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程序中调查证据方式之比较考察_顾彬
- 格式:pdf
- 大小:153.71 KB
- 文档页数:3
刑事证据审查三步法则作者: 法律博客| 发表时间: 昨天21:50编辑推荐最新动态【2015年放假时间表来了这个必须看】【致品】奢侈品牌上演“舌尖上的诱惑”【致赏】脑洞大开的休闲艺术“汽车+沙发星际城市Daniel cheong眼中的“迪拜星球回忆波伏瓦和萨特|他们的屋子和墓地隔一3月17日~20日包头市计划检修停电提示情歌唱晚特别策划:明晚十点#咖啡换故事#【970·焦点】策应一带一路,南通大有可科学家预测:2015年或成有记录以来最热一904分享| 猪血冒充鸭血含甲醛小肥羊、干嘛还要节食?这些食物能让你越吃越瘦904报道|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序推进汽车音乐100.1乐享爱车特别策划二手央视财经3.15晚会曝光汇总及A股影响股一《音乐爱电影》热辣话题——影视剧的“尺FM100旅游:云南今年内将开通昆明-温哥华【970·推荐】“全友家居周年店庆“报【1056分享】11种一次扣满12分的违章情况颤抖吧!2015年或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超震惊】有人挤了一颗痘,差点丢了一条上周我市已正式入春本周晴雨转换频气温注意!公安部说,同一车辆销分第四人将被【1056涨姿势】新手的几个注意事项,让你热门资讯2015放假时间表美国出大事了奥巴马“打电话”毛阿敏曾两度“自杀”的惊人隐情【图片赏析】泰国最美人妖排行榜基层公务员福利调查:基层公务员未成禁入●从内裤颜色看女人“全面解读总局发文封杀劣迹艺人刘晓庆60岁,进监狱,身材丰满如这样子的护士,病人还肯出院么?男子求爱被拒开公车割喉杀25岁李勇:刑事证据审查“三步法则”-爱财经网本人2009年独创的刑事证据审查“三步法则”,转化为工作机制,经实践检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效果明显。
此后以论文形式在《中国检察官》发表,后经进一步开发研究,以授课培训的方式先后在江苏省检察院,南京、南通、泰州、淮安、重庆等多个检察机关讲授“三步法则”的操作方法。
2013年、2014年该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全省检察培训精品课程(第一名)、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检察培训精品课程。
目录诚信承诺书 (1)毕业论文...........................2-12 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一丶我国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概述 (2)(一) 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概念和种类 (2)(二)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立法现状 (3)二、我国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价值分析及其利弊 (3)(一) 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价值分析 (4)(二) 我国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评析 (5)三、我国刑事审判证据调查存在的问题 (5)(一) 刑事审判中证据的提交 (5)(二) 刑事庭审中证据效力的认定 (6)(三) 刑事审判中证据证明力的评定 (6)四、完善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建议 (6)(一)建立完善的证据展示制度 (7)(二)排除非法的证据制度 (7)(三)确立最佳证据规则 (8)(四) 建立交叉询问的庭审方式 (8)五、总结 (9)参考文献 (10)开题报告表 (11)中期检查表 (15)答辩记录表 (16)成绩评定表 (19)论我国刑事审判中的证据调查[摘要]在我国现阶段的刑事庭审活动中,法庭审判的程序都是围绕证据调查进行的。
然而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刑事庭审中证据调查这一体系所突出的问题日益严重,其所处现状也是不容乐观的。
所以解决并完善我国刑事庭审中的证据调查制度势在必行,只有完善证据调查制度,才能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庭审程序的公平公正,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的进程。
[关键词] 刑事审判;证据调查;现状;问题;建议;[Abstract]In the criminal trial activity of our country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procedure of court trial is carried out around the evidence investigation.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he problem of evidence investigation in criminal trial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So it is imperative to solve and perfect the evidence investig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in the criminal trial. Only by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evidence investigation, can we guarantee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safeguard the fairness and impartiality of the trial procedure, and improve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legalization in China.[Key words]criminal trial; evidence investigation;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suggestion;自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调查这一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后,其在证据调查方面作出的重大转变,就是借鉴了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的对抗精神。
