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行星的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51 KB
- 文档页数:3
《行星的运动》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1、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约是金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3倍,则火星轨道半径与金星轨道半径之比约为()A。
2∶1B。
3∶1C。
6∶1D。
9∶12、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近日点离太阳距离为a,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b,过近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v a,则过远日点时的速率为( )A。
v b= v a B。
v b= v aC。
v b= v a D. v b= v a3、关于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天体的运动毫无规律,无法研究B. 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的、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C。
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D. 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4、下列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长D.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5、两个行星质量分别为M 1、M 2,绕太阳运行轨道的半径分别为R 1、R 2,那么它们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之比T 1∶T 2为( )A. B。
C。
D.6、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可近似看做圆轨道,“行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与“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地球与太阳之间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结合下表可知,火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公转周期(年)0.241 0。
615 1。
0 1.88 11。
86 29。
5A. 1。
2亿千米B。
2。
3亿千米C。
4.6亿千米D。
6。
9亿千米7、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是( )A. 1&4天之间B. 4~8天之间C. 8~16天之间D. 16~20天之间8、设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是圆,则其运动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与其运行周期T的平方之比为常数,即=k,那么k的大小( )A.只与行星质量有关B.只与恒星质量有关C。
高中物理【行星的运动】专题练习题[A组基础达标练]1.(多选)关于日心说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球为中心来研究天体的运动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B.以太阳为中心,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C.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D.太阳总是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解析:以地球为中心来研究天体的运动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故A正确;由开普勒定律可知,所有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以太阳为中心,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故B正确;由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太阳系所有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转的,故C正确;太阳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属于地心说的基本内容,故D错误。
答案:ABC2.(多选)如图所示,冥王星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是个椭圆,公转周期为T0,其近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a,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b,半短轴的长度为c,A、B、C、D分别为长短轴的端点。
忽略其他行星对它的影响,则()A.冥王星从A→B→C的过程中,速率逐渐变大B.冥王星从A→B→C的过程中,速率逐渐变小C.冥王星从A→B所用的时间等于T0 4D.冥王星从A→B所用的时间小于T0 4解析:冥王星从A→B→C的过程中,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增大,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速率逐渐变小,故A错误,B正确;冥王星的公转周期为T0,冥王星从A→C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是12T0,由于冥王星从A→B→C的过程中,速率逐渐变小,从A →B 与从B →C 的路程相等,所以冥王星从A →B 所用的时间小于T 04,故C 错误,D 正确。
答案:BD3.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发出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旷世之问,这也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名字的来源。
如图,与火星相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火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地球的1.9倍。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发射时间要求很苛刻,必须在每次地球和火星会合之前的几个月、火星相对于太阳的位置领先于地球特定角度的时候出发。
初中数学行星的运动练习题1. 问题描述:在天文学中,行星的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以下是几个与行星运动相关的练题,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解答。
2. 题目:(1) 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多长时间?(2)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形状是什么?(3) 为什么地球的四季不同?(4) 为什么太阳在不同季节的高度会有所变化?(5) 什么是日地距离?为什么会变化?(6) 如果一个行星离太阳很近,它的一年有多长时间?(7) 如果一个行星离太阳很远,它的一年会有什么特点?(8) 如果一个行星的自转速度非常慢,它的一天会有多长时间?(9) 为什么有些行星上有昼夜交替的现象,而有些行星没有?(10) 为什么月亮绕地球运动?3. 答案:(1) 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钟46秒。
(2)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形状是椭圆形。
(3) 地球的四季不同是因为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地球在不同位置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4) 太阳在不同季节的高度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地球在不同位置上与太阳的距离不同。
(5) 日地距离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日地距离会变化是因为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6) 如果一个行星离太阳很近,它的一年会非常短。
(7) 如果一个行星离太阳很远,它的一年会非常长。
(8) 如果一个行星的自转速度非常慢,它的一天会非常长。
(9) 有些行星上有昼夜交替的现象是因为它们有自转,而有些行星没有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它们自转的速度非常慢或没有自转。
(10) 月亮绕地球运动是因为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而处于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上。
4. 总结:通过解答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行星运动的原理和特点。
