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我们的家园》第1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4 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和所有生物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地球。
教材通过图片、数据和事例,让学生了解地球面临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地球面临的问题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地球面临的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和所有生物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地球。
2.让学生了解地球面临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和所有生物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地球。
2.难点:让学生了解地球面临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美好和面临的问题。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做法,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培养环保行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3.布置教室,营造环保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的美好和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图片、数据和事例,让学生了解地球面临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做法。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出保护地球的方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实践环保行为的。
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我们的家园”的概念;2.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点;3. 提高对环保的意识,学会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1. 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地核、地幔、地壳的概念及特点,了解地球整体构造;2. 理解环境保护对地球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PPT、视频、实物模型、图片等。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引出话题:“地球——我们的家园”,通过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地球上所发生的一切,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构造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Step2. 感性认识地球教师出示地球仪和板块构造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地球的形态、大小、分类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地球上发生的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现象,了解其原因。
Step3. 抽象认识地球1. 地球的构造教师通过PPT、实物模型等形式,讲解地球的构造:地核、地幔、地壳。
并让学生对着实物模型,张口结合PPT的讲解,描述地核、地幔、地壳的特点。
2.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Step4. 环境保护1. 环保小常识教师分享一些常见的环保小常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并让学生能够形成环保习惯。
2. 立即行动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参与环保行动,如参加植树造林、捡垃圾等。
Step5. 总结教师讲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地球的保护,今后应该怎样行动。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环保行动,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掌握课程内容,是否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并形成好的习惯。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地球一一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示图片:太空看地球、高楼耸立、青山绿水
5、小贴上
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颗孕育生命的蓝色星球.
加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一地球.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6、小组讨论:太空探险家
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
宇宙空间很大.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如果地球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我们能不能移居到其他显球上去?
7、不适合人类生存条件
引导学生充分认小殂i寸论识到地球的或要
性,知道地球是
我们啡,能生存的
家园,从而培养珍
惜地球、保
Λ9ΛΛ*护环境的逆识。
M4∙-Iiiii-ISit: Jt 4A金*
<< -1.3S-37⅛:q夕,
8、知识拓展;还在幻SJ把火星当作人类的第:个家
园吗?科学家告诉你不可能
火星上没有足膨的氯气和二氧化碳.大家郴知道,地球外国被一层臭氧包因若,臭氧的存在既保证了地球不被太阳直射.又为地球保存了温度,人类才可以在陆地上自由发展.但是火星上没有臭乳,只有二氧化碳,而且二氧化碳含畸也不多,这就导致火星表面没有被这一层被子裹着,所以火星表面的温度非常低,这样的低温不适合人类的生存,
9、知识拓展:地球为什么适合人类的生存?
›地球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水(来自地球内都)。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共分为四个单元,主要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轴线,旨在让儿童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健康安全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地球—我们的家园》是本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围绕“人与自然”的轴线,旨在让儿童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健康、安全地生活,课程设计由这一课的爱护地球、了解危机到第二课的防御灾害、应对灾害,层层递进,也为后续学习各种文明与世界发展打下基础。
《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一课旨在让儿童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让学生知道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懂得珍爱地球,学会树立环保责任意识,践行保护环境的道德要求,力所能及地参与环保行动。
【学情分析】《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一课的主题是环境保护。
小学阶段关于环保主题的学习一直在延续(见下图一),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随着知识储量的增加一直在螺旋式上升。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人类与地球(自然)关系、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义等有了初步了解。
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乐于探究、乐于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心理,因此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虽然他们中有部分学生比较关注书籍中有关环境的信息,关注媒体中有关环境问题的报道,但局限于视野较窄和未成年人的思维以及极少的实际经历,他们常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议论环境问题,较少体会到环境问题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也较少从人类的角度去思考环境问题。
因此,由“知”到“行”,还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更直观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道德层面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道德修养层面(1)自觉保护地球,践行保护环境的道德要求。
(2)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公共卫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备课课题4《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道理。
2.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3.认识了解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重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难点关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你对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了解多少呢?会不会时常想象地球上存在着外星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
引入课题——《地球——我们的家园》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的地球,为关爱自然作铺垫引入课题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我们生存的家园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颗孕育生命的蓝色星球,那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
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学生思考: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宇宙空间很大……”“我们能不能利用……”……阅读下面资料,再想一想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资料一:资料二: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建成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
八名科研人员计划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中生活两年,为今后人类登陆其他星球建立居住地进行探索。
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实验宣告失败。
提示:地球孕育了人类生命,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思考交流学生分组阅读资料后,讨论发言认识到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生存基础。
认识到地球是至今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培养学生尊。
4《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教学的主题是《地球我们的家园》,属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的构造和基本特征;2.地球是人类重要的家园;3.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基本特征;2.认识地球作为人类重要的家园的意义;3.掌握合理使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的构造和基本特征;2.地球作为人类重要的家园的意义。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2.如何让学生明白合理使用和保护资源的价值。
1. 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生活中或者旅游时见到过的不同地貌和地势,并引导学生感受到多样的地球景观。
2.教师拿出一张地球仪,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然后介绍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2. 学习新知1.教师播放一个短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球历史上的变迁,以及地球的特征和地理位置。
2.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地球为什么被称为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哪些特征是我们所依赖的?3.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讨论的结果,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理解。
3. 拓展延伸1.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资源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我们如何使用地球上的资源?•我们在使用资源的同时,是否需要保护地球?3.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讨论的结果,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理解。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程内容,强调合理使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希望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
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1.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达、逻辑思维和合作能力等方面;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态度和参与度;3.学生的课后学习笔记和思考题的完成情况。
六、板书设计教学内容板书设计地球的构造和特征地球的构造和特征地球是人类家园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合理使用和保护资源合理使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七、教学参考书目1.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北京课改版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人教版。
4. 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目标:1.初步养成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行为与习惯。
2.知道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惟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惟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
了解地球给与人。
教学难点:初步归纳出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理由,对地球产生敬畏和珍爱之情。
教学准备:PPT ;生了解如果离开地球,人类是否还能生存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地球的介绍》视频2.师:看了刚才的视频资料,你了解了什么?3.师:浩瀚的宇宙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星球,但是有一颗它很特别。
蔚蓝色的它或许是茫茫宇宙中唯一有大里生命繁殖,有着人类文明的星球。
它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
它不但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地方,更是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
4.揭示课题:4.地球——我们的家园二、新知探究活动一:我们生存的家园(一)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地球1.图片欣赏我们壮美的祖国河山。
2.说一说: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3.师: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江河,缤纷的花草,可爱或凶猛的飞禽走……这一切构成了可爱的地球王国。
人类依靠地球赐予的自然之物生存或繁行,人类更应该爱护珍惜这些资源。
4.思考:如果离开地球,我们人类还能生存吗?(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进行资料展示(4)师:那我们又可不可以自己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美国在之前就做了尝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建成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
8名科研人员满怀希望地走进了这个“世外桃源”,计划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中生活两年,为今后人类登陆其他星球建立居住地进行探索。
但是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实验宣布失败。
5.学生说感受6.师小结:在太阳系中,其他星球没有具备地球赠与生命的一些条件,所以也就很难有生命。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惟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