保障刑事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7月5日,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与国际司法桥梁(简称IBJ)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刑事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问题”座谈会。
会议集中研讨了律师在刑事案件中调查取证的障碍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桑宁、IBJ法务主任迈克·龚佩斯、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法院副院长王越飞、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熊秋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光中、李宝岳、顾永忠等作了主题发言,来自国内公、检、法、司各机关的代表、律师、学者,以及美国、加拿大两国的公设律师就刑事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刑事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内涵和意义:保障律师权利最终是为了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关于刑事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内涵,有学者认为有狭义说和广义说之分。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狭义的律师调查取证是指律师向证人、被害人以及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案件事实,收集与本案有关材料的行为。
广义的律师调查取证是指除了上述狭义的调查取证之外,还包括律师调取证据材料、保全证据材料、会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查阅案卷材料、申请鉴定等一系列活动。
还有学者认为,广义上律师调查取证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律师自行取证、先悉权和通过司法机关强制取证。
关于律师自行取证,外国刑事诉讼法通常没有明确规定,但实践中是存在的。
如在日本,当辩护人发现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但不能取得时,可以拍照保全。
先悉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辩方在庭审前有权从控方获取必要或有价值的除保密事项以外的案件信息,了解对方掌握的证据,包括在审判中将出庭哪些证人等,以便为庭审做好辩护准备。
至于借助司法机关强制取证,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被告人、被嫌疑人或者辩护人,在不预先保全证据将会使该证据的使用发生困难时,以在第一次公审日前为限,可以请求法官做出扣押、搜查、勘验、询问证人或者鉴定的处分。
基于律师的职业性质,有学者指出,律师调查取证权应是一种权利而不是权力,是律师了解案件事实的重要渠道和辩护的重要手段。
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刑事证据的审查,是指公A司F人员对于已经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审查判断,鉴别真伪,以确定各个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并对整个案件事实作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刑事证据的审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每个证据逐一进行审查核实。
在确定单个证据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判断该证据的证明力大小。
二是在对单个证据审查判断的基础上,对全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研究,排除一切矛盾,找出内在联系,考察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从而对案件事实作出结论。
刑事证据的审查是对案件证据的认识活动,应当由浅入深、从个别到整体,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般情况下,刑事证据的审查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单独审查。
单独审查是对每个证据材料分别审查,即单独审查判断每个证据材料的来源、内容及其与案件事实的联系,审查是否真实可靠及有多大的证明价值。
(2)比对审查。
比对审查是对案件中证明同一案件事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证据材料的比较和对照,审查其内容和反映的情况是否一致,能否合理地共同证明该案件事实。
