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doc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九课《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田堡初中张润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青少年要懂得提高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来防范侵害;2、学习用正确、有效地方法与技巧来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了解能够维护青少年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有效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能力2、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2、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1、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提高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2、学习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来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增强维护意识,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1、面对不法侵害,学生能迅速准确判断,采用机智灵活的方法保护自己;2、引导学生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增强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1、以生活中的实例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分组交流,师生共同解析,明确青少年要增强警惕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道理。
2、利用典型案例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悟出正确的有效地防范侵害的方法与技巧。
学习方法:主动参与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在交流中明白事理,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据统计目前全国有3.7亿未成年人。
94.1%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10%的儿童受到侵害时束手无策。
80%侵害儿童的案件都是因为孩子不会拒绝陌生人的要求引发的。
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会遇到各种侵害,面对侵害,除了冷静面对之外,我们还要了解一些具体的防范侵害的方法和技巧,以利于我们健康成长,今天,就让来我们共同来探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吧。
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二、内容探究(一)学生自学课文自我感悟(1)自由朗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防范侵害保护自己?(2)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二)师生共析有关内容探究一:合作讨论,交流师: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特别是现在的社会是一具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都热衷于网络生活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吧,但愿同学们能说出你的真实情况哦!你们平时都上网吗,主要通过哪些手段上网?上网都干些什么?看来同学们对于上网主要还停留在上QQ聊天上,哪么聊天会不会有烦恼呢,请看初中生小燕因此带来的极大地烦恼,请看她的故事。
《防X侵害,保护自己》(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2)懂得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到损失、陷入困境的道理。
2.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2)学会认识和判断可能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女生在处世时,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某某、个人信息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失去高度警惕性的后果。
【教学难点】1.女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2.网上交友、独自出门等特定情景下的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讨论法、角色体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方法一:播放视频:提问:你知道这部影片的片名吗?影片中的主人公是谁?影片中的主人公名叫凯文,年仅九岁,却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防X了侵害,抓住了坏人。
方法二:(备选)材料:据统计目前全国有3.7亿未成年人,94.1%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充分保障,10%的儿童受到侵害时束手无策,80%侵害儿童的案件都是因为孩子不会拒绝陌生人的要求引发的。
思考:这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同桌交流)以上材料说明:一方面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令人堪忧。
因此学会防X侵害,保护自己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方法三:(备选)播放音频:提问: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回答:《祝你平安》。
教师概括:对,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周围的人平平安安,不受伤害。
尤其是做父母的,更加关心子女的健康和安全。
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受到侵害。
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X侵害,保护自己”。
【新课教学】提高警惕是避免伤害的前提(板书)1.提高警惕据统计,目前全国有未成年人3.7亿,94.1%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充分保障,10%的儿童受到侵害时束手无策,80%侵害儿童的案件都是孩子不会拒绝陌生人的要求而引发的。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4《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4【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辨别身边的种种侵害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把法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自己免受侵害,提高自制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能力目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自然灾害面前和人为侵害面前,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受到伤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知识目标:在平时的交友或者对待网友中必须要记住为自己保密,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资料,在遇到险情时采取哪些方法来保护自己,是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侵害。
【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学重点: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侵害,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用智慧来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把用智慧来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如何运用到现实中, 形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讨论、猜想演绎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如下导入:多媒体播放警报声(30秒)总结过渡:这项活动学生应该没有问题。
因为平时我们一直在强化演练在熟悉的警报声中学生反应灵敏动作迅速在自然灾难面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但是我们所遇到的伤害不仅仅是来自自然方面的,还有很多人为原因或者社会原因,那么在这种灾难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如何保护自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问题第九课第二节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活动一探究新知:小燕的遭遇 (一) (多媒体展示)通过上网聊天,中学生小燕认识了网友小Q,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小燕视小Q为知已.当小Q向小燕介绍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基本情况后,小燕也毫无保留地把姓名、学校、家庭电话等真实信息告诉了他。
不久,小燕家被盗,而作案者正是小Q。
想一想:(1)小燕家被盗是因为什么?学生回答:轻易相信别人,没有警惕之心,被别人利用而上当受骗。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九课保护自我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防范侵害的必要性,认识一些不法侵害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
