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

知识目标:

1、 掌握精子、卵子的形成过程

2、 理解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3、 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什么叫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mitosis ),又称做间接分裂,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1)细胞周期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中心体——与 的形成有关(动物或部分 特有);

细胞周期:指 的细胞,从一次分

裂 开始,到 为止。

线粒体——与提供有关;

高尔基体——与有关;

核糖体——与全过程需要的有关,主要与间期进行的DNA复制需要的蛋白质有关;

纺锤体——纺锤体是产生于细胞分裂前初期到末期的一个特殊细胞器。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4、无丝分裂过程

先核分裂,后质分裂。有

5、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个体。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细胞,用来补充体内衰老或死亡的细胞。

* 6、生物生殖的类型:

(1)、无性生殖

A、概念:

(2)有性生殖

注:单性生殖:孤雌生殖(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个体,如雄峰)、孤雄生殖(如由花粉直接发育成个体)均属于有性生殖。一句话,只要有有性生殖细胞参与的生殖方式均属于有性生殖。

一、减数分裂的重要概念

原始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复制而细胞连续分裂,其结果是,生殖细胞中的的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比较有丝分裂:遗传物质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遗传物质前后一不变)

分析: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一)、相关概念

1、原始生殖细胞:

位置:睾丸中的

来源:体细胞分裂

2、联会:同源染色体过程

3、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方一条来方的染色体

4、四分体:联合后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的染色单体

(二)、过程

1.形成场所:______。

2.细胞名称的变化

3.染色体的变化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______,每条染色体都

包含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____________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包含______________

对位练习2:判一判

(1)所有的细胞分裂都存在四分体。( )

(2)大肠杆菌能进行减数分裂。( )

(3)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4)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 (5)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殖并形成精子。( )

5、交叉:四分体中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在遗传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体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断

染色体交叉互换示意图

6、特点:遗传物质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遗传物质减半,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遗传物质的减半)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 含量的变化

①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核DNA 分子含量的变化不是平行的,因为复制后的染色体数目没加倍,而DNA 分子含量已加倍。

②在间期DNA 复制之前(AB 段和ab 段)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后(FH 和fh 段),染色体∶核DNA =1∶1。

③在间期完成DNA 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前(CF 和cf 段),染色体∶核DNA =1∶2。 ④BC(bc)段表示间期DNA(染色体)的复制;DE(d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同源染色体分到两个子细胞中;ff ′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三、卵细胞的形成

1、原始生殖细胞:卵原细胞

2、过程:

①与精子形成的区别

A、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形成一个和一个细胞

B、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形成一个和一个细胞

C、第一极体可能退化,也可能继续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

D、第二极体最终都会退化

E 、 细胞不变态

F 、产生的最终子细胞只有 卵细胞 ②共同之处

A :减数第一次分裂,都 复制、交叉和 的分离

B 、减数第二次分裂,都发生 的分离

减数分裂图解

四、受精作用

和卵 结合为 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特点:

1、 精子的 进入卵细胞以后,卵细胞的膜产生特殊的 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2、 受精卵 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

3、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 性

意义:通过 维持生物体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交叉互换

时期:四分体时期 意义: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生

物变异的来源

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

图像识别

1、识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像

先找同源染色体,解释如图:(只适用于二倍体)后找联会四分体,

有丝不把同源会,

减Ⅱ没有同源体,

四分定在减Ⅰ中。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

第一次分裂中期 第一次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前期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减II 前期

及时训练

1.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该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相同之处是( ) A .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 .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C .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两个

D .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2.下图处于细胞分裂的某个时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

B .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C .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D .此图所示的细胞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

3.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则1号传给6号的染色体条数是( ) A.6 B.23 C.0—22 D.0—23

4.正常情况下,极体和极核的共同特点是

A.形成过程中均发生了减数分裂

B.染色体数目和卵细胞相同或不同

C.基因型均与卵细胞相同

D.均在卵巢中生成

E.大小都与卵细胞相同

F.都在受精之前消失

5.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 a —c 阶段(不含 a 、 c 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细胞中染色体数与 DNA 分子数的比由 1 : 2 变为 1 : 1

D .此期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6.青蛙的精卵受精过程可分为下列步骤,其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 ) A .精子和卵细胞接触 B .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 C .卵细胞形成受精膜 D .精核与卵细胞核结合

