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送风风速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971.00 KB
- 文档页数:7
送风风速标准一、百叶窗的推荐流速
二、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
三、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
四、低速风管系统送风区域的最大允许流速
五、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六、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
七、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
八、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
九、通风系统之流速
十、推荐的送风口流速
十一、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
第二章
送风口风量速查表
一、侧送风口的送风量
50 7055 85
二、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三、盘风机匹配风管尺寸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4 采用
6.6.4 风管内的空气流速(m/s)
注:1.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对消声有要求的系统,风管内的流速应符合本规范10.1.5 的规定。
各类送风口的出风风速
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可取50%
注:当采用粗糙度较大的非金属材料制作风管时,宜选用较小值。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送风风速标准
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m/s 返回
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返回
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推荐的送风口流速通风系统之流速百叶窗的推荐流速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返回
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 返回
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 ASHRAE 返回
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
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 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
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m/s 返回
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返回
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返回
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返回
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m/s 返回
通风系统之流速m/s 返回
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 返回。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风口的风速要求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6.6.3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3采用。
表6.6.3 风管内的空气流速(低速风管)
注:1. 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 对消声有要求的系统,风管内的流速宜符合本规范10.1.5的规定。
6.6.4 自然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表6.6.4.1采用。
自然通风的风道内风速宜按表6.6.4.2采用。
表6.6.4-1 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单位:m/s)
表6.6.4-2 自然进排风系统的风道空气流速(单位:m/s)
6.6.5 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表6.6.5采用。
表6.6.5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单位:m/s)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13)
4.4.6 根据室内容许噪声级要求,净化空调系统风管内风速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总风管风速宜为6~10m/s。
2. 无送、回风口的支风管风速宜为4~6m/s。
3. 有送、回风口的支风管风速宜为2~5m/s。
《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 50466-2008)
4.2.3 有消声要求的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其风管内的风速宜按表4.2.3选用。
表4.2.3 风管内的风速(单位:m/s)。
送风风速标准一、百叶窗的推荐流速
二、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平均流
三、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
五、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六、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
七、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
九、通风系统之流速
十、推荐的送风口流速
十一、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
第二章送风口风量速查表一、侧送风口的送风量
二、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三、盘风机匹配风管尺寸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风管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4 采用
6.6.4 风管的空气流速(m/s)
注:1.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对消声有要求的系统,风管的流速应符合本规10.1.5 的规定。
各类送风口的出风风速
送风口形式场所示例出口风速备注
侧送百叶
公寓、客房、别墅、会堂、
剧场、展厅
2.5~
3.8
送风口位置高、工作区允许风速高和噪声标
准低时取较大值
一般办公室 5.0~6.0