一般情况下,经比对研究认为相互一致的证据材料往往比较可靠,而相互矛盾的证据材料则可能其中之一有问题或都有问题。
当然,对于相互一致的证据材料也不能盲目轻信,因为串供、伪证、刑讯逼供等因素也可能造成虚假的一致;而对于相互矛盾或有差异的证据材料也不能一概否定,还应当认真分析矛盾或差异形成的原因和性质。
(3)综合审查。
综合审查是对案件中所有证据材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看其内容和反映的情况是否协调一致,能否相互印证和吻合,能否确实充分地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综合审查的关键是发现矛盾和分析矛盾,以便对案件中的证据材料作出整体性评价。
一般而言,对证据的审查要注意审查以下几个方面:证据的来源是否可靠;证据的具体内容是否真实,证据和案件事实有无必然的内在联系;各个证据之间的关系;证据是否充分等。
对于每个证据既要审查它的来源和内容,又要审查它和其他证据之间的关系,从多方面研究审查,分析判断,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
英美两国刑事法官的证据调查权比较分析(一)摘要:人们长期认为,英美法系的法官在法庭上一般是消极、被动地听审,却不能积极调查证据。
事实上,英美两国的立法与审判实践却表明:法官可以询问证人、传唤证人出庭,或进行“庭外勘验”。
尤其在没有陪审团参与的审判中,法官能更加主动地调查证据。
这说明,英美两国的刑事法官并非完全消极、被动,特别是当庭审主体变为一元的职业法官时,他因对案件事实最终负责,而更加具有调查证据的天然冲动。
由此可见,中国刑事法官在庭审中无需亦不能塑造成纯粹的仲裁者角色,而应保留适当的且受到法律合理规制的证据调查权。
关键词:英国;美国;刑事法官;证据调查权一、引言按照学者们勾画的理想蓝图:强调控辩双方程序“推进主义”与实体“处分主义”的英美庭审模式,在宣告判决前的审判中,无论以何种方式表露其意见的法官都会因为行为不当而受责难,这甚至会使其遭受纪律惩戒。
在整个审判过程中,法官必须像斯芬克斯一样保持沉默且深不可测;甚至是一次微笑,都会被认为是对该职位之尊严的侵犯1]。
Menger更形象逼真的比喻是,法官如同“一只破钟的机件,要让它很快再走动起来,就得不断敲打震动它”2]。
而事实上,理想类型只是描述出英美法系审判实践中的局部现实。
普通法国家刑事诉讼的传统尽管一直固守消极、被动、超然的裁判者角色,认为他们一旦介入当事人的纠纷,就容易被纷争的灰尘蒙住双眼,而无力彰显其中立性,但诉讼中却并未放弃探究、实践甚至认可裁判者在刑事庭审中进行证据调查。
学者们研究了陪审团询问证人的实践(注:SeeKirstenDebarba,MaintainingtheAdversarialSystem:thePracticeofAllowingJurorstoQuestion WitnessesDuringTrial,55Vand.L.Rev.1521(2002):1521-1546.),探讨了法官在与陪审团共同审判时的证据调查权(注:SeeMartinMarcus,AbovetheFrayorIntotheBreach:theJudge’sRoleinNewyork’sAdversaralsySyst emofCriminalJustice,57Brook.L.Rev.1193(1992):1193-1211.),尤其当法庭审判缺席陪审团时,他们对职业法官调查证据的权限与问题进行了精微、透彻的实证研究(注:SeeSeanDoran&JohnD.Jacson&MichaelL.seigel,RethinkingAdversariesinNonjuryCriminalTrials, 23Am.L.Crim.L.1(1995):1-44.)。
【导语】没有被折磨的觉悟,就没有向前冲的资格。
既然选择了,就算要跪着也要⾛下去。
其实有时候我们还没做就被我们⾃⼰吓退了,想要往前⾛,就不要考虑太多,去做就⾏了。
整理了“2020法考背诵考点:刑事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运⽤”,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刑事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运⽤ (⼀)刑事证据的收集 1.概念 收集证据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律师为了证明特定的案件事实,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范围,收集证据和证据材料的法律活动。
收集证据是运⽤证据的⾸要⼯具,是分析研究案情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是判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
2.收集证据的主体 (1)⼈民法院、⼈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机关和个⼈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2)辩护律师经证⼈或者其他单位和个⼈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民检察院、⼈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民法院通知证⼈出庭作证。
辩护律师经⼈民检察院或者⼈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或者其近亲属、被害⼈提供的证⼈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注意】 除此之外的其他⼈收集的证据都必须经过公安司法机关依照的法定的诉讼程序审查核实以后才能作为证据使⽤。
⾏政机关在⾏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
并不是⾏政机关可以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有权收集证据,⽽是说在刑事诉讼之前的⾏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证据,依法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后,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
