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181.50 KB
- 文档页数:9
中药材上常用的生物农药种类中草药,栽培技术药材生产上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减产达10%~30%,严重年份高达50%以上,同时药材的外观与内在品质下降。
生物农药因其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而日益成为全球农药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方向,目前我国登记使用的有近80种。
生物农药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既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又不杀伤天敌,病原菌和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无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中药材的生产,可以使中药材顺利地走向国际市场。
1 生物杀虫剂1.1 Bt乳剂即苏云金杆菌,是一种杀虫细菌。
主要是胃毒作用,对人、畜和天敌无毒,不污染环境,对药用植物无药害。
害虫吞食后造成败血症死亡。
剂型有可湿性粉剂(含活芽孢100亿/g),可用500~1000倍液。
防治药用植物上的刺蛾、尺蠖、豆天蛾、造桥虫、菜青虫、小菜蛾、棉铃虫、地老虎、蛴螬等多种害虫。
1.2 阿维菌素又名齐螨素、爱福丁、农哈哈、虫螨克,是一种广谱、高效的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大环内酯类杀虫*********,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性。
每亩(667平方米)用含0.5g有效成分的阿维菌素即能杀灭害虫,对人、畜十分安全。
常用剂型为1.8%、1.0%乳油,用于防治枸杞、佛手等药用植物的锈螨、瘿螨、潜叶蛾、蚜虫等,使用时稀释成2000~5000倍液。
1.3 白僵菌是一种杀虫真菌。
利用其活性孢子接触害虫后产生芽管,透过表皮侵入体内长成菌丝并不断增殖,使害虫新陈代谢紊乱而死亡,害虫体内水分被吸干而呈僵状。
有含活孢子100亿/g和1000亿/g的粉剂,可用于防治蛀果蛾、卷叶蛾、叶蝉、蛴螬等害虫。
1.4 昆虫病毒制剂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寄生范围,不易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能形成包涵体,尤其是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稳定性好;对靶标昆虫具有高度的毒性,能引起区域性的昆虫流行病;对植物没有任何药害,安全试验证明对人、家禽及水生生物等无害。
生物农药的分类
生物农药主要指以动物、植物、微生物本身或者它们产生的物质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农药,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生物农药的分类。
生物农药的分类:
一是植物源农药,主要原料直接来源于植物体。
如苦参碱、印楝素。
二是微生物源农药,主要原料为活的细菌、真菌、病毒等。
如白僵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三是矿物源农药,主要原料为自然界的矿物质。
如矿物油、硫磺。
四是天敌生物农药,主要为自然界本身存在、同时对病虫害有防治效果的人工繁殖动物。
如松毛虫赤眼蜂、平腹小蜂。
五是生物化学农药,主要原料在生物体中已经存在,对病虫害没有直接毒性,通过调节、干扰作物或病虫害的生长发育起作用。
如芸苔素内酯、赤霉酸、诱虫烯。
六是蛋白或寡糖素类农药,使用后能诱导植物对病害产生抗性。
如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香菇多糖等。
七是农用抗生素类农药,主要原料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
如春雷霉素、宁南霉素、阿维菌素。
生物农药的分类就介绍到这里,考虑到矿物源农药对人畜毒性较低、对环境友好,把以矿物质为主要原料的农药也归属为生物农药。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1.生物农药防治法(1)常见种类及利用成分如夹竹桃中的强心苷,烟草中的烟碱,除虫菊中的除虫菊酯等。
(2)优点多数生物农药对人、畜的毒性低,较安全;对环境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杀虫作用的生物种类多,对作物不产生药害,害虫不产生抗药性。
(3)缺点有效活性成分复杂,较难研制;控制病虫害的范围较窄;防治效果一般较为缓慢;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产品有效期短,质量稳定性差;原药植物种植有限,商品化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化学农药防治法(1)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农药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害虫的防治工作,如DDT、六六六的发现及使用,对害虫的防治以及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20世纪70年代初,许多国家相继禁止生产DDT。
(2)优点作用迅速,短期效果明显(尤其是新型杀虫剂)。
(3)缺点使害虫的抗药性能力增强,杀虫效果逐年下降;能直接或间接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
3.人捕捉防治法(1)这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最原始且目前在农村仍然使用的防治方法。
如棉田中对棉铃虫的捕捉防治,蔬菜田中对菜青虫的捕捉防治,松树林中对松毛虫的捕捉防治。
(2)优点无污染,见效快,效果好;妇孺老幼皆可进行,成本低,尤其是在劳动力剩余、低廉的地区,此法优点更明显。