DNA 变化

Ⅰ豌豆雄蕊←────────→豌豆雌蕊Ⅰ↓↑↓

Ⅱ精原细胞合子Ⅳ卵原细胞Ⅱ↓↑↓

Ⅲ精子────────────卵细胞Ⅲ①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

②基因分离发生在Ⅱ→Ⅲ

③基因重组发生在Ⅲ→Ⅳ

④Ⅳ为个体发育的起点

7.果园中同时种有许多不同品种的桃树,开花时蜜蜂相互传粉,但不同的果树年年照样结各自口味的果实,不会因互相传粉而改变口味。这是因为 ( )

A.只传粉而没有受精 B.传粉受精但没有改变种子的基因型

C.桃子雌蕊不接受其他品种的花粉 D.传粉受精并不改变果肉细胞的基因型

8.某动物(2N=10)的一滴精液里有440个核DNA分子,这滴精液中的精子来源于多少个初级精母细胞()

A.11个

B.22个

C.44个

D.88个

9.动物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DNA含量为P,染色体数为Q,则在形成精原细胞的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分别是 ( )

A.Q、P

B.2Q、2P

C.Q/2、P/2

D.Q、2P

10.下列为豌豆的生活史,对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拓展题

11.右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请叙述判断该生物是动物的理由:。

(2)一般可认为该图细胞处在时

期,如果甲代表Y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

细胞名称是。

(3)图中有个染色体组,该细胞在下一分

裂时期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是。

(4)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条。

(5)如果图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B,结构4上相应点的

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

原因是或。

12、下列是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在该种雌性

动物体内出现的细胞

有。

(2)D细胞产生的子细胞

名称是。

(3)如果上图细胞都来源

于动物的性腺,写出E细胞的名称。

(4)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在细胞中进行。

(5)若C、E细胞在此次分裂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突变,能将突变性状遗传给子代的是。(6)该种生物产生的子代各个体间及子代与亲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上列细胞关系密切。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⑴

课题: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⑴ 【学习目标】 1.阐明细胞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3.通过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 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知识链接】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 、 、 。 2.有丝分裂特征:染色体经过 后, 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亲子代细胞染色体数 目 。 3.染色体、染色质、染色单体、DNA 的关系 【自主预习1】(仔细阅读教材P16第一段文字,完成并理解记忆基本概念) 一.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 减数分裂是指进行 的生物产生成熟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而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细胞的减少一半。 【自主预习2】(在复习知识链接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插图,仔细阅读P16-19“精子的形成过程”相关文字,完成并理解记忆以下内容) 二.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 1.场所: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精子是在 中的曲细精管内形成的。 2.过程: 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 复制,成为 细胞 ⑴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 前期: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同源染色体 ,形成 , 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 。 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 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 。 ⑵减数第二次分裂(减II)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 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 , 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 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复杂 的 才成为 ,头部含细胞核,尾长,能够摆动 【课堂互动探究区】 【课内探究1】(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将不能完成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结果整理在学案上。) 【课内探究2】(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将不能完成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结果整理在学案上) 1.精巢中会出现哪几种细胞分裂方式?发生在个体生长发育的什么时期? 2.染色体复制发生在什么时期? 3.正确理解: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四分体、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这些基本概念。(并用图中字母举例说明) 同源染色体:① ② 如 和 ; 和 。 非同源染色体: 。如 和 ; 和 。 联会: 。 四分体: 。如配对的 和 构成一个四分体 姐妹染色单体: 。如: 和 ; 和 非姐妹染色单体: 。如: 和 ; 和 4.一个四分体:是 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 分子。 即:1对同源染色体=____条染色体=____条染色单体=____个四分体 5.观察教材P17图2-2,初级精母细胞有 条染色体?能形成 个四分体?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是 ,原因是 ,

第四章相互作用高一物理导学案

高一物理导学案020(10月13日)

《第四章相互作用》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组力中按同一方式命名的是() A 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B 弹力、动力、阻力 C 拉力、压力、支持力 D 重力、弹力、阻力 2、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 物体的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作用点 C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D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 3、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书的重力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 B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相平衡 C 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书对桌面的压力性质属于弹力,是书的形变而产生的 4、下面有关弹力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 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 C 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会有弹力作用 D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5、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对运动的物 体之间 B 静摩擦力可以作为动力、阻力,而滑动摩擦力只能作为阻力 C 有摩擦力一定存在弹力,切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相对应的弹力方向垂直 D 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成正比 6、A、B两个相同的物体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现以力F推动A、B一起 向右运动,则对B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 B受重力、支持力 B B受重力、支持力、A给它的弹力作用 C B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D B受的支持力是地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物体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现以水 平力F拉B,而两物体均保持静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和B之间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 B A和B之间存在静摩擦力的作用 C B与桌面间存在静摩擦力的作用 D 若撤去外力F,则A和B之间,B与水平面间都不存在摩擦力 8、如图所示,重力为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6N,方向水平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A 2N 向左 B 2N 向右 C 6N 向左 D 8N 向右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山西省临汾市清华园中学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阐明细胞的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学习重难点】 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学习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P18___P19,讨论总结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及完成导学案 【导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子的形成过程,这节课我们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两者的比较 【自主学习】 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 2、过程:⑴卵原细胞增大,进行复制,成为。 ⑵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 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小的叫做。 ⑶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极体也分裂为两个。 3、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和三个,卵细胞和极体 中都含有数目减半的。不久,三个都退化消失了,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 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了一个。 【合作探究】 一、卵细胞的形成和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 比较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进行 了等分裂。 初级卵母细胞进行了 等分裂,并产生了 都有联会、四分体、同 源染色体内的父方和

