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学画山水画》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6
《山水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知识和基本技法。
2、通过指导练习和临摹、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中国山水画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掌握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及运用。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中国山水画绘画工具。
学生:教材、水彩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欣赏。
(1)展示课件中各个画种的图片,如:中国画、水彩、油画。
(2)教师选择其中一幅画,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3)展示一些水彩作品,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能觉察出这些中国山水画都有哪些特点。
2、讲解。
(1)欣赏两幅中国山水画的作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中国山水画形成感性的认识。
(2)思考练习。
设置一道配图选择题:从油画、中国山水画、中国画中选择出中国山水画。
3、分析。
(1)给学生欣赏几幅融合了部分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束。
4、示范。
(1)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水彩工具材料,示范创作步骤。
(2)让学生欣赏范作,体会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5、实践。
(1)同学生用已准备好的水彩绘画材料,对中国山水画技法进行实践练习。
(2)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之间相互评价。
6、拓展。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其他技法,如:撒盐法、压印法等。
(2)希望学生们在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教学设计2、引出什么是中 国画?1、起源:(石器时代、殷、周、秦汉)2、发展: A 、 全盛:(隋唐) B 、 成熟:(宋 朝) C 、兴衰: (元明清)学案(一)中展 示了不同阶段的作 感受山水画不同 阶段的表现山水画 的不同技法3、继承与发展: (民国与现代)(三)欣赏现代 应家的作品,教师讲解 用笔用墨的方法与特 占创设情境导入: (- )以上学 期《诗情画意》一课知识,引出课题:《学画山水画》1、出示唐诗《山 行》,引出中国画作品学生欣赏一起了 作品再次体验诗情 画意情境导 入,利用古诗 激发学生的想 象空间,培养 学生对传统民 族文化的热爱情境导 入 了3、什么是山水 iffli?4、认识山水画的三种表现形式?(二)介绍山水间 的发展阶段及作品:参考学案一学案的利 用可以使学生 自主学习,同 时也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 力这个环节我利用学案, 让学生了解中 国传统山水画 的历史,初步 了解屮国山水 画,更好的激 发学生对学画 山水I出i 的兴趣 体会不同 的表现方法学生体会不同方法所表现画面的不同效果传授新知二、教师演示传授新知(一)总结屮国山水画基础知识:1、笔法:中锋、侧锋、逆风2、墨色:焦、浓、重淡、清3、皴法:披麻皴、斧劈皴(教师演示)4、三远:平远、高远、深远(观看学案 -)(二)教师先演示绘制步骤:(同时让学生看学案二)1、取景构图(根据图片进行)2、画近景3、画中景远景4、整理收拾教师在演示时讲清知识点:用笔、用墨的要点(树的具体冊i 法)(三)演示过程着教师一起练一练披麻皴、斧劈皴判断三远可让学生了解古代构图方式,练习可以住让学牛先熟悉笔墨为下面创作做了更好的铺垫。
体验山水的取景与构图,观秀后让卷生说岀山水画的绘画步骤,教师示范学生总结步骤,更好的让学生加深步骤的理解木环节利用直观演示法、记忆提问法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最冇效的方法,同吋我利用了学案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取景构图,便于学生的作品生成师生互动,解决绘制过程中容易岀现的问题屮可设疑让学生解决:如水分较大怎么办?笔太干怎办?屮景小了怎么办?(可提问学生“留白” 的妙用)(四)展示作品,激发创作兴趣:教师展示2幅图采用的是没骨写意与勾线填色的方法来表现的(五)作业要求:学生解决问题展示的图片是2种不同的绘画方法, 这样有助于学牛选择不同表现方法,更好的为创作表现服务,而向金体学生1、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山水景色观看范画2、注意构图、用墨、用笔的变化3、大胆表现口己的所看所想记住作业要求体验创作〔、作品创作(-)为学生提供学案参考内容较多,便于构图,强调构图的取舍。
第十五课山水画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教学过程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悟意境初始[来源:]山水[来源:]播放表现自然山川的动画片,请学生欣赏《山水情》。
板书课题:山水画。
学生认真观察动画片,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引入山水画的学习。
探究技法获取新知探究活动一:小练笔。
你能试着画出浓重、轻淡不同层次的墨色吗?探究活动二:思考问题。
画中近景、远景分别画了什么?在用笔、用墨上有什么不同?利用自己已有知识,体验墨色变化与画面空间之间的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看书观察明代画家沈周的《吴中山水图》。
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表现内容,进而通过读图,分析灵活多变的笔墨方法,最终发现用笔墨表现画面空间感的规律。
总结规律引领示范总结:近浓远淡、近繁远简、近实远虚、近干远湿的一般山水画规律。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作品。
学生观察,在教师示范局部后,学生与教师一起完成山水画小品。
破解山水画近石远山的空间表现方法。
师法自然渐入意境教师提供山水画图片,分析构图。
1.竖构图表现险峻的山势之美。
[来源:ZXXK]2.横构图表现山势磅礴的气势。
学生感受不同构图的美感。
启发学生表达情感,还可以把诗句作为作品的题款。
艺术实践提出实践要求。
学生运用生动的笔墨表现一幅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山水画。
运用实践。
展示评价1.作业展示评价[来源:学.科.网Z.X.X.K]2.评价进行自评、他评。
交流对画的理解得到提升。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5课:山水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美术五下<第15课:山水画>》是一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巧和艺术特色的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类流派的特点,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简单的山水画创作。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和艺术欣赏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山水画的历史和技巧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流派及特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绘画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提高学生山水画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流派及特点,掌握基本的山水画绘画技巧。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山水画的创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互动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画具、范画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画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水画吗?山水画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流派及特点。
