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通讯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3
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方案提出问题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蚂蚁大家都经常看到,那么蚂蚁是怎样与其他个体交流的呢现在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作出假设: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们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
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因此,我提出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的。
具体实验:1、实验材料:纸片、面包屑、蚂蚁2、实验步骤:(1)、把面包屑放在地面上,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一两只蚂蚁接近来侦察食物,要记住侦察蚁来的时候的毕经之路。
(2)、等侦察蚁侦察完毕后,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的毕经之路,然后跟着蚂蚁返回蚁穴。
(3)、等到看见大批蚂蚁工蚁出动要去搬食物的时候,返回放面包屑的地方,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排列成以面包屑为圆心的圆形。
(4)、观察蚂蚁的行动分析结果:蚂蚁在纸片围成的圆形上或者到处乱走,或者沿着纸片不停地转圈,只有少数蚂蚁发现了食物。
说明侦察蚁刚才在小纸片上留下了痕迹,现在这些痕迹的顺序改变后,蚂蚁就找不到食物了,而这些痕迹就是蚂蚁的气味。
得出结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
表达与交流:这次实验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使我明白了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
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另外我还知道了通讯在社会行为中的意义重大,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等。
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要是没有了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
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
蚂蚁是社群性昆虫,一群蚂蚁上千至万,其中的蚁后、雄蚁(是少数),它们是南庞大的工蚁队伍来喂养。
授课内容:探究蚂蚁的通讯蚂蚁的通讯蚂蚁是社会性昆虫中的一员,它们形成了高度有组织和高度分工的复杂社会系统。
在这个社会中,蚂蚁需要相互合作和协调才能完成各种任务,而这需要有效的通讯机制。
蚂蚁之间的通讯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触角接触、信息素释放和腹部振动等。
本次授课将深入探讨蚂蚁的通讯机制,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有趣的昆虫行为。
一、触角接触蚂蚁通过触角接触的方式进行直接的物理交流。
触角是蚂蚁的感觉器官之一,它们带有丰富的感受器,可以通过接触来感知周围环境和其他蚂蚁的信息。
触角接触在蚂蚁社会中广泛存在,并且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蚂蚁可以通过触角接触来判断其他蚂蚁的身份和状态。
例如,士兵蚂蚁可以通过触角接触来辨识同伴或敌人。
其次,蚂蚁还可以通过触角接触来传递信息,例如告知其他蚂蚁食物的位置和数量。
最后,触角接触还可以用于社会认可和群体一致性,例如在巢穴入口处的交接行为中。
二、信息素释放蚂蚁通过释放信息素来传递信息。
信息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分泌腺体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蚂蚁的信息素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通讯方式。
蚂蚁的信息素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招引素、追踪素和警戒素等。
蚂蚁通过释放不同类型的信息素来传达不同的信息。
例如,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时,它会释放招引素来吸引其他蚂蚁前来获取食物。
其他蚂蚁通过感知招引素来判断食物的位置和数量,并通过追踪素指引其他蚂蚁找到食物的路径。
此外,蚂蚁还可以通过释放警戒素来警示其他蚂蚁存在危险。
三、腹部振动蚂蚁还可以通过腹部振动来进行通讯。
腹部振动是蚂蚁用来传递声音和震动的方式。
不同类型的腹部振动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
例如,当蚂蚁遇到敌人时,它会通过快速振动腹部来发送警示信号,同时引起其他蚂蚁的注意。
腹部振动也可以用于交配和求偶行为中,例如一些特定的腹部振动模式可以吸引异性蚂蚁的注意和接近。
四、交流的意义蚂蚁的通讯机制对于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它们可以使蚂蚁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探究十、蚂蚁的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2.作出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推测,蚂蚁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的。
3.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
(1)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同时将这些受惊蚂蚁饲养一段时间,实验时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2)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如图),形成A、B、C,3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岛到达其他岛。
(3)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不放食物,(4)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连接A、B岛的“桥”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
(5)在蚂蚁爬过得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
4.实验结果:
①步骤(3):爬向C岛的蚂蚁发现食物,爬向A岛上的蚂蚁“空手”而归。
②步骤(4):蚂蚁直接沿着对换后的“桥”,爬向A岛。
③步骤(5):蚂蚁失去目标,随处乱爬,找不到食物。
5.实验结论:
蚂蚁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的
特别提示:实验完毕后,将捕获的蚂蚁放回大自然。
探究活动:探究蚂蚁的通讯
一、活动目的
探究“蚂蚁的通讯”,设计、修订完善和实施探究方案,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诱捕蚂蚁
在垃圾箱附近、树林里、路边等较为温暖的有花坛或植物生长的地方,找到松软的小土堆和蚂蚁窝,观察有无蚂蚁活动,然后放置装有食物的广口杯(如酸奶杯)。
还可以在大雨来临前看到蚁群活动频繁时,放置装有食物的广口杯。
约半小时观察一次,看有无蚂蚁进入杯内。
诱捕到20~30只蚂蚁后,盖上杯盖带回实验室。
2.饲养蚂蚁
若要较长时间饲养蚂蚁,则需取采集一些来自其生活环境的干燥土壤,将泥土放在一个无色透明的瓶子中,泥土装满3/4瓶即可,将瓶子装在一个装水的浅盘中防止蚂蚁逃跑。
