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20.44 MB
- 文档页数:36
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普及和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农业生产正在逐渐向可持续、低毒、高效的方向转变。
在这个背景下,生物农药技术应运而生,被视为是一种更加安全、环保、健康的农业生产方式。
那么,究竟生物农药技术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呢?生物农药技术,简单来说,是利用生物学原理或者利用生物制造的农药,是一种绿色的农业生产方式。
与化学农药不同的是,生物农药技术具有下面这些优点:1. 低毒性。
生物农药具有天然性,不会像化学农药一样残留在土壤和作物中,不会造成长期的污染。
2. 目标明确。
生物农药往往是针对特定虫害或病害制作的,针对性强,能更好地控制害虫和病菌。
3. 对环境影响小。
生物农药技术对农业生态循环和生态平衡有利,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 无副作用。
生物农药对蜜蜂等有益生物无害,不会破坏生态平衡,而化学农药对有益生物有毒性作用。
那么,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应用方式:1. 生物提取物。
生物提取物是利用植物、昆虫和微生物等天然物质通过提取工艺制成的农药。
比如硫酸铜、烟尘、菊酯等。
2. 生物制剂。
这种农药是由单个或多个微生物通过发酵、提取等多个环节制作而成的,如甲基多菌灵、拟除虫菊酯等。
3. 生物修饰剂。
这种农药是利用生物技术将基因工程技术与农药的动态制备技术相结合,通过微生物、植物或转基因技术等改良已有的农药或制造新型农药。
如转基因作物、生物控制等。
4. 生物防治。
这种农药涉及到生物学的防治原理,通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特殊生物对害虫或病害等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比如利用甲壳化虫、线虫、真菌等来防治病害。
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无疑是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方向。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生物农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经费和技术支持,受限于制约创新的客观条件;生物农药的作用时间和作用效果有时受自然因素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农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不够高。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者从生物体中提取的物质制成的制剂[1],具有选择性高、对环境污染小、不易产生抗药性、可利用资源多等特点[2],20世纪80年代以前被广泛用于农林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防治。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农药逐渐成为农林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其在减少作物损失、保障粮食安全、抑制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和蔓延、改善生活环境卫生状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化学农药的滥用、误用等不当使用行为带来的环境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杀伤、生物多样性丧失、害虫抗药性增强、农药残留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
基于绿色发展的需求,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通过提高生物、物理防治覆盖率的绿色防控手段及统防统治等措施,实现化学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
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新时期,重提发展生物农药,对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降低化学农药负面影响、改善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回顾了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历史,综述了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我国生物农药的应用前景,以期对解决生物农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推动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参考。
1生物农药的发展历史1.1生物农药的定义生物农药目前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生物农药定义为源于自然界的、可以以类似于常规化学农药的方式配制和应用的、通常用于短期有害生物控制的物质,如微生物、植物源物质、化学信息素[3]。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将生物农药定义为从天然材料(如动物、植物、细菌和某些矿物质等)中提取的农药,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转基因植物农药(Plant-Incorporated-Protectants ,PIPs )[4]。
根据2019年8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733号建议的答复》的阐释,我国的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收稿日期:2022-02-24作者简介:袁杨(1993—),女,云南普洱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农业。
利用生物技术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和农业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利用生物技术来改良农作物,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探讨利用生物技术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方法和效果。
一、基因改良基因改良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直接改变农作物基因组的方法。
通过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性、耐逆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农作物中的方法。
通过导入具有抗虫害、除草剂耐受性等特性的基因,农作物可以获得更好的抗虫害和除草剂耐受性,从而提高产量。
例如,转基因玉米通过导入抗虫害基因,实现了对玉米螟等害虫的有效防治,大幅提高了玉米的产量。
2.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直接对农作物基因组进行编辑来改良农作物的方法。
它可以精确地修改目标基因,以实现特定的效果。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是一种高效、准确且可追溯的方法,对农作物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育种生物育种是利用生物技术繁育出具有良好性状的新品种的方法。
通过对农作物进行选择性育种,可以获得更高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1.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基因型的农作物进行杂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引入外源的优良基因,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通过将高产种和抗病种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高产的、抗病性更好的农作物品种。