行星的运动是天文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我们了解宇宙的规律和地球的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行星的运动基础巩固1.发现“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的科学家是()A.牛顿B.第谷C.开普勒D.哥白尼答案:C解析: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也就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
2.关于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位于所有行星的圆轨道的圆心处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D.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动答案:D解析:天体的运动轨道都是椭圆,而不是圆,故A、B错误。
太阳从东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故C错误。
3.对开普勒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行星绕太阳运动一周的时间内,它离太阳的距离是一直不变的B.在行星绕太阳运动一周的时间内,它离太阳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C.太阳不一定在所有行星运动椭圆轨道的焦点上D.某个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一定不在一个固定的平面内答案:B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内容可以判定,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有时远离太阳,有时靠近太阳,所以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选项A错误,B正确。
太阳一定在所有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的焦点上,C错误。
某个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一定在某一固定的平面内,选项D错误。
4.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离地球的远近不同,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也不相同。
下列反映周期与轨道半径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R 3T 2=k ,所以R 3=kT 2,D 正确。
5.开普勒的行星运动规律也适用于其他行星或人造卫星的运动,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13,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在下面哪个范围内( )A.1~4天B.4~8天C.8~16天D.16~20天 答案:B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 2=k ,得r 星3T 星2=r 月3T 月2,所以T 星=√r 星3r 月3T 月=√39×27天=5.2天,B 正确。
行星的运动练习题选择题1.下面关于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察所记录的数据,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数据在测量记录时误差相当大B.这些数据说明太阳绕地球运动C.这些数据与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为模型得到的结果相吻合D.这些数据与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为模型得到的结果相吻合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C.宇宙每时每刻都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D.日心说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转R33.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T 2=k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量B.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长半轴为R,周期为T ,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长半轴R’,周期为T ',则RT 2=R'3T '2C.T 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D.T 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4.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1/ 3 ,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A.l~4 天之间B.4~8 天之间C.8~16 天之间D.16~20 天之间5.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D.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6.太阳系的几个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越大的行星,它绕太阳公转~周所用的时间()A.越长B.越短C.相等D.无法判断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是一颗绕太阳运动的行星B.关于天体运动的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错误C.太阳是静止不动,地球和其它行星都在绕太阳转动2r1r 21 r 3r3 2r ba a bD.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它行星却绕地球转动8. 下列关于开普勒对于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B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C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二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相同D .所有行星的公转周期与行星的轨道的半径成正比9. 理论和实践证明,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中的天体运动,而且对一切天体(包括R 3 = 卫星绕行星的运动)都适用。
行星的运动练习题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把正确答案填到答案纸上)1.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绕地球转动B.太阳足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C.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D.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错误的2.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推论出下列结论中,哪个是错误的( ) A.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同一卫星在绕地球运动的不同轨道上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C.不同卫星在绕地球运动的不同轨道上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D.同一卫星绕不同行星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3.银河系中有两颗行星环绕某恒星运转,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它们的运转周期为27:1,则它们的轨道半长轴比是( ) A.3:1 B.9:1 C.27:1 D.1:94.宇宙飞船围绕太阳在近似圆周的轨道运动,若其轨道半径是地球轨道半径的9 倍,则飞船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A.3年B.9年C.27年D.81年5.已知金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小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它们绕太阳的公转均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可判定()A.金星的质量大于地球的质量B.金星的半径大于地球的半径C.金星运动的速度小于地球运动的速度D.金星到太阳的距离小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6.A太阳系的几个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越大的行星,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 )A.越长B.越短C.相等D.无法判断7.