能力目标: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知道呼救法、周旋法及勇敢抗争都是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了解常用的呼救电话号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难点: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电影《小鬼当家》宣传海报。
教师:谁能评价一下片中的小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学生:机灵、勇敢、足智多谋等。
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保护自己的孩子,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陷入被动,容易受到侵害。
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学习新课】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板书)一、提高警惕──避免侵害的重要前提(板书)出示资料,情景一:通过上网聊天,小燕认识了网友小 Q,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小燕视小 Q为知己。
当小 Q向小燕介绍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基本情况后,小燕也毫不保留地把姓名、学校、家庭电话等真实信息告诉了他。
不久,小燕家被盗,而作案者正是小 Q。
提问: 1 、你喜欢上网聊天吗?2、小燕家为什么被盗?3、上网交友应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道理,同学们猜测一下小燕家被盗了她心情会是怎样?学生:沮丧、后悔。
教师:小燕带着这样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继续来关注。
出示资料,情景二:小燕心情差极了,她穿上了新买的吊带衫和心爱的超短裙,决定独自出远门去姥姥家过暑假。
站在这座陌生城市的十字路口,小燕放下旅行包,四处张望。
这时,一辆风驰电掣的摩托车停在她身旁,车上的男青年问:“我可以帮你吗?”小燕怯生生地问:“请问人民路怎么走?” “正好同路,我送你。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行为,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在遇到侵害时寻求帮助。
二、教学内容1. 侵害的种类:身体侵害、心理侵害、网络侵害等。
2. 防范侵害的方法:预判风险、拒绝侵害、寻求帮助、自我保护等。
3. 自我保护技巧: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自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侵害的种类和防范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防范侵害的经验。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自我保护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侵害的种类,引起学生对防范侵害的重视。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防范侵害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侵害时的应对策略。
4. 自我保护技巧学习:讲解并演示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自救等自我保护技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防范侵害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防范侵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自我保护技巧操作评估:在模拟情境中,观察学生运用所学自我保护技巧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面临的侵害问题。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思考如何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提高学生的防范侵害和自我保护能力。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生能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2、能力目标:
学会认识和判断可能面临的不法侵害;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知道对待不同侵害应采取不同地自我保护方法。
教学重点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方法生成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和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自我保护的知识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拥有一颗警惕的心,一个智慧的头脑,让侵害远离自己,过健康、安全、快乐的生活。
送大家一首歌《祝你平安》
播放《祝你平安》的歌曲
课堂延伸请学生利用手中所写的两个温馨小提示,四人
一小组编写以“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为主题
的手抄报,在班级中评比。
巩固新知,提高学生
自护能力,将三维目
标真正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行为,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教学内容1. 侵害行为的识别:分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行为,如盗窃、抢劫、诈骗等。
2. 自我保护方法:学习如何防范侵害,如保持警惕、求助他人、报警等。
3. 法制教育: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识别侵害行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侵害行为的特点。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3. 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我保护技巧。
4. 法制教育: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侵害行为,引起学生对防范侵害的关注。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侵害行为的特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4. 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我保护技巧。
5. 法制教育: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总结提升: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查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回顾课堂教学进度,评估是否适中,是否需要调整。
2. 教学方法:思考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需要调整或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2)、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学习与体质锻炼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身体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知识目标](1)、认识防范侵害的必要性,认识一些不法侵害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2)、智慧保护自己,知道呼救法、周旋法及勇敢抗争都是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了解常用的呼救电话号码。
[能力目标](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2)、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3)、解法律的规定与意义,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必要性;难点找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具:漫画、案例资料、影音文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电影《小鬼当家》宣传海报。
教师:大家知道这部影片的名字叫什么吗?学生:《小鬼当家》。
教师:谁能评价一下片中的小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学生:机灵、勇敢、足智多谋等。
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保护自己的孩子,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陷入被动,容易受到侵害。
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板书)讲授新课:(一)提高警惕──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板书)出示资料,情景一:通过上网聊天,小燕认识了网友小Q,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小燕视小Q为知己。
当小Q向小燕介绍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基本情况后,小燕也毫不保留地把姓名、学校、家庭电话等真实信息告诉了他。
预防性侵害主题班会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及隐私部位,知道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2) 使学生掌握性侵害的基本知识,了解性侵害的类型和危害。
(3)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遇到性侵害时如何应对和求助。
(4) 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引入话题、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认识。
