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95.44 KB
- 文档页数:1
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普及和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农业生产正在逐渐向可持续、低毒、高效的方向转变。
在这个背景下,生物农药技术应运而生,被视为是一种更加安全、环保、健康的农业生产方式。
那么,究竟生物农药技术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呢?生物农药技术,简单来说,是利用生物学原理或者利用生物制造的农药,是一种绿色的农业生产方式。
与化学农药不同的是,生物农药技术具有下面这些优点:1. 低毒性。
生物农药具有天然性,不会像化学农药一样残留在土壤和作物中,不会造成长期的污染。
2. 目标明确。
生物农药往往是针对特定虫害或病害制作的,针对性强,能更好地控制害虫和病菌。
3. 对环境影响小。
生物农药技术对农业生态循环和生态平衡有利,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 无副作用。
生物农药对蜜蜂等有益生物无害,不会破坏生态平衡,而化学农药对有益生物有毒性作用。
那么,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应用方式:1. 生物提取物。
生物提取物是利用植物、昆虫和微生物等天然物质通过提取工艺制成的农药。
比如硫酸铜、烟尘、菊酯等。
2. 生物制剂。
这种农药是由单个或多个微生物通过发酵、提取等多个环节制作而成的,如甲基多菌灵、拟除虫菊酯等。
3. 生物修饰剂。
这种农药是利用生物技术将基因工程技术与农药的动态制备技术相结合,通过微生物、植物或转基因技术等改良已有的农药或制造新型农药。
如转基因作物、生物控制等。
4. 生物防治。
这种农药涉及到生物学的防治原理,通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特殊生物对害虫或病害等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比如利用甲壳化虫、线虫、真菌等来防治病害。
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无疑是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方向。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生物农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经费和技术支持,受限于制约创新的客观条件;生物农药的作用时间和作用效果有时受自然因素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农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不够高。
利用生物技术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和农业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利用生物技术来改良农作物,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探讨利用生物技术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方法和效果。
一、基因改良基因改良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直接改变农作物基因组的方法。
通过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性、耐逆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农作物中的方法。
通过导入具有抗虫害、除草剂耐受性等特性的基因,农作物可以获得更好的抗虫害和除草剂耐受性,从而提高产量。
例如,转基因玉米通过导入抗虫害基因,实现了对玉米螟等害虫的有效防治,大幅提高了玉米的产量。
2.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直接对农作物基因组进行编辑来改良农作物的方法。
它可以精确地修改目标基因,以实现特定的效果。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是一种高效、准确且可追溯的方法,对农作物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育种生物育种是利用生物技术繁育出具有良好性状的新品种的方法。
通过对农作物进行选择性育种,可以获得更高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1.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基因型的农作物进行杂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引入外源的优良基因,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通过将高产种和抗病种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高产的、抗病性更好的农作物品种。
2.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利用基因型的差异进行选择,逐代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品种。
通过对农作物进行长时间的选择,可以获得更高产的、抗逆性更强的品种。
例如,通过多年的选择,培育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旱稻品种,大幅提高了产量。
三、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应用生物技术还可以通过利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1.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等生物制剂制成的,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供有效的养分供给。
一、生物农药的定义生物农药是指可用来防除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生物体本身及来源于生物体内并可作为“农药”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体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体农药指用来防除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活体生物,可以工厂化生产,有完善的登记管理方法及质量检测标准,这样的活体生物称为生物体农药。
具体可分为微生物体农药、动物体农药、植物体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是指从生物体中分离出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的、对有害生物有控制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该物质若可以人工合成,则合成物结构必须与天然物质完全相同(但允许所含异构体在比例上的差异)。
这类物质开发而成的农药可称为生物化学农药。
二、生物农药的分类从来源上讲,有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
从功能上讲,包括抗生素类、信息素类、激素类、毒蛋白类、生长调节剂类和酶类等。
(一)生物体农药1.微生物体农药微生物体农药指用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活体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微孢子虫等。
2.动物体农药动物体农药主要指天敌昆虫、捕食性螨类及采用物理方法或生物技术方法改造的昆虫等。
3.植物体农药植物体农药指具有防治农业有害生物功能的活体植物。
目前,仅转基因抗有害生物的活体植物或抗除草剂的作物可称为植物体农药。
(二)生物化学农药1.植物源生物化学农药此类农药主要包括植物毒素,即植物产生的对有害生物有毒杀作用及特异作用(如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忌避、驱避、抑制产卵等)的物质;植物内源激素,如乙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芸薹素内酯等;植物源昆虫激素,如早熟素;异株克生物质,即植物体内产生并释放到环境中的能影响附近同种或异种植物生长的物质;防卫素,如豌豆素。
2.动物源生物化学农药此类农药指将昆虫产生的激素、毒素、信息素或其他动物产生的毒素经提取或完全仿生合成加工而成的农药,如昆虫保幼激素、性信息素、蜂毒等。