让学生对山水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山水画的绘画技巧,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体会绘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山水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水画的基本技巧和艺术特色。
教案标题:山水画课程名称:美术年级:五年级下册教材:《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代表画家。
2. 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指导学生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能独立完成一幅山水画作品。
教学重点:1. 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代表画家。
2. 山水画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3.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1. 山水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2. 学生对山水画技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山水画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示范用笔墨纸砚。
2. 学生准备:毛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山水画的初步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学习(20分钟)1. 教师讲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代表画家。
2.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山水画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3. 教师示范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学生跟随练习。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幅山水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展示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山水画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山水画知识。
2. 教师检查学生对山水画技法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作品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学生跟随教师,再次练习山水画技法。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山水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展示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山水画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水画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学画山水画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课前准备:中国画(以山水画为题材为主),山水画技法课件、师生共同准备中国画的工具与资料教学流程:一、欣赏导入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二、揭题:学画山水画三、授新1.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思考:A.造型特点 B.技巧运用 C.表现手法感受D .如何表现绘画步骤等。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3.师生共创;请生简述自己做画步骤,方法,师师范步骤,技法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A .皴法B .披麻皴 C .斧劈皴 D.点苔讲解示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
4.欣赏中国画其他技法点津。
5.小结作画步骤。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技法的练习,试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引导创作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五、学生创作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
2.师巡视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2023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学画山水画2023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学画山水画1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学画山水画》。
我的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部分。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为一二年级;第二学段为三四年级;第三学段为五六年级,本课是第三学段五年级下册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课,造型表现领域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等造型要素,通过适合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从而提高学生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中国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山水画的几种皴法,并能运用相关技法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通过欣赏和学习中国山水画,使学生了解山水画的特点,感受中国山水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现方法,又不受表现方法与技法的限制,为学生的创作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中国画表现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课重点是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般的表现技法,包括皴法、画树、点苔以及空间的表现。