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公式32Rk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量B.若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半长轴为R,周期为T,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半长轴为R1,周期为T1,则3 31221R RT T=C.T表示行星的自转周期D.T表示行星的公转周期8.木星绕太阳运转周期为地球绕太阳运转周期的12倍,则木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长轴为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半长轴的( )A.6倍B. 5倍C. 5.24倍D. 4.76倍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请将答案填在答卷纸题目中的横线上,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由表中所列数据可以估算天王星公转的周期最接近于()A.7000年B.85年C.20年D.10年5.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R3=k,以下理解正确的是()T2A.所有行星的轨道都是圆,R是圆的半径B.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R地,周期为T地;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长半轴为R 月,周期为T月,则:R地3T地2=R月3T月2=kC.k与R3成正比、与T2成反比D.k只与中心天体有关6.如图所示,地球卫星P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相对卫星的张角为θ=2α;另一卫星Q(图中未画出)的张角为4α。
则P与Q的周期之比为()A.sin3αsin22αB.sin32αsin3αC.√sin3αsin32αD.√sin32αsin3α7.如图,O表示地球,P表示一个绕地球沿椭圆轨道做逆时针方向运动的人造卫星,AB 为长轴,CD为短轴.在卫星绕地球运动一周的时间内,从A到B的时间为t AB,同理从B 到A、从C到D、从D到C的时间分别为t BA、t CD、t DC.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t AB> t BAB.t AB < t BAC.t CD > t DCD.t CD < t DC8.已知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分别R1和R2,如果把行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与其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扫过的面积速率,则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扫过的面积速率之比是()A.1B.√R1R2C.R2R1D.√R2R19.天文爱好者小郭在10月29日通过卫星过境的GoSatWatch获得天和空间站过境运行轨迹(如图甲),通过微信小程序“简单夜空”,点击“中国空间站过境查询”,获得中国天和空间站过境连续两次最佳观察时间信息(如图乙,11月2日开始时间17:50:08和11月3日开始时间18:28:40),这两次连续过境中空间站绕地球共转过16圈,但因白天天空太亮或夜晚空间站处在地球阴影中而造成观察时机不佳。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行星的运动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地心说和日心说1.(2021江苏淮安盱眙都梁中学高一下第一次学情检测)在物理学发展历史中,许多物理学家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以下关于物理学家所作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牛顿提出了“日心说”B.伽利略提出了“日心说”C.哥白尼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D.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2.(2020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高一期中)自古以来,当人们仰望星空时,天空中壮丽璀璨的景象便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智慧的头脑开始探索星体运动的奥秘。
人类对这种运动规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它随着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地发展。
下列对星体运动认识的叙述中符合现代认识观点的是()A.人们观测到太阳每天都要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是宇宙的中心B.人们观测到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这说明太阳是静止不动的,是宇宙的中心C.人们认为天体的运动是神圣的,因此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D.开普勒通过对第谷大量观测数据的深入研究,得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的结论题组二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3.(2021江苏苏州中学高一下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B.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C.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恒力4.(2021江西赣州会昌中学高一下月考)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C.表达式R 3T 2=k 中,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D.表达式R 3T 2=k 中,T 代表行星自转的周期5.(2021湖北荆州石首一中高一下月考)某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F 1和F 2是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行星在A 点的速率比在B 点的速率大,则太阳位于 ( )A.F 2位置B.A 位置C.F 1位置D.B 位置6.(2020山东临沂高二期中)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行星的运动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1.关于天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太阳系中,各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B. 在太阳系中,各行星都围绕地球运动C. 地心说的参考系是太阳D. 日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2.关于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B. 所有行星以相同的速率绕太阳做椭圆运动C. 对于每一个行星在近日点时的速率均大于它在远日点的速率D. 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二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相同3.从开普勒第二定律,我们可以知道()A. 行星绕日运动的轨道是椭圆B. 行星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C. 任意一点速度方向与太阳的连线时刻垂直D. 行星运动的速度在不同位置的快慢是不同的4.如图所示,地球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动,所处四个位置分别对应地球上的四个节气。
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以判定哪个节气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最大()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5.太阳系中有一颗绕太阳公转的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的4倍,则该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A. 2年B. 4年C. 8年D. 10年6.开普勒第三定律对行星绕恒星的匀速圆周运动同样成立,即它的运行周期T的平=K,则常数K的大小()方与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的比为常数,设T2r3A. 只与行星的质量有关B. 与恒星的质量与行星的质量有关C. 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D. 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速度有关7.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R3=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T2A. 公式只适用于绕太阳作椭圆轨道运行的行星B. 式中的R只能为做圆周轨道的半径C. 公式适用于宇宙中所有围绕星球运行的行星(或卫星)D. 围绕不同星球运行的行星(或卫星),其K值相同8.如图所示,A,B为地球两个同轨道面的人造卫星,运行方向相同,A为同步卫星,A,B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为r Ar B=k,地球自转周期为T。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第1节 行星的运动1.将冥王星和土星绕太阳的运动都看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冥王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约是土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8倍。