(2) 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性侵害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3)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保护自己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案例等,用于辅助教学。
(2) 教学卡片:用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2. 教学场地与设备:(1) 教室:宽敞、明亮,便于学生互动和讨论。
(2) 投影仪:用于展示多媒体课件。
3. 教学材料:(1) 法律法规手册:用于学生查阅相关法律知识。
(2) 自我保护技巧手册:供学生学习和实践。
4. 教师准备:(1) 研究相关教材,熟悉教学内容。
(2) 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具,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3) 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5分钟)1.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性侵害的关注:“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性侵害吗?它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性侵害的定义和危害。
3.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身体与隐私(10分钟)1. 教师展示人体解剖图,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并指出隐私部位。
2. 学生互相讨论,了解隐私部位的重要性,明白保护隐私部位的意义。
3. 教师强调尊重他人隐私,不侵犯他人隐私。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防范侵害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面对侵害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和技巧,保护自己的安全。
二、教学内容1. 侵害的种类:身体侵害、心理侵害、网络侵害等。
2. 侵害的原因:好奇心驱使、报复心理、利益驱动等。
3.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警惕性、拒绝侵害、寻求帮助、报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防范侵害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侵害的种类和原因,提高防范意识。
2.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我保护的方法和经验。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侵害场景,学会正确应对侵害。
4. 总结归纳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明确防范侵害的策略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侵害案例,引发学生对防范侵害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侵害的种类和原因。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我保护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侵害场景,学会正确应对。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明确防范侵害的策略和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防范侵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防范侵害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技能应用: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场景,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各类侵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自我保护手册:整理一份关于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的手册,供学生课后参考。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防范侵害的相关信息和建议。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践活动,如参观警察局、法制教育展览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防范侵害的重要性。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中的第二框题。
本框题分三个方面对中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进行学习:一要提高警惕;二要用智慧保护自己;三是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初中学生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往往容易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
因此,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的获得,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课程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因此,教学中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几个学生常常遇到的情景,并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体验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并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地方和技能,知道对待不同侵害应采取不同地自我保护方法。
2、能力目标:
学会认识和判断可能面临的不法侵害;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生能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奥运会笑脸,校运动会图片
设问:欣赏完了这些图片,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老师:每一张笑脸就是一个天使,每个天使维系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但是很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未成年人因为各种各样的侵害而离开我们。
素材: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数据
设问:这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归纳: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有可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侵害,而这些侵害会带给我们未成年人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讲授新课:
一、提高警惕:小品表演
两个好朋友相约去逛街,在他们一起乘车的时候,因为小张同学缺乏警惕,钱包被偷了。
设问:小张钱包被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追问:他的警惕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哪里?
追问:从小张身上应该得到什么启示?
归纳: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多媒体展示:提高警惕——前提
提问:除了乘公共汽车,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加强防范?
小结:面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过渡
虽然我们未雨绸缪,做好了充分的防范,但是社会是复杂的,有时候是防不胜防,你看倒霉的事情就让我们学校的两位同学遇到了!
录像:本校学生被抢劫的采访资料
设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局?你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多媒体展示:用智慧保护自己。
追问:面对歹徒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办法来保护自己?
学生讨论:
设问:大家所想的办法和策略都不错,但不管那一种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的,上面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更有效?
多媒体展示:青少年实行有效保护应注意的几点:
归纳:总之,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情景
幸运的是,一个晨练的老人及时拨打了110,几个歹徒已经被抓获。
此时XXX同学正在为躺在医院里不能动弹而伤心,他的家长也在为医疗费用而发愁。
设问:这时他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
多媒体展示用:用法律保护自己
设问: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吗?
小结: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我国特地颁布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在实践中提高:材料
春天来了,几个同学一起去爬山,一个同学不小心掉到了一个3米多深的山洞里。
设问:爬山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用什么办法营救同学?
如果事情发生在景区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活动:系救命绳索!
归纳:同学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在短时间内系成了一条挽救生命的绳索,所以同学们平时就要注意积累自救的知识,关键时刻一定闪出智慧的火花,让自己和同伴化险为夷。
课堂总结:设问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对于你们来说才刚刚开始,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拥有一颗警惕的心,一个智慧的头脑,让侵害远离自己,过健康、安全、快乐的生活。