难点是干湿浓淡的笔墨变化,点线面的组合以及构图。
突破难点的方法为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实践和评价。
二、学情分析我将从已有知识基础和已有生活经验两方面来分析,首先,已有知识基础,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三年级时通过学习《水墨游戏》一课,对水墨画已有所体验,掌握了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基础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
但由于间隔两年,很多学生迫于学业压力,没有再接触水墨画,所以对于一些用笔用墨的方法会比较陌生,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与示范,但也正是由于陌生,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急于体验尝试的心情,课堂上应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小学美术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5课《山水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且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国画绘画技巧以及审美水平,还有基本的构图基础,对于陌生的知识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4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师:三年级我们就进入国画的学习,同学们对过话有了哪些了解呢?2、ppt美术作品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中国画,首先来欣赏这幅作品,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生:山,水,树等小结: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我们称之为山水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山水画。
(板书课题)2【讲授】二、明确目标、主动探究1、播放短片①,学生通过短片走进山水画师:你从短片中了解到什么?2、播放短片②,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师:现在来欣赏一幅著名的中国山水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他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整幅画卷长5米,宽25厘米,画面是描述了北宋都城汴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它也是我国山水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
师: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如果让你站在城市这边,你能看到城市那一头的景色吗?生:看不到3、ppt出示西方风景画,学生观察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幅西方风景画,你能看到石头后面的景物吗?生:不能小结:在西方风景画中,它只能从一个角度观察表现事物,从一点上看不到画面全景,而中国山水画却能从多个角度观察表现事物,能够看到画面的全景,这是因为中国画运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
《学画山水画》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是呀,一路观景,一路欢歌,多开心呀,现在咱们就来一次特殊的旅行吧!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要看清楚这一路上都有哪些秀美的风光。
二、欣赏古画、初步了解:
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幅山水画,我们来欣赏一下中国山水画,你们看水墨淋漓,诗意盎然,畅游其中,心旷神怡。
我国古代很多画家他们游历名山大川,并把这种感受用山水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今天我们就一同进入山水画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吧!
观看微视频《山水画之皴法》
1、这一幅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仔细欣赏一下,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感觉到很古朴,人物很开心,景色特别美。
(你连人物的表情都想像到了,说的真好)
师:其实这幅《游春图》就是我们现存最古老的一幅山水画卷,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了。
画面表现了初春时节人们游春,赏春的情景。
2、让我们接着来欣赏,这幅画是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这是一幅长卷,画面显的苍润浑厚。
山的连绵起伏让我们遐想无限。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画面中用的颜色不多,但给我们感觉像是用了好多色彩?我们看其中的一个局部!谁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画面中只用了白色和黑色,画面就是通过不同的墨色,来体现山石的远近层次的。
(说的多好,你一定成成为一个小画家)
师质疑:墨怎么能分出这么多层次呢?(这是因为在墨中不断,加水的结果)以前我们学过的墨色五色,还能想起来吗?墨分哪五色呢,你能到前面给我手中的这些墨色从浓到淡分出层次,好你来!
师:这个同学排列的很准确,看来水墨画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
墨分五色是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
1、用墨的浓淡可以来分出山的不同层次,大家再仔细看一下《富春山居幅》这
幅画的局部,在表现山石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上面的表现的山石比较坚硬,陡峭,下面的表现像是土山,线条也比较柔软。
师:我们把山石的不同画法,称为皴。
(请看大屏幕)
第一种,是画家用侧峰皴擦而成,像是刀砍斧劈,表现悬崖峭壁,比较坚硬石头。
对于这种山石的皴法,我们叫做斧劈皴。
第二种,大家看,像是用许多的线条给山披上了麻衣一样画上去的,表现的是土山,它有一下形象的名字,大家能读一下吗?====披麻皴。
3、我们再看这幅明代画家的作品,你观察一下,画家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呢?生1:这幅画,主要是用点画的(你的目光很犀利,一眼就看出来了)这种用点画山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米点皴。
在我们中国画中各种不同的点可以表现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山、树木等等。
(请看大屏幕)通过浓淡不同的点,来画的树叶。
4、现在我们学习了三种比较简单的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我看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了,好,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你的工具,跟老师练习一下吧!