3.收集证据的要求 (1)合法 审判⼈员、检察⼈员、侦查⼈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被告⼈有罪或者⽆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法⽅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证实⾃⼰有罪。
必须保证⼀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刑事审判中的证据收集与质证在刑事审判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和质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有效的证据收集和质证,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刑事审判中的证据收集与质证,包括证据收集的方法和标准、质证的程序及其重要性等方面。
一、证据收集的方法和标准1. 直接证据的收集直接证据是指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陈述、文件、视频等。
在证据收集过程中,检察机关、警察、侦查人员等相关人员,应该通过搜索、搜集、调查等手段,获得案件的直接证据。
例如,根据目击证人的陈述、现场勘察的结果等,可收集到直接证据。
2. 间接证据的收集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而需要通过推理、联想等方式得出相关事实的证据。
间接证据在刑事审判中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因为即使某些直接证据不足以完全证明被告人的罪行,但通过多个间接证据的综合分析,也可以形成对被告人有力的指控。
例如,通过手机通话记录、物证等间接证据的分析,可以推断出被告人的行为。
3. 证据收集的标准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常见的证据收集标准包括:- 合法性标准:证据必须通过合法手段获得,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公正性标准:证据的获得和处理过程必须公正,不能有人为操纵或篡改;- 充分性标准:证据必须充分、完整地反映案件事实,不能有疏漏或遗漏。
二、质证的程序及其重要性1. 质证的程序质证是指将收集到的证据提交给法庭并进行审核和审查的过程。
质证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举证:原告在案件中首先提供证据,被告可以在举证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反驳;- 交叉质证:双方当事人都可以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以进一步确认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鉴定和证人证言:法庭可以安排相关鉴定人出庭作证,并对当事人、证人的证言进行询问和质证;- 辩论:在质证的基础上,双方律师进行辩论,以发表观点和陈述意见。
2. 质证的重要性质证在刑事审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证据真实性:质证程序可以帮助法庭更好地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从而便于做出公正的判决;- 证据完整性:质证程序能够确保案件的相关证据得到充分呈现和考虑,避免因证据遗漏而影响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当事人权益:质证程序为当事人提供了充分的陈述和辩护的机会,保障了其合法权益;- 法律程序公正性:质证作为法律程序的一部分,有助于确保刑事审判的公正、合法和正确执行。
证据裁判原则在聂树斌案中的应用与意义引言聂树斌案是中国司法史上备受争议的一起刑事案件。
该案涉及一名年轻的逆行专职大学生,聂树斌,被定为强奸和谋杀了一名九岁女孩。
然而,三个关键证据——口供、指纹和DNA检测结果——在近二十余年后被证明都存在瑕疵,从而引发了对中国司法制度中证据裁判原则的深入讨论。
证据裁判原则的概述证据裁判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的基本原则之一,目的是确保对被告的认罪或定罪是基于可靠、确凿的证据。
它要求在对案件的事实真伪作出决定时,必须从中排除任何不可信或未经充分审查的证据,以保护被告的权益并避免可能导致错误定罪的情况。
口供的瑕疵在聂树斌案中,被告聂树斌在审讯过程中被迫做出了口供。
这种强制性的审讯方法往往导致被告对案件事实做出虚假供述,以逃避身体和精神的折磨。
在本案中,聂树斌的辩护律师通过多次庭审和上诉,成功证明了这份口供的不可靠性。
指纹的问题指纹作为一种常见的物证,被认为是可靠的犯罪证据之一。
然而,在聂树斌案中,指纹检验的结果被证明存在争议。
聂树斌所-called 的指纹并未与案发现场的指纹完全吻合,因此无法确凿地证明他与犯罪有关。
正是因为这种指纹证据存在瑕疵,聂树斌案突显了指纹证据需要在精确性和可靠性方面受到更严格的审查。
DNA的误用DNA检测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中。
然而,在聂树斌案中,DNA检测也被证明存在错误和误用。
初步的DNA鉴定结果显示与聂树斌一致,但后来的化验却发现有关DNA从案发现场采集不当,存在混淆或交叉污染的可能。
这一发现导致DNA证据的可靠性遭到质疑,并再次引起对证据裁判原则的思考。
证据裁判原则在聂树斌案中的意义聂树斌案加深了人们对证据裁判原则在中国司法制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从聂树斌案中可以看到,证据的获取和使用必须符合科学和法律的标准,以确保被告受到公正对待。
以下是聂树斌案对证据裁判原则的几个重要启示:1.重视合法获取证据。
法院在聂树斌案中获得的口供、指纹和DNA证据都存在缺陷。