1个细胞和1个。母方染色体单体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等分裂形成了 个同样大小的 精子细胞。 一个次级卵母细胞 等分裂形成了一个 大的和1个小 的,原来的极体 等分裂成两个极体 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变成两条染 色体,子细胞的染色体 数目不变,分裂过程无 同源染色体。 变形否________ __________ 分裂结果 产生个有功能 的精子产生个有功能的卵 细胞个小的极体退 化消失 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比原始生殖细胞的染 色体数目减半 【课堂小结】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图像的鉴别: 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 期 ①②③ ①与②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的行为特点不同; ①与③、②与③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_______________。 中 期 ④⑤⑥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弹力导学案

学 生 教 师 夏老师 日 期 2013/08/03 年 级 新高一 学 科 物理 时 段 16:50-18:20 学 情 分 析 新课 课 题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弹力) 学习目标与 考点分析 1、知道形变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力的拉力都是弹力,并能判定弹力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掌握胡克定律计算弹力。 学习重点 难 点 1、判断弹力的方向及计算弹力的大小 2、利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本次课程内容 一、形变 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的改变叫做形变。 二、弹性形变 1、弹性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在________后能够__________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性限度:如果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原来形状将__________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三、弹力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_________,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直接_____________ (2)发生__形变(相互挤压)______________ 3、弹力的方向: (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 濠知教育暑期学科导学案ggggggggggggangganggang

(2)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指向绳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 四、胡克定律 1、弹力的大小跟________的大小有关,____________越大弹力越大。 2、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_________或_________的长度x成__________。 3、公式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单位是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__,x表示弹簧长度的变化量,即|原长一现长|。 【范例精析】 例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解析:地面受到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的施力物是物体,所以应该是因为物体的形变产生了对地面的压力,故B是正确的选项。 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这个弹力的施力物是地面,所以应该是地面的形变产生了对物体的弹力,故C也是正确的选项。 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C。 拓展:通过本题可以看出,弹力也是成对产生的。甲对乙挤压使乙产生形变,乙就会对甲产生弹力;同时乙对甲的弹力也使甲产生形变,甲的形变就对乙产生了弹力。一个物体的形变只能对别的物体产生弹力,不能对自己产生弹力。 正确解答 C 例2.如图3-2-1所示,一个球形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并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A、B两点是球跟墙和地面的接出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作用 B.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作用 C.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作用 D.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 解析:本题要排除二个干扰,一是地面的弹力就是B点的支持力;二是A点有没有弹力,在A点球虽然与墙壁接触但相互间没有挤压,所以在A点没有弹力。那么怎么样判断A点没有相互挤压的呢?我们可以用假设法,设想A处的墙壁撤消,球仍然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在A 处没有弹力。 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导学案

学校 学科 生物 编写人 审稿人 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2)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卵细胞形成过程 二、预习内容 (一) 1、卵细胞形成过程 卵原细胞 ??→?复制__________ 第一极体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 ??? ? 同源染色体分开 联会四分体???→?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 (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 数量的变化规律 设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2N ,DNA 数为2a 1

2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二、学习过程 (一) 精子形成过程 1个 1个 2个 4个 4个 复制 ——→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重组 复制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减数分裂 思考: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DNA 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 3、减Ⅱ与有丝分裂有何区别?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____________ 2、卵细胞形成过程小结如下: 3、卵细胞的形成和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 4、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1) 次级卵母细胞 (1) 卵细胞(1) 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极体(3)