那么冥王星和土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之比约为 A .2∶1 B .4∶1C .8∶1D .16∶1【答案】B【解析】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33122212R R T T =,已知12:8T T =得到313264R R =,整理得到124R R =,答案B 正确。
2.火星探测器沿火星近地圆轨道飞行,其周期和相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T 0和R 0,火星的一颗卫星在其圆轨道上的周期和相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003lg()lg()2T RT R = B .00lg()2lg()R TT R = C .003lg()lg()2RT T R= D .00lg()2lg()R TT R= 【答案】A【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330220 R R K T T== ,则:323200 R T R T =,所以它们的对数关系可以表达为:0032T Rlg lg T R =()().故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 。
3.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长D .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答案】D【解析】A .所有行星都沿着不同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选项A 错误;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焦点处,选项B 错误;C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短,选项C 错误;D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选项D 正确.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B .物体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C .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一定越来越小D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32r k T=,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答案】C【解析】A 、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加速度恒定,但是曲线运动,故A 错误;B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才一定指向圆心,故B 错误;C 、加速度方向或恒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设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0tan v gt θ=,因为竖直分速度逐渐增大,则θ逐渐减小,故C 正确;D 、32rk T=是开普勒在观察太阳系行星运动时得到的规律,在实验中不能验证,故D 错误.故选C 。
行星的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一、选择题: 1.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 ) A .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 B .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C .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D .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2.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 1和r 2,若它们只受太阳引力的作用,那么这两个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A .1B .1122m r m rC .1221m r m rD .2221r r3.把行星运动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以后,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写为32r k T=,由此可推得( )A .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为2mF kr = B .行星受太阳的引力都相同 C .行星受太阳的引力224m F k rπ= D .质量越大的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一定越大 4.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中有一与内壁相接触的物体,则这个物体( ) A .受地球的吸引力和卫星内壁的支持力的作用 B .受地球的吸引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C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D .只受地球的吸引力的作用5.有一星球的密度和地球密度相同,但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4倍,已知行星表面物体的重力近似为万有引力,则该星球的质量为地球的质量的( ) A .1/4 B .4倍 C .16倍 D .64倍6.两个质量均为M 的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AB 。
O 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从O 沿OA 方向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7.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
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A .0.2 B.2 C .20 D .2008.1990年4月25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离地球表面约600km 的高空,使得人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7.1 行星的运动一、单选题1.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取回月壤样品。
它携带的月球探测器曾经过多次变轨,降落到月球表面上。
如图所示,轨道Ⅰ为圆形轨道,其半径为R;轨道Ⅰ为椭圆轨道,轨道Ⅰ为近月圆轨道(虚线),其半径为r;如果把探测器与月球球心连线扫过的面积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面积速率”,则探测器绕月球运动过程中,在轨道Ⅰ和轨道Ⅰ上的“面积速率”之比为()A B C D2.“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个规律是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的()A.牛顿B.开普勒C.伽利略D.哥白尼3.某行星绕恒星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E和F是椭圆的两个焦点,O是椭圆的中心,行星在B点的速度比在A点的速度大。
则恒星位于()A.F点B.A点C.E点D.O点4.地球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月球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位于月球运行轨道的中心B.地球在近日点的运行速度大于其在远日点的运行速度C.地球与月球公转周期平方之比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立方之比D.相同时间内,地球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月球与地球连线扫过的面积5.研究发现,银河系中有一种看不见但很重的物体,促使这些恒星在其周围转圈。
其中一颗恒星S2完整轨道如图所示,它绕银河系中心的周期约16年。