先用毛笔醮清水,用宣纸把毛笔上水吸干一点,然后用笔尖蘸墨。
我们先画斧劈皴,先勾勒出山石的形状,能后用侧峰进行皴擦,再皴擦时注意分出山石的阴阳面。
我们再试一下披麻皴,首先中锋用笔,画出的线条要有变化不要画出平行线。
我们帮助小山穿上麻衣,墨色一笔蘸上后,给它用光,这样就能出现浓淡、干湿不同的变化。
(来自己试试,找找感觉,线条要有变化,你的太硬了,这样,对,真好!唉,线条真美!)
你画完了吗?我们再来试一下,点的画法,还是笔尖蘸墨,一笔侧峰画下去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笔尖处的墨比较浓,向后慢慢变淡。
师:这么微妙的变化你发现了,观察的真仔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能?是因为笔中用水,产生的变化。
画什么时用点呢,树木、叶子等都可以用。
(试试看,对,就这样,用笔尖蘸浓墨,向后慢慢变淡。
很好!)
三、欣赏当代画,深入探究
1、师:同学们,有句话叫做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画随着历史的演变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画家是怎样画山水画的。
请看大屏幕:这幅画是白雪石爷爷表现漓江渔民捕鱼归来的景色,大家看看他是怎样表现山水的远近层次的?
生:画家是用墨色的浓淡来表现山的远近的。
师:对了,近处的山画的墨色深,远处的山墨色淡,这样就很有层次感,而且他画的最近处是两棵小树,还用点点上了蓝色的树叶,真是太美了!我们画画的时候也要体现出近景、中景和远景。
2、让我们再来看,这一幅是吴冠中爷爷画的画,你喜欢他的画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他的画面有丰富的色彩,而且墨色也很好看。
师:吴冠中爷爷是把西方的绘画技巧运用到中国的山水画中,使墨色相得益彰。
这也是我喜欢他的画的原因,咱们在画画的时候,也可以用上丰富的色彩!你看吴冠中爷爷画的渔村的画就点上了丰富的色彩,把渔家小村画得很有意境,宁静悠远。
3、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练习了山水画的的一些简单的技巧,有斧劈皴、披麻皴、米点皴,看,老师简的点加上几点景物,它就能变成一幅山水画:记住了,我们画的时候要先画近处的景物,由近至远,由浓到淡这个顺序。
(1)我们可以给它加上树,树可用笔勾出树形,点画上树叶,也可以直接树出树干,点上树叶,叶子还可以用有画圈的形式来表现。
(2)我们再给它画上房子或建筑物。
(3)用淡墨表现的云雾。
也可以用线来表现。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表现水。
待会我们还可以给画点上色彩。
4、你想不想也来画一幅表现我们家乡,美丽日照的山水画呢?请欣赏一段音乐,构思一下,你心中的山水画。
(播放音乐)
其实我们日照天生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有俊俏的马岐山,秀美的浮来山,波涛汹涌的大海,风格独特的建筑,这些都可以是我们表现的题材。
好了,快快拿起笔来,来画画我们家乡的山山水水吧!
(大屏幕出示作业要求:1、构思巧妙。
2、下笔要果断、大胆。
3、用墨要体现浓淡不同的变化。
)
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两人一起合作。
好,动手吧。
5、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作品,互相讲评:
我看有的同学已经画的差不多了,画好的同学可以给你画的画题上字,写上名字,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山水画作品。
把它贴到黑板上。
快来看一下我们小伙伴的作品吧,别忘了给他们点鼓励哟!
生1:我喜欢第四幅,画面的色彩很漂亮,很有创意的还画上了小鸟。
生2:我喜欢第一幅作品,这幅作品上的山画得很真,很实。
真像马岐山
生3:我喜欢第二幅作品,是为因为近处的山,和远外的山用了不同的墨色,而且还很有意境,师:对了,中国山水画中,意境是很重要的!还画上了咱们日照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大海。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这些作品,我很震撼,你们的思维,你们的想象和创意,都让我赞叹不已,让我们用我们的画笔,把我们看到的家乡美景描绘出来,让全世界的人们认识日照,了解日照,爱上日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