放一块湿棉花在泥土表面作为蚂蚁的水源。
可在保鲜膜上扎多个细小的孔并覆盖在瓶口,用橡皮筋扎紧,避免蚂蚁跑出来。
然后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隔一段时间,向瓶中加入少量面包屑或饼干,撒在泥土表面即可。
三、活动用品
托盘、木筷或竹筷(无任何特殊气味),3块洗净的、浅色、大小相同、较平整的石块,清水、用于放置食物诱捕蚂蚁的广口杯(其他容器亦可)。
四、活动过程和方法
五、问题与交流
1.本实验可进一步探究:在原来放有食物的C岛和B岛之间的桥上,涂抹一些
醋或香水等带有气味的物质,或者手持小风扇,用微风吹,观察蚂蚁是如何返回的,它们的行为表现如何。
若蚂蚁中途落水,要马上将其救起,并使落水的蚂蚁退出实验,防止干扰实验的因素出现。
2.实验结束后,将蚂蚁及时放回到自然环境中。
实验探究03 蚂蚁的通讯【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作出假设】蚂蚁通过气味..传递信息。
【制定和实施计划】实验步骤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使蚂蚁只能通过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② 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 岛上,食物放在C 岛上,A 岛什么都不放。
01实验梳理 02实验点拨 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 05真题感悟③一段时间后再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的对换,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上述步骤②中的蚂蚁从B岛爬向C岛;上述步骤③中的蚂蚁从B岛爬向A岛。
【实验结论】蚂蚁通过气味..传递信息。
【典例01】下列有关探究实验“蚂蚁的通讯”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从不同的蚁穴中捕获蚂蚁进行实验B.实验可以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C.捕获蚂蚁后直接就可以开始进行实验1.实验用的蚂蚁应该从同一..蚁穴内捕获。
2.捕获的蚂蚁应饲养一段时间再做实验,且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3.实验用的小木条应长短相同,且没有特殊气味。
实验过程中,移动小木条时,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夹住小木条移动。
4.实验完毕后,将捕获的蚂蚁放归大自然.....。
D.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用手移动木条【答案】B【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
B.对照实验首先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该实验可以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B正确。
C.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C错误。
D.实验过程中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手的气味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方案提出问题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蚂蚁大家都经常看到,那么蚂蚁是怎样与其他个体交流的呢现在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作出假设: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们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
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因此,我提出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的。
具体实验:1、实验材料:纸片、面包屑、蚂蚁2、实验步骤:(1)、把面包屑放在地面上,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一两只蚂蚁接近来侦察食物,要记住侦察蚁来的时候的毕经之路。
(2)、等侦察蚁侦察完毕后,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的毕经之路,然后跟着蚂蚁返回蚁穴。
(3)、等到看见大批蚂蚁工蚁出动要去搬食物的时候,返回放面包屑的地方,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排列成以面包屑为圆心的圆形。
(4)、观察蚂蚁的行动分析结果:蚂蚁在纸片围成的圆形上或者到处乱走,或者沿着纸片不停地转圈,只有少数蚂蚁发现了食物。
说明侦察蚁刚才在小纸片上留下了痕迹,现在这些痕迹的顺序改变后,蚂蚁就找不到食物了,而这些痕迹就是蚂蚁的气味。
得出结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
表达与交流:这次实验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使我明白了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
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另外我还知道了通讯在社会行为中的意义重大,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等。
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要是没有了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
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
蚂蚁是社群性昆虫,一群蚂蚁上千至万,其中的蚁后、雄蚁(是少数),它们是南庞大的工蚁队伍来喂养。
蚂蚁的通讯蚂蚁是社群性昆虫,一群蚂蚁上千至万,其中的蚁后、雄蚁(是少数),它们是南庞大的工蚁队伍来喂养。
工蚁中还有兵蚁。
蚂蚁群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它们在频繁活动中是要互相通讯——传递信息的。
那么蚂蚁是怎样通讯——传递信息的呢?我们可按下面所述的实验来进行观察探究。
实验准备1.确定蚂蚁巢穴——在大树株下(或某墙角)有蚂蚁出没处,附近即有蚂蚁巢穴。
2.蚂蚁喜爱的食物——蔗糖(用小纸片浸蔗糖饱和液后,晾干),或苍蝇等小虫尸体。
3.其他用具:放大镜、镊子(夹取蚂蚁及其食物用)实验观察1.取糖纸片(或苍蝇尸体),放在有蚂蚁活动处。
注意观察:(1)蚂蚁怎样动作爬上糖纸片上的?(2)其他蚂蚁通过什么样方式传递信息而聚集在糖纸上?如有小糖纸屑存在时,形成众多蚂蚁搬移食物的现象吗?2.取另一糖纸(或苍绳尸体)放在有蚂蚁处,让爬上一只或几只蚂蚁后,即用镊子夹取放在离巢穴稍远处,该处应是蚂蚁未爬过的地方。
注意等待(如几小时以上),可定时观察有无其他蚂蚁前来搬取食物? [如果有,说明蚂蚁身体内有感觉食物气味的器官,如果无,则说明蚂蚁未爬过路途没有“示踪激素”(随蚂蚁粪便排出)气味踪迹。
]分析与结论提示: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综合出:蚂蚁是通过些什么方式传递信息的。
说明据观察研究:蚂蚁群体活动中,通讯——传递信息有:“信息激素”、“触角信号”和“身体动作”等几方面。
例如:蚂蚁搬取不动的食物如大片糖纸或小虫尸体等时,传递给伙伴用到的信息激素有:直肠分泌的示踪激素(随大粪便滴物排出)和口器反刍食物液滴给伙伴;而触角及身体动作有:(1)触角碰触;(2)张合上颚(3)身体动作提示食物所在方向。
其活动方式:(1)围绕食物源放出环形踪迹;(2)一条直通蚁巢的示踪激素的气味踪迹。
又如蚂蚁征集伙伴,壮大队伍去新的地方时,用到的信息激素也是“示踪激素”,触角及身体动作:(1)触角碰触;(2)使身体前后急扭。
活动方式是:放出有领土信息激素的粪滴;在新地周围留下一道宽的环形气味踪迹,且主要踪迹直通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