刑事司法审判中的证据分析一、引言在现代刑事司法审判中,证据分析是判断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
证据分析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案件审判的公正、准确性。
本文首先对证据分析的概念进行梳理,然后探讨证据分析在刑事案件审判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最后对当前证据分析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证据分析的概念证据分析是指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整理、分类、筛选、分析、比对、评价的过程。
证据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案件的基本事实或具体证据的真实性、可信度和相关性。
证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证据收集证据收集是指选定目标证据,通过调查取证、勘验、审查等手段,搜集与证据相关的各类信息、材料,确定实际存在的证据,保全证据的过程。
2.证据整理证据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证据材料进行整理,分类,为分析做好前期准备。
一方面能够节约审理时间,提高案件的效率;另一方面使证据更加清晰易读。
3.证据筛选证据筛选是指对已经整理的证据进行筛选,确定对案件事实最有关键作用的证据。
4.证据分析证据分析是对筛选出来的证据进行分析,根据经验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效力,以确定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关联。
5.证据比对证据比对是指将案发现场、证人证言以及物证进行比对,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6.证据评价证据评价是对整体证据的效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法律法规和判例规定,在判断案件是否成立的基础上,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证据分析的实践操作1.确定证据与案件的关联刑事案件审判有案必审,必须通过证明证据与案件的关联来判断证据的重要性。
在证据与案件之间的关联确定的同时,还需注意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证据分析现代刑事案件审判越来越依赖科技手段,可以通过电子取证、数字鉴定等手段,利用电脑程序帮助进行证据的比对和分析。
3.必要时进行鉴定在证据分析中,如果存在复杂的专业技术性证据,如DNA鉴定、声纹鉴定等,需要经过专家评估和鉴定,才能进行证据的分析和鉴定。
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收集与审查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收集与审查是保障司法正义的重要环节。
它的目的是确保案件能够公正、准确地裁决,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搜集和审查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深入探究这一程序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一、证据搜集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证据搜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只有收集到充分、确凿的证据,才能够支持法院作出正确的判决。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可以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被害人陈述等多种形式。
首先,书证是指书面证据,包括合同、凭证、账簿、信件等。
在搜集书证时,应当注意保证其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虚假材料的使用。
其次,物证是指能够直接提供案件事实的物品,如指纹、血迹、武器等。
在搜集物证时,应当采取科学、规范、准确的方法,保证物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另外,视听资料是刑事案件中重要的证据形式,如录像、录音等。
在搜集视听资料时,应当注意保护录像、录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被篡改或者删除。
最后,鉴定结论是由法医、技术专家等进行的科学鉴定结论,如毒物鉴定、DNA鉴定等。
在搜集鉴定结论时,应当确保鉴定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以保证其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二、证据审查证据审查是指法院对搜集到的证据进行评估和审查的程序。
通过证据审查,法院能够判断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充分性,依法作出正确的判决。
在证据审查中,法院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院会判断证据的合法性。
在刑事诉讼中,法院只能采纳合法获取的证据,不能采纳违法或者非法获取的证据。
法院将严格审查证据的获取程序,确保证据的合法性。
其次,法院会判断证据的真实性。
法院通过对证据的佐证、印证以及与其他证据的协同分析,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如果证据存在矛盾、不一致或者经不住推敲的地方,法院将对其真实性产生质疑。
另外,法院会判断证据的充分性。
在刑事案件中,法院需要确保证据充分、完整,能够支持对被告人的起诉和判决。
如果证据不足以支持对被告人的指控,法院将无法作出有力的判决。
