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分析之北京大观园
- 格式:ppt
- 大小:11.18 MB
- 文档页数:11
・ 25 ・曹雪芹的园林杰作——大观园陈永生 吴诗华现今,《红楼梦》已成为世界性文学巨著,为文化交流之一。
北京、上海两市先后营建“大观园”,供人们游览欣赏,“大观园”已成为我国山水园林创作的一种题材。
本文在研究《红楼梦》专著中有关大观园的时空转换和物境布局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布局特点及其意境的表现手法,加以归纳分析,特予介绍以资参考。
园在两府之中,东尽会芳园地,西就荣府旧园,及下人所住馀房,归饰,一色水磨砖墙,其下虎皮石,随意乱砌,自成纹理。
进门一带翠幛挡住,望去白石,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其上苔藓斑驳,藤萝掩映,中间微露羊肠小径。
从此径迤逦进山口,入石洞,佳木葱笼,奇花廊曲折,鹦鹉唤茶;阶下石子墁甬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两明一暗,窗映茜红,里间房内又有一门,外种大梨花并芭蕉。
小退步二间,为后院,墙下开沟尺许,引泉一脉,灌入墙内,绕廊,跨水接峰。
后面系曲折桥,编竹为之,行则有声,熙凤所云:“咯吱咯吱”者也。
从竹桥过去,穿芦度苇,过一径,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竹房,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皆是芦荻掩覆,是为“芦雪亭”,此从花溆可分之水路也。
陆路从山上盘道,攀藤扶树,第见水波溶荡。
曲折迂迥,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
忽见柳阴中露出一朱栏板桥,过桥,诸路可通,有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门内迎面突出插天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将所有房屋悉皆遮住,无一株花木,惟种异草;牵藤引蔓,或垂山巅。
或穿石隙,或垂檐绕柱。
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可比。
其中有藤萝薜荔,杜若蘅芜,,清葛金簦、紫芸青芷,名目不一,散见诸谱。
其房两旁,皆抄手游廊,上面五间清厦,连著卷棚,四面的“山塘人文风情馆”,主席站在玉涵堂东侧的通贵桥上向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rray[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M].金盾出版社,2000[2]曹雪芹,高鹗著,改琦等绘图.红楼梦图咏(上、下)[M].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 36 ・。
北京大观园的古典园林北京大观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颗明珠,它座落于北京西南郊,是中国汉、唐、明、清四代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大观园以其独特的古典园林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以介绍北京大观园的历史沿革、园林特点以及游览体验为主线,详细探讨这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古典园林。
一、历史沿革北京大观园的历史可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当时明朝皇帝朱棣在位,他在位期间创建了北京紫禁城和故宫,并在紫禁城南侧修建了大观园。
大观园由四座宫殿和两个园林区域组成,整体设计以山水园林为主,体现了明代园林的特点。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战火的破坏,大观园多次毁于战争和火灾,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重建,并于1988年正式开放。
二、园林特点北京大观园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特点,融合了山水、建筑、雕塑、艺术和文化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景观布局。
园内的建筑群以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为主,包括雅座、芳园、断桥、曲水流觞等特色建筑。
每座建筑都精致细腻,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大观园的核心景点是汇文馆,这是一座仿古建筑,内部陈列着大量的丝绸文物和历代帝王文物。
汇文馆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是游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除此之外,园内的曲水流觞、杏花岭、颐年堂等景点也各具特色,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
三、游览体验游览北京大观园是一次独特的体验,它不仅仅是欣赏园林景观,更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一踏入园中,仿佛穿越时光,置身于古代文人墨客的境地。
在大观园内,你可以漫步曲径,欣赏清澈的湖水和美丽的花草;你可以欣赏到文化展览和演出,了解中国传统艺术;你还可以品味正宗的中国美食,感受独特的饮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游览大观园最好选择春、秋两季,这两个季节园内的植物最为丰盛、秀美,气候也最为宜人。
此外,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并且文明讲究礼仪。
四、结语北京大观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吸引了全球游客的关注。
北京大观园一日游有感北京大观园作为一处古典园林,不仅有着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里,您可以走近古代园林的精髓,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韵味。
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一下我的北京大观园一日游。
第一站:财福恭庆门财福恭庆门是大观园的正门,也是园中面积最大、格局最为复杂的一个门,以金、木、水、火四种元素的造型融合在一起,象征着“四海团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七星高照、八仙过海、九龙起朝、十全十美”。
