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改造及工程实施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29.75 KB
- 文档页数:4
110Kv XX变电站改造工程分四个阶段进行施工,本方案为第一阶段施工方案,主要工作是对#2主变中性点设备、#2主变二次设备、10kVⅡ段开关柜保护面板改造及110k VⅠ段母线11PT二次回路改造、11PT避雷器改造,保护和测控方式实现微机综合自动化。
(一)工程时间:开工时间:2005年8月15日,2005年9月15日竣工投产。
(二)改造内容:1.#2主变中性点改造和1021刀闸和1020刀闸辅助接点开关更换。
1020刀闸辅助开关接点可先调试,1021刀闸因110K VⅠ段母线带电须在送电操作时进行调试(不影响操作,若调试未成功,等到第四阶段停电在进行调试)。
2.#2主变变高CT端子箱更换(站内所要更换的4个CT和1个PT 端子箱先立好,重新敷设电缆,将环网电源完善,在所有改造工程完成后再拆除旧端子箱)。
3.#2主变保护柜旧电缆拆除,敷设电缆到新#2主变保护屏。
4.10kVⅡ段14面柜面板改造,更换7面馈线柜、1面分段隔离柜和1面站用变柜共9组CT。
5.更换#2站用变压器。
敷设临时站用电源至老控制室新配电屏。
6.更换110kV 11PT避雷器和新上11PT端子箱;完善11PT与12PT 的并列二次回路。
(三)施工条件:#2主变及10kVⅡ段母线转为检修状态(在1021刀闸开关侧接临时地线一组,在10k VⅠ、Ⅱ段分段隔离5001刀闸靠500开关侧接临时地线一组)。
10kVⅠ、Ⅱ母线分段隔离开关1112始终保持在合闸状态,#1、#3站用变分别供电老、新电气综合楼。
(四)施工时间安排:(一)#2主变中性点设备、刀闸辅助接点改造一、简述本站目前运行方式为#2主变热备用,10kVⅡ段母线上所有设备处于备用,其他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本次改造更换中性点的隔离刀、避雷器、放电间隙及零序CT,其中中性点隔离刀采用电动操作机构;1021刀闸和1020刀闸辅助开关更换。
二、施工时间及条件时间:2005年8月16日~8月19日条件:#2主变转为检修状态(切开102、502开关,拉开1021、1020、5022刀闸,在1021、5022刀闸靠#2主变侧各挂临时接地线一组)。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110千伏终端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二00六年三月目录第一章设计题目 (1)一.毕业设计课题 (1)二.毕业设计的内容要求 (1)第二章变压器容量确信 (2)一.主变容量的确信 (2)二.所用变压器容量的确信 (3)第三章电气主接线确信 (3)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原那么 (4)第四章短路电流及要紧设备选择 (5)一.短路电流计算 (5)二.主设备选择 (8)三.主设备校验 (10)第五章绝缘配合及过电压爱惜 (16)一.绝缘配合 (16)二.过电压爱惜 (17)三.接地 (17)四.泄漏比距 (18)第六章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 (18)一.电气设备布置 (18)二.配电装置的型式 (19)第七章电容器补偿装置 (19)第八章爱惜配置及交直流部份 (19)一.110千伏线路爱惜配置 (19)二.变压器爱惜配置 (19)三.35千伏线路爱惜配置 (20)四.10千伏线路爱惜配置 (20)五.10千伏电容器组爱惜配置 (20)六.逻辑闭锁 (21)七.交流系统 (21)八.直流系统 (21)第九章监控系统功能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硬件设备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软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系统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0kV开关站对侧工程沁格线二次系统接入施工方案审核:编写:贵州省冶金建设公司2011年8月31日一、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和分阶段地进行。
1、方案措施,由总工审核并批准。
1)组织施工图纸会审。
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设计图纸,了解图纸的要求和设计意图,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共同解决图纸中问题,以便施工顺利进行。
做好图纸会审记录并签证。
2)施工过程控制要点如下:(1)二次电缆敷设①首先核对控制电缆的型号进行核对,是否与设计一致,将电缆放在放线架上,按照设计路径进行展放,在敷设完一根后及时排列、绑扎、悬挂电缆牌,注明电缆型号、路径、长度。
②引进盘柜的电缆应安排整齐,避免交叉,并固定牢固,用于微机或微处理器保护、控制的二次电缆,应将屏蔽层接地。
(2)二次电缆校线、接线①电缆采用“顺一逆’’时针对芯,按照“顺一逆”时针法在所用芯上依次进行编号,并用万用表检查,专用号码管打印编号,字迹清晰。
②配线时做到垂直、水平有序排列,不得任意歪斜,交叉连接,每个端子接线不超过2根线芯。
按图施工,接线正确。
③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④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电缆牌清晰。
⑤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2、系统保护调试1)、对保护装置进行外部检查,外观是否完好,屏内连线是否整齐。
2)、给保护装置上电、检查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
3)、用从一次侧加电流的方法检查电流回路二次接线。
4)、从电压互感器端子箱处加入电压的方法检查电压二次接线。
5)、对PT二次回路作通电试验时,二次回路必须与PT断开,严防一次侧产生高压伤人,严禁将PT二次侧短路;cT二次回路严禁开路,并经查验确无开路时,方可在一次侧进行通电试验。
二、施工步骤1、通信系统:1)本通信系统由昌吉通信科评审后才能开展下列工作。
施工方案(线路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电气专业:本期工程是在站内不停电状态下进行扩建增加GIS间隔,电气一次、电气二次、土建等专业同时进行施工,交叉作业必须注意安全施工,并做好带电区域的安全防护工作。
在运行区域施工,施工环境窄小给设备吊装、安装工作带来了睹多的困难,新增间隔与主母线的连接需要办理停电作业受时间的限制等因数,施工时间可能会延长。
为了保证该项目达到业主的完成时间要求。
需要缜密的做好施工作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就新增GIS变电部分施工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a.在施工前认真仔细的审阅设计图纸、厂家产品文件技术要求,每分项工程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b.清除运输、安装新增间隔GIS设备的障碍物,确保产品的运输、安装就位工作。
c.备足GIS设备充注的SF6气体(符合规程及产品技术要求),各种试验仪器准备就位。
d.在施工前认真仔细的检查新增GIS间隔的基础情况是否满足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e.申请办理开工作业票,与母线停电作业无关的电气新增施工任务抓紧完善。
1)抓紧完成出线间隔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及相关的软导线连接施工任务。
2)新增保护盘柜安装就位,做好电缆敷设接线的准备工作。
3)电缆敷设通道达到敷设电缆的要求4)所有电缆敷设及接线在没有停电之前全部结束(到GIS间隔上的电缆芯校线完成)f.做好停运行母线的安全技术措施,准备相关的接地导线、隔离绝缘板、安全防护用品等。
电气专业施工工序总体安排:(主要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效率估计,潜在问题的分析)本标段包括变电、线路、通信。
变电工程主要包括新增间BBGIS设备安装、电压互感器、避雷器、软导线连接、新增盘柜及电缆系统的安装工作。
线路工程主要包括铁塔的组立、导线的架设、铁塔的接地,110KV高压电缆的敷设等。
通信工程含光纤架设、光纤熔接等。
每个工程都含有关键工序,由于铁塔组立、架线环境复杂,新增GIS间隔空间狭窄等,开工先后顺序的不同,部分工序之间存在着交叉施工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保证各系统各工序的顺利施工,避免返工,必须拟订各系统主要工序间的施工流程。
110kV官桥变2#主变增容工程停电过渡施工方案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目录1.编制说明 (5)2.主要工程量 (5)3.施工组织 (5)4.停电过渡施工计划安排 (5)4.1第一步#2主变停电 (6)4.2第二步110K VⅡ母停电 (6)4.3第三步35K VⅡ母停电 (7)4.4第四步10K VⅡ母停电 (7)4.5第五步安宏官牵册线停电 (7)4.6第六步35K VⅠ母停电 (8)4.7第七步10K VⅠ母停电 (8)5.安全重点注意事项 (9)1.编制说明为确保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根据黔东南开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设计图纸,编制本停电过渡施工方案。
2.主要工程量官桥110kV变电站2#主变增容工程建设规模情况见下表。