2.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利用基因型的差异进行选择,逐代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品种。
通过对农作物进行长时间的选择,可以获得更高产的、抗逆性更强的品种。
例如,通过多年的选择,培育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旱稻品种,大幅提高了产量。
三、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应用生物技术还可以通过利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1.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等生物制剂制成的,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供有效的养分供给。
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生物农药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技术创新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旨在阐明其对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环境和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生物农药的概念和分类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资源和生物活性物质,通过特定的生物制剂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一种农药类型。
根据杀虫、杀菌、杀螨和除草等特定作用对象,生物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和除草剂四大类。
二、生物农药的开发过程1. 发现与筛选:生物农药的开发过程通常从大量的微生物或植物资源中筛选出具有抗病虫害潜力的生物活性物质。
通过实验室中的大规模筛选和鉴定,确定可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生物农药原料。
2. 制备与提取:将筛选出的生物农药原料进行精细提取和纯化,得到具有高效活性的生物农药制剂。
同时,为了提高生物农药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剂工艺研究。
3. 安全性评估:对生物农药进行安全性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确保其在农业生产中不会对作物、人畜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
这是生物农药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生物农药应用效果的关键。
4. 田间试验与推广:通过田间试验,评估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和适用性。
根据试验结果,推广和应用生物农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物农药的应用价值1. 提高农产品质量:由于生物农药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性高,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化学残留物在农产品中的积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较小。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更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生物农药可与其他农业环保技术相结合,形成综合防控体系,减少农药抗药性的发生,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4. 增加农民收益: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降低农药成本,减少因农药过量使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生物制剂在农业上的应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由于传统化学农药使用不当带来的健康和环境问题,生物制剂在农业上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一、什么是生物制剂所谓生物制剂,就是利用活体生物体制,经过发酵或提取等工艺生产出来的农药、肥料和增效剂等农业生产辅助物质。
生物制剂与化学农药不同,它不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像化学农药那样的毒害,也不会对农田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二、(一)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生物制剂的一种,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动物等天然物质制成的能杀死或抑制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的农药。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要小得多,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生物农药的种类很多,比如微生物农药、植物提取物农药等。
(二)生物肥料生物肥料主要包括:菌肥、藻类肥料、鸡粪、牛粪等有机肥。
它们在农业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生物肥料和化学肥料不同,生物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的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耕种压力,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三)增效剂增效剂是一种生物制剂,不仅能够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和抗逆境能力。
增效剂大多来自于微生物或植物提取物。
三、生物制剂的优势(一)不污染环境生物制剂主要是根据天然植物和微生物等场所提取和发酵的,不含毒副作用。
当生物制剂被使用在土壤中时,对环境没有摧毁作用,更不会造成污染和生态失衡。
(二)不对人职业健康造成影响传统的农药在使用的过程中,总有照成二次污染的危害问题。
对人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而使用生物制剂完全不担心二次污染危害问题,也不担心有可能会对人产生异味。
(三)提高产量和品质生物制剂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果实的口感,种子加速生长快,更趋于完美。
无论从果实体积还是色泽方面来说,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变。
四、生物制剂的发展前景生物制剂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农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它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点是其他化学农药所不能替代的,正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宠。
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种植作物种类多样,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常常受到多种病虫草害的危害。