椭圆的半短轴约400AU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AU ),根据离心率可以判断轨道的长轴约为短轴的2.5倍,研究中可忽略其他星体对S2的引力,则银河系中心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约( )A .6410⨯B .7610⨯C .9310⨯D .9610⨯6.关于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的,观点是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B .开普勒第一定律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在轨道的中心C .k =32r T中r 代表轨道半长轴,T 代表公转周期,比值k 只与中心天体有关D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所有行星都在同一轨道上7.开普勒被誉为“天空的立法者”、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系的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 .同一行星在绕太阳运动时近日点速度小于远日点速度C .绕太阳运行的多颗行星中离太阳越远的行星运行周期越大D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独特,太阳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它做圆周运动8.如图是太阳系的部分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示意图,关于地球、土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中心B.它们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都相等C.它们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仅与太阳的质量有关D.它们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不仅与太阳的质量有关,还与它们各自的质量有关9.下列对开普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等B.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同一个椭圆、有共同的焦点C.火星与太阳的连线、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D.哈雷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等于地球轨道(可视为圆形)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10.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移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金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小于365天D.当金星远离太阳,相同时间内,金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变小11.如图,S1、S2、S3为火星与太阳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任意三个面积,由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A.S1<S2<S3B.S1<S2=S3C.S1=S2<S3D.S1=S2=S312.如图所示,甲、乙两颗卫星绕地球做同向圆周运动,已知甲卫星的周期为N小时,每过9N小时,乙卫星都要运动到与甲卫星同居于地球一侧且三者共线的位置上,则甲、乙两颗卫星的线速度之比为()A B C D13.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金星为参考系,太阳是静止的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14.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s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7.1 行星的运动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牛顿最早利用实验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B .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C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它的轻重无关D .伽利略利用实验直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半长轴a 的立方与公转周期T 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32a k T =(k 与太阳的质量M 有关),现将某行星轨道近似成圆轨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关于k 与M 的关系为( ) A .24GM πB .24G M πC .24M G πD .24GMπ3.设金星和地球绕太阳中心的运动是公转方向相同且轨道共面的匀速圆周运动,金星在地球轨道的内侧(称为地内行星)。
在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和太阳会出现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候从地球上观测,金星像镶嵌在太阳脸上的小黑痣缓慢走过太阳表面。
天文学称这种现象为“金星凌日”。
如图所示,2012年6月6日天空上演的“金星凌日”吸引了全世界数百万天文爱好者。
假设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为R ,“金星凌日”每隔t 0年出现一次,则金星的公转轨道半径为( )A .1t R t + B .C .D .4.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远近不同,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也不相同。
下列反映公转周期与行星轨道半长轴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在物理学发展历史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贡献。
以下关于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B .伽利略提出了“日心说”C .牛顿提出了“日心说”D .哥白尼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6.物理必修二的P49页中介绍 :亚当斯通过对行星“天王星”的长期观察发现,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存在一些偏离,且每隔时间t 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
亚当斯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天王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后命名为海王星)对天王星的万有引力引起的。
自我小测一、选择题(其中第1~5题为单选题,第6、7题为多选题) 1.下列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D .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2.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F 1和F 2是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行星在A 点的速率比在B 点的大,则太阳是位于( )A .F 2B .AC .F 1D .B3.关于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就越大 B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就越大 C .水星的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最小D .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最大4.已知两个行星的质量m 1=2m 2,公转周期T 1=2T 2,则它们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之比a 1a 2为( )A.12 B .2 C.34 D.1345.太阳系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
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
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 (T T 0),纵轴是lg (RR 0);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0和R 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
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 )6.关于开普勒第二定律,正确的理解是()A.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匀速曲线运动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变速曲线运动C.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角速度相等,故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小于它在远日点处的线速度D.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它在近日点的线速度大于它在远日点的线速度7.两颗小行星都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其周期分别是T、3T,则()A.它们轨道半径之比为1∶3 B.它们轨道半径之比为1∶3 9C.它们运动的速度之比为33∶1 D.以上选项都不对二、非选择题8.两颗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为a1和a2,若m1=2m2、a1=4a2,则它们的周期之比T1∶T2是多少?9.如图所示,飞船沿半径为R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地球半径为R0。