3.施工组织为确保整个改造工程有指挥地安全顺利完成,特组建专门的项目经理部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进行全过程归口管理负责,项目经理部相关组织机构如下: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责安监员:专业电工:人配合技工:人特殊工种:人4.停电过渡施工计划安排在停电之前,应先完成新增3C、4C电容器组的基础和设备安装、一次试验。
4.1第一步 #2主变停电(停电时间约为45天)4.1.1工作任务:拆除#2主变三侧及中性点设备的连线移走原有的20MVA变压器更换#2主变35kV侧进线(从主变35kV侧到35kV配电室穿墙套管)拆除原有的基础,根据设计图纸重做#2主变基础(考虑拆除难度大、混凝土养护期长,本工序按35天考虑)安装新的40MVA变压器,完成各项常规及特性试验。
恢复#2主变三侧及中性点的设备连线4.1.2停电范围#2主变110kV侧隔离开关(操作时与110kVⅡ母停电同步进行,110kVⅡ母恢复运行时,此隔离开关不投运)35kV #2主变进线间隔断路器、隔离开关10kV #2主变进线间隔断路器、隔离开关4.2第二步 110kVⅡ母停电(与#2主变停电同时开始,时间约为3天)4.2.1工作任务:更换110kV安虹官牵册线电流互感器以及分段电流互感器相应的二次回路改接4.2.2停电范围110kV安虹官牵册线断路器和分段断路器110kV安虹官牵册线2组隔离开关,分段2组隔离开关(虽然根据当前的运行状态,#2主变已经停运,但是根据运行规程,每个工作面的安全措施应独立,不依赖其他工作面,因此,靠近母线的两组隔离开关也拉开是有必要的)4.3 第三步 35kVⅡ母停电(停电时间约为9天)4.3.1工作任务:更换35kVⅡ母铜排更换35kV #2主变进线电流互感器、分段电流互感器更换穿墙套管至#2主变进线断路器的铜排备注:以上两步放到35kV Ⅱ母全停的时候来完成,可以降低风险。
梨子坪110kV变电站工程一次、二次电气设备调试方案一、工程概况1、梨子坪110KV变电站主变部分最终设计为3×40MVA,本期建设1×40MVA;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
2、110kV为屋外HGIS配电装置,架空进线,110kV为母线单母线分段接线,本期出线2回,远期出线4回。
3、35kV线路本期2回,远期8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本期上一段母线。
4、 10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本期上一段母线,本期出线8回,远期出线16回。
5、无功补偿:主变压器10kV侧配置 4组4008kvar的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本期上2组4008kvar电容器。
二、计划安排(一)、调试计划日期2015年5月19日至2015年6月30日,并根据现场安装工程进度情况特制定下列工作程序及计划。
(二)、调试工作量三、人员组织1、结合本工程进度计划安排,设置调试负责人曾飞、安全负责人杨凤强、高压调试负责人王家纯、二次调试负责人曾飞。
人员安排见附件一:人员组织机构图。
2、人员配置及主要职责2.1 调试负责人:负责协调本工程调试工作中对甲方、监理、设计、厂家及内部的各种关系,统筹和组织调试工作。
2.2 安全负责人:负责各项调试工作中的安全监督。
2.3 高压调试、二次调试负责人:负责具体调试工作,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工作,做好试验原始记录,根据相关规程作出试验结论。
四、主要试验设备一览表五、主要试验项目及方法(一)一次设备试验1、主变压器特性试验及绝缘试验1.1、变压器电气试验必须严格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进行。
1.2、用5000V兆欧表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测得值符合规范要求。
1.3、用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测量变压器各分接头位置下绕组直流电阻。
1.3.1 所有分接头所在位置都应进行测量。
1.3.2 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1%。
11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与实现策略摘要:传统电网系统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智能生产用电需求,为优化电网系统信息采集以及实时监控水平,电网企业针对智能电网建设应用问题予以了高度重视。
其中,为巩固提升智能电网建设效能,电网企业方面需要针对智能变电站系统运行优化问题尤其是电气二次系统进行深度研究与改进优化。
针对于此,本文主要以11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为例,结合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价值,阐明二次系统设计内容以及实现策略,更好地为智能变电站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保障。
关键词:11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实现策略引言: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基本上可以视为新时期我国电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主流趋势。
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智能电网建设需要结合我国能源分布以及负荷消费地域分布特点,针对满足当前社会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电网发展方式进行改进优化。
目前,智能电网建设已经上升发展至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可行性价值较强。
其中,110kV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平台,通过合理规划与建设发展可以实现能源转化与控制管理目标,所表现出的发展前景相对广阔。
为促进智能变电站高效稳定运行,研究人员需要着重针对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系统设计问题进行改进优化。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电气二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智能变电站电网系统节能环保以及稳定运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 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二次系统设计价值分析智能变电站电气二次系统作为影响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系统结构,可通过合理规划与优化设计,保障智能变电站始终处于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
一般来说,智能变电站主要包括智能高压设备和变电站统一信息平台两部分。
其中,电气设备基本上可以视为整个智能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开展电气系统二次创新设计不仅可以保障电气设备运行质量安全,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电气设备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与智能调整,具有重要的设计价值[1]。
摘要本次设计的内容为110kV变电站一次及二次系统的的设计。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变电站设计过程中的负荷的统计与计算,电气主接线方案的提出与确定,短路电流的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继电保护,二次接线,防雷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在本次设计中,为了尽可能使设计贴近实际生活,查阅和参考了大量资料,请教了多位老师,最终完成了本次设计。
在我国始终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绝大部分的供电网络基础比较薄弱,但是供电的半径却由于地理原因而很长,造成的结果就是电力在线路上传输时的损耗较大,导致的结果就是传输到线路末端时用户的电压过低,从而对人民的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影响。
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用电兼顾工农业发展,所以本次设计选择了设计一座110kV变电站。
本变电站主要用于负担地方性负荷,包含的负荷区域内大部分负荷均为三类负荷,其余只有一处为二类负荷,为了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中尽可能选用电气性能好的新型设备,同时为了兼顾经济性的原则,选用的设备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应尽可能选择价格合适的设备。
110kV单回路进线,本变所有一处二类负荷,其余均为三类负荷,生活用电和工业负荷比重较大,共有8条10kV出线。
本变电所装设两台等容量主变,主变采用双绕组变压器型变压器。
断路器型号根据系统要求及安装地点综合选择型,电压互感器同样根据额定电压和用途、安装地点综合考虑选择JDZX-10型电压互感器。
10kV侧的电力电容器按照规程的要求需要装设过电压保护以及无时限过电流装置。
而在10kV的出线处,同样按要求需要安装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
主变压器处按规程要求需要安装过电流、过负荷保护,瓦斯保护以及电流速断等保护。