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导学案1

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1)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二、预习内容 (一)有丝分裂 1、 细胞增殖的方式有: 、 、 。 2、 细胞周期:指 的细胞,从 时开始,到 完成时为止。 3、分裂间期的特点: 分裂期主要变化为: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二)减数分裂 1、 减数分裂的概念 范围 进行 的生物 时期 从原始生殖细胞 特点 染色体只复制 ,而细胞分裂 结果 染色体数目 场所 动物:♀ ♂ 2、 精子形成过程: 精原细胞(1个)??→?复制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分开等联会四分体 ???→?_____________( )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_______________( ) ??→?变形________ ( )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二、学习过程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时期:进行________的生物在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2、特点:细胞分裂 次,而染色体只复制 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 4、实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 思考:原始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关系如何? 注意:1、成熟生殖细胞如精子、卵细胞 (精细胞、精子细胞、花粉、成熟花粉都不是成熟生殖细胞) 2、语言的正确表达: 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Ⅰ≠第一次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Ⅱ≠第二次减数分裂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场所:_________,_____ ____是原始雄性生殖细胞。 2、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间期:主要的变化是____________,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成为____________,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均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DNA 含量加倍)。 ②分裂期: a 、同源染色体_____:____ b 、_________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_____________。 C 、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 分别移向____________。 结果是1个 精母细胞分裂成2个 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 各时期的变化如下:(设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2N ,DNA 数为2N) 主要变化: ( )( ) ( )( ) 染色体的数目:( ) ( ) ( )( ) 染色单体的数目( ) ( ) ( )( ) DNA 数: ( ) ( ) ( )( ) ☆正确理解几个概念: ①联会: 两两配对。 ②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但分散在细胞内),在减数分裂时要两两配对,这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 一般相同,一个来自 ,另一个来自 ,这样的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如下图中的1与2,3与4。 联会 四分体 中期 后期 前期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实习生姓名实习学校实习班级高一年级班 原任课教师本校指导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课时课型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 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 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 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 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 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 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 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 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导学案1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 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 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二、预习内容 (一)有丝分裂 1、细胞增殖的方式有:、、。 2、细胞周期:指的细胞,从时开始,到完成时为止。 3、分裂间期的特点: 分裂期主要变化为: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二)减数分裂 精原细胞(1个) ? ?→ ?复制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分开等 联会四分体 ? ? ?→ ?_____________()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_______________( ) ??→?变形________ ( )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记录下来 探究案 一、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时期:进行________的生物在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2、特点:细胞分裂 次,而染色体只复制 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 4、实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 思考:原始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关系如何? 探究点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场所:_________,_____ ____是原始雄性生殖细胞。 2、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间期:主要的变化是____________,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成为____________,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均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DNA 含量加倍)。 ②分裂期: a 、同源染色体_____:____ b 、_________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_____________。 C 、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 分别移向____________。 结果是1个 精母细胞分裂成2个 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 各时期的变化如下:(设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2N ,DNA 数为2N) 主要变化: ( )( ) ( )( ) 染色体的数目:( ) ( ) ( )( ) 四分体 中期 后期 前期

§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前预习导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力的概念,能够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掌握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 (3)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难历程及科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和其趣味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三、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 一、力和力的图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 (1)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 (2)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运动的.改变了,不管是其还是其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矢标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6.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表示力的大小. 7.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上受到了力,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 思考讨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共有几种可能情况?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

课题: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主备人:妥玉宝参与人:庞隆群审核: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 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方法]: 本节课教学应以演示、观察和模拟等活动为主,选择图片、动画、录像等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再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模型建构来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 [与旧知识的联系]: 减数分裂与之前学习的有丝分裂密切相关,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也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我们的学习不仅要观察细胞的变化,更要注意染色体的变化与行为.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答:、、。)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答: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答:不是。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一、减数分裂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的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分裂。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学案

§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导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3、在研究力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 【导学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导学难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前置作业】 1、力是对的作用,有力发生时一定有两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称做,受到力的物体称做。例如:手提水桶。手是物体,水桶是物体。 练习:(1)、“孤掌难鸣”这句成语说明了什么物理知识:。 (2)、用脚踢足球: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2、在物理学中,通常把力的、和称为力的三要素。 【活动过程】 用手拍桌子,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公路上一车失误撞上另一辆车,两车为什么都会损坏?游泳时,手向后划水,人却向前运动,为什么? 活动一:探究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 1.自主或合作体验:(1)用手压铅笔尖;(2)如图8-35所示,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看到的现象。 (1)如图8-34所示,用手压铅笔尖,手的感觉是。当你用手压铅笔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手会觉得疼,是因为,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现象1:。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现象2:。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实验:如图8-36所示,你会看到。如图8-37所示,看到的现象是。 3.分析上述体验和实验的结果,归纳出这些不同情形中的共同点,然后完成下面空格: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即力的作用是的。 练习:一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列哪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电灯的重力;电灯对电线的拉力;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活动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特点 实验:水平方向把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钩在一起分别用手向相反方向拉,你看到的现象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力的方向。 用手拍桌子受力物体是,同时手会感到疼的受力物体是;说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填“同一物体”或“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小组讨论总结上面的现象可以说明: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导学案2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课时 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说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图解 2、归纳、总结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 3、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4、通过比较法叙述卵细胞形成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不同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 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 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卵细胞形成过程 二、预习内容 (一) 1、卵细胞形成过程 卵原细胞 ??→?复制__________ 第一极体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 ??? ? 同源染色体分开 联会四分体???→?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