化学农药因其适用范围广、作用效果迅速、使用方便等被广泛用于防治各类病虫草害,但使用化学农药也容易造成人畜中毒、杀害有益生物等,同时由于化学农药的滥用使得部分害虫、致病菌和杂草的抗药性增强,导致防治难度加大。
相比于化学农药,以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农药对生物和环境更加友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农药迅速发展,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生物农药可分为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等,经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查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在有效登记状态的农药登记产品为45172个,其中生物农药产品2159个 (未包括农用抗生素和天敌),占全部农药总数的4.78%,占比非常低。
在生物农药中,微生物农药是研究热点之一。
在《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规定,微生物农药是指以天然的或经基因修饰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活体为有效成分的农药,按用途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
该类农药具有有效成分来源广泛、选择性强、对人畜毒性低等优点。
经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查询,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已登记微生物农药有效成分42个,到2022年12月31日,已达56种,可见微生物农药呈逐年增长趋势。
我国的微生物农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发展的阶段,生防微生物不断增多,各种新型微生物农药也不断涌现。
已有研究对微生物农药常见剂型种类及特点、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和使用技术相关标准、助剂研发、管理现状、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但尚缺乏典型微生物农药在防治重大病虫害方面应用情况的综述报道。
鉴于此,本文梳理了我国近几年一些原创的、新型的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在生防菌株筛选、产品创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农药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旨在为行业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参考。
生物农药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生物农药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生物农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农药替代品,在绿色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虫调节剂等天然成分制备的农药,具有较低的毒性和环境风险。
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生物农药可以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杂草,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农产品残留物的风险。
同时,生物农药也可以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和营养品质。
在应用方面,生物农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施用,如喷雾、覆膜、浸种等,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和生产环境。
一些常见的生物农药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昆虫调节剂等。
例如,利用病毒制剂可以有效控制某些昆虫害虫,而利用真菌制剂可以对抗一些植物病原真菌。
此外,还可以利用植物提取物制备的生物农药来控制杂草。
然而,生物农药在绿色农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发展对策。
首先,目前市场上的生物农药种类较少,品种不够丰富,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和投入。
其次,生物农药的生产成本较高,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生物农药的使用方法和施药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农民需加强对生物农药的认知和培训,提高其正确使用生物农药的能力。
为了推动生物农药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大对生物农药的研发投入,并建立配套的生产和推广体系。
同时,加强对生物农药的监管和标准制定,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此外,还应加强与农民的合作和交流,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帮助农民正确使用和管理生物农药,推动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物农药在绿色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和杂草,并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其发展。
微生物在生物农药中的应用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化学农药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风险,微生物农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农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微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作为活性成分的农药,具有广谱性、选择性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对于农作物病害防治、土壤改良和农产品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微生物农药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微生物农药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虫剂和生物杀线虫剂等。
生物杀菌剂是利用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抗生素或抗菌物质来抑制或杀死病原菌,达到预防和治疗病害的目的。
常见的生物杀菌剂包括拮抗菌、阿维菌素、链霉菌素等。
生物杀虫剂则是利用微生物本身的毒力或分泌的毒素对昆虫进行致命攻击。
例如,苏云金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杀虫剂,对多种害虫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而生物杀线虫剂则是利用昆虫杀线虫在寄主体内产生的杀虫作用,对地下害虫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微生物农药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微生物农药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微生物菌肥和微生物菌肥剂的使用上。
微生物菌肥是由具有固氮、溶磷和产生有机物质等功能的微生物(如蓝藻菌、根瘤菌等)培养而成的农业生物肥料。