刑事审判程序中调查证据方式之比较考察顾彬(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8)*摘要:庭审中的证据调查是审判程序的核心内容,两大法系在庭审中对证据调查的方式由于各自奉行的诉讼模式的区别,在证据调查的启动、范围和推进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不同。
通过对两大法系诉讼模式的考察比照,我国也有着自己特有的庭审证据调查方式。
关键词:刑事审判;证据调查;诉讼模式;考察doi:10.3969/j.issn.1000-5757.2010.07.037中图分类号:DF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757(2010)07-0037-03一、概述(一)概念刑事审判程序,以我国的刑事司法为例,包括以下诉讼环节: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法庭评议和宣判。
其中,法庭调查环节的主要功能是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与核实,证据调查就处于该诉讼环节中。
刑事审判程序中的证据调查是指在刑事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向法庭举证、质证和辩论,以便法庭就证据的证据能力、证明力进行审查的诉讼活动。
[1](二)证据调查在庭审中的地位司法实务界有这样一句话:“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可见证据在诉讼中的重要性。
而且在刑事诉讼法学中,证据论与刑事诉讼总论、刑事程序论并列单成一篇,可见其重要地位。
微观到具体诉讼程序中,证据调查是事实调查以及司法裁判的基础和前提,证据查不实就谈不上事实的认定,更无法进行裁决,因此证据调查在审判活动中占据着核心位置。
“查证属实的证据,是正确处理案件的可靠基石。
基石坚牢,赖以建筑的工程便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基石不牢,如在沙滩上盖大楼,风一吹就会倒塌。
”[2](三)证据调查方式的比较法考察本文的重点并非阐述证据调查的基本原理,而是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两大法系各国关于庭审中证据调查方式的异同。
探究两大法系证据调查方式的异同,从根源上决定这一问题的是两大法系诉讼模式的差异。
诉讼模式是诉讼理念的外化,直接左右着证据的调查方式。
下面笔者将从证据调查的几个重要方面展开,主要就两大法系各国的区别点作一分析,而对相同点则不做重点说明。
二、两大法系庭审证据调查方式的比较大陆法系,采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庭审过程中采用所谓的“审问制”,“即审判长指挥整个审判,在庭审中虽然也吸收了普通法系的辩论原则,但审判长依照职权主动询问当事人,收集调查证据,追查犯罪,而不受诉讼双方所传唤的证人和所提证据的限制,并且法官与陪审团一道就事实和判刑作出裁决”。
[3]普通法系,采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以英国和美国为典型,庭审过程中采用所谓的“对抗制”,“即起诉方和被告方都是诉讼主体,虽然相互对立进行争辩,但地位平等,权利相同,双方就有争议的问题申辩事实和进行辩论,提出证据以支持本方的主张;法官只负责主持法庭辩论,不主动调查证据;在陪审团作出有罪裁断之后,法官负责适用法律判处刑罚”。
[3]根据两大法系庭审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证据调查方式分别界定为:大陆法系的法官主导型证据调查方式和普通法系的当事人推进型证据调查方式。
(一)证据调查的开启大陆法系国家在庭审中的证据调查,一般以对被告人的讯问为开端。
首先看法国,法国的庭审程序分两部分,一是法庭调查,二是公诉与辩护。
在法庭调查环节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被告人的讯问,“审判长首先要查证被告人的身份,之后……审判长应简要的说明提请法院受理案件的文书,并开始就案件的实体问题讯问被告人并听取其陈述”。
[4]《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二卷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提出证据与辩论”中,第328条第一款规定:“审判长讯问被告人,并听取其所做的声明。
”紧接着第329条规定:“由检察院或当事人提请传唤的证人……”[5]可见证据调查是首先从讯问被告人开始的,然后才是询问证人。
73第26卷第7期Vol.26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2010年7月Jul.2010*收稿日期:2010-04-30作者简介:顾彬(1985—),男,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
其次看德国,德国的正式庭审程序分七个环节,依次是开庭、宣读起诉书、询问被告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和表决、宣判。
其中“询问被告人”环节,法庭除了询问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外,应当告知其可以自由决定是否愿意陈述,若被告人人愿意,法庭遂就案情进行询问。
[4]《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243条第四项规定:“随后告知被告人,可以自行决定对公诉作答辩还是对案情不予陈述……”[6],随后第244条即是对证据调查的具体规定,故而法庭调查之前已经存在对证据的调查。
普通法系国家在庭审中的证据调查,一般以控方的开庭陈述与举证为开端。
首先看英国,英国的刑事审判程序根据犯罪案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程序,而最能体现对抗制诉讼特征的是在刑事法院对可诉罪案件举行的有陪审团参加的第一审审判程序。
刑事法院的审判程序共十个阶段,即审判前程序、提审程序、遴选陪审员程序、控诉方作开头陈述并提出本方证据、辩护方作出陈述并提出证据、终结陈述程序、法官的总结和提示程序、陪审团的评议、裁断程序、法官的量刑程序、上诉。
