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2
- 格式:ppt
- 大小:426.50 KB
- 文档页数:21
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二)一、单选题1.将物体分别放在甲凸透镜(f甲=10cm)、乙凸透镜(f乙=5cm)前,使物距相同。
通过两个透镜,在光屏上都能成像,一个缩小,一个放大。
则()A.缩小的像是实像,放大的像是虚像B.甲凸透镜成的是缩小的像C.物距可能是15cmD.物距可能是20cm【答案】C【解析】A.通过两个透镜,在光屏上都能成像,光屏能够承接的都是实像,故A错误;BCD.假设甲成的缩小的实像,乙成放大的实像,则物距与它们焦距的关系有u>2f甲=20cm5cm=f乙<u<2f乙=10cm物距相同,不符合题意;假设甲成的是放大的实像,乙成的是缩小的实像,则物距与它们焦距的关系有10cm=f甲<u<2f甲=20cm,u>2f乙=10cm物距相同,则有10cm <u<20cm故甲成的是放大实像,乙成的是缩小的实像,物距可能为15cm。
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如图,是相同焦距拍摄的同一小孩的照片,则拍摄时,物距、像距的比较情况是( )A.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大B.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小C.甲的物距比乙大,甲的像距比乙小D.甲的物距比乙小,甲的像距比乙大【答案】C【解析】由图知,甲照片的像比乙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拍摄甲图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像距小.拍摄乙照片时物距小,像距大.故C选项符合题意.3.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眼【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情况知道,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的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制成的,故选B。
4.疫情发生后,为了防止接触传染,许多单位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
它是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到的人脸信息,与系统中储存的人脸模板对比,进行人脸识别。
周末作业(十一)第一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建议用时:25分钟分值:40分得分____ 1.(4分)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0 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时可得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解析】选A。
图中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f=10 cm;当物体距凸透镜30 cm时,物距u=30 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4分)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 cm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解析】选B。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根据图示信息不能确定焦距大小,故A错误;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u>2f,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正确;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向上移动,故C错误;凸透镜成像与有无光屏无关,所以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仍能成像,故D错误。
故选B。
3.(4分)(2015·鄂州中考)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同一方向移动距离2f,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解析】选A。
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同一方向移动距离2f,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故选A。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2)成像练习题及答案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透过凸透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将蜡烛从远处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_。
二、选择题5.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要使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是()A.u<10cm B.10cm<u<20cm C.u>10cm D.u>20cm6.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
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7.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8.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三、实验题9.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2)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2016学年上海市虹口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图15所示为“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情景,所用透镜焦距为10厘米。
(1)图中,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2)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烛焰的中心和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上,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情景验证的是凸透镜成________像的特点(填写像的性质)。
(4)如果还要验证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在不移动凸透镜的情况下,应把蜡烛移到_______厘米处(选填“小于30”、“30~40”或“40~50”),光屏移到_______厘米处(选填“大于70”、“60~70”或“50~60”)。
2.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40厘米时,在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___的范围内,能找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10厘米时,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物体的像,此时眼睛应在________(选填“物体”或“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
3.(崇明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5厘米处,则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选填“虚”或“实”)像。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点,如图2所示,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最小的像。
图2(2)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最大的像。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像。
(4)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得到清晰像时,屏离开透镜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