它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并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此外,微生物菌肥剂的应用也能够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的抗逆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三、微生物农药在农产品质量提升中的应用微生物农药在农产品质量提升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种植和储存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侵害,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和损失。
通过使用微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产品的病害侵染,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减少损耗,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微生物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安全无毒害作用,不会残留于农产品中,符合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需求。
总之,微生物农药在生物农药中的应用与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生物农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粮食安全问题逐渐浮现,农业生产保障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在农业生产中,虫害是一大难题,传统的化学农药解决虫害问题的方式开始受到质疑。
因此,生物农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药,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和普及。
本文着重探讨了生物农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一、生物农药的概念和分类生物农药是指从生物中提取出来的可供农业防治病虫害和有害植物的物质,其中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农药和动物农药等。
微生物农药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理活动防治病虫害,包括细菌农药、真菌农药、病毒农药和昆虫杀线虫等。
植物农药则主要是利用植物本身或其分泌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植物挥发性物质、植物提取液和植物根系分泌物等。
动物农药则是指利用动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农业防治,如昆虫卵、昆虫雌雄激素和蜘蛛毒等。
二、生物农药的应用价值生物农药具有许多优点,例如高效、安全和环保等优点。
首先,生物农药可以针对具体的病虫害进行精准防治,避免了化学农药对非靶标昆虫的污染和损害。
其次,大多数生物农药对人畜安全,无毒副作用,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同时生物农药对生态环境无污染,无害和无残留,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良影响。
三、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生物农药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应用场景也得到了拓展。
以下是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1、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构建出具有高活性的工程菌株,提高农药的制备量和活性。
2、微生物菌剂的研究:研究微生物菌剂对农产品的保护作用,以获得更好的生产效果。
3、生物农药的复配应用:生物农药的复配应用,可以增强农药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降低农用量和成本。
4、种子处理剂的研究:通过种子处理剂,将生物农药施用于种子表面,在种植过程中可以起到长效防治的效果。
四、生物农药的市场前景生物农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生物农药市场规模超过70亿元,在如此庞大的市场背景下,生物农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生物农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农药形式,其研发与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生物农药的定义、研发过程以及应用案例进行介绍。
一、生物农药的定义生物农药是指以来源于天然生物体或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微生物、动植物和其代谢物为活性成分的农药制剂。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因其具有对害虫高效、低残留、低毒性等特点,成为了一种具有潜力的农药形式。
二、生物农药的研发过程生物农药的研发过程包括菌株筛选、发酵培养、纯化提取以及制剂改进等环节。
首先,科研人员需要从自然界中筛选出高效的微生物菌株,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然后,通过发酵培养的方式,使菌株大量繁殖并产生活性成分。
接着,科研人员将对发酵液进行纯化提取,以获取高纯度的活性成分。
最后,通过对制剂进行改进,使其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活性,以便在农田中应用。
三、生物农药的应用案例1. 生物农药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在蔬菜种植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害虫的侵害,传统的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而生物农药因其低毒性的特点,可以在蔬菜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一种名为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微生物可以有效防治蔬菜病虫害,其制剂可以通过喷雾、灌溉等方式施用于蔬菜田,实现精准防治,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2. 生物农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常常受到褐飞虱、稻虱等害虫的侵害。
针对这些害虫,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种名为微笑杆菌的生物农药,通过将其制剂喷洒在水稻叶面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害虫。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农药,生物农药不会对水稻产生残留,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3. 生物农药在果树栽培中的应用在果树栽培中,害虫和病害常常给果树的生长和产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提高果树品质,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种名为枯草杆菌的生物农药,该农药通过喷洒方式施用于果树,可以有效防治果树的害虫和病害。
同时,生物农药的使用还可以提高果实的口感和品质,受到果农的广泛欢迎。
生物农药在果树上的应用一、除虫脲。
又名灭幼脲1号,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
可用以防治柑橘锈壁虱、柑橘潜叶蛾、柑橘木虱等害虫,使用浓度为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
对人畜安全,对鸟、鱼、蜜蜂等无不良影响。
与除虫脲相类似的还有灭幼脲(灭幼脲3号)、氟苯脲(农梦特)、氟虫脲(卡死克)、杀铃脲(杀虫隆)、氟铃脲(盖虫散)、氟啶脲(抑太保、定虫隆)等。
