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检察官办案责任制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是什么意思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是在检察长领导下,在公诉部门实行的以主诉检察官为主要责任人的检察官办案制度。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审查起诉部门全面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工作方案》的规定。
主诉检察官是在一个案件中负责起诉的检察官,我国在2000年1月起全面实施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那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是什么意思?它包括了哪些内容呢?小编将针对这个问题为您提供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什么是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是在检察长领导下,在公诉部门实行的以主诉检察官为主要责任人的检察官办案制度。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审查起诉部门全面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工作方案》的规定。
▲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一)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组织形式。
主诉检察官应当从检察员中选任。
优秀的助理检察员可以参加主诉检察官的考试和考评,考试和考评合格的,经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为检察员后,可确定为主诉检察官。
主诉检察官承办案件,应从实际出发配备助手和书记员。
▲(二)主诉检察官的选任。
主诉检察官的选任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全院范围内公开进行,有条件的可以在本院及所属检察院进行。
选任时实行资格考试与考评相结合。
资格考试分为书面考试和能力测试。
书面考试原则上由省级院统一组织;能力测试由分州市级以上检察院组织实施。
通过主诉检察官上岗资格考试的人员,经本院检察官考评委员会考评合格的,由本院检察长确定为主诉检察官。
拟任主诉检察官的人员,应当确定三个月至六个月的试用期。
分、州、市院以上公诉部门负责人(正职),具有法学本科以上学历,已任命为检察员的,应当视为自然取得主诉检察官资格,可以不参加主诉检察官资格考试。
▲(三)主诉检察官的职责。
主诉检察官承办案件时,对于法律明确规定应当由检察长、检察委员会行使的职权,以及检察长、检察委员会认为应由其行使的职权,应当提出意见,报请检察长决定。
《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完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作为司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与效率。
因此,对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完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司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是推进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责任界定不够明确,导致办案过程中出现责任推诿的现象。
其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
此外,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缺失或不完善,也影响了检察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完善的必要性完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是提升司法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必然要求。
首先,明确责任界定,可以使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减少责任推诿的现象。
其次,健全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司法腐败,维护司法的公正性。
此外,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检察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司法工作的效率。
四、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完善措施(一)明确责任界定为了使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制定详细的办案规程和操作指南,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二是建立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对办案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三是加强检察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健全监督机制为了防止司法腐败和维护司法的公正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对办案过程的监督、对办案结果的审核等;二是加强外部监督,包括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公开办案信息等;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三)建立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了激发检察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需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一是设立明确的奖惩标准,对表现优秀的检察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检察官进行批评和教育;二是建立晋升机制,为优秀的检察官提供晋升机会;三是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提高检察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检察机关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问题及展望陈鹏飞【摘要】推进落实司法责任制,是本轮检察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检察制度的重大变革.经过司法责任制改革,检察长与检察官的办案权限得以初步划分,检察官的主体地位在制度上初步建立,新的办案责任机制初步形成.在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主任检察官与部门负责人、主任检察官负责制与承办负责制之间关系没有理清,检察官主体地位不够彻底,检察委员会改革力度不足以及司法责任难以落实等困境,影响了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实效.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仍然是继续推进并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和改革举措,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与纠偏,确保司法责任制能够落地生根.%A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procuratorial reform, the judici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has a essential role, and it will brings a significant change to the procuratorial system. Through the reform, the procurators' dominant role has been consolidated, and the new mechan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basically. However, there also has these problems of that the procurators' dominant role needs to be strengthend, the reform of the procuratorial committee is largely invisible. And, there is also a conflict between the director procurator and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between the director procurator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the undertake responsibility system. The next step, the key point of procuratorial reform is advancing the reform mission established, perfect the judicial respon-siblity system, and then ensure the reform measures will come true.