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各具特色的居民
- 格式:docx
- 大小:14.88 KB
- 文档页数:3
各具特色的民居【学习目标】1.会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学习时间]30分钟[学习过程预设]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
2、了解邮票上的民居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读通读顺课文,解决难懂词句。
2、思考:客家民居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三、制表学习,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画出语句。
2、交流:客家民居中,都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呢?五、自学探究,以文学文。
1、依照着“客家民居”的学习方式,自读《傣家竹楼》部分,画画批批,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建议从竹楼的环境特点、自身建筑特点这两方面来制表自学。
2、交流环境方面的特点。
主要有三个特点:“藏在竹林”“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3、交流竹楼自身的特点。
1)、自学第3自然段感受到竹楼结构简单,别致美观。
2)、自学第4自然段感受“宽敞和通风很好”。
3)、自学最后一段了解建造竹楼的风俗:六、比较阅读,拓展练习。
1、比较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
2、交流两篇文章写法上的相同点。
3、比较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
[课后练习]选择你感兴趣的民居,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篇课文将带我们走进民居的世界。
一、【说教材】《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
本文介绍了客家民居(土楼)和傣族的竹楼。
文章分两部分,有各自的标题,独立成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描述了独具特色的民居。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文章,因而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上和收集整理信息方面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终提高其语文能力。
三、【说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巩固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小组自主合作了解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楼的特点。
四、【说策略】本文是一篇非常有趣味的说明性散文,在介绍客家人的住宅时,用了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教师点拨引导。
设计合理的表格,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表格,了解民居的特点。
五、【说设计意图】1、从激趣导入着手,出示民居邮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民居版刻作品展示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主动参与学习。
2、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有机结合,优化教学结构。
3、根据小学语文高段备课组(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小课题,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拓展延伸这一块采用版刻民居作品展示介绍的形式交流。
六【说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56个古老的民族,织就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的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
学会观察、分析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结构,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民居的兴趣。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民居的特点。
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居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增强学生保护古建筑、传承民间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民居建筑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结构。
如何激发学生对民居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如福建土楼、安徽宏村、山西平遥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民居有什么特点吗?它们为什么各具特色?2.课文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冬暖夏凉,既能防风沙,又能节省土地。
”3.民居欣赏展示各地民居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建筑风格、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欣赏。
4.民居探究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民居进行深入研究。
各组展示研究成果,如:窑洞的建造过程、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等。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收集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民居的文章,介绍其特点和历史文化。
以“我心中的民居”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四、板书设计课题:各具特色的民居一、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福建土楼、安徽宏村、山西平遥等民居。
2.提问:民居特点。
二、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
2.分析关键句。
3.分组讨论:民居特点。
三、民居欣赏1.展示图片。
2.发表看法。
四、民居探究1.分组研究。
2.展示研究成果。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点的民居导教案新人教版8、《各具特点的民居》学习目标.学习并累积“奇葩、平安无事、友善”等词语。
.有感情朗诵课文,认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表达的说明方法学习重难点认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课准备.对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一组中公民居邮票图片自学纲要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如何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志一下。
检测练习、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平均风雨侵害平安无事和平共处节俭持家次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簇拥而来家道兴盛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后代读与耕、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客家民居有关特点。
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点、自己设计一张表格,认识傣家竹楼的特点。
议论改正、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地点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用防范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斥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子如橘瓣状摆列,布局平均,雄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子均按八卦布局摆列文化特点祥瑞、幸福、平和;和平共处;节俭持家;同等互帮0.、傣家竹楼——绿色人家1.、联合文中语句谈谈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利处?2.练习设计3..给带点子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4.世界民居奇葩〔bāpā〕5.用鸡蛋请做黏(niánzhān)合剂二层当贮(chúzhù)仓在土中掺(cānchān)石灰一幢幢(chàngzhuàng)竹楼二.下边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选择适合的答案,填序号。
⑴举例说明⑵数字说明⑶比较说明⑷打比方说明1.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2.一百之二百多间房子如橘瓣状摆列,布局平均,雄伟壮观。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点的民居教课设计1新人教版各具特点的民居【备课资料包】客家,或称客家人、客家民系,是一个拥有汉族特点的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唐末宋初,中原汉族居民再次大力南迁,到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后形成相对稳固的客家人。
今后,大批外迁到华南各省以致世界各地。
客家三州为梅州、赣州、汀州。
福建宁化石壁是客祖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区,“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梅州则因其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区而被称为“世界客都”傣族,在民族辨别从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量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风俗也与上述民族靠近。
【教课目的】1.学习并累积“奇葩、平安无事、友善”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诵课文,认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表达的说明方法【教课要点】经过默读,认识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亮特点,领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课难点】认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课准备】1.对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2.一组中公民居邮票图片【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谈谈你认识此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种类,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号,作为住宅的民居在人们的平时生活建筑中据有极为重要的地点。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感人民用自己勤奋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光阴中创建出来的。
因为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一样,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点,建筑资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裕创建性。
今日我们就来认识此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畅,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搜集与民居相关的资料【教学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材简析】《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是写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地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与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设计理念】本课是引导学生运用百度搜索的很好的范文。
在没有学习本课时学生会对文中的民居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百度上搜索相关的材料,课上结合文本与教师的课件理解课文。
在学习本课之后学生还会对其他的民居感兴趣,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百度搜索,从而了解其他特色民居。
【教学方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法、小组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百度百科、百度图片、百度视频的搜索中、从教师制作的课件中、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了解客家民居与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民居的信息,谁来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和大家分享?百度百科/view/7289419.htm百度图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C3%F1%BE%D3% CD%BC%C6%AC2.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人教版《各具特色的民居》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对民居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世界各地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民居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民居分别位于哪个国家或地区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讲解民居特点(1)以我国民居为例,讲解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如:南方民居的通风、采光、防潮等特点,北方民居的保暖、防寒等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
3.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各组成员代表不同地区的民居,分享自己家乡民居的特点。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世界各地民居资料。
(2)强调民居与自然环境、文化传承的关系。
5.布置作业(2)观察身边的民居,了解其特点,并尝试为家乡民居提出改进建议。
三、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次公开课,学生们对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民居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方法(1)采用图片展示、课堂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2)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民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不足之处(1)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在讲解民居特点时,部分内容较为枯燥,可适当增加趣味性。
4.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2)丰富教学方法,如:引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
(3)结合家乡民居,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补充: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难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民居,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会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
[学习时间]30分钟
[学习过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
2、了解邮票上的民居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读通读顺课文,解决难懂词句。
2、思考:客家民居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三、制表学习,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画出语句。
2、交流:客家民居中,都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呢?
五、自学探究,以文学文。
1、依照着“客家民居”的学习方式,自读《傣家竹楼》部分,画画批批,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建议从竹楼的环境特点、自身建筑特点这两方面来制表自学。
2、交流环境方面的特点。
主要有三个特点:“藏在竹林”“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3、交流竹楼自身的特点。
1)、自学第3自然段感受到竹楼结构简单,别致美观。
2)、自学第4自然段感受“宽敞和通风很好”。
3)、自学最后一段了解建造竹楼的风俗:
六、比较阅读,拓展练习。
1、比较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
2、交流两篇文章写法上的相同点。
3、比较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
[课后练习]
选择你感兴趣的民居,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