关键词:110kV变电所;主接线;电气设备;继电保护Desig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 of110kVsubstation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110kV substation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atistic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load in the substation design process, the formul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main electrical wiring schem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hort circuit current, the sele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the relay protection, the secondary wiring,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Aspect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design, in order to make the design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actual life, access and reference a lot of information, ask a number of teachers, and ultimately completed this design.There is always a serious problem in our country: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power supply network is relatively weak, but the radius of the power supply is long due to geographical reasons, the result is the power transmission on the line when the loss is large, resulting in the result is the transmission To the end of the line when the user's voltage is too low, thus the people's normal production and life imp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people living electricity combined with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o this design chose to design a 110kV substation. The substation is mainly used to bear the local load, including the load area of the majority of the load are three types of load, and the remaining only one for the second class loa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the design as much as possible to us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Good new equipment, and in order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principle of economy, the choice of equipment to ensure the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time as much as possible to choose the right price equipment. 110kV single loop into the line, the change of all the two types of load, the rest are three types of load, the proportion of domestic electricity and industrial load larger, a total of eight 10kv outlet. The substation installed two equal-capacity main transformer, the maintransformer dual-winding transformer type transformer. Breaker type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and installation location Comprehensive selectiontype, the voltage transformer also according to the rated voltage and use, installation site to consider the choice of JDZX-10-type voltage transformer. 10kV side of the power capacito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stallation of over-voltage protection and no time limit over current device. And in the 10kV outlet, the same requirements as required to install quick-break protection and over-current protection. The main transformer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require the installation of over-current, overload protection, gas protection and current quick-break protection.Key words: 110kV substation; main wir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relay protec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前言 .......................................................................................................................................... - 1 -1.1 变电站一次及二次设备的发展.......................................................................................... - 1 -1.1.1 变电站一次设备的发展.................................................................................................. - 1 -1.1.2 变电站二次的发展.......................................................................................................... - 2 -2 设计说明书............................................................................................................................... - 4 -2.1 负荷统计表.......................................................................................................................... - 4 -3 电气主接线设计....................................................................................................................... - 5 -3.1 方案的提出.......................................................................................................................... - 5 -3.2 两种方案之间的比较.......................................................................................................... - 5 -4 负荷计算与主变压器的选择................................................................................................... - 6 -4.1 负荷计算.............................................................................................................................. - 