(3)缺点费时费力,对体型很小的害虫无法实施。
4.天敌防治法(1)天敌防治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方法之一,如在松树林中放养灰喜鹊来防治松毛虫、在蝗害区饲养鸡、鸭来控制蝗虫的数量等。
(2)优点效果好、持久;防治成本低廉;且有的还因天敌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环境无污染。
(3)缺点天敌的数量不确定。
5.寄生虫防治法(1)寄生虫防治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方法之一,如利用施放白僵病病原体防治松毛虫等。
(2)优点效果好;效果持久;防治成本低廉;对环境无污染。
(3)缺点不同的害虫需确定相应的寄生虫,专一性强。
6.竞争防治法(1)竞争防治法口前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相对较少。
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及作用农药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部分常见的农药类型及其使用方法和作用:1. 胃毒剂:这种农药通过害虫的消化系统进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
如敌百虫等,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非常有效。
2. 触杀剂:这种农药通过与害虫虫体接触,药剂经体壁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
如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触杀剂可用于防治各种口器的害虫,但对体被蜡质分泌物的介壳虫、木虱、粉虱等效果差。
3. 内吸剂:这种农药易被植物组织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输,传导到植物的各部分,或经过植物的代谢作用而产生更毒的代谢物,当害虫取食植物时中毒死亡的药剂。
如吡虫啉等。
内吸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特别有效。
4. 熏蒸剂:这种农药能在常温下气化为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进入害虫的呼吸系统,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
如磷化铝等。
熏蒸剂应在密闭条件下使用效果才好。
5. 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这类药剂通过昆虫胃毒或触杀作用,进入昆虫体内,阻碍几丁质的形成,影响内表皮生成,使昆虫蜕皮变态时不能顺利进行,卵的孵化和成虫的羽化受阻或虫体成畸形而发挥杀虫效果。
这类药剂活性高,毒性低,残留少,有明显的选择性,对人、畜和其他有益生物安全。
但杀虫作用缓慢,残效期短。
此外,还有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溶剂)、乳剂(也称乳油)、超低容量制剂(油剂)、颗粒剂和微粒剂、缓释剂、烟剂等多种农药类型。
这些农药类型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各有不同,需要针对具体的农作物和害虫情况来选择和使用。
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遵守使用说明和安全规范,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类型和使用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一、生物农药的定义生物农药是指可用来防除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生物体本身及来源于生物体内并可作为“农药”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体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体农药指用来防除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活体生物,可以工厂化生产,有完善的登记管理方法及质量检测标准,这样的活体生物称为生物体农药。
具体可分为微生物体农药、动物体农药、植物体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是指从生物体中分离出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的、对有害生物有控制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该物质若可以人工合成,则合成物结构必须与天然物质完全相同(但允许所含异构体在比例上的差异)。
这类物质开发而成的农药可称为生物化学农药。
二、生物农药的分类从来源上讲,有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
从功能上讲,包括抗生素类、信息素类、激素类、毒蛋白类、生长调节剂类和酶类等。
(一)生物体农药1.微生物体农药微生物体农药指用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活体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微孢子虫等。
2.动物体农药动物体农药主要指天敌昆虫、捕食性螨类及采用物理方法或生物技术方法改造的昆虫等。
3.植物体农药植物体农药指具有防治农业有害生物功能的活体植物。
目前,仅转基因抗有害生物的活体植物或抗除草剂的作物可称为植物体农药。
(二)生物化学农药1.植物源生物化学农药此类农药主要包括植物毒素,即植物产生的对有害生物有毒杀作用及特异作用(如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忌避、驱避、抑制产卵等)的物质;植物内源激素,如乙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芸薹素内酯等;植物源昆虫激素,如早熟素;异株克生物质,即植物体内产生并释放到环境中的能影响附近同种或异种植物生长的物质;防卫素,如豌豆素。