高级办公室 2.5~4.0
电影院 5.0~6.0
录音、广播室 1.5~2.5
商店 5.0~7.5
医院病房 2.5~4.0
条缝风口顶送—2~4
孔板顶送—3~5 送风均匀性要求高或送热风时,取较大值喷口—4~8
空调区域噪声要求不高时,最大值可取
10m/s
地板下送—≼2 —
置换通风下送—0.2~0.5 —
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可取50%
注:当采用粗糙度较大的非金属材料制作风管时,宜选用较小值。
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确定1、一般工业建筑的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风速(m/s)风管类别钢板及非金属风管砖及混凝土风管干管6~14 4~12支管2~8 2~62、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网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的迎面风速(m/s)部位推荐风速最大风速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风机吸入口 3.5 4.0 5.0 4.5 5.0 7.0风机出口 5.0~8.0 6.5~10.0 8.0~12.0 8.5 7.5~11.0 8.5~14.0 主风管 3.5~4.5 5.0~6.5 6.0~9.0 4.0~6.0 5.5~8.0 6.5~11.0 支风管 3.0 3.0~4.5 4.0~5.0 3.5~5.0 4.0~6.5 5.0~9.0 支管上出风管 2.5 3.0~3.5 4.0 3.0~4.0 4.0~6.0 5.0~8.0 新风入口 3.5 4.0 4.5 4.0 4.5 5.0空气过滤器 1.2 1.5 1.75 1.5 1.75 2.0换热盘管 2.0 2.25 2.5 2.25 2.5 3.0喷水室 2.5 2.3 3.0 3.03、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m/s)部件名称迎面风速1.进风百叶窗风量>10000 m3/h 2.0~6.0风量<10000 m3/h 2.0排风百叶窗风量>8000 m3/h 2.5~8.0风量<8000 m3/h 2.52.加热盘管 2.5~5.0(1)蒸汽和热水盘管最小1.0,最大8.0(2)电加热器裸线式参见生产厂家资料肋片管式参见生产厂家资料3.空气过滤器(1)板式过滤器1)黏性滤料 1.0~4.02) 干式带扩展表面,平板型(粗效)同风管风速3)褶叠式(中效)≤3.84)高效过滤器(HEPA) 1.3(2)可更换滤料的过滤器卷绕型黏性滤料 2.5卷绕型干式滤料 1.0(3)电子空气过滤器电离式0.8~1.84.冷却减湿盘管 2.0~3.05.空气喷淋室喷水型参见生产厂家资料填料型参见生产厂家资料高速喷水型 6.0~9.04、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允许噪声级,通风空调风管和出风口的最大允许风速(m/s)室内允许噪声级(dB)干管支管风口25~35 3.0~4.0 ≤2.0 ≤0.835~50 4.0~7.0 2.0~3.0 0.8~1.550~65 6.0~7.0 3.0~5.0 1.5~2.565~85 8.0~12.0 5.0~8.0 2.5~3.5注:①百叶风口叶片间的气流速度增加10%,噪声的声功率级将增加2dB,若流速增加一倍,噪声的声功率级约增加16dB。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暖通设计中风管及百叶风速选择
一般工业建筑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风管种类金属及非金属风管砖及混凝民俗道干管6~144~12
支管2~82~6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GB50019-2015>表
风管内空气流速(低速风管)
风管分类住处( m/s)公共建筑( m/s)
干管~~ 68
支管33~ 5
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
3~ 46
通风机入口4 5
通风机出口5~8~10
11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
进排风百页窗迎面风速
种类风量迎面风速进风百页窗大于 10000m3/h2~6
小于 10000m3/h2排风百页窗大于 10000m3/h~8
小于 10000m3/h
《合用供热计量设计手册》上册P1144 表引自美国2005ASHRAE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
部位新风入口风机出口住处和公共建筑~~机房、库房~~《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
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 m/s)
部位进风百叶排风口
风速~~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地面出风口
~
<GB50736-2012>表
顶棚出风口
~
自然进排风系统的风道空气流速
部位通风竖井水平干管风速~~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
通风竖井
~
<GB50736-2012>表
排风道
~。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条缝形风口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对舒适性空调,其出口风速宜为2m/s~4m/s 。
喷口送风的出口风速是根据射流未端到达人员活动区的轴心风速与平均风速经计算确定。
暖通空调系统风速规范要求暖通空调系统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其性能和效果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风速是影响空调系统工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设计、安装和调试空调系统时,必须遵循相应的风速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暖通空调系统风速规范要求的相关内容。
一、风速规范要求的基本概念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速度,通常以米/秒(m/s)为单位表示。
在制定风速规范要求时,需要考虑到不同使用场所和用途的特殊性,以确保提供适宜的室内空气流动和舒适度。
二、不同场所的风速规范要求2.1 住宅区和办公室针对住宅区和办公室,风速规范要求一般较低,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为主。
依据相关规范,住宅区和办公室的风速一般应不超过 0.3 m/s,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不适感和寒冷感。
2.2 商业场所和购物中心商业场所和购物中心通常为人员密集场所,要求空气流通良好,以确保顾客的舒适感和健康安全。
因此,在这些场所中,风速规范要求一般为 0.3 m/s 到 0.5 m/s 之间。
2.3 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在医疗机构和实验室等特殊场所中,由于需要维持特定的卫生和实验要求,风速规范要求较为严格。
根据规范,医疗机构和实验室的风速一般应在 0.5 m/s 到 0.8 m/s 之间。
2.4 体育场馆和展览中心对于体育场馆和展览中心等大型场所,风速规范要求的考虑因素更多。
一方面,要保证观众在观赛过程中的舒适度;另一方面,要确保运动员和表演者在比赛或演出时不受到风速影响。