3.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此类农药主要是指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毒蛋白等物质。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型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体和其代谢产物作为活性成分,通过抑制农作物害虫、病原菌或杂草的生长和繁殖,以达到农业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目的的一类农药。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低毒、不易产生抗性等优势,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型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一、生物技术在生物农药研发中的应用1.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农药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一些具有抵抗性的基因,并将其导入到农作物中,提高作物自身的抗虫能力。
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开发出针对特定昆虫的生物农药,如研发出专门针对某种害虫的昆虫性信息素,以达到诱杀、监测和防治该害虫的目的。
2. 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在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筛选和改良,可以获得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微生物,进而开发出高效的生物农药。
例如,利用微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杀虫活性的真菌,如绿僵菌、白僵菌等,用于控制农作物害虫的生长。
二、新型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进展1. 基于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生物活性物质是指具有对害虫、病原菌或杂草有特定毒杀作用的生物化合物,如植物提取物、动物毒液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开发新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从天然资源中获得一些具有高效杀虫、抗菌或除草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农药的研发中。
2. 利用生物体代谢产物的研发生物体代谢产物是指生物体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研究人员通过对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体进行深入研究,分离和鉴定其代谢产物,并通过改良代谢过程,获取更高效、更环保的生物农药。
例如,利用昆虫的代谢产物研发出昆虫性信息素农药,可以准确诱杀昆虫,提高防治效果。
三、新型生物农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1. 应用前景新型生物农药的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生物农药对环境影响小,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物农药一、什么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因而生物农药相应地可分为动物农药、植物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
生物农药的范围主要包括(1)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经提取加工作为农药,如从烟草中提取烟碱;(2)鉴定生物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之后,用人工合成方法生产的农药,或以天然活性物质作先导化合物的模型,进行衍生物的类似物合成,开发出比天然活性物质性能更好的仿生合成农药如从沙蚕毒素衍生物开发的杀螟单和杀虫环等;(3)直接利用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例如将天敌昆虫通过商品化繁殖,施放起到防治害虫的作用;利用微生物、线虫、病毒等使有害生物被感染或被侵蚀而死。
二、生物农药的特点生物农药的特点比化学农药更适合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策略中应用。
因为生物农药一般在环境中较易降解.其中的不少品种具有靶标专一的选择性,使用后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
某些生物农药的作用方式是非毒杀性的,比化学合成农药的作用更为广泛。
但是这些非毒杀性的生物农药作用缓慢,在有害生物大量迅速蔓延时,难以控制住为害,届时需要施用化学合成农药以降低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或是与化学农药混用。
生物农药作用特点有四点:(1)对人畜无毒,无污染。
(2)选择性强,不杀伤天敌;(3)无抗药性。
(4)使用简便,残效期长。
生物农药的发展被列为继无机化学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的第三个时代,称为第三代农药,随着人们对无公害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多,生物农药将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植保工作的新方向。
三、生物农药分类中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
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常用生物农药的种类及高效施用技术作者:赵桂玲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4期绿色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已逐步被农民认识,在农业生产操作中,随着高毒、高残留农药被禁用,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宣传普及工作还不够深入,对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使用缺乏全面的了解,从而影响了它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与应用。
一、生物农药的种类生物农药就是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研制的农药,根据生物农药开发研制所利用的对象,生物农药可分为三类:植物源农药:主要产品有烟碱、苦参碱、川楝素、除虫菊脂等。
微生物源农药:主要有苏云金杆菌(BT)、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农抗120、核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多。
动物源农药:主要有玉米螟性诱剂、棉铃虫性诱剂等。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阿维菌素:由放线菌经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杀虫、杀螨剂。
对昆虫和螨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
但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植物表皮下的害虫,且持效期长,它干扰害虫神经生理活动,导致麻痹、停食,2~3天后死亡2、苦参碱:从苦参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杀虫、杀菌、调节植物生长功能,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拒食、干扰脱皮、麻痹神经中枢系统作用;杀菌机理是抑制菌体生物合成,影响菌体的生物氧化过程;对植物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单用活性较弱,常与高效低毒农药复配。
增强其速效性。
3、BT乳剂:是常用的细菌生物农药,它的制成品为米黄色乳剂,乳化性能好,杀虫谱广,对20多种蔬菜、荼、果、烟等植物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为80%--90%,主要防治对象有松毛虫、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稻纵卷叶螟、茶毛虫等。
BT乳剂是一种胃毒剂,害虫食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酶。
这种酶可以分解昆虫肠道当中的一种蛋白质,从而使害虫肠道穿孔,肠道里的东西流入体腔,最后得败血症死亡。
使用时应掌握气温在15℃以上,一般以20℃为适宜,施用时间比施用化学农药提前2—3天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