2.动物源生物化学农药此类农药指将昆虫产生的激素、毒素、信息素或其他动物产生的毒素经提取或完全仿生合成加工而成的农药,如昆虫保幼激素、性信息素、蜂毒等。
3.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此类农药主要是指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毒蛋白等物质。
什么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的种类及特点有哪些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农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开始被广泛运用,然而,还是有很多农户对生物农药不甚了解,常常有人问什么是生物农药,怎么区分哪些农药是生物农药,那么,到底什么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的种类及特点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白僵菌绿僵菌,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非化学合成,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具有杀菌农药和杀虫农药的作用。
生物农药种类有哪些生物农药一般是天然化合物或遗传基因修饰剂,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信息素、激素、植物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农药(真菌、细菌、昆虫病毒、原生动物,或经遗传改造的微生物)两个部分,农用抗生素制剂不包括在内。
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
常用生物农药种类有:BT生物杀虫剂和抗生素类杀虫杀菌剂,如浏阳霉素、阿维菌素、甲氧基阿维菌素、农抗120、武夷菌素、井岗霉素、农用链霉素等。
昆虫病毒类杀虫剂,如奥绿1号。
保幼激素类杀虫剂,如灭幼脲(虫索敌)、抑太保。
植物源杀虫剂,如苦参素、绿浪等。
在生物农药难以控制时,可选用无公害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3911、呋喃丹、甲基1605、甲胺磷、氧化乐果等。
生物农药的优势特点有哪些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其有效成分来源,工业化生产途径,产品的杀虫防病机理和作用方式等诸多方面,有着许多本质的区别。
生物农药更适合于扩大在未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中的应用比重。
概括起来生物农药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目前市场开发并大范围应用成功的生物农药产品,它们只对病虫害有作用,一般对人、畜及各种有益生物(包括动物天敌、昆虫天敌、蜜蜂、传粉昆虫及鱼、虾等水生生物)比较安全,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也比较小。
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使用
目前国内生物农药的年产量为12万吨,防治面积达2670万公顷,约占农药市场份额的5%。
生物农药有效成分登记超过90种,登记产品约3000个,其中抗生素产品约占登记产品总数的70%。
生物农药产品约占我国登记农药总数的11%~13%。
一、生物农药的种类
1.微生物农药品种
3.植物源农药品种
4.抗生素类农药品种
5.天敌生物类农药品种
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产品在我国已登记并商品化,登记产品4种,主要是杀虫卵卡、杀虫卵袋。
主要天敌产品有:赤眼蜂、平腹小蜂等。
二、生物农药如何使用?
1.微生物农药
掌握温度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温度直接相关,使用环境的适宜温度应当在15℃以上,30℃以下。
低于适宜温度,所喷施的生物农药,在害虫体内的繁殖速度缓慢,而且也难以发挥作用,导致产品药效不好。
通常,微生物农药在20~30℃条件下防治效果比在10~15℃间高出1~2倍。
把握湿度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湿度密切相关。
农田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明显,粉状微生物农药更是如此。
最好在早晚露水未干时施药,使微生物快速繁殖,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避免强光紫外线对微生物农药有致命的杀伤作用,在阳光直射30和60min,微生物死亡率可达到50%和80%以上。
最好选择阴天或傍晚施药。
避免雨水冲刷喷施后遇到小雨,有利于微生物农药中活性组织的繁殖,不会影响药效。
但暴雨会将农作物上喷施的药液冲刷掉,影响防治效果。
要根据当地天气预报,适时施药,避开大雨和暴雨,以确保杀虫效果。
另外,病毒类微生物农药专一性强,一般只对一种害虫起作用,对其他害虫完全没有作用,如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只能用于防治小菜蛾。
使用前要先调查田间虫害发生情况,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合理安排防治时期,适时用药。
2.植物源农药
预防为主发现病虫害及时用药,不要等病虫害大发生时才防治。
植物源农药药效一般比化学农药慢,用药后病虫害不会立即见效,施药时间应较化学农药提前2~3天,而且一般用后2~3天才能观察到其防效。
与其他手段配合使用病虫害危害严重时,应当首先使用化学农药尽快降低病虫害的数量、控制蔓延趋势,再配合使用植物源农药,实行综合治理。
避免雨天施药植物源农药不耐雨水冲刷,施药后,遇雨应当补施。
3.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是通过调节或干扰植物(或害虫)的行为,达到施药目的。