二、鱼藤酮。
又名施绿宝,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也有一定驱避作用,无内吸性,具选择性,对天敌安全,杀虫谱广,对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多种果树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效。
防治蚜虫,可用2.5%鱼藤酮乳油400~600倍液喷施。
三、阿维菌素。
又名齐螨素、爱福丁、害极灭、农家乐、除虫菌素、齐墩菌素、阿巴丁、隆维康,是一种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对害螨和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持效期长,杀虫效果好。
可用于防治梨木虱、苹果叶螨、桃小食心虫、柑橘锈壁虱、红蜘蛛、潜叶蛾等。
防治果树害螨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4500~5000倍液喷施。
四、虫酰肼。
又名米螨,作用速度快,可用以防治梨小食心虫、苹果卷叶蛾、葡萄小卷叶蛾、松毛虫、美国白蛾等。
五、武大绿洲1号。
为病毒杀虫剂,可用于防治果树鳞翅目害虫、梨食心虫等。
防治梨食心虫等钻蛀性害虫,在虫卵高峰期用药效果最佳。
六、烟百素。
为烟碱、百部碱、楝素等3种成分混配的杀虫剂,具有很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等多种害虫。
防治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一般用1.1%烟百素乳油1000倍液,7~10天1次,连喷2~3次。
七、皂素烟碱。
由皂素和烟碱配制而成,耐雨水冲刷。
可用于防治柑橘红蜘蛛和介壳虫等。
防治介壳虫在卵孵初期,用27%皂素碱300倍液喷施,5~7天1次,连喷2~3次。
八、甲壳素。
其系列产品有一施壮、聚糖果乐、黑星21等。
一施壮,又名绿色植保素2号,能诱导植物增强免疫功能,并能防止病菌侵入,一般用2%一施壮600~800倍液,在开花到果实形成期喷施。
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研制和应用的保护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一类农药。
相比传统的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生物安全以及降低农产品残留等优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也得到了广泛重视。
一、生物农药的基本原理生物农药主要是通过利用昆虫、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其产物,对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的控制。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昆虫类生物农药:利用昆虫类生物农药能够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例如通过抑制昆虫的蜕皮、发育激素合成等方式来达到控制昆虫数量的目的。
2. 真菌类生物农药:真菌类生物农药主要通过利用真菌的病原性作用,感染病虫害,导致其死亡。
例如利用白僵菌感染蚜虫,或者利用曲霉素等真菌代谢产物控制植物病害。
3. 细菌类生物农药:细菌类生物农药通常是利用细菌的毒素作用,通过喷施或者渗透等方式,对作物病虫害进行控制。
例如利用苏云金杆菌毒素Bt对蓟马进行控制,或者利用拟杆菌对水稻纹枯病进行治理。
二、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创新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创新是推动其应用的关键。
在研发过程中,科学家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和试验,挖掘生物农药的潜力,以提高其稳定性、效果等方面的性能。
研发生物农药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资源的筛选与鉴定:科学家通过对昆虫、细菌、真菌等生物资源的筛选与鉴定,寻找具有杀虫、杀菌等活性的生物种类。
这需要从丰富的生物资源中筛选出适合农业生产的相关物种。
2. 机制研究与活性成分的提取:通过对生物农药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其对有害生物的作用机制,并通过适当的方法提取活性成分。
这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生物农药的作用原理。
3. 产品配方的优化:科学家根据生物农药的特性和应用需求,进行产品成分的配方和优化。
通过对不同成分比例、配比方式等方面的优化,提高生物农药的稳定性和效果。
4. 室内外试验与效果评价:研发生物农药需要进行大量的室内外试验,以评估其对病虫害的控制效果。
生物防治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生物学原理,通过添加有益生物或产生对害虫有害作用的生物物质来防治农业害虫和病害的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农药防治,生物防治具有环保、高效、低毒、无残留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一、生物防治的应用1.1 生物防治在果蔬类中的应用在果蔬类农作中,常见的害虫包括蚜虫、白粉虱和毛虫等。
传统的农药防治存在环境污染和药害残留等问题,受到农民和消费者的反感。
而在生物防治中,常用对昆虫、细菌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利用微生物或者其代谢产物进行防治,无残留无污染,有益于人体健康,更适宜生态种植。
例如,在西瓜、甜瓜的生产中,生物防治对于西瓜斑点萎凋病,叶霉病、黄峰病、石膏渣疤病、灰霉病等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在施用生物肥和生物农药后,瓜果的品质和产量都有很好的提高。
1.2 生物防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有细菌病、真菌病、寄生虫病等。
对于传统的药物防治而言,大量的药物使用不仅会引起环境问题,还会加剧药物抗性问题的产生。
与传统药物防治相比,生物防治无毒、无害、无污染,是一种绿色的治理方式。
在虾类养殖中,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例如,应用有益微生物来防治虾苗病,可以改善虾苗水质和提高虾苗的免疫力,以此提高虾苗的存活率。
1.3 生物防治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传统的灭火工具存在着能源消耗量大、排放有害物质等诸多问题。
而利用生物学原理的森林防火方法则可以有效地阻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例如,利用生物灭火剂可以使固体物质失去燃烧能力,从而防止森林大火的发生。
而利用生物制剂对森林火灾后的口岸进行生物修复,可以使期间快速生长出来的植物与其他物种和谐分布,合理利用水源资源,并减少草原、森林火灾的发生。
二、生物防治的发展2.1 蒸馏水技术的应用蒸馏水技术是近年来在生物防治方面的一个重大发展。
通过对生物残留物进行蒸馏加工,可以得到不含化学残留物的蒸馏水,这种水不仅低成本、无毒害、效率高,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生物防治中所用微生物因化学残留物的存在而失去生命力。
生物制剂在农业中的应用生物制剂是一种提取自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中的活性物质,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备而成的新型农药。
相比于传统农药,生物制剂具有环保、高效、低毒的特点,并且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危害小,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下面就来谈一谈生物制剂在农业中的应用。
一、生物制剂的种类:1、微生物制剂:生物农药的主力军,如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有效防治根腐病、叶斑病、土传病等,而且无毒无害。
有些微生物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比如一些固氮菌、磷解菌等。