站在这里,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第二站:留园留园是大观园中的重要景观之一,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园中唯一一处以白色石灰岩为材料兴建的建筑,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风格。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园内最大的湖泊和最著名的小山,可以看到园中最好的家具和最美的景色,更有许多精美的石刻和西画等文物珍品,令人流连忘返。
第三站:苔台苔台是大观园中的一座人工小山,是园内最高的地方,也是园中一处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苔台以“坦诚、自然、变化、美丽”为宗旨,以自然的山石、树木和水池为基础,结合人工景观,将大观园的自然美、艺术美完美地融为一体,成为大观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第四站:丁香院丁香院是大观园中保存最为完好的院落之一,作为大观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是皇族避暑之地。
院内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园中还有多处珍稀的植物,如丹桂、芙蓉、藤萝、相思树等,是一处可以感受到清代皇家生活气息的文化景观。
第五站:叠翠书斋叠翠书斋是大观园中最古老、最珍贵的建筑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书斋内陈列了许多当年皇家藏书,其中不乏珍贵的文献、法书、艺术史料等,颇受藏书家及文艺爱好者的喜爱。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知识分子的亲近自然、格调高雅的生活方式。
以上五个景点是我在北京大观园一日游中的收获与感受,这座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处游览胜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它蕴藏着无数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令人无限向往。
北京大观园观后感800北京大观园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典园林,它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我有幸参观了北京大观园,并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大观园的建筑设计令我印象深刻。
整个园林布局精美,园内的建筑群以仿古风格为主,保留了传统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元素。
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氛围。
古色古香的建筑、曲径通幽的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花木植被,无不展示着中国古典园林的韵味和独特之处。
其次,大观园的景观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园内的各个景点巧妙地融合了山水、建筑和植被,形成了优美的景观画卷。
我特别喜欢园内的假山、湖泊和廊桥,它们与周围的建筑相得益彰,相互映衬,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宁静。
在这里,我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最重要的是,大观园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内的各个角落都蕴藏着历史的沉淀和人文的智慧。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领略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和艺术追求。
从建筑风格到雕刻艺术,从花卉栽培到园林布局,无一不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在北京大观园的参观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座古典园林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北京大观园的参观经历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里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宝库。
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古老而独特的韵味,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游览过程中,我对园内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赞叹不已。
每一座建筑都精心构思,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飞檐翘角、纹饰图案以及精细的彩绘,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艺术品味。
而园内的雕刻作品更是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传达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寓意。
这些建筑和雕刻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展示,也是历史的见证,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知识创造未来
大观园介绍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
珠便是大观园。
大观园是一个庞大的花园,占地面积超过80亩,位于
北京城西南的一片旷野中,是贾宝玉的故乡。
大观园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建于明朝时期,以四季花木、流水
假山、亭台楼阁为主要景观。
在乾隆年间,园内还加建了许多典雅的
建筑,形成了富丽堂皇的大观园。
这里不仅是贾府的家庭花园,也是
文人雅士纵情书画、争奇斗艳的场所。
大观园里有极富特色的诸多景点,如梦馆、恭亲王府、晴雯岛、
翻江倒海、飞燕坞等,每个景点都具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
尤其是梦馆,它是大观园内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它以盛装的舞女和多姿多彩的