1.性诱剂性诱剂不能直接杀灭害虫,主要作用是诱杀(捕)和干扰害虫正在交配,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控制虫害过快繁殖。
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性引诱剂,一般应与其他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
如使用桃小食心虫性诱芯时,可在蛾峰期田间始见卵时结合化学药剂防治。
开包后应尽快使用性诱剂产品易挥发,需要存放在较低温度的冰箱中,一旦打开包装袋,应尽快使用。
避免污染诱芯由于信息素的高毒敏感性,安装不同种害虫的诱芯前,需要洗手,以免污染。
合理安放诱捕器诱捕器放的位置、高度、以及气流都会影响诱捕效果。
如斜纹夜蛾性引诱剂,适宜的悬挂高度为1~1.5m;保护地使用可依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小白菜类蔬菜田应高出作物0.3~1m;高秸秆类蔬菜田可挂在支架上;大棚类作物可挂在棚架上。
防止危害益虫使用信息素要防止对有益昆虫的伤害。
如金纹细蛾性诱芯对壁蜂有较强的诱杀作用,故果树花期不宜使用。
用于测报时,观测圃及邻近的果园果树花期不宜放养壁蜂和蜜蜂。
按规定时间及时更换诱芯
2.植物生长调节剂选准品种适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因作物种类、生长发育时期、作用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
使用时应按产品标签上的功能选准产品,并严格按标签标注的使用方法,在适宜的使用时期使用。
掌握使用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不是“油多不坏菜”。
要严格按标签说明浓度使用,否则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如生长素在低浓度是促进根系生长,较高浓度反而抑制生长。
药液随用随配以免失效均匀使用有些调节剂如赤霉素,在植物体内基本不移动,如同一个果实只处理一半,会致使处理部分增大,造成畸形果。
在应用时注意喷布要均匀细致。
不能以药代肥即使是促进型的调节剂,也只能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起作用。
4.蛋白类、寡聚糖类农药
该类农药(如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香菇多糖、低聚糖素等)为植物诱抗剂,本身对病菌无杀灭作用,但能够诱导植物自身对外来有害生物侵害产生反应,提高免疫力,产生抗病性。
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应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使用病害已经较重时应选择治疗性杀菌剂对症防治。
药液现用现配不能长时间储存,无内吸性,注意喷雾均匀。
5.天敌生物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赤眼蜂和平腹小蜂。
提倡大面积连年放蜂,面积越大防效越好,放蜂年头越多,效果越好。
使用时需注意:
合理存放拿到蜂卡后要在当日上午放出,不能久储。
如果遇到极端天气,不能当天放蜂,蜂卡应分散存放于阴凉通风处,不能和化学农药混放。
准确掌握放蜂时间最好结合虫情预测预报,使放蜂时间与害虫产卵时间相吻合。
与化学农药分时施用放蜂前5天、放蜂后20天内不要使用化学农药。
6.抗生素类农药
抗生素类农药的使用同化学农药,如阿维菌素、多杀霉素等。
但多数抗生素类杀菌剂不易稳定,不能长时间储存,如井冈霉素,容易发霉变质。
药液要现配现用,不能储存。
某些抗生素农药如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农作物撒施石灰和草木灰前后,也不能喷施
三、如何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效
1.对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和风。
温度不仅作用于生物杀虫剂孢子,而且还作用于害虫本身,从而影响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毒性;
湿度对生物杀虫剂孢子的繁殖和扩散有直接关系,湿度大,微生物孢子繁殖和扩散快,易感染和杀死害虫;
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因此在施用时应尽量避开强光,如下午4时以后使用效果较好;
风对粉剂生物农药的飘移和扩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风下施用粉剂,作用效果最佳。
不同地区,
2.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在干旱地区要加大喷药用水量,这样易于微生物孢子的存活和繁殖,同时可在制剂中加入一些特定的高分子物质和增加溶液黏度的物质,如淀粉、动物骨胶、草木灰浸出液等,以提高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
3.对于不同类型及特性的害虫,生物农药的使用方法也不同。
害虫一生有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各个发育阶段对生物杀虫剂的抵抗力不同:选择害虫低龄幼虫期施药,能充分发挥生物农药的效果,从而达到“治小,治早,治了”的要求。
另外,还要根据害虫取食特点使用不同类型的生物杀虫剂。
4.使用生物农药时要根据防治对象、气象条件和使用时期,正确选择适当的剂型:对于食叶量很大的害虫,如菜青虫可采用将可湿性粉剂加水配成悬浮液的方
法喷雾,效果较好。
胶囊剂不但有较长的防效,而且还能保护其中的病原体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可用于大棚撒施
5.在生物农药的实际利用中,不少人误认为生物杀虫剂可杀害一切害虫,因而便不加选择地购买使用,这样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增加生产成本,增加防治难度,而且还会延误防治时期。
实际上,生物杀虫剂的专一性很强,杀虫谱不广。
因此,应针对不同害虫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