2、植物制剂:主要成分是植物提取物,如辣椒素、茉莉素、橙皮素等。
它们具有调节作物生长、促进植物的自我免疫能力的作用。
此外,植物制剂还可以作为天敌昆虫的引诱剂,制造天敌昆虫的数量,达到生态平衡的效果。
3、动物制剂:主要成分是动物提取物,如鱼肝油、蚕丝蛋白等。
动物制剂主要用来促进产量和提高品质,比如在畜牧业中,动物制剂可以促进禽、畜生长,提高蛋白质含量。
二、生物制剂的优势:传统的农药往往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对于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然而生物制剂因为其天然、无污染等特点,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下面阐述一下生物制剂的优势:1、它们绿色、环保。
生物制剂能够分解成无毒无害的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害。
2、它们高效、低毒。
生物制剂因为可以针对具体的病害、害虫进行防治,所以其效率比化学药剂更高。
而且,生物制剂毒性较低,对植物和昆虫的生长不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3、它们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生物制剂可以强化植物对于营养的吸收能力,提高产量、制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
三、生物制剂的应用:生物制剂已经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以下是生物制剂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1、果树、蔬菜种植。
高张力孢子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甜菜素等微生物制剂常常被用于果树、蔬菜种植中,以防治其常见的病虫害。
2、水果贮藏。
生物制剂可用于保鲜和防治果蔬在贮藏过程中出现的腐烂和霉变。
3、畜牧业。
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案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化学农药因存在残留、污染环境、抗药性等问题,逐渐被人们所担忧。
生物农药正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化农药,其应用范围和效果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和验证。
一、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1. 生物防治理论研究:生物防治是生物农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其理论研究一直是生物农药研究的重点之一。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增加有益微生物和天敌昆虫等方法,发挥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近年来,生物防治理论研究从生态系统水平逐渐拓展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等更深层次方面。
2. 生物农药菌种研究:生物农药的研究发展与不断推广离不开优秀的菌种研究。
生物农药菌种研究主要包括菌种的筛选、不同菌种间的配对、现有优良菌种的使用效果评估等。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不同,生物农药微生物菌种其生长繁殖受环境和土壤状态、外部因素等影响变幻莫测,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控制菌种的质量和数量。
3. 生物农药生产技术研究:生物农药生产技术的研究是人们广泛推广生物农药的前提。
生产技术的提高能够大幅度降低生物农药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能保证生物农药的优良品质。
生物农药生产技术研究的重点在于发展生物发酵工艺和改进生物转化技术。
二、生物农药的应用案例1. 工业防腐剂:传统的化学防腐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人们开始广泛应用生物防腐剂。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利用生物防腐剂去除传统化学防腐剂可以将环境污染降低98%以上。
2. 蔬菜农药:在蔬菜种植中,生物农药已经成为相当可靠的农药选择。
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对蒜苗、菠菜、茄子等蔬菜品种的对植株的伤害。
除此之外,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帮助转基因食品的避免污染,并能保障蔬菜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3. 水果防食剂:在水果的生产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选择优质的生物农药,在保证水果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生物农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展望随着全球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农业从业者开始关注生物农药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生物农药已经成为了农业增产减排、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方向。
一、生物农药的定义生物农药是指以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农药。
其主要杀虫、杀菌、杀藻等的活性成分是来自于微生物、植物、动物等自然界的生物体或生物代谢产物。
生物农药相比于传统化学农药来说,具有生态友好、长效、低毒性等优点,是符合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先进技术。
二、生物农药的发展历史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利用一些天然的农药来保护农作物。
例如在埃及,人们利用苍蝇的寄生虫来控制苍蝇的数量;在中国,人们则是利用菊花和辣椒来制作农药。
随着人们对农业技术的不断探索,生物农药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了第一种生物农药——杀虫菌剂。
“五大发明”之一的新疆昆虫浮游细菌在80年代被发现,并开发出相应的杀虫剂。
现在,生物农药已经越来越普及,被广泛应用于植物保护和疾病防治。
在我国,生物农药已成为了政府重点支持的技术之一。
三、生物农药的应用前景生物农药有以下几个发展的前景:1. 生物农药有着广泛的植物保护应用场景。
生物农药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种植、加工、贮存等多个环节。
例如现在在苹果种植中,就广泛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合理防治,有效保护苹果免受害虫和病害的侵害。
2. 生物农药具有生态友好、安全可靠等特点。
生物农药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农药,具有生态平衡、无害性、环保节能等多个优点。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逐渐重视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
3. 生物农药市场空间较大。
目前,生物农药的市场规模比较小,但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却非常广阔。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有机产品的需求增长,生物农药的市场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四、生物农药面临的挑战生物农药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难题。
例如:1. 生物农药的制作成本较高,生产的过程需要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