【期刊名称】《时代法学》【年(卷),期】2018(016)003【总页数】10页(P88-97)【关键词】检察机关;司法责任制;司法改革【作者】陈鹏飞【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检察院,重庆北碚 4007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6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在稳步推进,开启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司法责任制改革四项内容司法责任制改革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建立健全司法责任制度,提高司法公正和效率。
司法责任制改革涉及诸多方面,包括法官责任、检察官责任、法庭责任和律师责任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内容。
一、法官责任制改革法官责任制改革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法官责任制改革旨在建立健全法官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法官的权力和责任。
在法官责任制改革中,需要明确法官的职责和义务,规定法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加强对法官的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确保法官依法独立公正履职,不受任何干扰和影响。
二、检察官责任制改革检察官责任制改革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检察官责任制改革旨在建立健全检察官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检察官的权力和责任。
在检察官责任制改革中,需要明确检察官的职责和义务,规范检察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加强对检察官的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确保检察官依法履职、公正执法,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三、法庭责任制改革法庭责任制改革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法庭责任制改革旨在建立健全法庭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法庭的权力和责任。
在法庭责任制改革中,需要明确法庭的职责和义务,规范法庭的工作流程和程序,加强对法庭的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确保法庭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律师责任制改革律师责任制改革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律师责任制改革旨在建立健全律师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律师的权力和责任。
在律师责任制改革中,需要明确律师的职责和义务,规范律师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加强对律师的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确保律师依法履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司法责任制改革涉及法官责任、检察官责任、法庭责任和律师责任等多个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管理,司法责任制改革旨在推动司法公正和效率的提升,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对检察官责任与权限的认识检察官是国家法律职业人员的一种,担负着维护法律权威、保卫社会公正的重要职责。
他们的责任与权限在维护法律权益、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检察官的责任与权限进行全面解析。
首先,对于维护法律权益来说,检察官具有重要使命。
他们负责监督法律的实施和适用,保障法律的公正和公平。
在刑事案件中,检察官拥有侦查、起诉、参加庭审等权力,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取证、收集证据、提起公诉等工作。
在民事案件中,他们可以主动介入、提供法律意见,保障民事纠纷的公正解决。
此外,检察官还可以对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使职权进行监督,确保行政决策合法、公正。
其次,检察官在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他们是刑事诉讼的主体,在刑事案件中起到“法律的代言人”和“刑事执行的指挥者”的角色。
检察官积极参与侦查工作,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侦查工作符合法律程序和证据规定。
他们还可以提起公诉,代表国家进行审判活动,为被害人争取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
此外,检察官认真履行职责,推动犯罪预防和矫正工作,通过参加社区矫正、监狱管理等活动,帮助罪犯改正错误,促进社会安定。
还有,检察官具有保护人民利益的责任与权限。
在公益诉讼中,他们可以代表国家提起诉讼,维护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劳动权益等公共利益。
检察官还负责监督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使职权,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受损害。
对于可能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检察官有权进行立案监督、行政检察和公共法律服务,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人民权益。
总而言之,检察官的责任与权限是多方面的、重要的。
他们既是法律的维护者,也是打击犯罪的斗争者,更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在履行职责时,检察官要坚守法律原则,秉持公正平等的原则,独立行使权力,不受干扰,以确保司法行为的公正性和正当性。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公正、稳定,法治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浅谈对司法责任制的认识
司法责任制,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
它是以法官、检察官为执法主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一种责任制度。
首先,司法责任制的核心是对公正的追求。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只有实行严格的司法责任制,才能保证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因此,每一个法官、检察官都应当树立公正司法的理念,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坚决抵制各种干扰,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得到公正处理。
其次,司法责任制的关键是对权力的制约。
在现代社会,司法权是一种重要的公共权力,具有强制性和决定性。
如果这种权力不受制约,就可能被滥用,导致司法不公。
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通过明确的责任追究,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公民的权利。
再次,司法责任制的基础是对人的尊重。
人是法律的主体,也是司法的对象。
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是有尊严的个体,他们的权益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因此,每一位法官、检察官都应该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公正对待每一个人,用法律的力量来维护每一个人的权益。
总的来说,司法责任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法律制度、职业道德、权力制约等多个方面。