一般而言,体育场馆和展览中心的风速要求可在 0.5 m/s 到 1.0 m/s 之间。
三、风速规范要求的实施措施为了确保风速规范要求的有效实施,需要在设计、安装和调试空调系统时采取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3.1 设计阶段:在进行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具体场所的使用要求和相关规范,合理确定系统的风速参数,并与其他参数协调统一。
3.2 安装阶段:在进行空调系统的安装过程中,需要保证风道和送风口的密封性和平滑度,避免因不当施工带来的风速异常和漏风问题。
风速选择参考资料表1:机械通风系统空气流速(m/s)系统部位空气过滤器换热盘管喷水室风机出口主风管支风管空气流速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1.2~1.75 2.0~2.5 2.5~3.0 5.0~10.5 5.0~8.0 3.0~5.0站房、库房、机房 1.75~2.0 2.5~3.0 2.5~3.08.0~14.0 6.0~12.0 4.0~7.0注:引自《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P64表2: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风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的迎面风速(m/s)部位推荐风速最大风速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风机吸入口 3.545 4.557风机出口 5.0~8.0 6.5~10.08.0~12.08.57.5~11.08.5~14.0主风管 3.5~4.5 5.0~6.5 6.0~9.0 4.0~6.0 5.5~8.0 6.5~11.0支风管3 3.0~4.5 4.0~5.0 3.5~5.0 4.0~6.5 5.0~9.0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 2.5 3.0~3.54 3.0~4.0 4.0~6.0 5.0~8.0新风入口 3.54 4.54 4.55空气过滤器 1.2 1.5 1.75 1.5 1.752换热盘管2 2.25 2.5 2.25 2.53喷水室- 2.5 2.5-33注:1.本表根据井上宇市著·范存养等译《空气调节手册》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相关内容汇编而成,供设计参考。
2.引自《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1144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下表取值表3:风管内的空气流速(低速风管)风管分类住宅(m/s)公共建筑(m/s)干管 3.5~4.56.0 5.0~6.58.0支管 3.05.0 3.0~4.56.5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 2.54.0 3.0~3.56.0通风机入口 3.54.5 4.05.0通风机出口 5.0~8.08.5 6.5~1011.0注:1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得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得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得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得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得送风速度:公共建筑得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得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得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得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得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得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与散流器平送得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得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得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得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得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得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得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设置空气调节:一、对于高级民用建造,当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舒适性温湿度标准时;二、对于生产厂房及辅助建造物,当采用暖通风达不到工艺对室温湿度要求时.注:本条的"高级民用建造",系指对室温湿度、空气清洁程度和噪声标准等环境功能要求较严格,装备水平较高的建造物,如国家级宾馆、会堂、剧院、图书馆、体育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上述各类重点建造物。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空气调节房间的面积和散热、散湿设备。
当采用局部空气调节器或者局部区域空气调节能满足要求时,不应采用全室性空气调节。
层高大于是 10M 的高大建造物,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分层空气调节。
室保持正压的空气调节房间,其正压温度值不应大于 50Pa (5mmH O)。
2空气调节房间应尽量集中布置。
室温度和使用 要求相近的空气调节房间,宜相邻布置。
空气调节房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根据建造 物的用途和空气调节器的类别,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 最大传热系数,不宜大于表 2.1.5 所规定的数值。
围护结构最大传热系数[W/ (m 2 .º C) ][Kcal/m 2 .h. °c] 表2.5.1注:1:表中寺和楼板的有关数值,仅合用相邻房间的温差大 于 3º C 时.工艺性空气调节室温允许波动围护结构名称空±0.1 0.2 ±0.5 >=±1.0气调节盖 0.8(0.7) 1.0(0.9) --- ---棚 0.5(0.4) 0.8(0.7) 0.9(0.8) 1.2(1.0)墙 0.8(0.7) 1.0(0.9) 1.5(1.3)---0.7(0.6) 0.9(0.8) 1.2(1.0) 2.0(1.7)屋顶外墙和楼板舒适性~2:确定围护结构 的传热系数时,尚应符合本规第 3.1.4 条的 规定.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围小于 基等于±0.5º C 时,其围护热情性指标,不宜小于表2.1.6 的 规定.围护结构最小热情性指标 表 2.1.6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的外墙、外墙朝向及其所在层次,应符合表 2.1.7 的要求。
