。
介绍画面中牛的特征,并写出其寓意。
【答案】画面中的牛强健有力、双目圆睁、四蹄奔腾、尾巴高竖,表现出奋力向前的视觉效果,寄托着人们对牛年生活红火、事业兴旺的美好期望。
【解答】图中邮票以牛为主题,画面中的牛强健有力、双目圆睁、四蹄奔腾、尾巴高竖,欲向前冲,给人以奋力向前的视觉效果。
牛是人类饲养较早的动物,一定时期内代表着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因为它忠厚、温顺、任劳任怨,往往成为人类赞美的对象,同时它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以它为主题形象,寄托着人们对牛年生活红火、事业兴旺的美好期望。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诗歌第二句“芙蓉向脸两边开”用了衬托的手法,明写________,实则为了衬托出________之美。
(2)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4.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登飞来峰》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王世贞《竹里馆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竹里馆记王世贞(1)去新安郭之三里,其地负髙而临深。
其江曰练江,泓渟万仭,黄山、白岳,蜿蜒摩天,其址在数十百里之外,而葱郁接于眉睫。
其清可以酿,其膏可以粳秫、蔬茹。
邑人汪惟一之业在焉。
计亩而延袤可二十,而竹据其三之一。
惟一乃构数椽,读书其间,以竹自蔽,不复施藩。
(2)惟一之言曰:“吾日三商而起,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
有鹤四翼,时唳时舞,吾起而应,竹皆吾助。
间一开吾巻,而琅玕①之色流润缃碧②,初阳拂梢,则少文之图若益而青葱者;微飔流响,则少文之琴若益而琮琤③者。
吾放歌而声留于长离尾翮④之间,而不杂于尘嚣,不堕于市廛之耳。
至于雪之旦,月之夕,白云之芊眠于昼,凉风之飒于夏,吾无不与竹宜者。
吾之与此君真足以终其身而不知老者。
”(3)吴兴徐子与异之,题其馆“竹里”,而书属余记,曰:“惟一多游吴越间,而意不能舍其竹以往,得子文而时时寓其目,是惟一不恒有竹而竹恒在也。
”惟一曰:“非是之谓也。
子之记待吾竹以有,而吾之竹赖子之记以不冺,为两相待者耶?两相成者耶?”予不能辞,乃次而授之为记。
①琅玕:指竹子。
②缃碧:代指书卷。
③琮琤:玉石碰击声。
④尾翮:代指竹梢。
22.第一段画线句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2分)23.对第二段划线处标点正确的是()(2分)A.汲江,烹茗之赢取。
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
B. 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
C. 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
D. 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
24 .对与“吾无不与竹宜者”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鹤舞我应时,竹助我雅兴。
B.开卷读书时,竹增我乐趣。
C. 放声高歌时,竹脱我尘俗。
D. 昼夜睡眠时,竹予我清凉。
25.概括第三段中徐子与汪惟一的说法,作者作“记”的意义有(3分)26.简析本文的思路。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古诗阅读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7.2课外古诗《竹里馆》中考题精编答案版2019年中考题汇编1.贵州省毕节市 2019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古诗阅读(6 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8.“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图景?(3分)19.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 分)解答:18.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9.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2.贵州省黔东南州2019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阅读古诗,完成9-10题(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3分)9.(3分)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0.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分)10.(3分)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3.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真题(逐题简析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计30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9分)材料一:近期ChatGPT掀起了现象级的风暴。
这个聊天机器人诞生2个月用户就破亿,其强大的能力超乎人们的想象。
ChatGPT飞跃发展受益于三个客观条件。
其一,算法变革。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的优化,使得机器学习能力改善,能够更好地通过数据进行训练。
其二,数据爆发。
互联网带来数据爆发,互联网平台企业手中握有大量数据,算法是开采方式,那么数据就是石油。
其三,算力提升。
以GPU为主力的终端算力和以超算服务器为主力的云端算力,以算力堆叠的方式解决了算力瓶颈问题。
材料二: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鲜明标识。
户籍证明、社保转接等200多项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实现跨省通办,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平均承诺时限压缩了一半以上;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已超过10亿人,数字政务惠民便民覆盖面广、成效显著;《2022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文版)》显示,我国电子政务水平排名已从2012年的78位上升到2022年的43位……新时代十年来,我国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数据跑”替代了“群众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选自《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人民日报》2023年4月6日) 材料三:马克思说,人有意识,人会劳动……可有一个问题他无法说清楚:什么是人?随着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向哲学领域进军,人和机器的界限也变得日渐模糊。
跌宕起伏的证券市场中,以千分之一秒计算的盈亏,正是取代投资人的机器所为;春节时某些平台的“抢红包”,也时常见到机器发、机器收的情景。
凭着强大的计算能力,机器早已胜任了许多原本需要人情味的角色。
与此同时,人在原本属于机器的角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应当看看亚马逊公司的仓库中取代了摄像头、机械臂,掐着秒表上厕所的员工们;看看硅谷郊外深居简出,对着眼花缭乱的0与1乐此不疲的程序员们。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万重山的围子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挡。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1)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达这个深刻哲理的?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夕次盱眙县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①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
②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本诗通过________可以看出是________季节。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7.古诗鉴赏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抱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李太白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继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竹里馆阅读题及答案
导读: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阅读题一
1、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2分)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
1、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阅读题二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
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译文
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口哨。
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映照。
【竹里馆阅读题及答案】
1.竹里馆王维阅读及答案
2.竹里馆阅读答案
3.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
4.竹里馆阅读和答案
5.《竹里馆》阅读答案
6.《等》阅读题及答案
7.竹里馆的试题答案
8.故乡阅读题及答案
上文是关于竹里馆阅读题及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