设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2N,DNA数为2a 1 2、减数分裂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们记录下来探究案 一、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精子形成过程

思考: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DNA 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 3、减Ⅱ与有丝分裂有何区别? 探究点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____________ 2、卵细胞形成过程小结如下: 3、卵细胞的形成和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 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1) 次级卵母细胞 (1) 1) 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极体(3)

第三章《相互作用》导学案

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右图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 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像这样人们把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或产生 ________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 2.力的图示就是把一个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这三要素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准确、形象地表示出来,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________,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 ________,用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 3.由于地球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________,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G=______. 4.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______于一点,这一点叫 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__________上. 5.目前,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 C.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D.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7.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B.只有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8.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B.只有在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质量分布均匀、形状对称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对称中心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力的概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B.力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例如: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力,但找不到 施力物体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D.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加力 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飞出后,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 知识点二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如图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 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4.一个重20 N的物体沿着斜面下滑,如下图所示, 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不正确的是() 知识点三重力和重心 5.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 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 7.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C.一砖块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位置不变 知识点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力都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B.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万有引力是最强的 C.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完全独立的,不可能再统一了 D.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长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 【方法技巧练】 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9.如图所示,一个被吊着的均匀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 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的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达标测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力都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B.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网球的施力物体是人 C.两个力都是5 N,那么这两个力一定相同 D.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B.在奥运摔跤赛场上,甲用力把乙摔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习题--含答案

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D ) A.人的小肠小皮B.家兔胚胎 C.绵羊肝脏D.牛卵巢 2.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D)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3.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 4、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5、动物的1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形成4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可能有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 A.2条、4条 B.4条、8条 C.8条、0条 D.8条、16条 ~ 6、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7、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 D.正在发生DNA复制 , 8、若下图为某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图像应为() 9.(2011·无锡模拟)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C.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 10.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11.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1-减数分裂(导学案)

2.1 减数分裂 学习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3、区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阅读教材P16-19,先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课前完成预习案,掌握相关的概念与图形;课内小组合作探究,课前科组长先抽签题目,分配好回答的同学;课后训练视接受程度来完成。 预习案 一、减数分裂 讨论:细胞能够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分裂前后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假设生殖细胞也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请填写下表中各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父方(46 条) 精子( 条) 受精卵( 条) 下一代( 条) 母方(46条) 卵子( 条) 上述假设成立吗? 减数分裂的概念: 1、对象:进行 的生物 2、场所:高等动物: 中 3、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次,而细胞连续分裂 次。 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二、精子形成的过程 人和动物的精子在 中形成, 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思考:精原细胞自身增殖的方式是 分裂。 基本概念: 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非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连在同一个 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非姐妹染色单体:

数 第一次分裂中 期 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后 期 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每个子细胞得到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但每条染色体的2条不分离 末 期 分裂成个子细胞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 期 中 期 整齐排在赤道板上 后 期 分裂,分开并向两极移动 末 期 2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个精细胞 我的疑问: 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第三单元第二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导学案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导学案主备人:江红光审核:高一地理备课组印高一全体2014.12.23 【学习目标】 1、认识喀斯特地貌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3、桂林“山水”发育条件 【学习重、难点】桂林“山水”发育条件 【学习任务】 任务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哪一个?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哪一种?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水的溶蚀力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喀斯特地貌类型有哪些? 1.喀斯特作用是指含有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作用。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 3.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如石灰岩、白云岩。 4.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和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关,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越好,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5.水的溶蚀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

量,以及水的流动性。 6.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地下河及其由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堆积体,例如、、。 任务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成因:桂林“山水”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发育条件: ①岩石条件: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透水性都很好。 ②气候条件:位于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 ③地形条件:该区、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南北纵贯全境。 ④水文条件:河流水量丰富,作用强烈。 ⑤生物条件:生物生长旺盛和土壤中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的含量较高。 【达标检测】 1.下列哪种岩石广布区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2.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