[4]正式庭审无疑开始于陪审团确立之后,紧接着“遴选陪审员程序”环节之后即为“控诉方作开头陈述并提出本方证据”。
在所谓的“控方开场白”中,在被指控者被置于陪审团控制之下后,控诉律师开始他的案件,首先是对其指控的解释,然后是概括他准备传唤的证据。
[7]其次看美国,美国与英国相似,“审判一开始由检察官向法官或陪审团作开始陈述,约略陈述本案的犯罪事实及法律依据,次由辩护律师作开始陈述,也是约略说明辩护本案的要旨为何。
”[8]因此,两大法系庭审中的证据调查开启是不同的,大陆法系一般以对被告人的讯问为开端,普通法系一般以控方的开庭陈述与举证为开端。
(二)证据调查的范围大陆法系国家庭审中的证据调查范围不限于事先确定的范围,不受诉讼参与人申请的约束,法庭可以依职权调查其认为有必要的事实证据。
首先看德国,《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245条第一款规定:“除非证据的收集为不准许,证据调查应当延伸到所有的由法院传唤并且到庭的证人、鉴定人,以及对其他由法院、检察院依照第214条第四款调取的证据之上……”[6]我们注意到,该条款中对应调查证据的范围使用的限定词是“所有”,可见调查范围不局限于当事人申请或仅仅存在争议的证据。
其次看法国,从另一个侧面就能看出法国庭审中的证据调查范围是否受限。
法国实行自由心证,“审判长享有自由裁量权,他可凭自己的荣誉与良心,采取其认为有助于查明真相的一切措施……审判长可以责令向法庭提交某些未被扣押的文件、材料;可命令宣读缺席证人提供的证词;可听取不具证人身份的人的说明等等……审判长的这种自由裁量权由其自由行使,不受任何人强制……”[4]由此可见,法国庭审中审判长对证据的调查只凭自己的良心和诚实。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353条规定:“法律不责问法官形成自我确信所依据的理由;法律也不规定一种规则并让法官必须依赖这种规则去认定某项证据是否完备,是否充分。
法律只要求法官平心静气、集中精神、自行思考、自行决定,本着诚实之良心,按照理智,寻找针对被告人所提出的证据以及被告人的辩护理由所产生的印象。
法律只向法官提出一个概括了法官全部职责的问题:‘您已有内心确信之决定吗’?”[5]因此对于证据的调查范围,法官凭自我确信完全可以不受其之外的任何限制。
普通法系则不同,“在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中,进入正式审判的案件都是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但是,被告人不认罪,不等于说辩方对于所有的控诉证据或者控方所主张的所有事实都有异议……为了在维持程序公正的前提下提高诉讼的效率,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中允许控辩双方对案件事实进行约定,对准备使用的证据达成合意。
凡是没有争议的事实,特别是被告人自认的事实,无需举证证明。
”[9]此外,由于普遍存在的证据开示程序,审前当事人己经确认了案件争点并排除了缺乏证据能力的证据形式,庭审主要侧重于对证据的证明力调查。
由于当事人主义诉讼允许控辩双方对案件事实进行约定,对准备使用的证据达成协议,因此庭审证据调查的范围也仅限于双方有争议的事实和证据。
因此,普通法系庭审中的证据调查范围是受明确限制的。
(三)证据调查的推进两大法系庭审证据调查方式的最大区别,体现在证据调查的推进上。
实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大陆法系国家,庭审中证据调查的推进,完全由法官起着主导的作用,证据调查的程序推进上,体现了审判长或法官积极的指挥、控制、主导的地位和作用。
而奉行对抗制诉讼模式的普通法系国家,法官被置于中立地位,由陪审团负责事实审理的,法官只负责法律问题。
在证据调查中,由控辩双方当事人自行决定程序的进程,自主推进程序。
以证人出庭为例,在大陆法系法官决定着证人出庭的顺序,《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331条第一款规定:“证人按照审判长确定的顺序,先后分开出庭作证。
”[5]而且只要是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的证人,即使控辩双方不申请出庭,法官也可以本着“实体真实”的宗旨,依职权传唤该证人出庭并询问之。
而普通法系严格区分控方举证与辩方举证两个阶段,在开场陈述之后,先由起诉方举证,包括控方传唤己方证人出庭,接着进行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之后再由辩护方举证并传唤己方证人出庭,同样接受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
这一过程并不由法官主导,而是由控辩双方依诉讼规则接管推进。
虽然英美法官也有权传唤证人,“然而,法官传唤证人的权利应当保守地使用……因为这么做实际上就是接管了控诉。
”[7]可见英美国家对其法官在诉讼中的任何一丝积极行动都极为敏感,相反大陆法系国家对法官的职责感和使命感要求特别明确。
一言以蔽之,推进证据调查程序的力量在两大法系各不相同,在大陆法系法官是主持证据调查的中坚力量,而在83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7月普通法系双方当事人则是推动证据调查的基本主体。
三、我国庭审中的证据调查方式对于我国庭审中的证据调查方式,本文也主要从上文阐述的三个角度进行考察比较。
首先,就证据调查的开启而言,我国虽是仿效的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但在这点上却不相同,我国是以公诉人宣读起诉书为开端的,这倒与普通法系极为相似,这与我国1997年修改刑诉法吸收了对抗制诉讼模式中交叉询问的因素不无关系。
其次,对于证据调查的范围,我国并未引进证据开示制度,并不像英美庭审中的证据调查完全集中于控辩双方有异议的证据。
实践中,庭审证据调查活动显得十分没有次序,在旁听者来看,有时根本听不出个名堂。
虽然刑诉法解释第120条规定了开庭前应当拟定庭审提纲,似乎是对应当调查的证据做出了范围上的限定,但是因为庭审前并无证据开示,控辩裁三方各自在开庭前仅准备着自己预期的所要调查的证据范围,于是在庭审中每一方都不可能预料他方会提出什么新的证据材料和辩论理由,导致所谓的“默读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