6 -4.2 变电所最大负荷计算.......................................................................................................... - 7 -4.4 主变台数、容量和型号的确定.......................................................................................... - 8 -4.4.1 变电站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 - 8 -4.4.2 主变容量的确定.................................................................................................. - 8 -5 短路电流................................................................................................................................... - 9 -5.1 短路点的确定........................................................................................................................ - 9 -5.2 短路电流的计算.................................................................................................................. - 10 -5.2.1 各元件电抗标幺值计算.................................................................................... - 10 -5.2.2 短路电流的计算................................................................................................ - 11 -6 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 - 20 -6.1 母线的选择和母线材料的选择.......................................................................................... - 20 -6.1.1 母线截面积和母线截面形状的选择................................................................ - 20 -6.1.2 母线截面积的选择及校验................................................................................ - 21 -6.1.3 10kV侧母线的选择 .......................................................................................... - 23 -6.2 线路的选择.......................................................................................................................... - 26 -6.2.1 进线的选择........................................................................................................ - 26 -6.2.2 10kV侧出线的选择 .......................................................................................... - 26 -6.3 断路器的选择及校验.......................................................................................................... - 28 -6.4.2 10kV侧断路器的选择及校验 .......................................................................... - 30 -6.4.3 10kV侧母线分段断路器的选择 ...................................................................... - 31 -6.4.4 10kV出线侧断路器的选择及校验 .................................................................. - 31 -6.5 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 33 -6.5.1 110kV侧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 - 33 -6.5.2 10kV侧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 - 34 -6.5.3 10kV侧母线分段隔离开关的选择 .................................................................. - 35 -6.5.4 10kV出线侧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隔离开关的选择 ...................................... - 35 -6.6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 36 -6.6.1 110kV侧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 - 36 -6.6.2 10kV侧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 - 37 -6.6.3 10kV侧母线分段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 - 39 -6.6.4 10kV出线侧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 - 39 -6.7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 40 -6.8 低压侧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 40 -6.9 绝缘子的选择...................................................................................................................... - 42 -6.9.1 110kV侧绝缘子的选择及校验 ........................................................................ - 43 -6.9.2 10kV侧绝缘子的选择及校验 .......................................................................... - 43 -6.10 穿墙套管的选择及校验.................................................................................................... - 45 -6.11 所用变压器........................................................................................................................ - 45 -6.12 电力电容器的选择............................................................................................................ - 46 -6.13 熔断器的选择.................................................................................................................... - 48 -6.13.1 保护低压侧电压互感器用熔断器的选择...................................................... - 48 -6.13.2 保护电容器组的熔断器的选择...................................................................... - 49 -6.13.3 所用变保护熔断器的选择.............................................................................. - 50 -7 继电保护................................................................................................................................. - 50 -7.1 电力变压器的保护.............................................................................................................. - 51 -7.1.1 变压器的瓦斯保护............................................................................................ - 52 -7.1.2 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 - 53 -7.1.3 变压器的过电流保护........................................................................................ - 53 -7.1.4 变压器的过负荷保护........................................................................................ - 54 -7.1.5 零序接地保护.................................................................................................... - 55 -7.2 10kV母线的保护................................................................................................................ - 56 -7.3 10kV线路保护.................................................................................................................... - 56 -7.3.1 10kV线路保护的设计原则 .............................................................................. - 56 -7.3.2 出线路整定计算................................................................................................ - 57 -7 二次接线................................................................................................................................. - 59 -7.1 断路器的控制和信号回路.................................................................................................. - 59 -7.2 中央信号控制...................................................................................................................... - 60 -7.3 直流系统.............................................................................................................................. - 61 -7.3.1 蓄电池数目的确定............................................................................................ - 61 -7.4 绝缘监察装置...................................................................................................................... - 61 -7.4.1 母线绝缘监察装置............................................................................................ - 61 -9 接地装置及防雷保护............................................................................................................. - 62 -9.1变电站雷击防护............................................................................................................... - 62 -9.1.1变电站防雷防雷保护的原因......................................................................... - 62 -9.1.2所范围需进行保护的对象及防雷保护......................................................... - 62 -9.1.3配电装置对侵入雷电波的保护..................................................................... - 64 -10 结论....................................................................................................................................... - 67 -参考文献.................................................................................................................................... - 68 -致谢 ........................................................................................................................................... - 70 -附录 ........................................................................................................................................... - 71 -1 前言为加深对所学过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选择了110kV变电站一次及二次系统的设计作为自己的毕业课题。
摘要 ................................................................................................................................................... - 2 -一、设计任务书........................................................................................................................... - 4 -二、原始资料分析....................................................................................................................... - 5 -三、一次部分的相关设计........................................................................................................... - 6 -一、主变压器的选择极其参数 (6)二、电气主接线设计及其参数 (7)四、短路电流计算....................................................................................................................... - 9 -一、概述 (9)二、短路计算 (11)三、短路电流计算: (14)四、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17)五、线路保护............................................................................................................................. - 17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17)二、输配电线保护 (21)三、线路末端短路电流 (22)四、线路保护整定 (23)六、变压器的保护..................................................................................................................... - 24 -一、变压器装设的保护 (24)1、变压器装设的保护种类 ................................................................................................. - 24 -二、变压器保护的整定方法 (26)1、变压器电流速断保护 ..................................................................................................... - 26 -四、纵差保护的整定计算 (30)五、变压器过流保护整定计算 (33)七、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 35 -八、母线保护............................................................................................................................. - 38 -一、母线保护简介 (38)二、母线的保护方式 (38)九、防雷保护和接地设计......................................................................................................... - 40 -一、直击雷保护 (40)二、雷电侵入波保护 (41)致谢 ................................................................................................................................................. - 43 -参考文献 ......................................................................................................................................... - 44 -摘要本次设计任务旨在把大学所学各科专业知识的结合到一起,整体的了解电力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二次施工图设计的几条优化措施摘要:在《国网基建部关于发布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2022年版)的通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变电站的重要程度,对110kV智能变电站的监控系统网络、二次设备室布置、站用电接线方式、UPS电源及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从安全、可靠及专业的角度上,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网络;二次设备室布置;站用电接线方式;UPS电源;辅助设备智能监控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变电站的数量逐年稳步增长。
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110kV变电站在电网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其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是电力行业设计中最繁复的一项工作,电气二次部分的子系统最多、设备及材料的种类最多、接线最多、技术要求最多,基于以上原因,电气二次设计技术的更新迭代也是最频繁的。
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其电气二次施工图设计提出几条优化措施。
2.监控系统网络优化根据《国网基建部关于开展变电站模块化建设2.0版示范建设的通知》(基建技术〔2021〕31号)、《35~750kV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站控层网络按照安全分区划分为安全Ⅰ、Ⅱ及Ⅳ区。
其中保护、监控及站用交直流等系统部署于安全 I 区;故障录波、计量、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火灾消防、安全防卫、动环、智能锁控等系统部署于安全区Ⅱ;智能巡视系统部署于安全Ⅳ区。
安全Ⅰ、Ⅱ区网络:采用星型双网。
安全区 IV 网络:采用单网。
安全Ⅰ、Ⅱ区网络之间采用防火墙,安全Ⅱ、Ⅳ区网络之间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反向隔离装置连接,同一业务的数据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的数据仅允许单向传输,不应形成逻辑循环。
1.二次设备室布置优化二次设备间屏柜布置按照站控层设备区、公用设备区、间隔层设备区(110kV线路保护测控柜、主变保护测控柜)、交直流设备区、通信设备区划分,结合电缆及光缆、尾缆路径走向,优化二次屏柜布置,便于运维管理。
二次系统调试方案1110kV××变电站工程二次调试试验方案批准:审核:编制:×××××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经理部年月日一、编制依据1.GB/T14285- 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范》;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976- ):《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安装及验收规范》3.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4.DL/5009.3-1013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三部分:变电站4. 本工程项目相关设计图纸及相应的图集,图审纪要及相关设计文件。
二、本期工程概况本工程110kV××变电站,共有110kV两个进线间隔,一个主变间隔,一个内桥间隔; 10 kV部分有十二个出线、两个站变、一个PT柜、一个分段柜及10kV两组电容器。
相关的保护有110kV主变保护一套、110kV 备自投装置一套、10kV线路保护十二套、10kV站变保护两套、10kV电容器保护两套、主变测控一套、110kV线路测控一套、公用测控一套、PT并列装置两套、低周低压减载装置一套、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一套、400V进线备自投装置调试。
本工程主要工作:1、110kV主变保护装置调试及整组试验2、10kV线路保护、站变保护及电容器保护装置调试及整组试验3、主变测控、110kV线路测控、公用测控装置调试及整组试验4、PT并列装置调试及整组试验5、低周低压减载装置、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调试及整组试验6、110kV 备自投装置调试及整组试验7、400V进线备自投装置调试三、组织措施四、质量控制目标和措施:本次试验质量控制目标:试验准确率:100℅;业主投诉率:零投诉。
1、为实现本次试验的既定目标,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特制定以下几点措施:1.1、使用合格的经过检验的试验仪器;1.2、若出现试验数据与出厂试验数据有明显差别时应用二台以上经过检验的仪器测试并进行对比,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110kV**变电站二期安装工程施工方案批准: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编写:_____________单位:地址:日期:2010年12月01日一、工程概况本次施工任务是郁南110kv华辉变电站二期安装,主要的工程有:在110kv华辉变电站靠围墙侧(虚线框内所示)组立安装隔离开关、互感器、六氟化硫等五组电杆,利用支柱瓷瓶和导线将六氟化硫与线路接通、利用支柱瓷瓶和导线将隔离开关与进线架导线接通。
具体施工由下附图所示:二、施工基本方法郁南110kv华辉变电站二期安装施工基本方法是:①在带电运行中的设备相应的位置装设围栏,防止工作人员误登带电杆塔触及带电设备。
②在华辉变电站原隔离开关、互感器等电杆与围墙之间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相应位置开挖杆坑、做好杆坑混凝土基础。
③利用人字扒杆和吊车组立电杆安装好横担后组装隔离开关、互感器等器件。
④用导线将线路侧隔离开关与互感器、变压器侧隔离开关、六氟化硫等设备进行连接。
⑤待停电后利用导线和支柱瓷瓶将六氟化硫与线路、线路侧隔离开关与线路进线架导线进行连接。
⑥对施工所涉及的杆塔、导线进行全面检查。
⑦所有涉及线路恢复供电。
三、停电施工计划停电线路名称:110KV华辉线。
停电工作负责人:计划停电时间:2010年12月日上午08:00—2010年12月日18:00停电安全措施:接到停电通知后,先验电,确定无电后在110KV华辉线龙门架进线挂一组接地线,共一组接地线。
四、停电前应完成的工作1、相关杆塔组立、设备安装调试完毕。
2、相关工器具、材料准备检查完毕,工器具完好,材料齐全。
3、相关岗位人员到位。
五、施工人员组织现场施工负责人:(13 )现场安全负责人:(13 )现场技术负责人:(13 )停电工作负责人:(13 )技工:10民工:10六、施工主要器具配置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表七、投入施工安全防护用器具配置为保证安全施工,除了加强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工艺上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外,还要投入适当的施工安全防护用器具。
110kV直流变压器系统改造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一、计划编制依据(1)****电力设计有限公司《110kV**变压器直流系统改造工程》(卷检索号为D0201)卷名:110kV**变压器直流系统二次线路。
二、项目概况(1)本变电站原直流系统组(包括直流充电板、电池板I和电池板II 、直流馈线板I和直流馈线板II ),本次改造替换了直流充电板的一侧和直流馈线面板一侧,三侧电池屏,一侧通讯电源屏,共六屏。
(2)本次更换的直流充电屏、直流馈电屏、电池屏、通讯电源屏为福建瑞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交直流一体电源产品。
三、直流系统画面布局次改造仍保留原直流馈线板Ⅱ[ 27J ]。
本次改造的直流充电板和直流馈线板放置在原直流系统板附近,控制线尽量不更换,如下图。
节目。
此外,新增的电池屏放置在一楼的电池室(原消防工具室)。
改造前相关画面布局:主控继电器室前门改造后相关画面布局:主控继电器室前门电池室(原消防工具室)4.其他说明(1)原110kV马石线154和110kV南马156线共用一个电源进行保护和投切操作,110kV草马线153线共用一个电源进行保护和投切操作,取电屏和遥控屏电源电源共用一个电源。
结合这一改造,上述共享电源将独立。
(2)车站改造后有两块直流馈线板:新直流馈线板I [ 7J ]、原直流馈线板II [ 27J ]。