花灯闻名。
同时,大观园还有一些隐秘的角落,以及远离烦嚣的禅意
园林,吸引着许多绿色爱好者和旅游者。
大观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它还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座文
化地标,多年来吸引了无数学者、文艺界人士以及游客的到访。
同时,大观园也成为了一个文化品牌,在这里不仅有传统的文化氛围,还有
现代的文化元素,让人们在品味中体会到不同的文化。
总之,大观园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在经历着时代的更
迭和历史的沧桑中,历经繁华与落寂,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它不
仅是一个华丽的美学创造,也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承。
我们应该珍惜
大观园,让它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为人们展现它的文化价值。
1 / 1。
浅析北京大观园景区设计作者:满歆琦来源:《神州》2011年第17期摘要:北京大观园是依据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古典文化园林,是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的实景场地。
作为第一个试创“实现”《红楼梦》环境的带头者,已为中外游客所普遍认知。
本文运用旅游景区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从规划、建筑、游憩项目等三个方面入手,就该园的景区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系统分析了其中的成功与不足,在提出改进建议的同时,还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从而为完善红楼园林研究,构建出更完美的红楼园林,近而形成最为贴近曹雪芹造园风格的大观园,为今后类似的园林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北京大观园;景区;规划;建筑;游憩项目一、北京大观园的现状北京大观园是依据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古典文化园林,是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的实景场地。
在12.5公顷的范围内,建筑亭台楼阁15000平方米,堆山叠石60000平方米,理水24000平方米,景点40余处,是一座具有景色之美、结构之精、布局之巧,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园林。
它融合了建筑、雕塑、绘画、园艺等多种艺术手法为一体,集百年红学研究之大成,在国内同“红楼”园林中知名度最高,且蜚声海内外。
自1986年正式开放至今,接待游客已超过2700万人次,其中包括几十个国家的元首和军政要人。
曾先后荣获“新北京十六景”、“北京八十年代十大建筑”、“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和“群众喜爱的民族风格新建筑”等四项桂冠。
[1]二、北京大观园设计的成功之处(一)大观园的规划设计1.景区选址(1)交通区位。
北京大观园位于交通主要干线——南二环及南三环附近,又有次级道路南菜园街作辅助和紧急出入口,门前通行多条公交线路,并设有规模相当的停车场,交通十分发达便利,使游人来往和停留方便自由,缩短了感知距离,对游客决策行为有积极影响。
[2](2)环境区位。
大观园位于北京市区西南,宣武区护城河畔,该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一座苗圃。
北京大观园的外观和结构介绍资料一、北京大观园的历史背景北京大观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菜园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古典园林。
该园建于清代,是中国古代宫廷园林的典范之一。
它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是中国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
二、外观特点1. 园区面积广阔:北京大观园占地面积约为30多万平方米,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宫廷园林之一。
园内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园占地约一半,后园占地约一半。
2. 华丽的大门:园区的入口处有一座宏伟的大门,门上雕刻着精美绝伦的龙纹和装饰图案,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华美风格。
3. 精致的石雕:园内遍布着各种形态各异的石雕,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后园的“石舫”。
这艘石舫造型逼真,仿佛一艘停泊在湖中的船只,给人以想象和遐思的空间。
4. 亭台楼阁:园内建有多座亭台楼阁,如云锦堂、银锦堂等。
这些建筑均采用了传统的琉璃瓦、斗拱和彩绘装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
5. 奇花异草:园内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四季都可以欣赏到不同种类的花朵绽放。
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以及冬天的梅花,让游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三、建筑结构1. 前园:前园主要以大型湖泊为中心,湖面宽广,碧波荡漾。
湖边环绕着曲径通幽的小路,古树参天,绿草如茵。
湖中有几座小岛,岛上建有亭台楼阁,供人休憩观景。
前园还有假山、花坛、喷泉等景观,营造出一片宜人的自然景象。
2. 后园:后园以山水为主题,园内有小山丘、山洞、石桥等景观,形成了一幅具有山水意境的景观画。
在后园中心,有一座宏伟的宫殿建筑,是北京大观园的核心建筑,也是游客最为关注的景点之一。
3. 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北京大观园的精华所在,它们依山傍水,气势宏伟。
建筑主体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代宫廷建筑风格,如黄琉璃瓦、红墙绿瓦、斗拱、彩绘等。
宫殿内部布局精巧,装饰华丽,展现了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典雅和庄重。
4. 花园:园内还有多处花园,栽种了各种品种的花卉植物,如牡丹、菊花、蔷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