只有我们全面理解和深刻认识司法责任制,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司法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检察官职位职责检察官是司法机关中履行检察职能的重要角色,负责维护法律的公正和正义,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他们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为了确保司法体系的顺利运行,需要具备以下职责:1. 法律监督作为司法机关的一员,检察官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对法律的监督。
他们负责审查和监督刑事案件的侦查取证、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是否合法、公正。
他们需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案,并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保障法律的正确应用和实施。
2. 犯罪预防与打击检察官有责任参与犯罪预防工作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他们应积极参与社会安全风险的评估、案件调查、收集证据等工作,制定和执行预防犯罪的措施。
此外,他们还负责针对犯罪行为进行起诉,维护司法公正,并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3. 法律指导与咨询作为法律专业人员,检察官有责任为公民提供法律指导与咨询。
他们应承担维护法律平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任务。
当公民面临法律问题时,检察官需耐心解答疑问,提供相关法律知识和建议,帮助公民了解自己的权益以及相应的法律程序。
4. 违法行为处理与公益诉讼在社会治理中,检察官还需要处理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包括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少年犯罪等。
他们通过对违法行为的调查和起诉,保护公众的权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此外,检察官还可以提起公益诉讼,代表公众利益进行法律维权。
5. 合法权益保护与法制宣传检察官还承担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责。
在司法工作中,他们需要敏锐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教育能力,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在必要时代表社会公众参与案件诉讼。
此外,他们还需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6. 国际合作与司法外交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合作与司法外交成为现代检察官的重要职责之一。
他们需要与其他国家的执法机关开展合作,加强跨国犯罪的打击和司法合作。
此外,他们还需要参与国际会议、研讨会等,积极推动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
工作心得:检察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司法体制人员分类改革,检察官序列单独成行,根据权责相一致的原理,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被视为确保办案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强调并实施检察官办案责任追究,成为司法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界定错案责任与建立追究制度,使其在检察实践与法治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错案”追究历史与现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相继出台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也将司法责任制作为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明确检察官办案的权力和责任,对所办案件终身负责,严格错案责任追究,形成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管理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从人类司法文明的历史进程来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
在古罗马初期,错案追究制度就已存在,当时甚至允许不服判决的当事人同法官决斗。
在罗马帝政以后,设立上诉制度,一经败诉,原审法官要受到刑事处分。
在古代中国同样如此,司法官吏听讼断狱出入人罪,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秦代“治狱不直者筑长城”。
《唐律》集我国古代法律之大成,其“断狱律”对司法官吏断狱责任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定。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司法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以致有学者指出:“法治的含意与其说在于所谓法的权威高于一切,还不如说在于司法的特殊位置”。
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率先在全国法院系统推广错案责任追究制。
其间,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建立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后,错案责任追究制作为各级司法机关的改革重头戏在全国各地迅速建立起来。
199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人民检察院错案责任追究条例(试行)》,对检察人员错案追究出台了操作性方案,在实施十年基础上,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其中将执法过错,界定为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活动中故意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或者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导致案件实体错误、程序违法以及其他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行为。
浅论检察官办案责任制
作者:韩娟
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4年第09期
[摘要]在检察机关内部,检察权行使的主体是检察官,建立科学合理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是保障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提升执法公信力、防范冤假错案的必然要求。
1999年起,最高检在全国推行“主诉检察官”制度,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运行规范,各地具体实践不尽相同,又由于缺乏足够的权力制约和职务保障机制,造成实践中主诉检察官作用有限,且队伍人才流失严重。
近年来,“主任检察官”制度应运而生,并频频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现行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文章将从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价值评估、组织体系的构建、对主任检察官的监督制约和职务保障等方面做一综合思考,以期把准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脉搏。
[关键词]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织形式;监督制约机制
一、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价值评估
199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200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开展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即确定若干名承担主诉、主办职责的检察官,并以每名检察官作为第一责任人,组成一定的办案组织,相对独立地行使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职务犯罪侦查等职权,并承担责任的办案制度。