(3)本次改造的直流屏信号接公用和遥控屏。
(4) 直流屏之间的连接线和网线由直流厂家提供。
(5)原图不完整,施工时应仔细检查每根电缆的两端,确定使用哪一套装置。
(6) 通讯电源屏的相关访问由通讯维护班完成。
(7) 新电池组尚未到货,具体连接时间待定。
不接电期间,新直流系统临时承载旧电池屏。
二、建设进度及工作内容一、施工过程总体规划它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前期工作准备。
第二阶段:新直流系统设备在临时放置点进行预建,并离线调试合格。
第三阶段:搭建临时直流系统(移动直流充电器和移动电池组),在不中断电源的情况下转移旧直流系统负载,退出旧直流系统设备。
110kv变电站二次电气施工程序110kV变电站二次电气施工程序一、前期准备1.组织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明确施工任务和要求。
2.调查勘测工程现场,确定变电站的布置和施工条件。
3.采购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所需的资源充足。
4.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按照施工方案和图纸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平整场地、清理杂物等。
2.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质量符合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施工工具。
3.制定施工工时计划和施工任务分配,明确施工队伍的组成和职责。
三、施工工艺流程1.进行土建工程,包括基坑开挖、地基处理等。
2.安装主变压器,包括吊装、定位和固定等。
3.安装电缆槽道和电缆,包括预埋电缆槽道的施工和电缆的敷设。
4.安装变电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熔断器等。
5.进行接地系统的施工,包括接地网的布设和接地装置的安装。
6.进行保护和自动化系统的施工,包括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
7.完成电缆终端箱和配电箱的安装工作。
8.进行接线和试运行,包括设备之间的接线和设备的功能调试。
9.进行绝缘测试和保护测试,包括绝缘电阻测量和保护装置的功能测试。
10.进行安全检查和质量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四、施工后的整理工作1.清理施工现场,包括清理垃圾、撤销临时设施等。
2.归档施工记录和相关文档,记录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果。
3.撰写施工总结报告,总结施工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五、安全措施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安装临时安全设施,包括警示标志、临时栏杆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3.做好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设置灭火器材和消防设备。
4.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以上是110kV变电站二次电气施工程序的基本流程和要求。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密切配合,高效完成任务,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改造及工程实施方案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对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加,接地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110kV变电站设备运行的重要设备。
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和用电容量也有了提升和扩大,但如果电力系统的运行或设备故障会使地电位升高,而通过地网。
通过散居的当前电力系统也会不断增加,而接地网通常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运行,一旦出现故障问题不能及时通知并准确测量方位,对110kv变电站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构成极大威胁,甚至会导致变电站设备的大规模损坏,引发大的电力系统事故。
本文对复合接地网和水平接地网进行了比较。
同时降低了接地电阻、接触电位差和步进电位差。
接地网的电位分布可作一定的调整。
在变电站接地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工程造价,提高其性价比。
关键词: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网络110kV变电站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资源分配、传输、使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次系统作为110kV变电站运行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稳步实现了对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调节、保护作用,减少了变电站电设备组件发生故障的概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管控了整体的成本投入。
电力企业往往对二次系统进行接地结构的规划建设,以期通过接地网络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容错率,实现各个电力设备组件的高效、平稳运行。
一、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网的重要性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网作为变电站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满足不同情况下低阻抗接地系统的科学高效建立。
通过二次系统接地网的合理设置,实现了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一体化和统一,降低了接地系统的施工难度,控制了设计和施工的总体难度,不断提高二次系统接地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同时,以接地系统为切入点,保证110kV变电所二次系统与一次系统的连接,提高了二次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为变电站二次系统部件的安全有效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虽然大多数电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二次系统接地网设置的重要性,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系统建设,但从实际情况和施工技术上看,地理环境、测量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着二次系统接地网的建设,二次系统接地网建设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以施工工艺为例,在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铜网焊接过程中会出现焊接薄弱或漏焊,导致铜网连接薄弱,产生变形在使用过程中,使预期目标无法实现。
基于这一现实,必须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科学处理影响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网的相关因素,稳步推进二次系统接地网优化,逐步形成完整的接地网。
二、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网络优化的方法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网络优化涉及多个层面的内容,基于接地网络优化需求,技术人员在明确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网络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借助现有的技术手段,从科学性、实用性的角度出发,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做好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网络的优化工作。
2.1有序扩大地网面积在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地网优化过程中,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地网面积,将接地电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对电阻的有效控制。
从以往经验来看,随着地网面积的增大,电流密度分布更加不均匀,地网减阻效果减弱。
基于这一特点,技术人员在优化过程中应提前评估地网面积,有序扩大地网面积,平衡减阻效果和成本投入,形成最优地网设置方案。