7.1 行星的运动一、选择题1.400年前,一位德国天文学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揭开了行星运动的奥秘。
这位天文学家是()A.哥白尼B.第谷C.托勒密D.开普勒【答案】D【解析】开普勒在第谷观测的天文数据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得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解开了行星运动的奥秘。
故选D2.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可知()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火星绕太阳公转的速率始终相等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二次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三次方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答案】C【解析】A. 太阳位于木星运动轨道的焦点上,故A错误;B. 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动的速率不是始终相等的,故B错误;C. 因火星和木星绕相同的中心天体转动,则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32=akT火火,32=akT木木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二次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三次方,故C正确;D.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火星与太阳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木星与太阳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但是相等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不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故D 错误。
故选C。
3.中国古代为区分季节有节气之说,如题图所示,从现代物理学可知,地球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动所处四个位置,分别对应我国的四个节气。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做匀速椭圆轨道运动B.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C.冬至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小D.秋分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大【答案】B【解析】A.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不可能做匀速椭圆运动,故A错误;B.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B正确;CD.冬至时,地球在近日点,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公转速度最大,故CD错误。
故选B。
4.2020年 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行星的运动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把正确答案填到答案纸上)
1.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绕地球转动
B.太阳足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C.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
D.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错误的
2.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推论出下列结论中,哪个是错误的 ( ) A.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B.同一卫星在绕地球运动的不同轨道上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C.不同卫星在绕地球运动的不同轨道上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D.同一卫星绕不同行星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银河系中有两颗行星环绕某恒星运转,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它们的运转周期为27:1,则
它们的轨道半长轴比是 ( )
A.3:1 B.9:1 C.27:1 D.1:9
4.宇宙飞船围绕太阳在近似圆周的轨道运动,若其轨道半径是地球轨道半径的9 倍,则飞船
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
A.3年
B.9年
C.27年
D.81年
5.已知金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小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它们绕太阳的公转均可看作匀速
圆周运动,则可判定()
A.金星的质量大于地球的质量
B.金星的半径大于地球的半径
C.金星运动的速度小于地球运动的速度
D.金星到太阳的距离小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6.A太阳系的几个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越大的行星,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 )
A.越长
B.越短
C.相等
D.无法判断
7.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公式
3
2
R
k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量
B .若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半长轴为R ,周期为T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半长轴为R 1,周期为T 1,则3
31221R R T T =
C .T 表示行星的自转周期
D .T 表示行星的公转周期
8.木星绕太阳运转周期为地球绕太阳运转周期的12倍,则木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长轴为地 球绕太阳运转的半长轴的 ( ) A .6倍 B. 5倍 C. 5.24倍 D. 4.76倍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请将答案填在答卷纸题目中的横线上,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9.B 木星的公转周期为12个地球年,设地球至太阳的距离为1天文单位,那么木星至太阳的距离为________天文单位。
10.A 两个行星质量分别为m 1、m 2,它们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如果m 1=m 2,R 1=4R 2,那么,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T 1:T 2=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写出必要的公式文字)
11、两颗人造地球卫星A 和B ,A 一昼夜绕地球转动A n 圈,B 一昼夜绕地球转动B n 圈,那么A 和B 的运行轨道半径之比A R ∶B R 等于多少?
12.C 有人发现了一个小行星,测得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八倍.问这个小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将是地球公转周期的几倍?
行星的运动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CD
D B C D A AD C
二、填空题
9.3
144【解析】:地球公转周期即一个地球年,由开普勒第三定律33
22R R T T =木地
地木
可解)
10.答案:8:1 三、计算题 11.32
B n ∶32
A n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
32)(B
A B A T T
R R =,所以先根据转速求出周期之比即可。
据公式
n
T 1=
12. 22.6(【解析】:设地球公转半径为R 0,周期为T 0,由开普勒第三定律320032R T R T
=①又因为08
R
R =②解得
22.6T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