2007年以来,各地检察院纷纷试点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201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又全面推行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衔接主诉检察官、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进行了进一步改革,一方面扩大了办案责任制的适用范围,将业务范围拓展到职务犯罪侦查、审查批捕、公诉、民行检察监督等其他执法办案和法律监督领域;另一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制度、机制,确立组织形式、明确权责、规范配套制度等,给予了办案责任制以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撑。
“主诉检察官”或“主办检察官”制度推行以来,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将其逐步转化为司法业务运作模式,解决了责任划分问题,增强了办案责任意识,但是,这种改革没有形成规模,对于主诉检察官或主办检察官的权责规定不明,检察官福利等配套制度也没有跟上,且仅仅局限在检察业务的某一领域,导致实践中确立检察官主体地位作用有限,没有达到改革的预期效果。
一方面,能够解决传统办案模式层层审批造成超期等效率低下的问题,明确办案权责、提高办案效率,稳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能够解决实践中办案的不负责、负责的不办案造成的错案无人负责、相互推诿的现象。
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组织形式的现状分析
2013年11月,在“检察官行使主体暨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研讨会上,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湖北省检察院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其开展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
点工作的情况和经验,上海、北京在名称上选择了“主任检察官”、武汉在名称上则选择了“主办检察官”,其名称虽然不同,但总体是符合“主任检察官”改革的方向的,其办案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上海模式,在组织形式上,按照办案专业化和管理扁平化的要求,在不突破原科机构的情况下,设置若干主任检察官办公室,作为基本的办案组织形式,在内部构成上,为每名主任检察官配备2-3名检察官、1名书记员,形成较为稳定的办案组织,行使刑检、自侦和法律监督职能。
二是北京模式,未设立较为稳定的主任检察官办公室,即非强调办案组织的固定模式,而是着重强调办案责任制,在检察长领导下,建立以主任检察官为中心的办案责任制,要求主任检察官是第一责任人,部门负责人有行政性审批权和事后监督权,且其试点部门仅为公诉部门。
三是武汉模式,组织形式上有三种,第一种是固定的主办检察官办案组,第二种是设立临时办案组,第三种是将检察辅助人员归口案件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形成“人力资源池”,根据办案需要临时调配协助主办检察官工作。
笔者认为,在组织形式上,上海模式和北京模式建立起以“主任检察官”作为行使检察权的独立主体的办案组织形式;湖北模式建立起以“主办检察官+其他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的办案组织形式。
无论是“主任检察官”还是“主办检察官”,其叫法虽然不同,但其出发点相同,基本上已呈现出检察机关内部“去行政化”的改革色彩,授权主任检察官在授权范围内独立行使决定权,并强化专业分工的组织形式,关键是如何统一完善不同的组织形式,通过制度规范“放权”的范围、组织内的运行方式、责任追究制度等,真正使主任检察官独立办案与给予有效监督协调一致。
三、主任检察官的配置和监督制约
(一)主任检察官的选任和组织形式
1.主任检察官的选任。
主任检察官的选任条件应当严格要求,既要求业务能力出众,又要求拥有相应的法律职业资格、职称和办案一线的工作年限等,选任应采用理论知识笔试、业务能力实战、述职会等考核方式,竞争上岗,由检察长统一任命、授权,优中选优,严格保证主任检察官具有较高的任职能力和素质。
2.主任检察官的办案组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各地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推出了《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方案》,该方案明确检察业务部门设若干主任检察官,主任检察官为办案组织的负责人,对案件办理负主要责任,以主任检察官为基数,配备其他检察官和检察辅助人员若干名组成办案组织。
除法律规定必须由检察长或检委会行使的职权外,其他案件处理决定可以由主任检察官负责的办案组织独立作出,属于主任检察官有权决定的事项,主任检察官对其决定负责,检察业务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案件审核、案件办理和行政管理。
3.主任检察官的工作职责。
应根据职务犯罪侦查、审查批捕、公诉工作、法律监督等检察机关的不同职责作分别设定,有学者认为,行使刑事检察职能的主任检察官应当具有对具体案件处理的建议权;行使侦查职能的主任检察官应当具有程序性决定权力及部分实体性权力;在
法律监督方面宜实行主任检察官主持下的民主决议制。
构建多元化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运行方式,继续探索包含执法办案和法律监督工作全范围覆盖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问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与发展。
(二)主任检察官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
1.加强主任检察官队伍建设。
加强主任检察官政治理论、廉政教育及业务培训和考核,为主任检察官搭建业务比武展示平台,建立考核结果与晋职晋升联动挂钩机制,形成集规划、实践、考核、监督四位一体的长效培养机制,不断提升主任检察官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纪律作风,确保检察权干净行使。
2.强化制度规范建设。
建立健全办案流程监督机制、法律文书备案审查机制、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并建立完善定期检查案卷材料、听取总结汇报等丰富多样的监督制约制度,强化检务督察和巡视工作,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纪检联络员、内部安全员等监督网络,确保主任检察官承办案件的质量与效率。
3.突出内部监督制约作用。
在检察系统内部,探索建立检察长和检委会的领导和监督制约机制、部门负责人的监督制约机制、主任检察官与办案组成员间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本院案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制约机制的“四个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探索一种与行政式审批案件不同的、独立与办案系统之外的权力制约机制和错案追究机制。
4.突出外部监督制约作用。
在检察系统外部,通过召开座谈会、联席会、举办开放日、创新意见反馈机制等形式,跟踪走访法院、公安、律师等与办案相关的部门、组织和个人,多角度地听取意见建议、全方位地强化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制约,确保主任检察官充分履职,行为规范,实现司法公正。
四、主任检察官的职务保障
(一)强调“放权”于主任检察官
主任检察官应拥有实际的办案权力,可以自己有权决定自己所办案件及办案组内其他检察官所办案件的处理结果,一般风险案件直接决定,可以更改办案组内承办检察官的审查处理意见,检察长或检委会决定的案件有提出意见权等。
改革中,应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机制而不断放权于主任检察官,最终达到“除法律明文规定由检察长和检委会直接行使的”以外,均由主任检察官独立行使,避免改革出现“水过地皮湿”的现象。
(二)提升主任检察官的福利待遇
具体改革应建立健全主任检察官的福利待遇,一方面主任检察官应享有晋级晋职的预留名额,优先予以提拔;另一方面应在工资福利上给予主任检察官一定的办案补贴,数额应高于其
他检察人员,解决以往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中长期存在的待遇低、晋升难的问题,切实稳定主任检察官队伍。
参考文献
[1]孙谦著:《检察:理念、制度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页。
[2]龙宗智:《检察机关办案方式的适度司法化改革》,载《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
[3]高飞:《检察权行使主体暨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研究》,载《上海检察调研》2014年第3期。
[4]秦天宁:《主任检察官制度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载《上海检察调研》2014年第3期。
[5]秦天宁:《主任检察官制度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载《上海检察调研》2014年第3期。
[作者简介]韩娟,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干部,研究方向:检察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