例如,某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网优化过程中,由于周围有多个变电站,在居民区施工难度大,安全距离较小,为了达到降阻的目的,技术人员在变电站的基础上,对各种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方案对固定面积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相应的施工,从最终结果来看,采用优化方法,不仅发挥了减小接地电阻的作用,而且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简化了施工工艺,满足现阶段的要求,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网的建设和使用要求,提高了二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2增加接地体的数量现阶段在高土壤电阻区域,在进行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网络优化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增加接地体数量的方式来达到降阻的目的。
目前接地体可以划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接地体在降阻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水平接地体能够有效降低接地极附近的电流密度,实现局部区域电流密度的有效调整。
垂直接地体能够有效提升抗干扰能力,尤其在土壤电阻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下,借助垂直接地体,能够实现电阻的均匀分布。
基于这种特性,工作人员接地体加装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分析110kV变电站的相关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细化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加装的位置、数量,形成系统高效的接地体网络,实现对高电阻区域电阻值的管控,提升二次网络的安全性,同时接地体的合理搭配也提升了二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发挥其对于110kV变电站一次设备的管控、调节能力。
2.3双层接地网的使用根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相关标准,110kV变电站的地标总高度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超过城市道路规划标高。
以某110kv变电站为例,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将对地垫高2m至3m,保证变电站高度符合技术要求,在填筑过程中,多用煤、碎石等,填土电阻率较高,填筑面积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天然土电阻率越低,电阻差效应越大,对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系统运行影响越大。
为了减小变电所二次系统所在区域的电阻差,技术人员在实际运行中可以采用两层接地网,并在原土层中铺设一层较低的接地网。
同时采用长孔方式,接地网间距控制在10米以内。
另外,对于填土高度较高的场地,应在填土层内铺设一个上部接地连接网,以达到均压和接地电阻的效果。
这样,保证了二次系统接地网运行的有效性。
2.4二次系统干扰消除方法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接地网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雷电等因素的干扰,造成二次系统功能不平衡,不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这使得二级制度难以发挥其调控作用。
以雷电天气为例,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幅度较大,对变电站二次系统各模块影响较大,导致各模块功能丧失。
为了有效提高二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迅速消除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影响,技术人员在科学原理和实用原理的指导下,稳定潜在地面,减少电磁干扰。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不断升级,电压等级不断提高,变电站二次系统抗干扰压力增大,这就要求变电站电网安装前必须有技术人员、电力企业集团的专业技术人员,梳理电力线路安装方案,明确电网的抗干扰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相关技术手段,提高二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5二次系统接地网优化注意事项在110kV变电所二次系统接地网优化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提前对接地体进行选择和筛选。
根据接地要求,将接地网的导体截面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导体截面过大或过小,造成二次系统接地网电流的热效应和腐蚀。
三、智能变电站入厂系统联调的必要性入厂系统联调主要由调试单位负责组织进行,必要情况下,运行、维护、设计人员也应参与调试,这是因为系统集成商在构成SCD文件时可能出现错误,没有从运行和维护人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因此入厂系统联调如果能和运行、维护、设计人员及时沟通,可以避免SCD文件到现场进行大的改动,不会影响现场的调试进度。
当然,入厂系统联调肯定会增加调试费用,而且如果每个智能变电站都要求所有参与调试的人员到厂家调试,这也会影响调试单位的工程和人员安排。
随着厂家设备的逐渐成熟,相关规程规范越来越完善,智能变电站的入厂系统联调可能还是会由系统集成商自行组织完成,最终的调试模式可能还是和以前传统变电站的调试模式相同。
四、11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流程智能变电站整体的调试流程除了增加入厂系统联调外,其他部分和传统变电站的调试流程基本相同,110kV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流程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流程和传统变电站的调试流程大体相同,参与调试的人数应该和传统变电站差不多,可分为一次试验人员和二次试验人员,每个二次工作面可以配置两人,现场调试总负责人应该了解每个方面的工作难点和质量关键点,每个方面负责人应当清楚自己负责的工作中的难点和质量关键点。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调试主要是针对智能组件及其功能实现。
具体调试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单装置校验,主要包括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设备的功能调试;二是智能组件的整体调试,主要检验各IED与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的信息交互情况,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依据各IED功能,已有标准的按标准要求调试,无标准的按功能实现要求调试。
完成入厂系统联调后,将进入现场联调阶段,现场联调与入厂联调的不同点在于入厂联调没有一次设备,所有的信号都是人为模拟的一致理想状态,而现场联调则是对实际的设备进行试验,试验环境和将来的运行环境一致,因此现场调试的质量直接影响智能变电站的投产及以后的运行。
主要目的是检查所有电缆连接和光纤连接的正确性、与一次设备的配合、回路和装置的绝缘、状态监测、动力电源以及电流电压回路等方面的正确性。
同时也是对虚端子最后的检查,因为有时一次设备的信号输出节点功能与设计的不相符,而这又无法在入厂联调时发现。
结束语综上所述,稳步提高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接地网优化,使其能准确地在复杂的电力环境中进行设备控制,从而大大提高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电网运行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我们对接地技术的研究将不断深化和完善。
以此来保证110kV变电站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推动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220kV变电站主变保护配置及压板投退原则[J]. 崔春. 中国设备工程. 2018(01)[2]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主接线设计及微机保护配置[J]. 邱爱兵. 四川兵工学报. 2012(05)[3]浅析继电保护中高频通道与光纤通道的差异[J]. 张炳球.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04)[4]智能变电站保护配置方案研究[J]. 高东旭.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01)[5]110KV变压器间隙保护误动分析及研究[J]. 王雨军. 科技信息. 2019(26)[6]变压器保护配置方式的合理选择[J]. 陈名英. 才智. 2019(3)[7]数字化变电站的保护配置方案和应用[J]. 张伟.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