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1、一般工业建筑的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风速,按表11.5-2采用。
一般工业建筑的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风速(m/s)表11.5-2风管类别钢板及非金属风管砖及混凝土风管干管6~14 4~12支管2~8 2~62、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网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的迎面风速,按表11.5-3采用。
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风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的迎面风速(m/s)表11.5-3部位推荐风速最大风速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风机吸入口风机出口3.55.0~8.04.06.5~10.05.08.0~12.04.58.55.07.5~11.07.08.5~14.0主风管支风管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3.5~4.53.02.55.0~6.53.0~4.53.0~3.56.0~9.04.0~5.04.04.0~6.03.5~5.03.0~4.05.5~8.04.0~6.54.0~6.06.5~11.05.0~9.05.0~8.0新风入口空气过滤器换热盘管喷水室3.51.22.04.01.52.252.54.51.752.52.34.01.52.254.51.752.53.05.02.03.03.0 3、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按表11.5-4采用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m/s)表11.5-4部件名称迎面风速部件名称迎面风速进风百叶窗 风量大于10000 m 3/h 风量小于10000 m 3/h 排风百叶窗 风量大于8000 m 3/h 风量小于8000 m 3/h2.0~6.0 2.0 2.5~8.02.5加热盘管 1. 蒸汽和热水盘管2. 电加热器 裸线式肋片管式2.5~5.0 (最小 1.0,最大8.0)参见生产厂家资料参见生产厂家资料空气过滤器 1. 板式过滤器1) 黏性滤料 2) 干式带扩展表面,平板型(粗效)3) 褶叠式(中效)4) 高效过滤器(HEPA )2. 可更换滤料的过滤器卷绕型黏性滤料 卷绕型干式滤料 3. 电子空气过滤器 电离式1.0~4.0同风管风速 ≤3.81.32.51.0 0.8~1.8冷却减湿盘管 空气喷淋室 喷水型填料型 高速喷水型 2.0~3.0参见生产厂家资料参见生产厂家资料 6.0~9.0 4、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允许噪声级,通风空调风管和出风口的最大允许风速,按表11.5-5采用。
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1、一般工业建筑的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风速,按表11.5-2采用。
一般工业建筑的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风速(m/s)表11.5-22、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网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的迎面风速,按表11.5-3采用。
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风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的迎面风速(m/s)表11.5-33、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按表11.5-4采用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m/s)表11.5-44、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允许噪声级,通风空调风管和出风口的最大允许风速,按表11.5-5采用。
通风空调风管和出风口的最大允许风速(m/s)表11.5-5注:①百叶风口叶片间的气流速度增加10%,噪声的声功率级将增加2dB,若流速增加一倍,噪声的声功率级约增加16dB。
②对于出口处无障碍敞开风口,表中的出风口速度可以提高1.5~2.0倍。
5、高速送风系统中风管的最大允许风速,按表11.5-6采用。
高速送风系统中风管的最大允许风速表11.5-66、推荐的送风机静压值,见表11.5-7推荐的送风机静压值表11.5-77、空调系统冷凝水管管径选择推荐值,见表11.5-8冷凝水管管径选择推荐值表11.5-6注:(1)DN=15mm的管道,不推荐使用。
(2)立管的公称直径,就与水平干管的直径相同。
风机盘管机组、整体式空调器、组合式空调机组等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必须及时予以排走。
排放冷凝水管道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事项:沿水流方向,水平管道应保持不小于千分之一的坡度;且不允许有积水部位。
当冷凝水盘位于机组负压区段时,凝水盘的出水口处必须设置水封,水封的高度应比凝水盘处的负压(相当于水柱温度)大50%左右。
水封的出口,应与大气相通。
注:(1)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时,一般可以不必进行防结露的保温和隔汽处理。
(2)采用镀锌钢管时,一般应进行结露验算,通常应设置保温层。
冷凝水立管的顶部,应设计通向大气的透气管。
设计和布置冷凝水管路时,必须认真考虑定期冲洗的可能性,并应设计安排必要的设施。
送风风速标准一、百叶窗的推荐流速
二、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
三、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
五、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六、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
七、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
九、通风系统之流速
十、推荐的送风口流速
十一、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
第二章送风口风量速查表一、侧送风口的送风量
二、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三、盘风机匹配风管尺寸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4 采用
6.6.4 风管内的空气流速(m/s)
注: 1.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对消声有要求的系统,风管内的流速应符合本规范10.1.5 的规定。
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可取50%
注:当采用粗糙度较大的非金属材料制作风管时,宜选用较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